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3700000092

第92章 明(4)

朱高煦没有当上太子,心中十分气愤,便寻找各种机会陷害朱高炽和拥戴太子的大臣。结果解缙不久即被迫害致死。朱高煦又非常跋扈,首先是拒绝回封国,而且还私选卫士,纵容爪牙到处劫掠,肢解无辜百姓,他还私下借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乘舆器物。这些事情,使得朱棣终于认清了朱高煦,将其囚禁于西华门内,并打算废为庶人。此时,受尽朱高煦陷害的朱高炽不是落井下石,而是找到父亲力劝,终于说服了朱棣,为朱高煦保住了王位。后来,朱高炽又在另一个弟弟朱高燧的阴谋陷害中平安渡过,终于保全了自己的太子地位,并于公元1424年夏,在朱棣病逝后,即位称帝,是为明仁宗。

朱高炽能够即位称帝,靠的不仅仅是政治手腕,更多的是靠自己爱护臣下,关心百姓疾苦,为人仁厚,从而树立形象,方才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朱高炽从做太子到监国再到即位称帝,始终都坚持体察人民的疾苦,行恤民之政。做太子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奏免灾区的税粮。又趁将要迁都时,朱棣命令他先行前往北京做准备工作的机会,沿途寻访当地军民,查看百姓生活。

一天,朱高炽到达了山东邹县,在看到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手持篮筐在路旁采挖野菜、野草后,当即命令太监分赐宝纱,并亲自召集乡里老人询问疾苦。

还命令山东布政使赶快发放官粟赈济百姓。布政使准备每人发给三斗,朱高炽嫌太少,命令每人发给六斗,并说:“你别怕犯擅发仓粮的罪,见到皇上,我自会奏报。”

朱高炽即位后,每当地方上遇到自然灾害时,他都下令减免田赋,发放官粮赈灾。

从做太子起,朱高炽就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一旦发现官吏贪赃害民,他都严厉惩办。还派遣御史十四人分巡各地,考察官吏。并要求出巡的人不要被小人所迷惑,不要屈服于权势,也不要徇私于亲朋故友,而要查明事实,秉公处断。

朱高炽还善于纳谏,他曾对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说:“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不愿听真话,即使是自己亲信的大臣,也常常不敢劝谏,因此,朕与诸位都要以此为戒。”随后还赐予他们每人一枚上面刻着“绳愆纠缪”

四个字的银章。为了广开言路,朱高炽在即位后不久,再次下令征诏直言。不过要真正做到从谏如流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有一次,大理寺卿弋谦囚直言劝谏,言辞过于激烈,使得朱高炽很不高兴,决定让弋谦专管大理之事,不再参朝。结果大臣们言事的越来越少了,朱高炽慢慢悟出这是由于弋谦的事引起的,于是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让弋谦继续参朝,还将他摧升为副都御史。

这件事不久,朱高炽便一病不起。随后病逝,享年48岁,在位只有十个月。

宣宗朱瞻基

(公元1398年~公元1435年)

在位时间:公元1425年~公元1435年

曾用年号:宣德

谥号:孝章皇帝

庙号:宣宗

安葬地:景陵

公元1398年,朱高炽的长于朱瞻基出生。

公元1424年,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便病逝,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公元1426年,朱瞻基平定叔叔朱高煦的叛乱,巩固了统治。

公元1434年,朱瞻基病逝,享年38岁。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从小聪颖过人,嗜书好学,深得祖父朱棣的喜爱,经常被希望把他培养成为一个明君的祖父带在身边,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行军打仗的运筹帷幄,还让他体察百姓疾苦。朱棣还专门为朱瞻基编写了一本《务本训》,要他不断学习,时刻牢记。后来,13岁的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祖父朱棣病逝后,朱瞻基被刚即位的父亲朱高炽立为太子。一年之后,朱高炽痛逝,于是这个从小就深受祖父影响的朱瞻基登基做了皇帝,是为明宣宗。

即位不久,曾与父亲朱高炽争夺太子位的汉王朱高煦发动了叛乱,并致书朱瞻基,指责朱高炽违犯洪武、永乐旧制,指斥朱瞻基也犯有很多过错,并说夏原吉等为奸佞之臣。

朱瞻基于是决定发兵平叛。在心腹大臣杨荣、张辅、夏原吉等人的分析下,朱瞻基充分了解了朱高煦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决定亲征朱高煦所在的乐安。

