登陆注册
3523700000064

第64章 北宋(2)

两位将领命向荆南进发,并派人先赴江陵向高继冲假道。高继冲听后,立即召集部下商议。部下众说纷纭,拿不定主意,会议散后,便召叔父高保寅密商。高保寅说道:“先准备牛羊、美酒,借犒师为名,探探宋营情况,再作决定。”高继冲说道:“那就请叔叔走一趟了。”高保寅带着事先准备好的东西,前往荆门犒师。两位宋将善待高保寅,高保寅非常高兴,立即禀报高继冲,说宋军并无他意。

当夜,宋军以精锐部队为先锋,由李处耘率领直奔江陵。高继冲得知,立刻来到城北十五里处迎接。与高继冲见面后,李处耘告诉他:“慕容延钊将军还在后面,你可在这里等候。”说罢,自己就率领大军进入了江陵城。

不久,慕容延钊来到,高继冲恭恭敬敬地陪着入城。

回到江陵,高继冲发现宋兵已经占领江陵的大街小巷,这才明白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只得顺水推舟,将全境三州十六县,尽献给北宋。

在占领荆南后,宋军继续进发湖南,这时,周保权已杀了张文表,平定了叛乱,但宋军还是进入了湖南,周保权的部下没怎么抵抗,便投降归顺。至此,荆湖之地尽归北宋。随后,赵匡胤于公元964年年底,派大将王全斌、曹彬分兵两路,仅用66天的时间就灭亡了后蜀。

平定后蜀不久,赵匡胤曾先后两次进攻北汉,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并且还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和辎重。赵匡胤痛定思痛,及时进行自我批评,决定继续实施“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于公元970年秋出兵攻取南汉。

南汉以广州为中心,割据岭南两广地区达60年之久。

在平定后蜀时,宋将潘美等就攻占了南汉的郴州,在接到赵匡胤灭南汉的命令后,潘美等立即出兵攻陷了贺州,随之连克昭、杜、连、韶四州,大败南汉军十余万于莲花峰下,并于公元971年春攻克广州,南汉灭亡。

赵匡胤平定南汉后,准备挥师平定南唐。但南唐大将林仁肇却让他心存顾忌。这林仁肇对李煜忠心耿耿,足智多谋,曾屡次大败吴越。因而赵匡胤想出一个绝妙的离间计,以除掉这个南唐最后的长城。

赵匡胤施行这条妙计时,颇费了一番周折。他首先是将奉哥哥李煜的旨意出使宋朝的李从善留在了汴京,一方面是为了留作人质,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借李从善去实现离间计,因而李从善不得不留在北宋。李煜不知赵匡胤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而又骨肉情深,因此经常派使臣前往宋朝,到李从善的住处了解情况。从此南北双方都频繁派遣使者。

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命一名画师扮作使臣,和其他使臣一同前往南唐。这位画师技艺高超,而且记忆力极强,即使和他见过一次面,他也能背着将你的肖像画出,并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位“使臣”来到南唐,见了林仁肇,回到汴京后,立即把林仁肇的相貌画了下来,送到赵匡胤手中。赵匡胤便将画像命人挂到馆舍里。

一天,李从善被一个廷臣无意中带到馆舍。见到林仁肇的画像后,李从善惊异地问廷臣。廷臣故意支支吾吾,廷臣又犹豫了片刻才说道:“阁下已在汴京待这么长时间了,我就对你说实话吧。皇上爱惜林仁肇的才干,特地写信给他,令他前来,他答应归附皇上,一时不便行动,就派人送来这画作为凭证。皇上准备把此馆赐给林仁肇,待他来到汴京,直接去担任节度使的官职。”

李从善听后便将这一情况派使者报告李煜。李煜大怒,当即传召林仁肇,问林仁肇是否接受过宋诏。林仁肇被问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感到问题相当严重,尽管没有承认,回答支支吾吾。因而李煜更加相信林仁肇已和北宋,便不动声色地说:“爱卿不必担心,因有人告发你,故朕向你问明一下,没有我就放心了!”

