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100000015

第15章 孙武(2)

“先生何以言之呀?”孙武不慌不忙从容说道:“微臣是根据他们田亩制度的大小、收取租税的多少以及士卒的众寡、官吏的贪廉作出判断的。拿范氏、中行氏来说,他们以80步为畹,以160步为田勿(亩)。六卿之中,这两家的亩制最小,收取的租税却最重,收1/5的田亩税。公家赋敛无度,人民转死沟壑;官吏众多而又骄奢,军队庞大而又屡屡兴兵,如此下去,必然众叛亲离,土崩瓦解,不亡而何待?”吴王阖闾不住地点头,见孙武的分析切中两家的要害,说得头头是道,接着问:“范氏、中行氏败亡之后,又该轮到哪家啦?”孙武继续说:“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下去,范氏、中行氏灭亡之后,就要轮到智氏了。智氏家族的田亩制度,只比范氏、中行氏的田亩制度稍大一点,以90步为畹,以180步为田勿(亩),租税同样苛重,也是1/5。智氏与范氏、中行氏如出一辙,没什么两样,都是亩小,税重,公家富有,人民穷困潦倒,官多兵众,主上骄傲,臣下奢侈,又好大喜功,结果只能是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辙。”吴王听后情不自禁地大声说道:“分析得好!”接着继续追问一句说:“智氏家族败亡以后,又该轮到谁了呢?”

孙武回答:“那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韩、魏两家以100步为畹,200步为田勿(亩),税率还是1/5。他们两家仍是亩小,税重,公家聚敛,人民贫苦,官兵众多,急功数战。只是因为其田亩制度稍大,人民的负担相较略微有所减轻,还可以苟延残喘一阵,败亡会在三家之后。”“至于这最后一家必是赵氏家族。”孙武没等吴王开口再问接着说道。“赵氏家族的情况,同前边说的五家不大一样。在晋国当权的六卿之中,赵氏的田亩制度最大,以120步为碗,240步为田勿(亩)。不仅仅如此,赵氏收取的租税从来不重。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不事苛暴,官寡兵少,在上者注重节俭,在下者办事谨慎。苛政丧民,宽政得人。以此观之,赵氏家族必然兴旺发达,晋国政权将来最终要落入赵氏之手。”

吴王阖闾听到这里,抚掌大笑的说:“先生酌古论今,意气风发,使寡人豁然开朗,看来伍子胥推荐的有道理,先生非凡夫俗子所能望尘,也不似一般武夫所能言及的。寡人明白了,明王治国之道,就是厚爱其民,不失人心。”

