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7700000045

第45章 中国古代宫城出现于龙山时代

李德方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宫城即在古国都邑内为王者的宫、庙等建筑群所修筑的城,它是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一定阶段的产物,并被视作古国政治中枢。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宫城始筑于史前时代晚期,而这一记载又为近年来新的考古发现所印证。本文依据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考古资料,阐述中国古代宫城出现于龙山时代。

史籍记载,在夏代之前的鲧的时期始筑宫城。《初学记》卷二十四引《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孟子·公子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管子》:“内之为城,外之为郭。”可证鲧筑之城为内城外郭式,即大的郭城之中又筑小城,此小城(内城)为君王所居之“城”亦即宫城。

考古资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发展阶段,内城外郭式的城邑尚未出现,因为仰韶文化阶段仅出现少量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单城垣古城,例如郑州西山古城便是一座距今4800年至5300年的单城垣古城[1]。到了仰韶之后的龙山时代,流行平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方形的单城垣古城,但在龙山文化古城群中则出现了少量与鲧筑之城郭相似的城,这便是具有独立宫殿区存在的陶寺早期古城、具有内外城垣结构的藤花落古城和大城之中又有小城的新砦古城。

陶寺早期古城位于山西襄汾县城东北6.5公里的汾河东岸,它是龙山文化的一座大型城址。陶寺早期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垣夯筑,其东、西城垣残存墙体厚度4至8米。城内东南部有一片相对独立的宫殿区,宫殿区的核心建筑区面积约5万平方米。这片核心建筑区之东有一片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无建造区,南边以陶寺早期古城的城垣为界,西边以大南沟为界,北边有空白隔离带与普通居住区分开。这一宫殿区虽独立存在,但其外围未见城垣建筑[2]。何驽先生在论及陶寺古城的宫殿区时指出:“陶寺城址当权者在维护宫殿区控制能力方面已经成熟,达到了早期国家政治力量的水准。但是,陶寺宫殿区的空白隔离带还没有发展到宫城城墙阶段,更多的是观念或象征意义上的边界,表明陶寺城址内部的阶级矛盾冲突尚未尖锐到必须用高墙深堑来保护的地步。在宫殿区隔离带表达阻碍和庄严象征意义的认识上,也处于原始水平[3]”。笔者赞同何驽先生的这一认识,并认为陶寺早期古城之内独立的宫殿代表了中国古代宫城的萌芽状态。

如果说陶寺早期古城的宫殿区尚不属于具有严格意义的宫城,或言其仅只为古代宫城的雏形,那么在距今4300年左右修筑的藤花落古城则已出现宫城。

藤花落古城位于苏北连云港市,该城具有内城和外城双城垣结构,城垣均修筑于海岱龙山文化偏早阶段。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435米,东西宽325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城墙墙体宽21至25米,由堆筑和版筑相结合的方法修筑;护城壕沟环绕在城墙之外,宽7.5-8米;南城门开在南墙中部,门宽10米,门道内侧设有门坎并发现有竖立木栅栏的柱洞。内城位于外城之内的南半部,平面近圆角正方形,南北长207至209米,东西宽190至200米,可以说是一座边长200米、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方城;内城墙的墙体宽14米,主要用版筑法夯击而成;内城的南门与外城的南门相对应,另在东墙的偏北处和西墙的偏南处各发掘到门;内城南部的内外城之间还发现了道路及道路两侧的排水设施。内城中分布有第1号和第2号夯土台基及35座房址。房址平面作长方形单间房、双间房、排房、回字形房和圆房等多种形状,其中位于第2号台基中心部位的F26,平面呈回字形,外间面积达100平方米,发掘者推测其应属一座与宗教、祭祀或其他大型活动相关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4]。

从藤花落古城的初步调查发掘结果观察,该城址保存完整,外城之内又有内城,内城中分布有非为一般民居的夯土台基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其内城应为当时某一方国都邑的宫城。藤花落古城的修筑年代约在距今4300年前,它是中国古代早期宫城的范例,并开启了中国古代宫城建筑先河。

迄今为止,黄河中下游地区业已发现20余座龙山时代城址,但这批城址多修筑于龙山文化早中期并于龙山文化晚期废弃,而在龙山文化晚期修筑或使用的城址数量很少。近期在河南省新密市发现一座龙山文化晚期大型城址即新砦古城。

新砦古城位于新密市东南18.6公里的新砦村,夯土城垣始筑于龙山文化晚期末段,至二里头文化早期废弃。新砦古城主要由大城和大城之内的小城组成,另在大城之外又有外壕环绕。大城平面约呈方形,仅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南墙濒临双洎河,大城复原面积约70万平方米。大城西南部为内壕圈占的小城,小城位居整个城址的海拔最高处,“现存西、北和东三面内壕。其中,北内壕东西长约300米,西内壕中部有缺口,应为内城城门所在,东、西内壕的南部遭破坏,长度不明。保守计算内壕所圈占的面积当在6万平方米以上。在中心区中央偏北处,初步查明座落有一座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建造基址,已经清理出部分夯筑墙体、柱洞、红烧土和活动面等重要遗迹”[5]。赵春青先生在论及这座大型建筑基址时指出:“该大型建筑居小城中心偏北处,面积比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的殿堂还要大,很可能是一座宗庙建筑。”[6]新砦古城大城面积达70万平方米,大城之内的小城面积较藤花落古城的内城面积为大,它是迄今为止考古所见的最大的一座龙山文化的具有城郭结构的古城。新砦古城的小城之内又分布有面积比夏都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的殿堂还大的“宗庙建筑”,故此小城应属此都邑之内的宫城。当然,新砦古城的小城周围仅以沟堑环绕。