然后设宴摆酒,将林仁肇毒死。消息传来,赵匡胤大喜,立即下令准备出征南唐。

公元974年秋,赵匡胤下令宋军会同吴越国主钱傲统帅的吴越军兵分三路,从北、南、西三面向南唐进攻。

在宋军进兵之前,南唐有个书生樊若水,因屡试不第,上书言事也没被李煜理睬,决定北投大宋。他在采石矾以钓鱼作掩护,经过反复探测,精确地计算出长江的宽度、水深、流速等各种数据,然后向赵匡胤献上在长江架浮桥之策。赵匡胤正愁北宋大军无法渡江,见到樊若水。马上赐他为进士及第,封为赞善大夫,并按照他的设计打造战舰,做好了渡江的准备。当总攻发起后,江北宋军通过采石矾浮桥,渡过长江天堑。李煜根本没想到能在水深江阔的长江上搭桥。等他发现时,国都金陵已处于宋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了。

在李煜仍不投降的情况下,宋军攻陷金陵城。李煜在宫内堆积了一大堆柴火,发誓与社稷共存亡,到时赴火就义。可他又没有自杀的勇气。当曹彬率军杀进宫时,为保命还是投降了。

灭南唐是赵匡胤统一南方的最后一仗,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江河作战。这次战争中的“浮桥渡江”、“围城打援”,是赵匡胤战略部署中的得意之举,也是古代战争史上的创举。

公元967年,赵匡胤死去,宋太宗按照赵匡胤的既定方针,继续对吴越和漳泉施加压力,终于不动干戈,迫使钱饭和陈洪纳表献土,归降北宋,南方完全统一。

随后,宋太宗一鼓作气,灭亡北汉,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结束了,除了辽所控制的燕云十六州以外,汉族所聚居的中原地区和南方的广大区域重新获得了统一。

在南北用兵、统一全国的同时,赵匡胤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而创立了一整套为其后代奉若圭臬的“祖宗家法”。

赵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国群雄割据的年代,他非常清楚地方军阀只要拥有重兵,便可黄袍加身的无耻行径,包括他自己,都是在拥有兵权后,方才篡位自立,进而取得天下。因此,赵匡胤在称帝伊始,首先就是削夺手握重兵的将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这个他已经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加以解决,并派文官出任地方官吏,将兵权收归中央。在任命文官为地方官吏的同时,赵匡胤又害怕这些地方官吏在当地呆的时间过长而拥有自己的势力,因而又下令地方官吏在一个地方任职不得超过三年,随后又收夺地方上的财权,要求各州除留有必要的经费外,其余财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应全部送到京城,不得无故占留。

地方丧失了财权,自然也就无法屯兵自重了。赵匡胤为收地方精兵而创立的兵分禁、厢的制度,也为其后代一直沿袭下来,成为两宋兵制中的一大特色。在他看来,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还没有完全解决唐中期至五代以来“君弱臣强”的问题,因而进一步采取措施,削弱大臣的权力,使权力完全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他采取的措施之一便是削弱宰相在朝廷中的地位,削夺相权。

随后又在百宫中推行“官、职分离,互相牵制”的任官政策。宋代官制中,“官”是品级,“职”是殿阁、馆阁学士一类的荣誉称号,亦没有实际权力,只有由皇帝或中书省“差遣”的临时职务才是实职,即执行实际权力的职务。这种职、权分离,名、实混淆的任官体制,使任何官员都无法集权力、荣誉、威望于一身,权大者并不一定职高,望重者并不一定位显,这就很难形成对皇权的威胁。同样,即使是临时“差遣”的实职,也是按照分权而相互牵制的原则进行安排的。

赵匡胤还在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加以继承、改革和发展。并规定殿试不再有淘汰制度,只要参加过殿试,都可以有做官的机会,并称其为“天子门生”,即皇帝亲自测试的人都拜皇帝为师,自称是皇帝的门生。同时,赵匡胤还着力改变垂武轻文的旧风气。

下令修复孔庙,开辟儒馆,沿用老学名儒,以劝励教化。

赵匡胤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对进入朝廷的文臣再也不能只是当作点缀摆设,而应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

随着对文臣的重用,统治集团内部的那种畸形的文武关系得到了调整。原来那些骄横跋扈,视文臣为无用,甚至一言不合就要“砍杀”宰相的武将们不但见了宰相都要恭恭敬敬地唱诺问候,而且自己也在赵匡胤的劝告鼓励下,学着文臣的样子读起书来。