吴王阖闾随后,把话题转到了军事上。他又向孙武请教道:“先生所著兵法十三篇我都看过了,十分钦佩您的学问,但尚有一些疑难不解的问题,请您解决解决。”孙武恭敬地说:“大王请讲。”吴王说:“我们的军队如果出境作战,在敌国驻扎。这时敌人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将我重重包围,我军想突出重围,四边险要不能通行。打算激励士气,使他们拼出性命去突围,用什么办法好呢?”孙武略思片刻后回答:“面临这种情况先要深沟高垒,向敌人假示我军要固守阵地的样子,安静不动,以隐蔽我军的企图。然后暗自布告全军,把我们处境讲清,告诉士兵我们已处绝境,惟有以死相拼,才能获得生机。把随军牛马杀掉让全军将士饱餐一顿,剩余的粮食通通烧毁,断掉留下来生存的念头,让将官不考虑其他的办法只想突围之事,让士兵抱有必死的信念,于是砥甲砺刃,并气一力,分兵两路向敌人发动突然进攻,进攻时要鼓声震天,杀声震野,从心理上使敌人惧怕起来,仓促应战,不知如何是好。突出去的部队要从敌人背后接应另一支没有突出的部队,使敌人更加混乱,这就是在我军形势不利的情况下,采用求生的办法。兵法云: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孙武刚说完,吴王阖闾又问:“如果情况正好相反,是我军包围了敌人,又该如何围歼敌军呢?”孙武莞尔而笑说:“这有何难。山峻谷险,敌军难以逾越,兵书上称之为穷寇。歼敌的办法是,把士兵潜伏起来,选择好让敌人逃跑的路线,虚留一条生路,使他们只想到为逃生而逃跑,从而丧失必死的决心,如果丧失了战斗力,这样的军队再多,也会被击败的。兵法上又说:‘如果敌人处在死地,士兵斗志昂扬,要想消灭敌人的办法就是顺从敌人的思路去对付他,不要和敌人死打硬拼,要把我方的长处隐藏起来,让敌人琢磨不透,同时派兵切断其粮道。’为了防止敌人出奇兵突围,应多设弓箭手布好埋伏,等待敌人落入陷阱。”吴王赞叹道:“果然不俗。我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敌占据山川险要,粮食又十分充足,想引诱敌军出战,敌军不上当怎么办?我军又如何能找到敌军疏忽的地方发动进攻呢?”孙武说:“遇到这种情况也好办。只要我军分兵把守住要害之地,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然后秘密派出谍报人员刺探敌军守备情况,密切注视敌人松懈的时间,以小利诱使敌人出击,同时禁止敌人一切外出活动,久而久之,敌军一无所得,自然而然地会改变坚守的方针,等到敌人一旦离开,我军则全线出击。这就是敌人据守险隘,我们一定能够攻破敌人的办法。”吴王又继续问:“您著的兵法十三篇中一些句子寡人看了尚有不能领会其深奥的地方。比如说:‘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其所指能否讲得具体一些。”孙武说:“不一定要走的道路,是指军队进入这种地区,进入浅了达不到前进的目的;进入深了后方又不利于接应。军队行动了就会产生不利因素,军队不行动就会有被包围的危险。这样的道路,就千万不要去走了。不一定要攻击的敌人,是指敌我双方已在战场上准备交战,虽然估计我军的军事力量足以击破敌军并俘获敌军将领。但从长远利益来考虑,还有其他更奇特巧妙的办法,不用浪费这样的损失去和敌人面对面的较量,在这种形势下,敌军虽是可以打败,但也不去打它。不一定要攻占的城邑,是指估计我军的军事力量完全可以把这座城邑攻下来,但攻取以后对于我军继续前进并没有什么好处,占领以后,我军又不能守住这座城邑。又如用强攻的办法,必定久攻不下,但如果我军不去攻占它,而是进到这座城邑的前方,造成一种有利的形势,这座城邑的守敌就会因此绝望而自动投降,即便是造不成有利的形势,这座城邑也不致危及我后方的安全。对于这种城邑,虽然可以攻取它,但也不要去攻它。不一定要争的地方,是指山谷水泽,军队无法生存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不要去争。所谓国君命令不一定要执行,是指他的命令违反了上述‘四变’的原则,就可以不执行国君的命令。作为一名将帅懂得了这四变,就算懂得如何用兵了。”

孙武对吴王的发问十分佩服,觉得吴王提出的问题往往单刀直入,问得也很全面,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军事上战术的运用,既问到处于有利的形势下怎么处理将要发生的问题,又问到在不利的形势下怎么去应付、怎么去扭转不利的局面。孙武从吴王的发问中看出了吴王确实想成为一位有所成就的君主。吴王通过连连发问,发觉孙武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他分析问题犀利透辟,一下能抓住事情的要害,头脑冷静,思维缜密,对答如流,应付裕如,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将才。吴王邀请孙武出山,随他入宫。孙武见吴王词意恳切,又礼贤下士,便愉快地答应。君臣二人满怀喜悦,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登上鸾车,扬鞭催马,奔向宫中。

吴王带孙武入宫以后,吴王阖闾心想,孙武理论修养渊博,但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要是重用此人,能胜任吗?得试一试他的实际能力才行。吴王第二天,召见孙武,说:“能与先生见面,真是寡人平生一大快事;与先生的一席问答,更令寡人终生难忘啊!兵法所论真是旷古未有,但不知先生实行起来如何,可否用它小规模演练一番,让咱们朝廷上上下下的人都见识见识呢?”

