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5400000005

第5章 撤退(4)

这是冯·伦德施泰特曾经听过多次的一种长篇独白的一个变体。对希特勒来说,西墙现在已经成了一种顽念,冯·伦德施泰特再次受命,“寸土不让”,“不论什么情况都要顶住”。

希特勒命令冯·伦德施泰特取代陆军元帅莫德尔,这样一来,他就在两个月之内三次更换西线总司令——先是由冯·伦德施泰特换成陆军元帅京特·冯·克卢格,然后又换成莫德尔,现在又再次换成冯·伦德施泰特。莫德尔担任西线总司令仅仅18天,希特勒说,他现在将是冯·伦德施泰特的手下,只指挥B集团军群。冯·伦德施泰特素来对莫德尔没有什么兴趣,他感到,莫德尔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晋升的,他被希特勒过快地提拔为元帅。冯·伦德施泰特认为,莫德尔更适合担任一个“好的准尉副官”[22]。不过陆军元帅感觉,莫德尔的职务其实现在无关紧要。形势几乎没有希望,失败不可避免。在9月4日的下午,动身前往位于科布伦茨的司令部的时候,冯·伦德施泰特看不出能有什么办法阻止盟军入侵德国,进而渡过莱茵河,并在几个星期之内结束这场战争。

54岁的库尔特·施图登特大将,是德国空降部队的创始人,在这同一天,在柏林市的万塞[23],在遭到贬谪长达三年之后,他又从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出现了。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他是大有作为的。施图登特认为,在1940年对荷兰的攻占中,他的伞兵部队立下了头功,当时有大约4000名伞兵在鹿特丹、多德雷赫特和穆尔代克的大桥上空降,从而让入侵的德国大军在这些极其重要的桥梁上畅通无阻。施图登特的损失却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只减员180人。但在1941年对克里特岛[24]进行的空降袭击中,形势却大为不同,损失非常惨重——那支拥有22000人的部队,减员超过了三分之一,结果希特勒禁止以后再进行空降行动。“伞兵部队的时代已经过去!”元首说道。对施图登特来说,未来也就变得黯淡无光了。从那以后,这位雄心勃勃的军官就一直被束缚在办公桌的工作上,担任一个空降培训机构的指挥官,与此同时,他的精锐伞兵则被用作严格意义上的步兵。在这个关键的9月4日,在下午3点整,施图登特又突然出现在主流里,令人震惊。希特勒的作战部局长阿尔费雷德·约德尔大将给他打了一个简短的电话,命令他立即组织一个集团军,元首将其定名为“第一伞兵集团军”。当大吃一惊的施图登特听电话的时候,心想:“对一支并不存在的部队来说,那是一个相当华而不实的头衔。”

施图登特的伞兵分散在德国各地,而且除了几支训练有素、装备完整的部队之外,大多是只配备以培训武器的刚招募来的新兵。他的兵力有大约1万人,几乎没有运输车辆、装甲车或者火炮。施图登特甚至没有一位参谋长。

然而,约德尔解释说,西线迫切需要施图登特的士兵,要由他们在安特卫普和列日到马斯特里赫特地区之间,“坚守一条沿着阿尔贝特运河的防线”,从而“堵住一个巨大的口子”。[25]给施图登特的命令是,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率领他的部队赶到荷兰和比利时。武器和装备将在“目的地的铁道卸载点”发放。除了伞兵之外,还为他的新“集团军”拨出了两个师。施图登特很快就得知,其中的一个师,也就是第七一九师,是“由驻扎在荷兰沿海的老年人组成,他们到目前为止连一枪都没有放过”。他的第二个师,也就是第一七六师,则更加糟糕。它的成员是“伤残者和康复期病人,为了方便起见,他们按照所患的不同疾病而分别编在不同的营里”。为那些患有胃病的人,甚至还开设了特殊的“病号饭”厨房。除了这些部队之外,他还将拥有分散在荷兰和比利时形形色色的别的兵力——德国空军部队、水兵和防空炮兵,另外还有25辆坦克。施图登特是伞兵战和训练超强的空降突击部队方面的专家,在他看来,这个临时凑合的集团军,是一种“荒唐的大规模心血来潮”。但不管怎么说,他又重返战争了。