这样,一方面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君主与臣下的关系,使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等等各方面的权力不断地向中央集中,最后又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形成了至高无上的君主集权制;另一方面又开科取士,重文用武,广罗人才,极力扩大这一专制统治的基础。在统一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赵匡胤并没有志满意得、忘乎所以,更没有因此而骄逸放纵。这在皇帝中也是非常难得的了。

作为一代明君,赵匡胤的死却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疑案,史家众说不一,其中也有说是赵光义谋杀的。总之,赵匡胤之死,留下了千古之谜。不过,这样也更增添了这个“宋祖”皇帝的神秘。

公元976年秋天,赵匡胤猝然死去,赵光义则顺利地继承了皇位。

太宗赵光义

(公元937年~公元997年)

在位时间:公元976年~公元997年

曾用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谥号:无

庙号:太宗

安葬地:不详

公元939年,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出生,后因避赵匡胤讳改名为赵光义。

公元976年,赵光义在赵匡胤的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

公元979年,赵光义消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公元979年,赵光义率军与辽军的在辽之南京(今北京)展开大战,结果大败而归。

公元986年,赵光义派宋军再次北伐辽国,结果又遭到惨败,其中大将杨业在雁门之战中战死。

公元997年,赵光义病死,享年59岁。

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比他小12的弟弟赵匡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赵匡义和赵普等人在前台的积极地表演行动,才让躲在幕后的赵匡胤能够以一个比较仁义的角色篡位自立,建立北宋。

赵匡胤一当上皇帝,即任命赵匡义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公元961年,赵匡胤任命赵匡义为封尹,同平章事。同时,为了避讳,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赵匡美也改名为赵光美。赵匡胤也非常疼爱他这个弟弟,有一次赵光义生病,身为皇帝的赵匡胤亲手为他灼艾。

赵光义失声叫痛,赵匡胤大概是要为其弟分担病痛,也取艾自灸。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驾崩,于是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继续执行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逼迫陈洪进、吴越国主钱分别上表投降,至此,北宋完全统一南方,赵光义便把主要兵力转向北方的北汉和辽政权。

公元979年,赵光义率大军分四路向北汉进攻,并吸取了以往失败的教训,特派部分宋兵前往阻截辽援军。

宋军很快就攻到北汉都城太原城下,将太原围得个水泄不通。5个月后,北汉将士纷纷出降,北汉皇帝刘继元见大势已去,只得开门迎降,北汉灭亡。至此,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全部结束。

赵光义携灭北汉之余威,率大军继续北上伐辽,兵不血刃地收得易、涿二州。旗开得胜,赵光义非常高兴,于是率大军进抵辽之南京(今北京市)城南,命将士分四路攻城。然而此时的宋军已是强弩之末,长时间的征战已使得他们疲惫不堪,在辽援军到来之后,竟被辽守军和援军共同夹击,全军溃散,赵光义在众将护卫下,南逃涿州,方才避免被擒。

7年后,赵光义又想再度北伐,企图扭转高梁河惨败之后频频挨打的被动局面,但前次亲征的惨败,特别是高梁河之战险被辽军所擒的遭遇,使太宗余悸末消。

于是在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大臣的劝阻下,决定派大将曹彬、米信、田重进、潘美、杨业等人于公元986年率30万大军分东、中、西三路北上攻辽。

初期作战宋军进展顺利,接连小胜。但由于刚愎自用的赵光义将指挥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后方遥控军队作战,因此造成军令不能及时传达,加上各路军缺少合作,便纷纷败下阵来。杨业率领残兵在陈家谷奋力死战,辽兵漫山遍野而来,杨业部下大部分战死。杨业本人身负几十处创伤,最后为辽军所俘获,不顾辽军的威胁利诱,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死后,边境大震。云、应、朔三州将吏弃城而逃,三州又被辽军重新占领。辽军又乘胜进入宋境,深入深(今河北深县)、德(今山东德州)、邢(今河北邢台)等州,抢掠一空,使宋朝边民蒙受重大损失。

从这次北伐失败就可看出,赵光义基本上没有经历过重大战役,缺乏锻炼。但他又自诩高明,刚愎自用,为了控制军队,每次作战前都亲自拟定阵图,结果严重束缚了前线将帅的手脚。所以北伐不败才怪。

赵光义先是直目自信,在两次北伐失败后,他又陷入了或战或和的两难境地,经常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

