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100000023

第23章 司马迁(1)

《史记》大量记载政治活动,系统地对文化史、经济史、思想史、科技史,以及民族、地域、风俗习惯、文物、艺术、宗教等内容作了记述,全面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本来面貌和当时的全部文化成果。以司马迁与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相提并论;殊不知希氏所著之九卷历史,仅叙希波战争,兼及埃及和西亚等地的地理、风俗,虽说描写生动、文采可观,但其书的组织体系、记事方法和范围,若与《史记》130篇煌煌巨制之纪传体通史相比,不免逊色很多中国古代史籍之丰富曾使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叹为观止,他认为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所不能与之匹敌的。史圣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的历史学方法,使我国史籍得以丰富而名列世界之冠。司马迁与《史记》,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司马迁《史记》一书是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中写成。司马迁所生活的时代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战胜项羽,做了皇帝,国号汉。他初都洛阳,不久即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年,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连年战乱,人民大量地死伤流亡。名都大城的人口锐减,比着战前只有十分之二三。老百姓家里毫无积蓄。皇帝想要配齐四匹一色的马来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当时只好乘坐牛车。面对社会经济凋敝的严酷现实,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种种有力措施,使社会经济日趋繁荣。

武帝公元前101年即位。武帝初年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农业发展的带动下,商业活动也十分活跃。《史记·货殖列传》载当时的情况,“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经济的繁荣不仅促进了西汉政权的巩固,也为司马迁撰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刘邦在楚汉之争时,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以最大限度地孤立项羽,采取了分封异姓王的办法,承认割据势力的存在。在战胜项羽之后,刘邦便断然消灭了异姓诸侯王,接受“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大批分封同姓诸侯王,想借此藩屏汉室,以保证刘氏政权的长治久安。

文帝时,梁王太傅贾谊上了有名的《治安策》,认为当时形势有“可为痛苦者一”的,便是诸侯王强大难制。

对此他感到痛心疾首,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文帝按照贾谊的建议把一些王国分小,以削弱大诸侯王国急剧膨胀的势力。景帝时,野心勃勃的吴王刘濞以铸钱、煮盐谋利,“国用富饶”,他“修兵革,聚谷食”,不断扩充势力,景帝迫不得已,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而遭到各诸侯王的坚决抵制,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这就是西汉历史上所谓的“吴楚七国之乱”。经过3个月的决战,七国叛乱被平定下去,西汉集权得以巩固。继景帝“削藩”之后“,汉武帝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又接受了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国土分给子弟为列侯,使封国由大变小,削弱诸侯的势力。

以种种严厉的办法,削夺侯国封君的爵位。对于地方豪强势力,武帝采取了继续推行汉初以来迁徙豪强的办法,把他们迁到关中,置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内实京师,外销奸猾”,做到“不诛而害除”。还采取了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大权独揽,成为一个真正统治的皇帝。汉武帝凭借汉初数十年积累起来的财富,在他在位的五十多年中,对内多所建树,对外连年用兵。改变了汉初对匈奴和亲的政策,诉诸武力征伐。经过多次战争,汉军屡战屡胜,匈奴力量大大削弱,无力南下,出现了“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基本上解决了北方匈奴边患的问题。武帝又向四面八方开疆拓土,征闽越,通西南夷,讨朝鲜,并探险西域,大大扩展了西汉的势力。

这对司马迁写作《史记》时,能把视野扩大到大宛、朝鲜、匈奴、西南夷等边远地区,首创国内各民族地位平等,树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概念,具备了客观的条件。司马迁畅行无阻地游历全国,考察地理形势,了解风俗民情,搜集遗闻轶事,对《史记》成书的帮助之大。

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还颁行了一套新的选官用人制度,即“察举”和“征召”之制,不拘一格地选拔和重用人才。因此“群士慕响,异人并出”。史书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轼,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碑,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人才之盛。西汉在武帝时期走上了它的盛世。二、司马迁不仅生活在一个人才济济,群星灿烂的伟大时代,还处在一个文化气息和学术精神十分浓郁的社会。