在整个下午,通过电话和电传,施图登特把他的部下召集起来,派遣出去。他估计,要让他的全部兵力抵达前线,起码需要4天的时间。但他最强悍最优秀的部队,将在24个小时之内,在施图登特所称的“闪电调动”中,用火车专列匆匆运到荷兰,作为莫德尔B集团军群的一个部分,进入在阿尔贝特运河的阵地。

约德尔的电话,以及他本人从那以后搜集到的情报,令施图登特焦虑不安。显而易见,他最训练有素的部队——第六伞兵团,加上另外的一个营,总共大约有3000人——大概就是整个德国所拥有的唯一做好战斗准备的后备部队。他发现兆头不太吉利。

西线总司令瓦尔特·莫德尔元帅发疯似的试图堵住安特卫普东边那个张得很大的缺口,并试图阻止从比利时进入荷兰的秩序紊乱的撤退。到目前为止,有关冯·伦德施泰特被任命为他的继任者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他的军队彼此纠缠在一起,一片混乱,几乎失控。他已经与他所统率部队的另外一半失去了联系,那另外的一半就是在南方的G集团军群。G集团军群的司令官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是否已经成功地从法国撤退了?莫德尔拿不准。对这位疲惫不堪的陆军元帅来说,G集团军群的困境倒在其次,更大的危机显然是在北方。

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装甲纵队,利落而又凶猛地把B集团军群分割成两半。在构成B集团军群的两个集团军当中,第十五集团军遭到了抑制,它背靠北海,大致被围困在从加来到安特卫普西北的一个地点之间。第七集团军几乎被消灭了,被赶回到马斯特里赫特和亚琛的方向。在这两个集团军之间,有一个75英里的缺口,英军已经强行通过这个缺口,直扑安特卫普。而在这同一个路线上仓促行进的,是莫德尔本人士气低落的撤退军队。

莫德尔绝望地想努力阻止他们的逃跑,于是向部队发出了一个感情用事的请求。

……随着敌人的推进和我们的前线的撤退,几十万士兵正在退却——陆军、空军和装甲部队——这些部队必须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改编,在新的据点或者防线坚守。

在这些川流不息的士兵当中,有一些溃散部队的余部,他们暂时没有确定的目标,甚至无法接收到清楚的命令。每当秩序井然的纵队离开马路进行重组的时候,川流不息的组织混乱的部队便继续赶路。他们的运货车在移动,而窃窃私语、谣传、轻率的举动、无穷无尽的无秩序和邪恶的私利,也随之在移动。这种气氛正被带到后方地区,传染那些仍然完好无损的部队,因而在这个极端紧张的时刻,必须采取最强硬的措施来予以制止。

我要唤起你们作为军人的荣誉感。我们输了一仗,但我向你们保证:我们将赢得这场战争!现在我不能告诉你们更多的东西,尽管我知道你们正在热烈地谈论着一些问题。不管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永远也不要失去你们对德国未来的信念。与此同时,你们也必须意识到形势的严峻。这个时刻将把男子汉和懦弱的人区分开来,也应该把他们区分开来。现在每一个军人都有同样的责任。当他的指挥官倒下的时候,他必须准备接替他的职位,继续下去……

下面是一连串冗长的指示,莫德尔在指示中“明确地”要求,撤退的部队应该“立即向最近的指挥点报到”,向其他人灌输“信心、自立、自控和乐观主义”,并且批驳“愚蠢的窃窃私语、谣传和不负责任的报道”。他说,敌人“并不是同时在各个地方”,而且确实,“要是把传播流言蜚语的人所报道的坦克都计算在内的话,那就会有10万辆了”。他乞求他的部下,不要“在迫不得已之前”,放弃重要的阵地或者毁掉装备、武器或者设施。这个令人吃惊的文件的结尾强调,一切都取决于“赢得时间,元首需要用这个时间,使新的武器和新的部队投入战斗”。

实际上,由于没有更多的通信工具,不得不主要依赖于无线电,因而莫德尔只能希望,他的“当日命令”能够让他的部队全都听到。在混乱之中,他甚至都不能确定,他组织混乱而又遭到重创的部队的最新位置在哪里;他也不能确切地知道,盟军的坦克和部队挺进到多远的地方。盟军大规模强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地方——北部的英军和美军是不是正朝齐格菲防线进发,并从那里渡过莱茵河,进入鲁尔河地区?而巴顿强大的美军第三集团军,是不是正在朝萨尔河地区、齐格菲防线大举猛攻,渡过莱茵河进入法兰克福?