到了晚年,赵光义守内虚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已经形成,这种思想影响了整个南北两宋,致使两宋统治者都喜欢偏安一隅,而从不主动进攻。因此,赵光义对辽由攻到守,准备和解。为了防守,命令宋军在河北沿边的平原上,疏浚、开拓边地河道,以作屏障。对于辽军的入侵,也只准坚壁清野,不许出兵,即使是不得已出兵,也只许靠着城布阵,再不就是以和为贵,不许先动手攻击对方,结果束缚了军队将士的手脚。渐渐地,宋朝军队的作战能力越来越弱了。

同类推荐
  • 作家的后花园:偷走时间的人

    作家的后花园:偷走时间的人

    三毛的撒哈拉之情如何热烈?王安忆为什么写《长恨歌》?《平凡的世界》中是谁的和解?读书时,一方面我们热爱读书,另一方面,我们又期待透过作品走进作家身边,感受他们的真实情感和人生。《偷走时间的人》,收录了8位中国名作家:三毛、王安忆、严歌苓、钱锺书、郑渊洁、刘震云、阿来、刘慈欣的生平故事。感受他们笔触之外的张力,遇见作家,你会迎面碰见那个自己……
  • 李小龙和我的旧时光:半生修行,一生怀念

    李小龙和我的旧时光:半生修行,一生怀念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的伊丽莎白医院猝然离世,年仅33岁。他的去世带给香港乃至世界极大震动,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众说纷纭,甚嚣尘上。几天后,香港《新星日报》爆出猛料:李小龙死前昏迷处并非如之前报道的那样是在其自己家中,这位功夫巨星真正的死亡地点是香港著名女星丁珮的寓所内!一时间无数非议包围了这个26岁的女人……
  •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朱新礼如是说

    朱新礼如是说

    1992年,朱新礼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创建汇源果汁厂,后迁址北京,汇源果汁目前已经发展成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在港联合公告,可口可乐拟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的股份。这一业界最强并购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尽管收购案未获审批)。本书忠实记录并深入剖析了朱新礼从一个县经贸委副主任成长为果汁行业(甚至中国当代)顶级企业家的艰辛过程,从创业精神、经营理念、资本运作、商战智慧、品牌推广、营销攻略、质量控制、渠道建设、企业家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饕餮盛宴。
  • 冯友兰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冯友兰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活动为基本线索,按照历史与逻辑统计的原则,对冯友兰早期活动、留学生涯、教书生涯、著述生涯进行了客观翔实的介绍和评价。
热门推荐
  • 系统空间神厨之七爷不好惹

    系统空间神厨之七爷不好惹

    是一个系统神厨的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女扮男装,扮猪吃虎。七爷撩妹高手,男女通吃。“爷,七少又开始撩妹了。”“直接把他绑回来”“爷,七少把一个少夫人打了。”“没事,我担着。”直到有一天男神变成了女神所有人却不淡定。某男大手一挥他的媳妇儿怎么能被人廉耻呢?
  • 冷王盛宠:娇妃别离开

    冷王盛宠:娇妃别离开

    发新书啦《四爷别撩:这个妖精爱打架》!求收藏,求评分啦!苏惜本来要投奔史上最著名四爷,谁知穿到了史上非著名四爷府里。这个穿越太扎心,提前投放三百年。卧槽,谁负责的出来咱们谈谈心!一次普通的拜见,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热闹的集市上,他不由分说抱起她,又跳又飞……月黑风高的客栈时,大半夜的又要抱……对不起,她也不客气,直接给了一闷棍!他虽气若游丝,还是由衷地说:“姑娘……干得漂亮!”他,威严冷峻强势的帝王,以为一切皆在掌握;她,貌美多才温婉的郡主,以为此生命运已经注定。
  • 青梅竹马之皇后养成记

    青梅竹马之皇后养成记

    时墨身为一届皇子,呼风唤雨,卻是对她没辙。她若是要那夜空中的星,他便为她摘下来。谁若欺负她,便是杀无赦。这是一个属于时墨和凤浅青梅竹马的养成记。
  • 大自然的日历

    大自然的日历

    《大自然的日历》以春、夏、秋、冬为章节,记录了普里什文深入古老的俄罗斯北方森林里的故事。他远足大地,出入森林,把融入自然作为“开启文学的钥匙”。本书将人与自然的爱与善化为诗意和哲理融入本书,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不可多得的自然佳作。
  • 瞬景

