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7700000061

第61章 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1)

白茹冰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系

长安城是唐代牡丹栽培的中心,这一点在唐代遗存资料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可以这样说,我国牡丹栽培是从唐代开始的,而唐代牡丹栽培是从长安开始的。所以,我们要为牡丹文化溯源,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基本情况。

一、长安城牡丹的引种

通过考证牡丹的源流不难发现,牡丹自唐代始有人工栽培。

那么,是何人何时引种的呢?我认为牡丹是在唐代由武则天引种长安的。关于这一点,现在仍有争论。其实,我同时认为,关于牡丹的人工栽培起源问题是不可能具体到某时、某地、某人的,而且考证这些的意义不大。所谓的牡丹起源考是为我们现在的牡丹文化找到源头,而不是真正的、单纯的牡丹花卉引种的考证。我认为牡丹文化的源头应该是自唐代而始。从唐代开始,牡丹由生于深山自幽而芳到为士人所传颂,赏之若酣。在这个时代,牡丹开始得到“贵人”的赏识,走入宫廷、皇家寺庙、官署和达官贵人的府第;由原来的视为荆棘,价值不大,到后来的价值连城,“一丛深色花,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ZX-397)阶段成果。

十户中人赋”;由原来的“前史无说处”,到后来的文人诗赋歌之不断。渐渐地牡丹花传播开来,牡丹文化遂随之形成。这样才为我们追寻牡丹的人工栽培起源找到了落脚点。

其实,在人工栽培牡丹之前,我国早有很多野生牡丹分布。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区。这种气候很适宜牡丹生长,可以说中国是牡丹之乡。这从历代文字记载亦可窥见。南朝(420-479年)时期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牡丹生长于“巴郡山谷及汉中”[1]。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开篇即云:“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2]今人对此记载更为详细:“根据该组植物野生分布区的气候特点及相应的自然特征,可划分为两大分布区:一、黄土高原——秦巴山地——川西北高原分布区,该区是牡丹革质花盘亚组的分布区。

在黄土高原分布有矮牡丹、紫斑牡丹;秦巴山地分布有紫斑牡丹、杨山牡丹;在神农架林区分布有紫斑牡丹、杨山牡丹、卵叶牡丹;在川西北分布有四川牡丹。这一带是中国现有牡丹主要栽培品种群的发祥地。二、青藏高原东部——云贵高原分布区,该区为牡丹组内质花盘亚组分布区,由北向南及西南分布着狭叶牡丹、黄牡丹及大黄花牡丹。”[3](参见图三)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牡丹在全国的原产地也尽显于眼前。从图中可以看出,牡丹在中国的原产地还是不少的,这也正好印证了生物学专家们牡丹多地起源的观点。

那么为何至唐代开始人工栽培,且唐代以长安为中心呢?这是因为:一、人们对牡丹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这需要时间;二、牡丹的花色、花型均与唐人的审美观正相契合,所以牡丹至唐代栽培始盛。至于唐代牡丹文化中心在长安,是因为: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必须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从物的角度来说,长安须有大量的牡丹存在,作为审美的客体;从人的角度来说,必须有众多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之后开始审美追求的人,作为审美的主体。长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它的土质、气候都适合牡丹生长;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时代,而作为帝乡,唐都长安城居住着众多的官员、僧侣、商人、文学学士、手工业者等,他们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人正是牡丹文化的制造者。

那么,我们现在考证牡丹文化之起源,要推溯至何时、何处呢?

我认为牡丹是由武则天首先引种长安的。

武则天很喜欢牡丹,对牡丹一见如故。舒元舆《牡丹赋》云: “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4]牡丹花的奇异、少见吸引了武则天,而武则天把野生牡丹引种到京师,使牡丹成为上苑之一员。此时武则天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得到她赏识的东西也就很自然地得到他人的重视和赏识。

由上面这则材料生发开去,不同的学者对牡丹具体引种长安的时间亦有争议。如,李树桐先生认为:具体时间为武则天称天后(674)至高宗去世(683)这几年[5]。原因是文中称武则天为天后,而又据《龙城录》载,高宗有后苑赏牡丹事,且上官昭容有诗赋。

另有郭绍林先生认为:具体时间很有可能为660-665年这五年间[6]。

在这点上,我赞同郭先生的观点。我认为,综合这两方面的意见及资料显示,牡丹至少在高宗去世(683)前,已经移植至长安禁苑。其理由如下:“天后”极有可能是后人对武则天的尊称。李树桐先生以此为据来推测牡丹引种长安禁苑的时间似有不妥。《旧唐书》云:神龙元年(705)十一月壬寅,“则天大圣皇后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号为天后,未几追尊为大圣天后,改号为则天皇太后太后。”[7]所以这样看来,武则天移牡丹之时未必就是其做天后时所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必是其当权得势后所为。