汉文化是自周、秦的古典文化,经学者们的研究,几乎一致认为,楚文化和齐学远比周、秦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大。汉文化在语言、风俗习惯、歌舞、漆画艺术诸方面承继楚文化处都是十分显著的。楚文化是浪漫的。正是“这种浪漫的文化征服了汉文化,而司马迁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齐学对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首先,西汉的经学多半是齐学。解《春秋》的《公羊传》属齐学。传《易》的田何、杨何都是齐人。传《尚书》的济南伏生生活在齐地。《诗》之中,大师有辕固生,也是齐人,而且“诸齐人以《诗》显贵”。其次,西汉最盛的学术是黄、老,而黄、老也是齐学。史载:“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高密。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于齐,称贤师。”又载:“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文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以上均见《史记·乐毅列传》)可见齐是黄、老之学的大本营。不但汉高祖时代的张良、陈平、曹参这些谋臣是“黄老派”人物,连景帝母亲窦太后,以及武帝时敢谏直言的汲黯,好推举人才的郑当时,还有四叔、直不疑、邓章,王生等,都是崇尚黄、老之学的。复次,西汉的宗教更是齐学。西汉多方士,而方士又大多是齐人。例如汉武帝时著名的方士就有少翁、栾大、公孙卿、丁公等,都为齐人。终始五德之运的学说也是始于齐人驺衍的。再说在汉代所崇敬的一些地方神中有大部分是齐神,如《史记·封禅书》所谓八神之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太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畦;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三日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索隐》:顾氏案《地理志》,东莱曲成有参山,即此三山。)五曰阳主,祠芝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集解》韦昭曰:‘成山在东莱。’),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玡。琅玡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

这就是齐人的宗教体系。这一宗教恰恰统一着汉人的信仰。这也可以说是齐学的又一表现形式。

由于汉武帝时期中外之间友好往来日趋频繁,人们的视野扩大了,许多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风俗便介绍进来了。仅以《史记·大宛列传》所记的异国情调为例,“安息……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这种雕刻人像的钱币,横行的文字,在那时的人看来,肯定是十分新鲜的。又有:“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眩”就是魔术,所谓吞刀吐火一类的戏法,这又令汉人惊讶不已。还有,“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宿,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须髯。善市贾,争分铢。俗贵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决正”。这些奇异的风俗,令当时的汉人目不暇接,尤其是尊重女权的风俗,与中国人的男尊女卑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西汉初期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为司马迁继承传统文化大开方便之门,为他《史记》的写作提供了充足的文献资料。汉朝建立后,废除了“挟书律”,并“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到了武帝时代,还“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初以来,“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到了武帝初年,淮南王刘安又纠集门下学者编集了一部“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的《淮南子》,首先开始了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学术研究;接着董仲舒又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采阴阳、道、法诸家以治《公羊春秋》;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以道家为基础,全面研究先秦诸子,写出了气势磅礴的《论六家要旨》。这一切都标志着一个对先秦文化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司马迁在这样一种浓厚的学术空气的熏染下,要写一部巨大的历史著作,如实记录从古至今社会发展的全貌,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作为当时社会的镜鉴,以起到补敝起废的作用,这是十分符合思维逻辑的。这一举措与西汉统治者的需要正好不谋而合。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司马迁适应时代的需要,担负起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写出《史记》这部历史名著。司马迁之所以能写出《史记》这部被班固誉之为“善序事理,辨而不毕,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历史“实录”(《汉书·司马迁传》),除上述种种文化因素外,还有两个因素的影响似亦不应忽略,这就是汉初思想家对司马迁的启迪和汉时文学作品对《史记》的影响。汉初思想家与司马迁生活在同一个朝代,他们的论著及主张更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对司马迁的影响更不可低估。比如西汉前期各家政论文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重视总结秦亡的教训,为巩固新兴的汉王朝的统治服务,这也是《史记》一书所要表述的一项重要内容。司马迁受陆贾的思想影响是十分清楚的,陆贾是刘邦的谋士,在和刘邦讨论历代兴亡的原因时,他不同意刘邦一味崇尚武力的“马上治之”的观点,提出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的思想,受到刘邦的重视,命他“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著《新语》12篇。他在《新语·辅政》中说:“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在《新语·道基》中说:“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他是反对暴政而主张德政的。司马迁在陆贾传的“太史公曰”中说:“余读陆生的《新语书》十二篇”,证明他是读过《新语》的。

