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100000050

第50章 杜甫(1)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最为鼎盛的时代。众多的诗人群星璀璨。杜甫之所以被盛誉为诗圣,是因为杜甫的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他的诗是诗史;杜甫的诗歌描绘赞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表现出杜甫爱国主义的伟大襟怀,他的诗是“图经”;杜甫的诗歌忠实地记叙了他一生的遭遇,表现了他进步的政治理想和同情人民的情怀,他的诗是“年谱”;更因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成就了伟大的艺术创造,他的诗是诗歌艺术的丰碑。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已经超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杜甫,字子美。生于(公元712年),河南道河南府巩县瑶湾(今河南巩县南瑶湾村)。

杜甫是晋朝名将杜预的苗裔。杜氏家族,从杜预以降,自晋至唐,历代有人为官,是一个“奉儒守官”的世家。对杜甫影响最大,他的十三世祖杜预。

杜预(222-284年),字元凯。晋初,杜预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襄阳。后攻克江陵,控制了长江上游,为西晋王朝的统一事业作出了贡献。平吴后论功封为当阳县侯。后返还襄阳,对荆襄地带的经济开发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杜预晚年酷爱《左传》,史称有“《左传》癖”,撰著了《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名扬天下。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约645~约708年),字必简。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进士。杜审言少年既有文名,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合称为“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他和宋之间、沈佺期齐名,都对五言律诗的形成作出过贡献。

杜甫幼年,母亲崔氏去世,父亲杜闲又长期为官在外,只好寄养在洛阳的姑母家。姑母很疼爱他。有一年洛阳发生了传染病,他和表兄弟都染上了这种时疫。姑母请教女巫,女巫说:“处楹之东南隅者吉。”他的姑母便让本来睡在东南方的亲生儿子同杜甫调换了床位,以让侄儿大吉大利。后来,杜甫的病好了,他的表兄弟却沉疴不起,终于死去了。这件事深刻铭记在了杜甫心中。

天宝元年(742年)姑母去世,杜甫服丧,还篆刻了《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为姑母颂德志哀。童年的杜甫在姑母的细心抚养下成长起来。他继承家学,努力学习着儒家的经典著作,稍长之后,更熟读诸子百家之书,而且在诗歌写作上开始了最初的实践。在童年,诗思就敏捷,开口所咏,就是不凡的凤凰。这多少可以显示出诗人年少却能志大、勤学而又才长的特点。杜甫十四五岁时候,已然学有所成,开始在洛阳文坛交往名流。他后来自述道:“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壮游》)其中“斯文崔魏徒”,是指崔尚、魏启心两位进士,他们都比杜甫大二三十岁,却愿意跟少年杜甫交往,这他受到名流的欣赏,说明杜甫年少却才学出色。

杜甫20岁时,开始他的壮游生涯。这时候正是唐王朝“开元之治”的昌盛时期。唐太宗身历其事,能够切实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唐初削弱士族门阀的势力,行科举网罗人才,制均田给农民轻摇薄赋,与民休息;实行府兵制,兵农结合;兴水利,发展手工业、商业,终于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空前繁荣。此后,武则天实际统治了40多年,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国力越来越强大。唐玄宗继位后的第二年(7年),太平公主阴谋政变,唐玄宗粉碎了这一阴谋,结束了武则天以来经常发生宫廷政变的动乱局面,使政局维持了长期的稳定。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良,能够纳谏,继续推行一些进步的政治措施,使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着繁荣的局面。

当杜甫开始壮游生涯的时候,士大夫漫游天下已经成为盛极一时的社会风尚。这一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物价便宜,交通方便;科举征辟,吸收有为之士参加文武统治机构,这就使得当时的士大夫们极为活跃。“他们大都怀着出将入相的幻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或应举入幕,或交游干谒,或寄旅京华,或驰驱朔漠;加上南北统一,版图辽阔,大好河山,引人入胜……于是漫游之风便盛极一时了。”(陈贻焮:《杜甫评传》)杜甫正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加入了漫游天下的行列。他从洛阳水路出发,沿着运河,渡过长江,前往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江宁秦淮河北面的瓦官寺保存着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画的维摩诘变相的著名壁画,他和朋友许八、旻上人同去观赏。