莫德尔的困境是两个月以前出现的一种形势的后果。当时冯·伦德施泰特被解职,希特勒迅速任命冯·克卢格接替这位老陆军元帅。冯·克卢格原本在苏联统率那里的德军军队,后因伤休了几个月的病假,恰恰在希特勒决定免去冯·伦德施泰特的时刻,他对元首进行了一次礼节性的拜访。希特勒开门见山,也可能是因为冯·克卢格碰巧是眼前唯一的一位资深军官,便任命这位大吃一惊的冯·克卢格为西线总司令。

冯·克卢格是位经验丰富的前线指挥官,于7月4日接任,一共干了44天。就像冯·伦德施泰特所预言的那样,盟军成功突破了。“整个西部前线被撕开了!”冯·克卢格告知希特勒。盟军排山倒海般从法国涌过,这让冯·克卢格不知所措,他就像前任冯·伦德施泰特一样,发现他的双手被希特勒的坚持“不得撤退”的命令束缚住了。在法国的德国军队被包围了,几乎被消灭。正是在这一期间,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震撼了第三帝国——对希特勒的一次未遂行刺。

在元首司令部一次没完没了的会议过程中,一颗放在公文包里的定时炸弹爆炸了,炸死和炸伤了屋里的许多人。炸弹是由克劳斯·格拉夫·冯·施陶芬贝格上校放在靠近希特勒的桌子下面的。元首躲过了,只受了点轻伤。尽管介入这个密谋的只是几个精英军官,但希特勒却进行了野蛮的报复。凡是与密谋者有关系的人,或者与密谋者的家人有关系的人,都被逮捕了;许多人,不管是否无辜,都被立即处决[26],大约有5000人失去了生命。冯·克卢格间接与此案有牵连,而且希特勒还怀疑他试图与敌人谈判投降。冯·克卢格被莫德尔取代并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向元首报到。在离开他的司令部以前,绝望的克卢格给元首写了一封信。然后,在前往德国的途中,他服毒自杀。

在给元首的信中,他写道:

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不在人世……我在我的权力之内,尽了一切力量,以应对这个形势。不论是隆美尔还是我,大概还有在西线的所有其他指挥官,凡是与在物质上占优势的英美联军有过作战经历的,都预见到当前的发展。我们的话没有人听。我们对形势的理解,并不是由悲观主义所决定的,而是产生于对事实的清醒了解。我不知道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陆军元帅莫德尔,是否能控制这个形势,我衷心希望他能。然而,倘若并非如此,而且你的新武器……又没有取得成功,那么,我的元首,就决定结束这场战争吧。到了该结束这个可怕事情的时候了……我一直钦佩你的伟大……钦佩你钢铁般的意志……现在也请你结束这个无望的挣扎,以表现出你是足够伟大的……

即使希特勒所吹嘘的那个将持续千年的第三帝国逐渐削弱,摇摇欲坠,他也无意承认盟军胜利了。在每一个前线,他都试图免于失败。然而元首所采取的每一个步骤,似乎比前一个步骤都更不顾一切。

莫德尔被任命为西线总司令,无济于事。莫德尔与冯·伦德施泰特不同,或者简而言之,与冯·克卢格也不同,他并没有得到隆美尔作战天才的支持。7月17日,盟军飞机的低空扫射使隆美尔受了重伤,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来接替他。[27]起初莫德尔似乎并没有感到必要,他确信他能够扭转局势,于是承担了隆美尔原先的职务,结果他不仅是西线总司令,还身兼B集团军群司令。尽管莫德尔是内行,但这个形势对任何一位指挥官来说,都过于严峻了。

这时,B集团军群正在一条防线上为幸存下去而作战,那条防线大致是在从比利时海岸到法国和卢森堡的边界之间。从那里,朝南方一直到瑞士,莫德尔军队的其余部分——也就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所率领的G集团军群,已经被消灭了。8月15日,法国和美国军队在马赛地区发动了盟军的第二次进攻,在此之后,布拉斯科维茨的集团军群便匆匆离开了法国南部。在持续的压力之下,他们正仓皇撤退到德国边界。