另外,从武则天和高宗的行踪所至来看,牡丹极有可能是先移入洛阳禁苑,而后才移入长安禁苑的。武则天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到弘道元年(683)高宗在东都洛阳去世,28年间七次随高宗幸东都,高宗归葬长安,她不曾西归。此后到她去世共22年,除永泰公主死的那年回长安两年外,其余时间全在洛阳。值得注意的是,显庆五年(660)高宗和武则天去了一趟并州,阴历二月到达,四月离开,恰值牡丹开放的季节。这是武则天仅有的一次衣锦还乡,很可能在她宴请乡党亲族时知道了牡丹。不过,他们这次是由洛阳去的,依然又回到洛阳。两年后,他们又回到长安住了三年。所以,从武则天与高宗的行踪所至来看,牡丹极有可能是先移植于洛阳禁苑,后植于长安禁苑的;或者说二者同时移植的,总之,洛阳禁苑植牡丹时间不会较长安禁苑为晚。如果真要推测一下牡丹移植于长安上苑的时间,就很有可能是在公元660年至665年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与武则天回乡时间靠得最近,且这段时间高宗和武则天回到了长安。

关于前面《牡丹赋》文中的“上苑”究竟指何处。李树桐先生《唐人喜爱牡丹考》一文认为“(长安)宫内由内苑,宫外有禁苑,此上苑应在宫内。”长安有三苑: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三苑皆在都城长安的北面。西内苑在西内之北,亦曰北苑。东内苑在东内之东南隅,南北尽一坊之地。禁苑即隋之大兴苑也,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三苑中,西内苑最小,禁苑最大[8]。显然,李树桐先生将禁苑排除在外了。郭绍林先生虽未明指,但很明显倾向于洛阳禁苑。我们且不管这条资料中的“上苑”具体指何处,总之,在高宗去世前,牡丹已经移植至长安上苑了。《龙城录》:“高皇帝宴群臣,赋宴赏双头牡丹诗,惟上官昭容一联为绝丽,所谓‘势如连璧友,心若臭兰人’者。”[9]在长安的时候,高宗喜欢居住在大明宫。大明宫在禁苑东偏,据龙首山,《唐两京城坊考》载:“龙朔二年,高宗病风痹,以宫内湫湿,命司农少卿梁孝仁修之,改名蓬莱宫。[10]”大明宫内有东内苑,而且离禁苑也很近。所以,推测一下,当时牡丹极有可能是种在大明宫内以及东内苑和禁苑中,以便于观赏。

另外当时还有一些资料说明,唐武则天时期,牡丹文化已经开始萌芽发展。如在永泰公主墓石棺线画中已经出现牡丹[11]。永泰公主于大足元年(701)死于洛阳,在武则天死后的第二年(706年),陪葬在陕西乾县的乾陵。这说明当时较为稀有的牡丹已经开始在文化的长河中留下其美妙的身影。这与我所搜集的资料多寡也是一致的。《全唐诗》中明确写牡丹的诗歌共有185首,但在开元以前却没有一首(见文后附录)。综合所有的资料来看,也仅有《龙城录》中关于高宗赏牡丹的记载和被后人附会武则天贬牡丹的一首《腊日宣诏上苑》。

所以,从这种种资料和迹象来看,开元以前,牡丹在长安城中的栽培是很局限的,仅限于皇上常住、爱去的宫殿、庭苑中,牡丹观赏文化仅在宫中渐渐萌芽。至于唐朝的大多数士人或许还不知牡丹呢。不知自然不会去颂,也就不会留下诗歌来。

同类推荐
  • 哈尼阿培聪坡坡:哈尼族迁徙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哈尼阿培聪坡坡:哈尼族迁徙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部史诗是哈尼族传统文学的顶峰之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目前发现的系统、完整地记载哈尼族历史沿革的长篇史诗之一。作为哈尼族人民的“史记”,全诗长5000余行,由歌头和以下七章组成:《远古的虎尼虎那高山》、《从什虽湖到嘎鲁嘎则》、《惹罗普楚》、《好地诺马阿美》、《色厄作娘》、《谷哈密查》、《森林密密的红河两岸》。它以现实主义手法记叙了哈尼祖先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迁徙情况,并对其迁徙各地的原因、路线、途程、在各个迁居地的社会生活、生产、风习、宗教,以及与毗邻民族的关系等等,均作了详细而生动的辑录,因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历史学、社会学及宗教学价值。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 世纪风