孙武回答:“那再好不过了。”吴王阖闾又问:“先生打算用什么样的人去演练呢?”孙武明白了吴王问话的用意,回答:“随大王您的意愿,用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不管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也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没问题。”吴王又给孙武出难题问道:“用宫女可以吗?”

孙武说:“完全可以。”接着又补充说:“演阵练兵是件很辛苦的事,恐怕宫女吃不消,君王于心也不忍。到时有什么三长两短,还请大王不要见怪。”吴王阖闾点头称是,下令去挑选宫女,并与孙武约定好了练兵时间。

吴王及左右朝臣来到了观台上观看孙武指挥宫女练兵。三通军鼓响后,军号齐鸣,伴随着鼓号声,群臣向演兵场上望去,只见旌旗飘飘,剑戟闪烁。在一派威武雄壮的气氛下,180名经过吴王精心挑选的宫女分作两队,吴王阖闾最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宫女们头戴兜鍪,身披甲胄,手持长剑坚盾,而为首的两个队长手持着长长画朝,站在队伍的最前头。这些宫女虽然个个身着戎装,但却掩饰不住女性的娇柔妩媚。当她们出场的时候,朝廷大臣们议论纷纷,说从来还没听说过用女子演阵练兵的,况且这又不是一般的女子,是吴王的宫女,还有最受宠的两个美姬在里面,这怎么能训练呢?

也有的出于好奇心,有说有笑。宫女们也觉得十分新奇,她们一个个小步轻移,一步三扭,嫁戏着走了出来。孙武站在高高的指挥台上,神情十分冷峻、威严,他双手拿着鼓槌,准备亲自击鼓发出号令。孙武首先环视了一下演兵场内外,见场外朝臣们交头接耳,吴王也含笑向这边张望着,再看场内,宫女们亦娇亦嬉的姿态,孙武知道自己面临着严峻考验。他十分沉稳地站到了指挥台正中央,先敲鼓一通,这时场内外都开始静了下来。孙武高声说道:“微臣奉君王命令负责今日操练,万望你们认真对待,否则军令如山,恕不轻饶。下面操练开始。”

孙武又擂鼓一通,接着说:“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后背和左右手吧?”众宫女柔声柔气地回答说:“知——道。”孙武又接着说:“向前,就朝着心所对的方向走;向左,就朝着左手方向走;向右,就朝着右手方向走;向后,就朝着后背的方向退。一切号令,都以我的鼓声为准。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参差不齐地回答说:

“听明白了。”孙武讲完以后,又命令健壮的军吏扛来执法的大斧,竖立在演兵场的一侧。孙武指着大斧,反复申明军法。准备妥当以后,孙武又派人去报告吴王阖闾。

隆隆的鼓声敲响了,这是命令宫女们向右方前进。宫女们没见这阵势,都笑了起来,觉得有趣,好玩,早把规定的动作忘到了九霄云外。孙武见了,便严肃地自责说:

“我规定的不明确,你们对约令不熟悉。这是我的过错。”

孙武说完又重新把军法军令和操练的要领,仔细。地讲解了几遍。然后又特意训际两位队长,要求她们带头听从命令,带好队伍。最后,又问宫女们还有没有疑问,请提出来。宫女们都说没有。于是,孙武又亲自击鼓发出向左方前进的命令。鼓声刚起,宫女们又大笑起来。