    瞬景

    人生所见,所有之景皆是一瞬之间,匆匆而逝,寻不复得,忆亦有所缺。宅男高二生李乾从被动封闭的宅生活,走向主动参与选择的故事。
  • 以声相许

    以声相许

    父母都是教师的乖乖女辛丸子有个隐藏天赋,是可以精准模仿动画片的配音,惟妙惟肖地用声音进行表演。她的这个秘密在进入大学不久后,被骗取她入社的成员寥寥的书法协会会长高木木撞破了!高木木发现了辛丸子的天赋,并有计划有套路地一步步引导并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梦想,从学校广播站选拔到电台实习播音员到开办自己的网络电台节目,在辛丸子逐渐了解自己肯定自己的过程中,高木木功不可没,并且他也在职业电竞的路上颇有收获。两人在互怼的日常中渐渐发现对彼此的心意,最终赢得了父母的理解,收获了各自的梦想和彼此的爱情。
  • 食品真相大揭秘

    食品真相大揭秘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现实似乎越来越印证了这一点。民以食为天。俗有“耳枕妙音,舌食上味”之说。然而发展到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上味”还是古云中的“上味”吗?当一盆猪骨汤端到您面前,它没有猪骨,用的全是“白色粉末”,您相信吗?当您津津有味地品尝鲜美的速食肉丸时,您可曾想过这吞进胃脘里的全是黏糊糊的“废肉”,是厂家煞费苦心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堆积而成的。当化学添加剂摄入过量,身体不适,您是否想知道美食“黑幕”,您是否要求知情?……
  • 追爱手册A计划

    追爱手册A计划

    终于,江澄蒙为隔壁明恋了好久的青梅竹马制订了一个追爱计划,并命名为追爱手册A计划,即日实施。追爱无责任小剧场:江澄蒙根据追爱手册第一条:引起他的注意。某天,江澄蒙从家里出来,就看见顾御赐从过到的另一头走来。江澄蒙心生一计,跑到后面转角处躲藏起来。待到顾御赐快要接近转角处时,江澄蒙走出来假装绊倒,往顾御赐身上倒去。顾御赐走到转角看到有人往自己身上扑来,随即偏头避开,而扑来的江澄蒙华丽丽的摔在地面上。顾御赐用看神经病一样的眼神看着躺在地面上扑腾傻笑的江澄蒙,忍不住出声:“江澄蒙,你在干嘛?”江澄蒙还在笑,想着顾御赐的声音怎么这么好听,就是身体怎么这么硬,不过她并不嫌弃。看着江澄蒙还躺在地面上不肯起来,顾御赐直接上前拉了拉澄江蒙,拍了拍她的脸:“笑够了没?笑够了就起来。”江澄蒙听到声音瞬间清醒过来,错愣地看着眼前的顾御赐:“你干嘛?”“你刚才抱着地面一直在傻笑。”“地面?我抱的明明是你!”顾御赐指了指澄蒙脏了的衣服,再指了指地面,意思不明觉厉。江澄蒙顿时尴尬至极……
  • 暮起寒烟暖

    暮起寒烟暖

    叶寒烟刚从外国深造回来国内准备报效祖国。突然就冒出来一个帅到晕倒的青梅竹马,竟然还有婚约!心中只有国家的叶寒烟肯定不可以接受。费尽心思将自己办丑努力长成他讨厌的样子,可是某人却说:真可爱。叶寒烟:??????……高宠甜文,小心牙齿。
  • 哑舍·零:秦失其鹿

    哑舍·零:秦失其鹿

    《哑舍·零》是畅销百万册的古风动漫幻想大作《哑舍》系列的前传,全文共12个故事,以12件古董为线索,穿插讲述了老板——即秦朝的上卿,十二岁称相的神童甘罗,在秦朝做太子侍读时与太子扶苏在险恶的深宫中相扶相持的少年往事与深厚情谊。为读者解答了老板为何会在漫长的岁月里,穿越时间的荒芜与寂寥,不知疲倦地寻找着扶苏的转世。即使时间淹没一切,曾在身边鲜活的事物都变作了历史,即使宇宙洪荒,万物毁灭,人与人的情谊始终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