他在诗中说: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渺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虎头是顾恺之的小字,金粟影,指维摩诘的画像。

杜甫沉浸在艺术欣赏中,对顾恺之的这幅壁画赞叹不已,对顾恺之这位杰出的画家钦佩之至。年轻的杜甫虽未经世变,但他的追求艺术的胸怀是热烈、真诚、谦虚的,他对前贤时彦的艺术作品的鉴赏是敏锐、精当的。使他能够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汲取其营养,丰富、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

杜甫离开江宁后,来到苏州。他在苏州寻幽访胜、凭吊古迹。他在《壮游》诗写道: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苏州是历史文化的名城。市西30里有姑苏台,那是吴王阖闾修筑的。阖闾死后,传说是葬在城西北的虎丘,殉葬品有3000把宝剑。相传秦始皇东游到此,掘阖闾墓求剑,一无所得。被凿开的地方成了深涧,这就是剑池。长洲苑内,荷花亭亭玉立在水面,清风送来阵阵花香,从阊门向北走去,看见大伯庙的倒影映在回塘上。太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因为古公亶父想立太伯之弟季历为王,他便避往南方,做了吴国国王。从太伯谦让的历史故事,联想到阖闾当公子时使刺客藏匕首于鱼腹,利用献食的机会杀死了吴王僚,自己当上了吴王(蒸鱼闻匕首)。

杜甫离开苏州,沿着秦始皇东巡的路线渡过浙江,游历了地名胜会稽(今浙江绍兴)、鉴湖、剡溪(今浙江嵊县境内),《壮游》诗:“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写的就是这段经历杜甫24岁的时,为了参加举科举,便返回故乡巩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科的考试在洛阳举行。杜甫由州县荐举参加了这次科考,但落第了。科考落第对杜甫是个打击,但他年少气盛,不把考场得失看得很重。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他又去漫游齐赵。

杜甫的父亲杜闲当时正任兖州(今山东兖州)司马。

杜甫来到父亲身边,生活条件自然十分优越。杜甫《壮游》诗曾写这段时间生活: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旅游、射猎、交友、烂漫的青春、快乐的生活,一切都让诗人感到人生的美好。杜甫从25岁到29岁,一直是在齐赵度过。他留给后人有几篇是广为传诵的佳作。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意略谓,泰山的高大,出齐鲁境外犹能望见;泰山的神奇,以山南山北裁割了晨昏暮晓。山中层云回荡,诗人的胸襟也豁然开朗;张目极视,但见山鸟归飞。此时虽身在岳麓,而却神游绝顶,“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不言而喻。这首诗气势雄浑,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大气磅礴、无所畏惧的精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一时期又一篇杰作是:

诗前四句实写,用画笔绘出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产自西域,骨相挺拔,状如锋棱,马耳尖劲如削竹,四蹄腾空奔驰如同风驰电掣。后四句虚写,赞扬马的精神:它纵横驱驰,天地格外广阔;它逾越险阻,堪可死生相托。这是象征,虚写马,实拟人,表现的是诗人蹈厉风发、蓬勃向上精神。

杜甫《画鹰》诗是这一时期的题画诗: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诗用倒插笔开篇,格外警拔:素绢之上风霜骤起。

接着点明,原来是一幅画着苍鹰的画。诗人独具慧眼,笔墨别开生面。中间四句正面赋鹰,而最后两句收束全诗,寄寓了诗人的志意。他把“凡鸟”喻为误国之徒,希望天下跟自己一样的爱国者都能够启“乘风思奋之心”,立“疾恶如仇之志”(浦起龙:《读杜心解》)护卫唐王朝的盛世。开元后期唐玄宗穷兵黩武,边将好战贪功,征戍频仍,赋役繁重,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中原地区已呈凋敝之势。

杜甫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由齐鲁归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起了陆浑庄。这里有杜家的庄园和祖茔。他在这里祭祀祖先,立下了“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的誓言,以远祖杜预为榜样,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杜甫大约在这一年,他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结婚。