有的扭身以手掩口而笑,撞歪了头盔,有的丢了剑盾,你推我搡,队形一片混乱。

站在指挥台上的孙武这时两道剑眉倒立,怒目圆睁,命令军吏道:“拿大斧来。”军吏随即拿来大斧。孙武大声说:“如果战场纪律宣布得不明白,行动内容交代不清楚,那是我为将者的责任;如果战场纪律已宣布明白,行动内容又三令五申,仍然不执行,那就是士兵的过错了。”孙武回头问军吏说:“按照军法,不服从军令的该当何罪?”军吏回答道。“斩首。”孙武说:“好!就先斩了两位队长。”

坐在观台上的群臣听后大惊失色,吴王阖闾也慌了手脚。吴王阖闾见孙武要拿他的爱姬开刀问斩,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位爱姬侍候,寡人就会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请将军赦免了她们。”孙武斩钉截铁地说:“臣既然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让军吏依法斩了吴王宠爱的两位美姬,并传首示众。吴王见此情景已目不忍睹,朝臣心中都暗自称奇,觉得孙武确实有魄力。

孙武拒绝吴王阖闾的请求,力斩美姬,众宫女见后吓得面无血色,再也不敢把演阵练兵当作儿戏了。孙武又命令两队的排头担任队长,亲自擂鼓发令,继续进行操练。宫女们这回个个像换了个人似的,随着鼓声发出向左的号令,众宫女就一齐向左;鼓声向右,便一齐向右;鼓声如何响,宫女们就按号令行动,队伍十分整肃,令行禁止,运如臂指。朝廷大臣看到这种场面,连连赞叹。

孙武训练完毕就派人报告吴王阖闾说:“队伍已经训练完毕,请大王前去检阅吧,任凭大王想怎么用她们都可以,即使赴汤蹈火,也不成问题。”吴王非常伤心地说:

“请将军就此作罢,回馆舍休息去吧。我不愿再看下去了。”孙武听到回话,平静地说:“看来大王只是喜好兵法上的词句,并不想真正去实行它。”

同类推荐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今生今世。雪域高原最纯美、忧伤的爱情。他是世间上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上最哀伤的王,苦苦在尘世中挣扎求索,穿越世间三百年的历史,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一生情意绵绵。他未死也未生,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只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
  •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学为人师的教育家(2)》本书分为吴稚晖、梅贻琦、黄现璠等部分。
  • 瞿秋白传

    瞿秋白传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热门推荐
  • 婆娑劫之拐个和尚来开荤

    婆娑劫之拐个和尚来开荤

    她是八百里黄泉的主人,为了引渡弱水来到了人间,结识了小和尚檀渊,两人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情愫暗生。他一心向佛,原本想着度化世人,欲成佛,却为了她入了红尘。神魔大战之际,两人终结成夫妻,可前方却是已知的分别。
  • 鞑靼人沙漠

    鞑靼人沙漠

    九月的一天早上,年轻军官乔瓦尼·德罗戈前往巴斯蒂亚尼城堡驻守,城堡外面是一片沙漠,沙漠那边则是随时可能来犯的鞑靼人。德罗戈一边等待着沙漠那边的动静,一边忙碌于城堡、要塞、兵营内,满怀建功立业、捍卫崇高事业的梦想。三十年过去了,鞑靼人始终没有出现,德罗戈的生命和意志被消磨殆尽。这时,鞑靼人开始进攻了……
  • 若有来生,我许你一世繁华

    若有来生,我许你一世繁华

    “啊啊啊!鬼啊!”敛亿站在停尸房外大叫起来。“闭嘴!”穿着白大褂的御寒一脸冰寒的从停尸房走出来,手上的手术刀闪闪发光流过一丝鲜红的血液。“你在干嘛”敛亿问。“当然是趁血液还没有凝固,解刨过把瘾了,不过现在有了活物,正好……”敛亿双腿发软,拼命向电梯赶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诱宠小呆妻