    世纪风

    本书所辑为张胜友的影视政论作品,各篇文章议论风生,旁征博引,资料丰富,雄辩滔滔,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作者的文学笔法,时将诗情画意与议论结合,将议论变成影视图像的画外音,这就使他的全副笔墨不但具有理性的冲击力,还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读张胜友的作品,我们不仅获得审美的感受,还会获得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 菜根谭全评

    菜根谭全评

    本书以明刻本为底本,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细的注释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便于您阅读和理解;还以现代人的视角,在对原著箴言进行经典解读的同时联系当下,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处理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精炼的文字力求妙传其清韵,丰富其内涵,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经典读物。
  •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长沙市东效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特别是千年女尸的出现,不仅让国人感到惊奇,而且让世界各国为之惊叹,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与学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千年女尸的尊容。
热门推荐
  • 软萌太子妃甜丝丝

    软萌太子妃甜丝丝

    四岁时,懵懂无知,啊呸,聪明绝顶的慕寂梵被自家老爹骗去白府,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宠妻的不归路。“太子殿下,娘娘上房揭瓦了!”“去,把东宫里里外外给本殿翻新一遍,娘娘都揭瓦了,肯定是不满东宫现在的装潢,赶紧翻新去!”“太子殿下,娘娘把吏部侍郎打了!”“她手打疼没?把吏部侍郎换了,万一那丫头手打疼了,他负得了责吗?”“太子殿下,小郡主把娘娘话本子剪了,说是小世子干的。”“我闺女,干的漂亮!”太子殿下特别硬气地撂下一句话。“娘子,为夫错了!”晚上,太子殿下依旧非常硬气地……拍着太子妃的房门认错。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逃妻为妾

    逃妻为妾

    原本帝王身,为何化妆娇红颜?原本暴君命,奈何万般为佳人?分不清江山红颜孰重孰轻,道不明相知相守为何那般艰难,更不知半世红颜飘零究竟为谁?狼烟起,胭脂灭。帝王权,万宗归。这天下,到底是谁负了谁?
  • 羽灵

    羽灵

    正?邪?亘古不变的话题。世上又何来绝对的正义与纯粹的邪恶?昔日同门是否会因以后的立场不同而挥剑相向?修仙一说又是否是镜中花,水中月?伊人倩影,音犹在耳,为何终随纷飞花逝?温语相问,君心何失。为何只刹那,便是一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案例:重建还是将死?:关于Twitter的时下境况(第27辑)

    案例:重建还是将死?:关于Twitter的时下境况(第27辑)

    《案例》是蓝狮子(中国)企业研究院,针对中国企业“创新”与“变革”两大主题进行实证研究,推出的电子单行本系列,旨在为中国企业管理者和财经研究者提供鲜活的商业案例。近期唱衰Twitter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表象是其今年的裁员计划,据说裁掉其全球员工的8%左右,Twitter在提交监管机构的文件表示,裁员重组是大规模改革的一部分,目的是重新调配公司的产品优先度,并提升公司运作效率,裁员后节省的资金将用于推动业务增长。而直接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巨额亏损。昔日微博鼻祖,今朝前途堪忧。本辑选取的几篇文章意图描摹清楚Twitter的时下境况,发觉原因,以备存照。
  • 白衣方振眉1:龙虎风云

    白衣方振眉1:龙虎风云

    白衣方振眉,大侠萧秋水的唯一弟子。白衣方振眉,貌如潘安玉树临风,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男的看见他,如沐春风,如浴冬日;女的看见他,眼低脸红,耳热心跳。真是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白衣方振眉,武功盖世,继承了萧秋水的一身奇学,尤其是惊世绝学“惊天一剑”更是发挥到淋漓尽致。白衣方振眉,正道武林的支柱,人间苦难的救星。哪里有难,那里总是出现他一身白衣,脸含微笑的身影;他又是黑道罪恶的克星,罪恶碰到他,也总是难逃公道。这样一个大侠,却从来没有杀过人,这是所有的武侠小说中都没有的,这也是温瑞安武侠小说的过人之处。因为武道的精义在于止戈,而不是杀人。
  • 情祸涅磐劫:千世恋

    情祸涅磐劫:千世恋

    她是生于乱世的公主,为保国平她忘爱断情远赴和亲路,是出于无奈还是宿命之中早有了安排?他是天下最强国的王,纵容她的火烧洞房自刎相逼……他与她命定有涅??,几世缱绻爱恨交错?当前世记忆逐渐苏醒,他还能纵容她的弑君夺命吗?
  • 七言绝

    七言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