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政论文章。贾谊在该文中,对秦王朝的得失成败做出了极为精辟的分析。

司马迁十分欣赏贾谊的政治观点与史学思想,他才把《过秦论》直接附在《陈涉世家》后面作论赞。司马迁曾师从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受其思想影响。

司马迁至于晁错、贾山等人的言论和著述,无论是总结历史教训还是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都是赞同,并且加以继承。

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经常以秦喻汉,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史记》实际上就是为维护汉王朝长治久安而作的一部《治安策》。司马迁在书中,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把这次秦末大起义和汤伐桀、武王伐纣的战争等量齐观,和孔子写《春秋》成“素王之业”,“为一代之法”相提并论,这除了他本身的远见卓识外,明显的是受了汉初思想家们的影响。

《史记》一书,从文章风格上说,汉初的散文上继战国散文放言无惮的特点,疏直激切,尽所欲言,《史记》中的文章显然有这种特点。司马迁对封建帝王的批判也是毫无顾忌,笔锋所向,淋漓尽致,如借汲黯的话讽刺汉武帝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正如宋人李麋在《师友读书记》中指出的:“司马迁作《史记》,大抵讥汉武帝所短为多,故其用意远。”

指司马迁为了匡时救弊,敢于直揭龙鳞,刺中时王的痛处,这需要何等的气魄与胆量!《史记》之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著称。

同类推荐
  • 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历史的风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本文以真实的笔触记述了伟大领袖的个人性格和由这些性格所产生的巨大魅力。通过这些既普通、又独具魅力的性格,使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在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伟大精神、胆略、胸怀、情操、神采和风范。阅读本书,对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建设都将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她勇于摒弃古典芭蕾,创立自成一格的全新舞蹈门类;她勇于藐视婚姻,向传统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勇于承受磨难,亲生孩子离她而去也没能击垮她;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要求绝对自由的精灵。邓肯所承载的文化矛盾与内心的情感纠葛,非同一般,人们很难理解她是如何将苦难转变为幸福的驱动力,使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本书就是这位艺术家的自传作品。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抗争坎坷命运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令人震撼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艰辛而多姿多彩的奋斗史。
  • 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

    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

    《图说世界名人: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介绍了,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他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传记译林)

    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传记译林)

    这部书立体地展现了赖斯早年的生活,细致诚恳,真实感人。这是赖斯从未讲述过的故事。她描写了愉快的家庭时光,回想了母亲与癌症的坚强斗争;展现了自己与前苏联领导人的近距离交锋。在这里,她不是叱咤风云的国际政要,而只是一名小女孩、一位年轻姑娘,她要在不太友善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位置;在这里,有一对杰出的父母,一个可亲的大家庭,还有赖斯成长于其中的美国社会。出人意料地引人入胜……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处理公共事务的钢铁女士背后的浪漫柔情。赖斯对父母的尊重,对充满年少回忆的泰特斯维尔社区的永恒之爱,感人至深。
热门推荐
  • 雪凤图

    雪凤图

    一个多月前,喻小凤在她那间昏暗杂乱的房间里,向喻美君展示了一幅陈旧的花鸟画。画是绢本,底色为咖啡色,开着白色梅花的几根树枝从左侧斜伸出来,树枝上挂着浅浅的白雪,雪上立着一只修长身材的凤凰,尾巴很长,一直垂到画的底部。右上方的空白处写着“吕纪”两个字,下面是个红色的印章。看完了画,她疑惑地望着喻小凤,姑,你什么意思?这画有什么来头吗?喻小凤眼睛盯着画,淡淡地说,让范德明找人给我卖了。你想……卖多少钱啊?喻美君试探地问。吕纪的画,怎么的,也得卖个千八百万的。
  • 水族传

    水族传

    乱世又将来袭,水族族女选择不同以往方式渡魔君,魔君有意被引渡,但事与愿违,最后这乱世终究还是要来……
  • 数理化之谜

    数理化之谜

    学习中也是乐趣多多,趣味无穷。当你小时候仰着头向你的父母询问着这个,那个“为什么”时,那也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否带给你了许多求知的满足感呢?同时你是否会头疼于这种学习呢?你可以好好回忆一下这些经历,再作出回答。实际上,数学、物理、化学并非你所想的那么枯燥无味。除了一大堆演算以外,它里面也包含着无穷的神奇。本辑所辑的便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奇现象。若能通过此书的阅读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便是欣慰之至了。愿学生朋友们能早日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里。
  •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大全集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大全集