朱瞻基亲率大军来到乐安城下,将乐安团团包围。

朱高煦见朱瞻基已将城围住,不敢出战,只在城内用火炮射击。朱瞻基为了避免骨肉相残和将士伤亡,没有答应下令攻城的请求,而是连着给朱高煦写了两封信,仍不见回音,于是又写了告朱高煦部下书,命人用箭射到城中,宣布有能活捉朱高煦的,给予赏赐封官。一时城内军心不稳。朱高煦见此情形,只得垂头丧气地出城投降。

朱瞻基没有答应群臣要求处死高煦的主张,只是把大臣们的这些劾章让高煦看了看,在惩办了积极跟随朱高煦反叛的主要谋士和将领后,便让朱高煦召了几个儿子一道回北京。

回到北京后,朱瞻基将来高煦废为庶人,但在生活上还是予以优待,并将他囚禁于逍遥城。公元1429年,朱瞻基满怀好意地前去看望朱高煦,朱高煦却出其不意地将朱瞻基勾倒在地。朱瞻基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朱高煦扣入一个三百多斤重的大铜缸中,然后用木炭将铜缸埋起来,用火将朱高煦活活烧死。

被封为赵王的朱高燧见朱高煦被烧死,于是主动交出护卫兵,小心翼翼地生活。朱瞻基刚一即位,就显示出他过人的政治才能。刚即位的他按惯例宣布大赦天下,但对凡是囚贪赃枉法而下狱的,虽可以出狱,但一律罢官为民。在建立自己的统治集团时,朱瞻基不仅重用杨溥、杨荣、杨士奇、蹇义、夏原吉、黄淮等一班富有经验的老臣,还非常注重发现任用新的人才,罢黜无所作为的庸吏,惩治贪官污吏。为此,他命令各级官员举荐人才。还规定若被单人犯法,举荐人连坐,以便保证人才的质量,防止徇私。

在朱瞻基的大力倡导下,蹇义、夏原吉等大臣向朱瞻基举荐了大批清廉正直的官员出任府、州长官。像后世传名的况钟,就是由蹇义等人推荐为苏州知府的。当时,苏州的赋役负担在全国是最重的,贪官污吏便趁此机会营私舞弊。况钟到任后,设计杀掉了一些奸吏,全部斥退了贪虐庸懦之辈,很快扭转了苏州官员贪污成风的局面,使苏州吏治为之一新。况钟得到了朱瞻基的信任,更得到了苏州百姓的拥戴。后来况钟任满迁任,竟然有两万多名百姓请求让他再任。由于朱瞻基起用了一些像况钟这样的官员,使得宣德年间的政治较为清明。

朱瞻基十分注意了解和关心民间的疾苦。公元1430年,朱瞻基在拜谒完皇陵返回北京的途中,行至昌平东郊,见路旁地里有几个农民在耕地,便下了车,带着几个官员来到地里,与农民交谈,并接过农民手中的犁推了三下说:“朕只推三下,已感觉不胜劳累,更何况你们长年累月这样劳作了。人们常说劳苦者莫如农家,果然如此。”于是他给农民每人赏钞60锭,感动得那几个农民长跪不起,连声高呼“万岁”。

朱瞻基还提倡节俭,自己身体力行,并要求大臣们也作出表率。对朝廷的费用和工程建设等,也极力反对奢侈之风。在为他的父亲仁宗皇帝修建陵墓献陵时,他遵照仁宗的遗嘱,厉行节约,亲自规划,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修成了陵墓。献陵在规模和耗资方面都比成祖的长陵少得多。为以后的几代皇帝的陵墓做了个好的样子。

只是到了世宗营建永陵时,才又开始奢侈、华丽起来。

为了节俭,朱瞻基还采纳了吏部尚书蹇义裁撤内外冗官的建议,并命令蹇义负责进行。

免田赋,开仓赈灾,是宣宗经常对受灾地区人民采取的救助办法。河南的一个知县没有经过请示,就发放了一千余石释粮给灾民,私自动用皇粮是要犯大罪的。

然而宣宗知道后不但没有动怒,反而赞扬这个知县机敏,是个能够胜任的县官。

公元1434年年底,朱瞻基突然一病不起,随后于公元1435年农历正月,这位常被后世称道的守成明君病逝,享年38岁。

英宗朱祁镇

(公元1427年~公元1464年)

在位时间:公元1435年~公元1449年;