沿着莫德尔土崩瓦解的北部前线,盟军的装甲部队撕开了一个75英里宽的口子,因而那条从比利时进入荷兰,再从那里穿过德国脆弱的西北部边界的路线,也就畅通无阻了。那些大举猛攻进入荷兰的盟军部队,能够从齐格菲防线包抄过去,因为这个巨大的防御工事带从瑞士开始,沿着德国边界伸展过去,终点是荷兰与德国边界的克累弗[28]。盟军如果从希特勒“西墙”的北端绕过去并且渡过莱茵河的话,就能挥师进入鲁尔河地区,那是帝国的工业心脏。这个调动足以带来德国的完全崩溃。

同类推荐
  • 越战的血

    越战的血

    一个在现代只知道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来到了他父亲所在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代,他又会怎样面对这样一个血与火的世界,怎样面对自己曾经痛恨过的父亲呢?越战的血,为您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讲述一段不同寻常的战友之情!
  • 谍踪

    谍踪

    【再现真实谍战历史,欢迎考据党入坑】法医林江北阴差阳错穿越到36年,利用自己的身份,追杀日本间谍,帮助地下组织,在这个硝烟四起的年代谱写出一曲中华男儿的热血传奇!--------谍踪书迷群:644356272欢迎加入
  • 生物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生物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
  •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全面增订版)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全面增订版)

    关东军,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在“九一八”冒险军事行动中,这支部队吃尽了甜头,也由此被视作日本陆军的精锐,所谓“皇军之花”。但是在二战前夕,关东军在与苏联红军的战役对决中,却暴露了自身的严重缺陷,乃至到二战后期被苏联红军犁庭扫穴完全击溃。而苏联红军和关东军的对决,也深刻影响了二战的走向。本书首次将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历次战役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对双方战役指挥、指挥官及士兵素质、情报运用、武器配置及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对比,将人们真实带入那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
  • 坦克

    坦克

    从库尔斯克硝烟到阿拉曼战役对决,从柏林巷战中坦克的尴尬,到中东战争中,美、苏制坦克大比拼,都显示着坦克在战场上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它漫长的发展史中,始终都伴随着硝烟与智慧、血腥与思考,以及一切关于死亡的惊悚记忆。索姆河战役:一群装甲怪物突然冲出阵地,吓呆了德国人。突袭波兰:德国坦克的“闪电战”,横扫欧洲。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的“雪地之王”让希特勒吃尽了苦头。库尔斯克:真正的大场面,千余辆坦克的大决战。里纳瓦村血战:两辆坦克VS一个坦克团。
热门推荐
  • 口袋妖怪之穿越时空

    口袋妖怪之穿越时空

    一个小学生穿越到了神奇宝贝世界,与小精灵并肩战斗,成功的喜悦与失败后的奋发都是难忘的回忆。
  • 我和你的光世界

    我和你的光世界

    那一天,你像天使一般,闯进我的世界。那一天,我遇见了你,遇见了我从未有过的幸福,。是你,让我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感觉,叫做,爱!
  • 早春夜宴

    早春夜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一处严寒处处暖

    一处严寒处处暖

    当世界都陷入黑暗,严淮成为了米晗唯一的光。一场车祸和一首《Thesun》成了契机,让路遥成为米晗,开启新的人生。严淮为了一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女孩创作了《Thesun》,不曾想却是爱的开始。因果轮回,时光变换。原来世界上最好的事,是我终将会为了见你变成更好的自己。花瓶影后的逆袭,上天总是会偏爱不服从命运的人!
  • DIY:知道这些就够了

    DIY:知道这些就够了

    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 山水

    山水

    案上,一张六尺宣纸上,烟云酝酿,翠峰崭露,一支羊毫小楷画笔搁在墨盘边上,紧挨墨盘,立了一只剩了残酒的酒瓶。良骏看着宣纸上的水墨画迹,他从不跟父亲谈画,哪怕一句,从来不提。东方无稽也一样,不过问儿子的工作,轻松、劳累,顺心、憋气——从来不问。东方无稽喝慢酒,一口,一口,浅斟,细品。良骏坐在父亲身边。终于,东方无稽酒喝好了,面微醺,眼蒙眬。这时,良骏起身,出门,随手将门拉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魔娆乱经

    佛说魔娆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