    总裁诱宠小呆妻

    “啊!你是谁啊?”莫名其妙和他睡在一张床上,见血的床单让她被迫做了他的妻子,却在新婚第二天就成了他的小女佣,每天侍候他和别的女人的饮食起居,他还变着法子欺负她……结婚半年,她的肚子没有动静,婆婆发觉了他们分居的秘密。夜晚,他冷笑:“你不就是欠睡吗?行!我满足你!”在她的尖叫和抗拒中,他终于做了她名副其实的丈夫,床单上那一抹血色却惊呆了他:“那天晚上是怎么回事?”
  • 喵了个咪2

    喵了个咪2

    《喵了个咪Ⅱ》把猫写得妙趣横生,引人捧腹,猫的性格呼之欲出,仿佛一篇篇寓言,不仅有猫生活,还有猫社会,说的是猫道理,实际又是人道理。这里面有对猫的细致观察,也有对猫深刻的爱和依赖,有养猫的经验和常识,也有和猫厮混的快乐和幸福。
  • 一等庶女,嫁值千金

    一等庶女,嫁值千金

    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深夜,她的惨叫划破长空,伴随着孩童啼泣!心心念念的结发夫君,情如手足的‘善心’嫡姐,却是将她推入地狱的操刀刽子手。她亡……受尽凌辱。冰凉的房里是几名彪形大汉残淫的喘息和咒骂声,她的孩子本该是高高在上的睿王世子,如今却被人只手捏断颈骨,出世则亡……庶女重生,她索命归来。那些伤她害她的人,她一个也不打算放过。深宅大院,危机四伏,一步走错,便有可能长睡不起。她是袁府小小的庶女,亦是世人嘴里惊才绝艳的女中诸葛。同一张面容,同一副皮囊,重生后,却是桃花四处开,她想避也避不开。——什么皇权贵胄都靠边站,本姑娘不畏皇权,不喜富贵,不贪虚名!只是,这一只、二只、三只……后面的那些笑得像八百年没近过女色的皇子、公子们,请你们立正向后转,本姑娘哪里啃得下这么多?但是……(沉思苦想中)正所谓,食色,性也!最妖孽的那位留下,吃多了素食,偶尔开开荤,其实也不错!只是……只是……为毛被吃干抹净的人却是她?“娘子,为夫美么?”某妖孽笑得像只狐狸,双眼放光,手脚并用,还不忘伸出舌头……呃……妖孽啊……某女长叹一声,鼻血直流!——^^正剧版:上一世,视她为草芥的人,这一世是这样的:“锦心,我愿与你携手这江山,你做皇后我便是皇上,你若不要,我便陪你浪迹天涯……”上一世,连正眼都未瞧过她的人,这一世是这样的:“锦心,我以这江山为聘,天地神灵为媒,此生此世,只娶你一人……”上一世,处处打压她的人,这一世是这样的:“锦心,我知你不喜这深宅大院的尔虞我诈,跟我走吧,我经商,你守财,我生火,你做饭,这种生活,可好?”——抽风版:说白了,这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懦弱庶女重生翻身的故事。什么?以皇后的宝座诱惑她?切……皇后的那个印能卖多少钱?值一百两么?什么?无价之宝……某女摸着尖尖的小下巴,大眼珠滴溜溜的乱转起来,嘴边荡起一丝猥琐的笑:“可以考虑……”——女主不会聪明、强大到天下无敌,也不似云中仙子般善良慈悲,总之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偿还(捂嘴奸笑中……)。至于男主……呃,猜猜我是谁!嘻嘻!
  • 古今农事

    古今农事

    本书共分为九个部分,主要介绍农学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从农学的门类、动植物育种、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农业发展展望等方面,揭示农业科学的奥秘,使读者了解农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 孤魂剑

    孤魂剑

    他本不重情,却不知无情与情感如火山般仅仅只有一线之隔。当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故事逐渐展开时,当前几代的恩怨情仇一件件浮上水面时,当两位美丽的女子那不为人知的身份暴露时,他还能无情?
  • 百家与典籍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百家与典籍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