公元1457年~公元1464年

曾用年号:正统、天顺

谥号:无

庙号:英宗

安葬地:裕陵

公元1427年,朱祁镇出生。

公元1435年,朱瞻基去世,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瓦刺俘虏。

公元1457年,朱祁镇被发动政变的大臣石亨等人拥立复位。

公元1464年,朱祁镇病逝。

随着明宣宗朱瞻基的去世,盛极一时的明王朝也开始走向衰落。以后的明王朝,不是宦官专权,就是奸臣当道,把个偌大的大明王朝弄得内忧外患,最后在明末农民起义的大潮中,明朝的末代皇帝用三尺白绫吊死在北京煤山。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宣宗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宣宗去世前,因自己的儿子朱祁镇年幼,没有能力行使皇权、管理国家,所以在临终前立下遗诏,请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由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一班仁、宣时期富有经验的老臣主持政务。因此,在朱祁镇即位的前期,明王朝基本上继承了仁宣时期的各项政策,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朝廷也正常地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但这种平静没有保持多久,随着太皇太后的去世,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三位重臣的年老病孤,宦官王振悄悄地浮出水面,窃取权力,干预朝政。

出生于山西蔚州(今蔚县)的王振非常善于逢迎,深得年幼的朱祁镇的欢心。朱祁镇即位后,王振便升任明朝宫廷中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司礼监太监,负责掌管皇城里的一切礼仪、刑事和各种杂役,并替皇帝管理奏章,代皇帝批答一切公文,还要用朱笔记录皇帝口述的命令。野心勃勃的王振得到了这样重要的职位,自然会满心欢喜,更会好好地加以利用,以图达到自己的目的。

王振知道,明朝从朱元璋开国一直到宣宗,对宦官的管束都十分严厉,因此在升任司礼监太监后,便处处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但随着自己地位的巩固和势力的加强,王振便渐渐放肆起来,结果差点被太皇太后下令处死。幸好英宗赶紧跪下为王振求情,五位重臣也为了取悦于皇帝、为了自己的后路,也都跪下求情,王振这才保住一条命。

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病死,而当初的几个顾命大臣也老的老,死的死,不管事的不管事,王振再也没有什么可顾忌的,张太后一死,王振便打着旗号,摘去了朱元璋在宫门挂的一块写有“内臣(即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铁牌,破了明朝的戒律,并从英宗那里拿到了朝政大权。此后,王振便明目张胆地广植私党,打击异己:弄得朝中马上一片混乱。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整天将心思用于吃喝玩乐的英宗不仅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反而认为王振忠心耿耿。

正当英宗和王振将朝政弄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北方蒙古瓦剌部逐渐强盛起来,并开始向东西两面发展,逐渐占有了甘肃行省、西域要道哈密、几良哈三卫,势力向东扩展到辽东地区,向西伸展到今天的新疆、青海等地,从而构成了对明王朝的威胁。面对这种威胁,朱祁镇和王振漠不关心,不以为然,在瓦剌进贡来的大量物品前,朱祁镇更是再无警惕之心。

瓦剌每年来进贡的贡使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但常常虚报人数,冒领赏赐。王振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以庇护,但不知道是哪根筋抽风,王振在公元1449年却让礼部按也先实有贡使人数给予赏赐,并将所进贡马匹的马价减去了五分之四。结果也先得知后勃然大怒,以明朝曾答应将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又失信为借口,于当年夏起兵,分四路向内地进攻。一路上打得多年战备荒废的塞外明军落荒而逃,将明军的城堡一一攻陷,将孤零零的大同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前线战败、告急的报告频频传到北京,朱祁镇顿时慌了手脚,他先是派井源等人率兵前去迎敌,结果全军覆没,朱祁镇不得不找来王振和群臣商量对策。大同离王振家乡蔚州不远,王振在蔚州有大批田产,他怕蔚州被瓦刺军侵占,竭力劝说朱祁镇亲率兵马抗击也先。朱祁镇便听从了王振的话,仅通过两三天的筹备,就匆匆忙忙率50万大军出征。也先得知朱祁镇亲征便佯装败退,诱使明军深入,将来祁镇的前锋击溃。惨败的消息传来,已经深入大同的朱祁镇和王振吓得匆匆决定班师回京。退兵本来是越快越好,但是王振却想到他老家蔚州去摆摆威风,更想借机邀请皇帝英宗到他的家乡以光宗耀祖。几十万人马离开大同,往蔚州方向走了四十多里,这时王振忽然想到,这么多的兵马到蔚州,他家庄田里的庄稼岂不要遭到损失,王振便让朱祁镇下令改变行军路线,掉头向东奔向宣府。

这样一折腾,拖延了撤兵的时间,被瓦刺的追兵赶上了。也先闻知朱祁镇退兵,立即派大队骑兵日夜追袭。

很快就将改变行军路线的明军追上,并击溃明军殿后部队。

朱祁镇在明军且战且退的护卫下来到土木堡。这里离怀来城仅20里,太阳也刚刚下山,有人劝朱祁镇趁天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再休息,瓦刺军赶采,也可以坚守。王振却因为自己的千余部锱重车辆未到而让朱祁镇在土木堡扎营等候。第二天,土木堡就被赶上的瓦剌大军重重包围了。