杜甫的姑母天宝元年(742年)去世了。他来到洛阳为姑母服丧。在此后的两年中,杜甫一直客居洛阳。

东都洛阳在杜甫的那个时代既是文人汇聚的地方,也是达官贵宦富豪奸商尔虞我诈的场所。杜甫来到洛阳接触了官宦人家奢侈生活和官场中勾心斗角,看到了现实的丑陋庸俗,感到了人生的苦闷。

杜甫天宝三年(744年)初夏,在洛阳遇见了李白。

李白(701~762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先祖在隋末流徙到西域。李白诞生在中亚细亚的碎叶城,5岁时随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李白自幼杂学,于黄老孔孟、诸子百家、纵横学、击剑术,皆有涉猎。25岁,李白出蜀,云游天下,一面求仙学道,一面纵酒赋诗。他那倜傥不群的个性,漂泊隐逸的生活,卓异不凡的才华使他赢得了隆盛的声誉。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下诏征李白进京。

杜甫虽然比李白小11岁,阅历比李白浅不少,但他和李白一见如故。二人相约,同游梁宋。杜甫天宝三年的秋天,李白同往王屋山去寻访道士华盖君。李白原有求仙学道的经历,离开长安之后,带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愤激之情,又一次走上了寻访道友的路程。

杜甫在客居东都期间,阅历加深了,世态炎凉的社会使他萌生了高蹈远逸的出世想法,他是怀着诚敬的心情去寻访华盖君的。到了王屋山才知道华盖君已经去世。他们二人怅然而归,来到梁宋,遇见了高适。

高适(700~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青年时代已经是一位胸藏雄才大略、文武本领兼备的英俊人物。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高适创作的边塞诗《燕歌行》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诗名。杜甫漫游齐鲁之时,同高适相识并成了要好的朋友。这时,他和李白、高适一起游览梁宋,饮酒赋诗,自然惬意又兴奋。

杜甫在《遣怀》诗里写道:“忆与高(适)李(白)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杨云一去,雁骛空相呼。”说的是李、高二人富于文学才华,腴辞云构的大作令杜甫深深钦佩。

杜甫和李白、高适,三人的梁宋漫游,过着诗酒生活,但他们的心中没有忘却国事。

天宝四年(745年),高适南游,李、杜北上。李白去齐州(今山东济南)紫极宫受高天师的“道篆”,成为一名正式的道土。杜甫到齐州拜访了北海太守李邕。

这年秋天,杜甫在兖州又见李白。他作了一首绝句诗赠给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诗中替李白绘影写照,无比传神,也表达了他们二人共同的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心情。杜甫这年冬天,跟李白作别,李白赠诗: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他们二人此别后,再也没能相见。

杜甫天宝五年(746年),杜甫来到政治、文化中心。

规模庞大,街道整齐,雄伟壮丽,人口已逾百万。最繁华的长安。

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唐玄宗“广求天下之土”,为了点缀升平景象;李林甫暗中捣鬼,为的是阻扼“天下之士”“斥言其奸恶”。李林甫当政20年,深得唐玄宗宠信。

他狡诈狠毒,排斥异己,血腥屠戮大臣。他怕有人揭露他的罪行,在这场科举考试中大耍阴谋,使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第。杜甫来到长安后参加的正是这场考试。

遭到了巨大的挫折。

杜甫考试落第了,虽然悲愤抑郁,但他没有放弃努力,他积极地在社交方面活动。他和京都的贵族。官吏有不少接触、交往。在这一时期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个人的生活发生了困难。他只好“卖药都市”贴补家用,“寄食朋友”暂度难关。

到了天宝九年(750年),杜甫选择了投赋延恩匦、直接向天子陈情的办法。

同类推荐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马克·扎克伯格:后乔布斯时代的传奇

    Facebook是什么?这个问题恐怕连Facebook的创建者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urg)也说不清楚。有1000个人使用Facebook,就有1000种关于Facebook的定义。对于喜欢收发信息的人们而言,它是一个发布、收取信息的平台。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截至2011年12月31日,Facebook的网页上每个月有近75亿张图片、2000万个视频和6000万则新闻、 日志之类的新内容上传。这里上传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以致扎克伯格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拥有整整一个世代里最具威力的信息传播机制。”
  • 民族魂:鲁迅传

