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4800000001

第1章 读懂中国奇迹(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性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突破。认识和解读中国奇迹成为国际学术界时髦的研究方向,也是争议最大的问题领域,各种观点争鸣,各式解读共存。本章通过总结几位学者的观点,从大历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合理性,并对中国经济奇迹、基础设施奇迹、人力资产的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任何经济体制都有优势和劣势,既没有最好的,也没有最理想的,只有最适合的。中国经济奇迹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中国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政治文化的“中国之路”。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1]

中国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几个相互关联、相互重叠的社会转型过程组成了中国改革的宏伟图景: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农村社会[2]向以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从极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转变;从贫困社会向总体小康社会转变;从封闭的经济和社会向一个全面开放的经济和社会转变;坚持实行政治体制改革。这些转型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简称“中国之路”。

世界上的任何大国都未曾经历过中国式的多重转型,也没有像中国一样相对成功地避免了剧烈的政治动荡、严重的社会生产力破坏、重大的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的巨大外部冲击。纵观中国现代史,没有哪一个天下大治、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时期能持续30多年。在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国际经验可鉴、没有现成理论可用的条件下,中国本着务实主义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驶向成功的彼岸。虽说中国的多重转型过程远未结束,也没有完全成功,但这种状态本身也是中国发展的奇妙之处。

真正地了解、深刻地认识和历史地总结中国社会多重转型的动因、历程、得失和前景,是研究现代中国的本质。然而,中国的社会变革规模巨大、内容复杂,我们对其不可能有唯一的认识或解读,很多观点甚至相互冲突。不同的学者研究中国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法,因此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有这些结论都要接受中国社会的实践检验和中国转型的历史检验。随着时间的流逝,多数论点成了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尘埃,只有极少数论点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后成为历史的真知灼见。

中国问题研究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术研究浪潮,滚滚热浪中又夹杂着各种吸引人眼球的观点,如“中国威胁论”、“中国衰败论”、“中国脆弱超级大国论”等。在我看来,这些观点还局限于对中国的观察和猜测层面,它们在浪潮退后早晚会变成泥沙和尘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中国通’的记录一向不良。”傅高义之所以做出如此犀利的结论,无非是因为绝大多数美国的“中国通”都不能够准确预测中国的未来走向。其实这并不奇怪,即使像我这样长期在内部参与规划中国改革开放,有着20多年的现代中国(国情)研究经历的学者也不敢就很多中国问题妄言预测。我常把研究现代中国比喻为读一部“天书”,因为实在很难读懂。中国的人口规模实在是太巨大了,中国的情况也太复杂了,中国的变化更是很难预测。没有人能做到“事前诸葛亮”,能做到“事后诸葛亮”就相当不错了。可以说,现代中国研究远比人们想象的难得多,也复杂得多。

毛泽东在《实践论》(1937)一文中提到:“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3]因此,仅仅做观察家是无法全面认识、深刻理解中国的,必须要深入中国社会了解与实践才行。对许多国外的研究者来说,这的确很困难。

谈及国外的中国研究,我时常想起瑞士日内瓦大学的保罗·尤瑞欧教授。我们结缘于1998年,当时他应中共中央组织部培训中心主任陈伟兰之邀,向中国地方官员介绍政治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对当时的外国专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尤瑞欧教授的讲座很成功。对他而言,中国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国家,让他很着迷,令他深深向往。通过对中国的观察和了解,他渐渐萌发了读中国、写中国的想法,于是便草拟了一个写书的框架。最近几年,尤瑞欧教授常来中国访问,到访过中国的很多地方,目睹了中国的巨大变化,也在同中国学者的交流中深刻理解了各种变化产生的动因和逻辑。

以往的现代中国研究类书籍都以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或理论为分析框架,而尤瑞欧教授的书则构建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综合的分析框架。我们应当如何研究当代中国?用什么样的分析框架来研究?我的观点是:“不仅要看树木,也要看森林”[4];不仅看今天的中国(当今的中国),也要看昨天的中国(历史的中国),更要预见明天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不仅要看中国自身,也要进行国际上的横向比较,从外部来看中国。

尤瑞欧教授在新任领导人如何学习前任的经验、吸取前任的教训、确立更为适宜的发展目标、制定更为可行的政策等方面,对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决策逻辑进行了很务实的描写。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历届中国领导人制定的最终发展目标都是“富民强国”。如1956年毛泽东明确提出,用50年(指到2006年)、60年(指到2016年)的时间在钢铁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指美国)[5],强调“强国”目标;1979年,邓小平更强调“富民”的目标,最典型的就是“小康社会”理论[6]。每一代领导人制定的发展战略都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也有局限性和负面作用,从而构成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新一代领导人总结学习上一代领导人的成功经验,纠正其错误,适应性地调整战略,不断创新。这在人力资本上也有继承性、传递性和渐进式的过渡,做到了下一代比上一代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