同类推荐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本书是丛书中“文学大师篇”中的一本,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王阳明

    王阳明

    在整个明朝中后期,王阳明的“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流传于大江南北。阳明心学,一直影响到近代,并且远播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既有“立德”“立功”又有“立言”之“三不朽”之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世人的敬仰。王阳明的一生,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本书以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呈现王阳明的一生。只有还原历史场景,才能真正读懂王阳明!
  • 赵振业传

    赵振业传

    ???齲?????????????????????????????????????????г??????????????????ó?????·??????????????????????????е????????ɡ??????????????????????????о???????????????????????????????????????????й???????????????????????档
  •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你想在商界纵横遨游么,你知道香奈儿时尚界传奇的创业历程么,你知道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经典语录么,你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长经历么,你想成为下个IT界的戴安娜么,那么关注这些叱咤商界的精英们吧。
  •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大智大勇的探险家(1)》本书分为玄奘、达·伽马、斯坦利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天宫计划

    天宫计划

    一场由冥星人引发的大灾难,让人类经历了一次灭顶之灾,人口锐减至百分之三十……灾后,地球上所有动作都发生变异,幸存者退化成原始人,苟延残喘……在天宫逃亡者的帮助下,人类好不容易修建了城墙,躲过了变异兽的残害,又遭到地球土著鬼——冥星人的屠杀,把幸存者变异成容器奴……外星人又来凑热闹,要将地球人类赶尽杀绝?
  • N的异世界生活

    N的异世界生活

    那些在屏幕之中已经完结的故事,在她的世界里还在继续,不管是起义之后的和平生活,还是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又或者是........“但是这些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N有些无奈,“我知道你们两个美男子谈恋爱不容易,但是能能不能别来找我。”“但是之前那对男女不是你帮忙撮合的吗?”“给钱啊!”
  • 重生之还你一世恩宠

    重生之还你一世恩宠

    二十五岁的乔麦回到了十九岁,她对自己说,时间还剩很多,足够离开悲伤……二十五岁的顾风在乔麦离开后,才意识到,她真的离开了,世间再也没有这个人……
  • 灵魂过路人

    灵魂过路人

    在某一个地方,时常出现一辆公交车。公交车的后半段存在着一个房间,一个充满温暖,使人舒适,考验人性的房间。钟鑫阳踏进去的那一天生活发生巨变,慢慢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 批评论

    批评论

    《批评论》是蒲柏第一部重要的作品,是用英雄双韵体写成长诗。诗歌对于文学批评和创作给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代表了蒲柏的文学理念,对现在的文学爱好者依然有所助益。《批评论》带有作者一贯的机敏风趣,其中众多名句已经成为英语习惯用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彼岸画开

    彼岸画开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谁的叶寒,一直以为自己所有的个性都只是自己而已,却在有一天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身体中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存在,她们是共同生活的灵魂,甚至曾经是完全相同的长相,只是她的死亡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另一个却还活着。她们拥有相同的梦想,一个选择痛苦的重生,是要梦想,不择手段,一个为了爱情和友情却愿意放弃一切,到底最后是谁的胜利,还是最终都只能沦为伤害?还是她们联手,轻易的让周遭毁灭?
  • 四签名

    四签名

    摩斯坦小姐之父十年前失踪了。四年后,她每年都会收到由神秘人寄来的珍珠。福尔摩斯与华生陪同她找到了神秘人,得知了宝藏的惊天秘密。这时,戒备森严的樱沼别墅命案突发,写有“四签名”的纸条、离奇的孩童脚印、鬼魅般的木腿人、来自东方的剧毒木刺、消失在泰晤士河上的汽船……福尔摩斯这回的对手绝对非同寻常!沾染着血腥的宝藏下落如何?凶手能不能最终被绳之以法?真相就让福尔摩斯来揭晓吧!
  •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和方法出发,梳理公共租界、法租界、条约时期上海租界以及1937年到1949年的上海城市规模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上海城市规模的变迁。
  • 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

    一个男孩,暗恋邻家女孩,却不知如何开口,饱受煎熬;一个女孩,她找到了理想的另一半,渴望拥有新生活,却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一个男人,眼看已经三十多岁,却一事无成,整日面对乏味的工作和鸡飞狗跳的家庭;15个故事,15种深深的孤独。从少年、青年、壮年直至暮年,这本书照见了人生各阶段无处安放的孤独。无论你是谁、多少岁、在哪里,你能从中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