通过如上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陶寺早期古城、藤花落古城和新砦古城的分述,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宫城出现于龙山时代,并对龙山时代的宫城特征作出如下概括:

1、在龙山文化偏早阶段,古国都邑之内的宫殿区已逐渐从部邑内的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区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宫城雏形。

2、大约始自公元前2300年前后的龙山时代,具有严格意义的宫城出现了,宫城独立于城邑之中或城邑之中的地势较高的地方,宫城的平面形状为不甚规则的方形或长方形,宫城的周围设有夯筑城垣或有沟壕环绕,宫城的面积在5万平方米左右。

3、龙山时代的宫城内分布有大型建筑基址且筑有大型祭祀性建筑。

当然,如上三点特征仅是凭籍迄今为止发现的少量龙山城址而作出的初步认识,而且这些少量的筑有宫城的龙山城址的发掘只是初步进行,宫城的整体布局尚不清晰。另据其他龙山文化城址的材料,诸多龙山文化城址的中区均已发现有夯土基址或大型建筑,例如河南新密古城寨古城、辉县孟庄古城、山东景阳岗古城、茌平县太尉古城等,其城内均发现大片夯土基址或大型廓庑式建筑,而此类建筑亦表明城内分布有宫殿区,而今后的此类宫殿区的外围或可能发现城垣。又据《中国文物报》报道,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的龙山文化晚期的小城之外又发现了面积有“30万平方米左右”的龙山文化晚期大城,但小城与大城的关系则“有待在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中讨论”。[7]这些情况告诉我们,随着龙山文化城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龙山文化宫城的数量定会增多。我们期待着新的龙山文化城郭相继面世并再现城邦林立的古国格局。

[1]国家文物局领队培训班《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发掘》,《文物》1999年7期。

[2]何驽、严志斌、宋建忠《襄汾陶寺城址发掘显现暴力色彩——确认了陶寺早期小城、宫殿区、中期小城内墓地》,《中国文物报》2003年1月31日第一版,总1096期。

[3]何驽《陶寺·中国早期城市化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文物报》2004年9月3日第七版。

[4]林留学等报道《藤花落遗址聚落考古取得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2000年6月25日第一版,总816期;林留学、李虎仁《藤花遗址的发掘与思考》,《中国文物报》2000年7月19日第三版,总第826期;李德方等《藤花落遗址与苏北早期文明》,《中国古都研究·十七》,三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5]赵春青等报道《河南新密新砦遗址发现城墙和大型建筑》,《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3日第一版,总1195期。

[6]赵春青《新密新砦城址与夏启之居》,《中原文物》2004年3期。

[7]《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龙山晚期大型城址》;方燕明《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新发现与夏文化研究》,均见《中国文物报》2005年1月28日,总1288期。

同类推荐
  •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黄帝内经(精粹)

    黄帝内经(精粹)

    《黄帝内经》又名《内经》,因托名为上古黄帝所作,故名《黄帝内经》。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理论巨著,从问世之日起即被尊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各81篇,共约18万字。其思想内核大致可归纳为10个方面,即阴阳五行说、藏象说、精气神说、经络学、病因病机学、病证学、诊法学、治则学、养生学及运气学。本书着意遴选出文意相对浅显且最能反映中医学术思想特点的篇章和段落加以注译。另外,为了便于读者理解《黄帝内经》的精髓,我们结合现今社会的常见疾病,从精血、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法、养生学、运气学等诸多方面精选相关篇目,以期给读者以切实有用的指导。
  • 曾国藩家书(精粹)

    曾国藩家书(精粹)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本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2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八个方面。为便于读者深刻领会曾国藩思想的精髓,我们将每封书信的重要文字和名言警句摘录于标题之下,不仅美观,而且方便记忆。
  •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本书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种。该丛书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以个人为轴心,辐射出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三个探讨的领域板块,主题分别是个人与家庭、师友、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讨论的话题。本书《尊师重教》主题是知识与师道。从先秦至清代有影响的典籍中筛选出主题名篇,逐篇予以解题、注释。
  •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文化与英国、日本文化一样,也是一种被大陆文化持续同化的岛屿文化。但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海南文化,历史上从未出现反大陆化或去大陆化的现象。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陆移民长期源源不断地落籍海南,大陆封建制度、统治政策及其主流文化逐渐深入海南,使黎族本土文化、村落家族文化、贬官仕官文化、异域宗教等张力元素之间,从冲突到妥协,从对抗到合作,逐渐形成一种根性模式,即由祖先崇拜、宗法社会、实用理性、边疆心态诸多根性所组成的蓝色的农业文化。这些来源于又不同于大陆文化的根性模式,不仅规范着海南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规范着海南女性角色的塑造,并在其现代化的历程中与时俱进,发生了重要转捩。
热门推荐
  • 异界之积分抽奖系统