    民族魂:鲁迅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集数十年研究积累,在考察以往鲁迅研究作品优劣得失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不孤立地看待鲁迅其人其事,而是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身边的亲友入手认识鲁迅,力求做到全面;不夸张、不神化鲁迅其人其事,将其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观照,力求做到真实;不盲从现有的关于鲁迅的评论,也不轻易下任何判语,对有争议之处不偏袒、不妄议,力求做到客观。本书从多角度、多层面再现鲁迅的经历、生活、思想、作品,值得关注鲁迅、研究鲁迅的人阅读参考。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热门推荐
  • 北欧悬疑小说天王尤·奈斯博作品精选(共3部)

    北欧悬疑小说天王尤·奈斯博作品精选(共3部)

    北欧悬疑小说天王尤·奈斯博作品精选(共三部):《雪人》《幽灵》《猎豹(全2册)》。
  • 林小姐的999次撩夫

    林小姐的999次撩夫

    [都市/甜宠/爽文]消失三年的林依上演各种撩汉技能。林依:我有什么好?让你这么喜欢我?宋辰:你哪都不好,不温柔,不聪明……林依:……宋辰:可我喜欢你呀!因为,这世上再也找不到像你这么不温柔,不可爱的女孩了。[后来我遇到的人都比你好,可是你走的时候带走了我去爱别人的勇气,这一辈子,只能非你不可!那三年,你一直都在,都在我心里。]
  • 唯丹

    唯丹

    一道枷锁,锁住千万修士,悠悠一千五百载,却无人大道修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宣生六记之上古遗密

    宣生六记之上古遗密

    宣生六记第2部。她说,“我这一生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希望能和阿淼永远在一起。但它实现不了,所以我有了第二个愿望,惟愿他此生能够长乐无忧。”他送她一坛忘忧,她笑着说,“你就是我所有忧愁的来源,既忘不了你,又如何能够忘忧。”
  • 深呼吸II

    深呼吸II

    姜咚咚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记忆,完美男友沈南安一直不离不弃地守护着她。在感动的同时,姜咚咚从心底抗拒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也对这段感情产生了怀疑——她发现有些付出并不一定是因为爱情。表面“乖乖女”的姜咚咚内心十分叛逆,机缘巧合下爱上了桀骜不驯的林西北。而爱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甜蜜,仇恨控制了意识,报复蒙蔽了双眼,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痛的究竟是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去,爱情最终能否战胜仇恨,有情人能否冲出雾霭?在这场亲情、友情、爱情的游戏里,命运究竟安排了怎样的结局?那场车祸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最后是爱情战胜了过去,还是秘密控制了人心……
  • 大唐悬疑录2:璇玑图密码

    大唐悬疑录2:璇玑图密码

    前秦才女苏蕙为挽回丈夫心意,用五色丝线在八寸见方的锦缎上,绣出由840字排成的“文字方阵”,上下、左右、里外,各种角度,均能成诗,奇巧绝伦,名为《璇玑图》。到了唐代,女帝武则天亲自作序《织锦回文记》,令《璇玑图》风行天下,大放异彩。但就是这样一件代表着美好爱情的闺阁刺绣,却让大唐后宫陷入重重危机。
  • 最短的情书,是你的名字

    最短的情书,是你的名字

    本书是女作家庐隐与清华大学学生李唯建之间的书信集。庐隐同李唯建于1928年相识,当时庐隐已经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作家,而李唯建当时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书信记录了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表达爱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然而像庐隐、李唯建这样的情书作品百年内仍屈指可数。
  • 回到明朝做帝君

    回到明朝做帝君

    明朝,一个荡气回肠的朝代。京城贺家少爷贺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为了朱允文,历史上被朱棣打败了的建文帝。接受现实的贺知该如何为了自己,为了大明让朱棣臣服,征蒙古,开海禁,手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建千秋之功业,立大明于不朽?
  • 莫言小说研究

    莫言小说研究

    本书分别从莫言的小说世界、莫言的文学观念、莫言小说的叙事视角、莫言小说的身体写作、莫言小说与文学现代性、莫言小说的比较研究和莫言小说的文学史评价这七个方面对莫言的小说展开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