    作为佛教界的高僧,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在广泛参与社会活动之余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这些作品透过最生活、最浅明的禅语故事,为人生解惑,并且言简意赅,字字珠肌,蕴藏深远的意义。《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星云大师书中最实用的观点,以谈人生、谈幸福、谈职场、谈学业、谈教育、谈家庭等构架全书,重新解读这些人生问题,告诉年青人如何在当下的社会摆脱浮躁和表象,获得事业和人生的真正幸福。
  • 红楼之女儿当自强

    红楼之女儿当自强

    总是感慨于红楼梦中女儿悲惨的命运,那么多美好的女子,竟无一人有让人满意的结局。今日有机会重新写过,也给她们不一样的结局,还她们明媚鲜妍的本质!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重生千金蜜爱成婚

    重生千金蜜爱成婚

    一朝迷了眼,错将虎豹豺狼认至亲,临到闭眼一刻,本以为就此长恨,不想意外得到第二次机会。重生归来,前世种种尽是乾坤颠倒。一朝变成自己前世最为鄙夷的人,却揭露出更多隐藏在黑暗中的龌龊。两辈子,两个人给了她生命。继母继弟教她成长,他教她学会去爱。“我见过你,在你还不知道我的时候”“有些人,不能见,除非得到,否则一辈子都将活在不可得的遗憾中”“因为你,我想变成更好的人”【我们弋哥是小太阳。愿这世界会有一个能在你迷失本心的时候拉你一把的人。我见过花开花落,我见过日月星辰,我见过你。我们都会变成更好的人,在遇见那个人的时候,能够坦然的说一句“你好啊”】
  • 种出个超科技帝国

    种出个超科技帝国

    美女记者一脸娇羞:“叶老师,你觉得自己现在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呢?”叶天:“种树,我已经把树种遍了银河系。” 美女记者不停的点头:“听说你的实力,已经在银河系登顶,那你还有什么理想吗?”叶天:“种树啊,我要把我的树,种遍整个宇宙!”“那,叶老师,你为什么这么爱种树呢?”?叶天微眯着眼,笑看着美女记者:“美女,你多大了?”?美女记者怯生生看了叶天一眼:“我刚满180……”?叶天哈哈大笑:“180,多在自家门口种几棵赛星树吧,它们至少能让你活到1800。” 作者强烈提醒,想要赛星树的娃子们,可以加群。一八一七,九七一一七。
  • 我的名字叫白猫

    我的名字叫白猫

    魔都是一个大都市,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千奇百怪的妖。人妖混居的都市里,自然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本小说由一系列相对独立,但互有关联的故事组成,以推理探案为主,插科打诨为辅,如果喜欢的话,请记得收藏。
  • 霸气王妃乖乖夫

    霸气王妃乖乖夫

    华夏医毒双绝女特工司奇,洗个热水澡,竟然意外丧命,穿越到不知道哪个朝代的上朝国,和原主同名同姓,不过,这原主好像有点太瘦了吧,只剩下一把皮包骨了。小说里不是都说名门千金都是锦衣玉食,绫罗绸缎的吗?自己这是什么情况?他,上朝的九王爷,自幼便英勇善战,长期生活在边关,参与大小战役无数,只要有他在,可谓是所向披靡,无所不胜,周边小国,提到上朝国的战神王爷,个个闻风丧胆,可惜,他被自己的爹和兄弟利用,算计,最后中了埋伏,下肢瘫痪,容貌尽毁,奄奄一息之际,恍惚中,他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走向自己。“丫头,你救了本王,你说你要什么报酬吧,只要本王能办到,上刀山下火海,本王也要给你办成。”某王爷带着半年金色金属面具,即使剩下半边脸,也掩盖不住他那绝世的容貌。“我只要你不要总出现在我的面前?行吗?”司奇看了看某王爷一副为了报恩肝脑涂地的样子,俊俏的容颜上不禁秀眉紧锁,也不是谁,打着报恩的旗号,半夜爬窗,赖在自己房里不走。“这个……本王真的做不到。”某王爷恬不知耻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