中国的发展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改革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战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既来自对发展环境变化的调整,也来自对发展挑战的回应。反过来,进一步的社会实践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性,也暴露了发展战略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例如,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八大路线,放弃了毛泽东晚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和创新了新的改革开放路线。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历史遗产,包括物质资本基础、基础设施、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明显改善的健康和教育基础,以及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际地位。1978年,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先富论”,1988年又正式实施加速沿海地区发展战略。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突出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但他本人并没有走入教条主义。1993年,邓小平在与他的弟弟邓垦谈话时也认识到发展主义的局限性,即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7]尤瑞欧教授在书中分析认为,邓小平政策战略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不平衡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乡村间的差距、难以有效执行市场机制后的消极后果,以及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等。

在江泽民时代,领导层开始适时地调整邓小平所提出的发展战略。江泽民先后提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5,1996);保护耕地、提高防洪抗灾能力(1998)的治水战略(1999),湿地保护战略;加快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发展(199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199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鼓励原始性创新(2001)。同时,江泽民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如“就业是民生之本”观念(2002)的提出等。

到了胡锦涛时代,党的领导集体针对邓小平、江泽民政策路线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进行了全面调整。这一发展战略调整至今还未完成,要到党的十九大(2017)才能基本调整完毕。由此可见,中国大约25年左右就会经历一代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中国的“三代发展战略”主要围绕如何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毛泽东的做法是发展国家主义,排斥市场机制,排斥私营经济参与,也排斥社会参与。邓小平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国家垄断,允许私营经济参与,打破对外的自我封闭,积极引入外资,同时给社会发展以有限的空间,实现基层公民选举。江泽民进一步扩大经济改革成果,把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目标,加快了经济市场化进程,让政府职能更多地转向提供公共服务,也为社会各类组织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胡锦涛与时俱进,重新处理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也进一步重新整合三者。那么,如何促进中国的长治久安、政治上与社会上的持久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想,下面几个思路或许值得参考。

首先,中国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各类资源的基础作用。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私人投资和吸引海外投资)。但直到今天,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向还没有完成,在相当多的领域,价格还是扭曲的,不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不能有效地激励节能,企业生产成本还很高,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利用市场机制。

其次,中国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优势,即邓小平所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8]。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公共资源占世界总资源的比重要小得多,而同时又要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服务,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负责任的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就无法集中全社会的资源(指公共财政、公共投资、公共政策),就不能办成许多“大事”,也无法发挥大国的规模效应。中国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通过民主与集中的方式做出政治决策,及时应对各种挑战与危机。

最后,发展公民社会,整合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决策过程中,包容不同的意见,平衡各种利益,处理好城乡之间利益集团的关系,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员(农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提高少数民族的发展能力,加大对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在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中,中国要发展一个和谐的、平等的、团结的公民社会是相当困难的,我们也没有成功的案例,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诚如尤瑞欧教授所言,中国寻求的现代化繁荣之路是一场万里长征。毛泽东早在1949年3月就指出,建立新中国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9]。1962年他提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时间。[10]他已经意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的社会,实现这样的宏大目标难之又难。1987年,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1980~2050),即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把中国带上了追求繁荣的万里长征。现在我们还没有完成这个长征,还处在它的中间阶段,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来实现中国现代化万里长征的目标。

如何解读中国基础设施奇迹[11]

什么是奇迹?托马斯·达奇将奇迹定义为:“一个让人惊叹不已的事实,因为其原因深藏不露”。[12]阿兰·佩雷菲特认为,奇迹是“一个超越人们使用各种手段的自然力而产生的后果”[13]。佩雷菲特还认为,发展也是一个奇迹,人们往往对发展的奇迹知其然而不愿深究其所以然。发展的奇迹有先后之分,也可以通过传播、竞争与渗透,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在佩雷菲特看来,经济奇迹是指在那些无法预见的非自然条件下取得的神速的成功。他分析了荷兰奇迹、英国奇迹、美国奇迹和日本奇迹后,也期待中国奇迹,并表示这个奇迹即将成功[14]。

同类推荐
  • 《案例。》系列(第1辑)

    《案例。》系列(第1辑)