    异界之积分抽奖系统

    一入穿越深似海,从此平凡是路人。自从杨辰的系统到账之后,平凡之路便与他背道而驰……
  • 向莎翁致敬

    向莎翁致敬

    一本《莎翁全集》,让林汐和秦子默不打不相识,随着了解的深入,林汐对秦子默渐生情愫。然而,一边是自己喜欢的人,一边是爱慕着秦子默的好友,一番挣扎后,林汐选择了友谊。秦子默的生病住院,令两人的关系迎来了转机。但一个误会,让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两人再次相背而行。多年后,经过时间洗礼的两人在校园里重逢,这一次,他们是否还能走到一起……这是一个向爱情致敬的故事。因为爱情,让我跨越了时间和距离,最终回到你的身边。
  • 千寻

    千寻

    小说围绕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展开故事,通过这个平凡家庭的坎坷经历,折射出主人公勤劳、乐观、宽厚、仁爱的美好品德。一场车祸夺走了一文的双亲,从此,十六岁的少年一文便担起一个家的重担,照顾妹妹一心、莲曦。兄妹三人就这样经历各种磨难艰难地成长着,但他们并没有被困压倒。他们相互依靠,相互鼓励,为生活奔波、为学习拼搏、为爱情努力。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善良,兄妹三人长大成人,并获得各自的幸福。
  • 帝王妃之画嫣然

    帝王妃之画嫣然

    浩瀚无垠黄沙之中,他的剑尖凛然指向她。决绝无情。他说,今日一见,至死方休。而她,不要一世华贵,不要尊崇身份,不要天下苍生,她只要能伴他左右。他却最终都无法将一颗完整的心施舍给她。他曾许她花容天下,一世安好。他们曾美如画卷,死生契阔,却也终究是逃不过命运的捉弄。他说她这一生不该遇上他。天下与她,他终是作出了抉择……然后剑尖没入胸膛,染红了衣襟,黄沙,染红了他的眼。
  •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收入了作者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几乎所有有代表性的论文,基本代表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文章大致按年代顺序编排,上编多写于1949年之前,下篇大都写于20世纪70年代后。包括《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学》、《论诸葛亮》、《论梁武帝及其时代》及有关魏晋南北朝史学的一组论文,以及关于官制、礼制、词语的考证文字,均可见作者对魏晋南北朝史多方面的贡献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 飘动的月光

    飘动的月光

    回到小屋,躺在床上,我进入了无眠。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椰子那长长的眼睫毛,乌亮的大眼睛,优美的唇线,滑落在她脖颈间的那颗晶莹的水珠。它们像一穷飞翔在路草丛中的美丽的蝴蝶,忽高忽低,忽隐忽现。我又一次陷入一片虚幻之中,我牵着椰子的手,走在一片清澈的小河边。无数红色的余晖透过柳枝,斑斑驳驳的散在他的脸上。他穿了一件淡绿色的丝裙,长长的头发在风中起舞飘扬……
  • 千亿童养媳

    千亿童养媳

    RH血型紫苏,自小没了爸妈。七岁时福利院门口被拐卖至厉家,成了厉少的活体血库。长大后被安排竟要嫁给他!进公司第一天迟到差点被开除。在公司找漫画素材被厉彦南抓包,误会她看那种少儿不宜的东西。“找个男朋友吧,看这种东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紫苏欲哭无泪,天啊这要怎么解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魁族

    魁族

    冷炎大陆之上,小小的冷风庄,一个遭人唾弃的少年意外“身亡”,却因此重踏人生,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担负着使命,在龙族之祖魇龙的“帮助”下,踏上强者的道路。看少年如何完成使命,龙魄苍穹!“三界之外,有你们人族站的地方吗?”“你放心,人族没有你想的那么脆弱!”
  • 行走人间有万年

    行走人间有万年

    生活,就和手里的咖啡一般乏味,这位身负传承指引使命的乞丐淡淡地想道,“纵有千财无意花,只此巷里人贫瘠,路遥百里传承找,不识真金两字间。”其实这位乞丐,曾几何时也只是一位修行人,他历经几百万世的轮回后,通晓自然,深知传承不可强求,惟机缘得遇之。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个同道人分散在无垠长河之中,茫茫不闻踪迹,又见一簇簇新笋冒头,一季季春夏秋冬,他的神色愈发坦然。一口咖啡闷下,叹息道:“哪天我乘风而去,传承更加不显踪迹,后辈该当如何明道也?”说完,他提笔一挥,寥寥行字蓦地浮现,《行走人间有万年》,就叫这个名字吧
  •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写的是隐居九江的陶渊明,不畏艰险,远足西安县(今武宁),搜神探奇,并以武陵崖为原型,写出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作品以西安古县美丽的山水为背景,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娓娓道来,仿佛是一幅疏淡别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