    围绕着德鲁克与通用汽车的这段案例公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然余音袅袅。在《公司的概念》1983年版本的跋记中,德鲁克仍然语带讥讽地写道:通用汽车公司的主管们不能接受我对管理学的基本观点,他们自诩为这门学科的急先锋,所以,他们完全不能接受《公司的概念》所贯穿的观念:管理首先是一种实践,虽然它与医学一样,把很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当作工具使用。一家伟大公司与一位伟大管理学家之间的这段案例风波已成前尘旧事,而对于所有的公司研究者而言,它所留给我们的却是争论焦点以外的另外一些启迪: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研究企业?在相互尊重与学术独立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平衡?
  • 风起云涌的新闻客户端

    风起云涌的新闻客户端

    移动互联网崛起后,新闻客户端如大军压境一般,迅速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崛起,大到四大门户,亦有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兴的力量,小到各种不知名的小型新闻客户端产品,用户手机必备的应用当中,新闻客户端占据重要的一席。本书将详细描写从2013年至今,新闻客户端的诸多变化,一段关于新闻客户端的故事。
  • 管理学常识一本通

    管理学常识一本通

    《管理学常识一本通》整合各正宗管理学读本为一体,《管理学常识一本通》通晓整个管理学。同时给理论知识配上案例故事,方便读者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案例故事中得加深理解和记忆。易懂的语言,巧妙的故事构成了《管理学常识一本通》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身的管理学常识大集合,给您生活和工作添色彩!
  •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世界,是神秘的也是透明的。神秘是因为有许多销售人员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销售,他们努力了,结果却总让人伤心,得到的跟付出的不成正比。透明是因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你的客户都是公开的,你的业绩也是透明的。在销售工作中,许多人认为销售只要能吃苦、能说、能跑就可以了,遵循着这个传统的销售法则,很多销售人员迷失了自己,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下。仍旧辛苦地奔跑。然而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付出的辛苦还不知道有没有回报。
  • 给企业注入军魂

    给企业注入军魂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都引入了军队的管理思想,在中国,联想、华为、万科等企业都由复员军人创建。本书就此讲述了如何用军魂塑造企业文化、将治军之道运用于企业管理、培养组织成员军人般的工作作风、如何解决企业面临的执行力等问题。
热门推荐
  • 海贼之木之界

    海贼之木之界

    一世为青雉养子,了解到失的八百年后,引发世界大战,世界得救,不幸身亡。二世回到了二十年前,失去记忆,变成孩子,被打被骂,变成奴隶,孩子们在他的眼前变成残肢断臂,他踏过血泊走向自由。仿佛是命运般的安排,他又走上了老路,一条不归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至尊掌门系统

    至尊掌门系统

    穿越到修真世界的叶立,继任了寒酸落魄三流小门派青云门,成为了新任掌门,因此成功触发了穿越所带来了的“超级掌门游戏系统”。绑定了系统的叶立,开始了彪悍无敌的超级掌门之路,立志将青云门建设成修真世界史上前所未有的巨无霸门派!
  • 魅力女人的气质何来

    魅力女人的气质何来

    这是一本有助于增强女人魅力、培养女人气质的书,打开它——今天,也许你还是路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而明天,你注定会成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你周围会有更多的欣赏者;打开它——你会成为星河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让所有的人为你而倾倒。女人因可爱而美丽,女人也因有魅力而可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
  • 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

    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

    研究小说对话的作用和现象,运用语境学、语用学、意图论、对话作用进行横切面剖析,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释《红楼梦》对话的种种现象,为中国小说呈现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 我在泰国玩尸

    我在泰国玩尸

    泰国多诡事。佛牌、降头、古曼童,当然他们还对女尸情有独钟……
  • 甜蜜快穿

    甜蜜快穿

    “有人说你有外遇。”莫笙说,美男:“外遇是什么?我不认识她。”莫笙:“你骗人,你昨天晚上明明跟她在一起!!!”美男扶额:“我昨晚上明明呆在你房间。”美男内心吐槽(健忘症又犯了!没办法,谁让她是他媳妇呢!)呃……好像真的是啊!“我记错了,是前天晚上。”美男:“前天晚上你在我房间里呆了一晚上。”“可你又不在!”“那你旁边的人是谁?”“是猪”美男磨牙,内心咆哮:你才是猪,你全家都是猪!等等!这不是把自己也骂进去了吗?美男内心在深思,面上继续笑道:“还有吗?”“唔,听说对方是你的青梅竹马!”美男很淡定:“从小到大,我身边就你一个雌性!”靠!劳资是女的!女的!不是雌的!你过来,你惹我了!美男一笑:我等着
  • 重燃纯真年代

    重燃纯真年代

    难忘逝去的光阴里,读着简静的岁月,人们习惯将“21世纪初”称作一个充满奇迹与燃点的年代。时光荏苒早已被现实磨平棱角的江源,逆流2005,重燃希望,灼灼年华,且行且慢,寻找时光罅隙里最初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