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2500000116

第116章 结论(2)

六《古兰经》注释是伊斯兰各派争鸣的反映

《古兰经》注释自始至今,不仅是解释音韵词义、分析降示背景、阐释教义教法的纯宗教学科,也发展成伊斯兰各教派和各学派借以支持本派观点和理论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

在伊斯兰教发展进程中,因穆斯林思想主张的不同与观点看法的差异,形成和催生了宗旨不同的宗教派别和学术派别。各派为维护其思想、观点和主张的合法性、正统性与法理性,皆从《古兰经》中寻求符合和支持本派的经文加以阐释,通过注释宣扬其合法性,论证其观点和主张的正确性。逊尼派的四大法学学派与苏菲,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与栽德派,以及穆尔太齐赖派和哈瓦利吉派等派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主张,都概莫能外。以穆尔太齐赖派为例,该派带有浓厚的神学理论和理性主义色彩。他们根据自己主张的五项基本原则——关于真主本体与属性的统一性、真主公平的必然性、人类意志自由、犯大罪是否具有信仰、理智具有辨别善与恶的能力,通过注释《古兰经》的有关经文,尽力使他们的思想主旨和观点主张与经义相一致。如果找不到支持他们观点的经文,就脱离经文的表层意思,发挥理性加以解释,以维护和服务于自己的主张。由此可见,任何教派与学派对《古兰经》的解析和阐发,无论正确与否,都无一例外地折射着历代教派争鸣、学派理论的实际情况,“《古兰经》注不啻是各时代的学术思想、宗教派别所反映出来的一个缩影。由伊本·阿拔斯到穆罕默德·阿布笃都没有例外的甚至研究任何一时代的经注之后,就可以知道当时学术活动的状况,和当时所流行的学派、教派。”[12]

七《古兰经》注释是研究伊斯兰文化的重要途径

纵观《古兰经》注释的千年发展史,它从口耳相传注释到文字记载注释,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注释过程。注释家们从诵读韵律、文字辞藻、句法结构、降示背景等表层进行注释,并根据所属派别、学派及学科的不同,从宗教教义、学术思想、社会与自然科学等层面深入注释着《古兰经》。历代的《古兰经》注释,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时代,总能表现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它引导着穆斯林如何正确理解和具体运用《古兰经》,阐述了《古兰经》宗教内涵与社会应用相结合的二元一体性,揭示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现实意义,回答了伊斯兰教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可以说,《古兰经》注释是穆斯林阐发经文内涵、宣扬伊斯兰义理、整理伊斯兰文化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它丰富和发展了伊斯兰文化,被认为是综合研究《古兰经》、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必不可少的珍贵文献,是穆斯林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创新文化的具体体现,“每一部完整的经注都是在某一时代的文化学术活动的影响下出现的,它不仅保存了古兰经研究和伊斯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为穆斯林学习《古兰经》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而且它还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教派和学派的斗争情况,因而古兰经注历来被认为是研究伊斯兰教必不可少的方面。”[13]

八《古兰经》注释是伊斯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

在伊斯兰文化领域,两个至关重要的术语,始终影响着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和延伸。一是“传承”(Al-naql,又译为承继和传述),一是“理性”(Al-‘aql)。“Al-naql”(传承)的相应词是“Al-riwāyah”(传述),“Al-‘aql”(理性)的相应词是“Al-ra’y”(见解)。

“传承”意味着伊斯兰文化的循古性和保守性,“理性”意味着伊斯兰文化的创新性和发展性。这两个术语的作用,在《古兰经》注释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

“传承”在《古兰经》注释领域,是指注释学界溯源和继承前人的注释,它既具有循古的内涵,也具有文化保护的意义。换言之,传承是注释学界溯源前人注释,严格遵循他们的注释内容,从循古角度代代延续和固守《古兰经》的早期注释(先知穆罕默德、圣门弟子与再传弟子的注释),并因此形成了专业的学术术语——传闻注释。

“理性”则是注释学界在遵循经训教义,以及教法法理与注释学理的原则基础上,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事物时,运用个人理性,发挥个人见解,本着创新原则与发展精神,注释和阐发《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推动《古兰经》注释与时俱进地发展,也因此形成了专业的学术术语——见解注释。

那么,如果从界定《古兰经》注释种类的宏观角度来看,注释不外乎两大类型,即传闻注释和见解注释。所谓见解注释就是传闻注释之外任何形式的注释,皆在它的范畴内。据此,《古兰经》注释展现了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作用——注释学界通过循古式的“传承”方法,完全继承了前人的注释学术传统和学术思想,保护性和循古性地延续了伊斯兰早期的注释学术成果。同样,注释学界通过具有原则的、创新式的“理性”方法,发挥他们的学术创新精神,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文化进步和科技发展等因素,不断更新学术思想和扩延学术眼光,最终达到没有因为循古式传承而忽略理性式创新注释的目的——既循古也创新。

鉴于“传承”与“理性”的特殊关系和学术作用,学界认为,如果没有循古式的“传承”注释,《古兰经》注释将会因失根失据而出现偏颇甚至错误和失真的现象;如果没有基于原则的创新式“理性”注释,《古兰经》注释就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注释内容及其内涵与外延,也必会受到制约和障碍,甚至会有“注释僵化”和“僵化注释”的情况。因此,“传承”与“理性”在《古兰经》注释领域的有机调和所形成的既相辅相成和互为依托,又彼此作用和相互牵制的格局,有效保障了伊斯兰文化体系“信经而不僵经,释经而不越经”的注释图景。同样,两者共同推出的卷帙浩繁的注释成果,成为伊斯兰文化体系“传承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坐标和体现。

[1]国少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2]这些经文分别是:2:114、144、149-150、187、196、217;5:2;7:29、31;8:34;9:7、17-19、28、107-108;17:1、;18:21;22:25、40;48:25、27;72:18。

[3]这些经文分别是:2:125、127、158、189;3:96、97;5:2、97;8:35;10:87;14:37;22:26、29、33;106:3。

[4]祁学义:《从伊斯兰史上的著名清真寺看清真寺功能的多样性》,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1期。

[5]哈立德·阿拉维:《清真寺的社会职能》,金忠杰译,伊斯兰堡伊斯兰研究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4页。

[6]哈立德·阿拉维:《清真寺的社会职能》,金忠杰译,伊斯兰堡伊斯兰研究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7]同上。

[8]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489页。

[9]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82页。

[10]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489页。

[11]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译者序言》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页。

[12]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20页。

[13]宛耀宾总主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0页。

第二节《古兰经》注释的社会性

伊斯兰文化视阈中,《古兰经》是一部集宗教与社会于一身的宗教经典。它的“宗教性”体现在它昭示于人的信仰、思想和精神等内部层面上;它的“社会性”体现于引导人的社会生活、行为、制度等外部层面上。因此,从宏观角度看,它因两大内容而具有二元一体特点;从微观角度讲,它因伊斯兰社会中的多元归一而又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降示的宏大背景是恢复“认一论”信仰,确立伊斯兰教,树立社会规范。因此,其实质就是在阐明人与真主关系的基础上,解决人在社会的一切问题,涵盖了诸多方面。然而,《古兰经》又是一部原理原则的经典,不能事无巨细地逐一谈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穆斯林学界只能通过注释的方法来解析《古兰经》中的社会性。由此及彼,《古兰经》注释自然也含着“社会性”,主要是以注释经文的社会主张,以及通过注释阐发各种社会主张来完成。

一注释《古兰经》的社会主张

《古兰经》作为伊斯兰社会原则、社会学说与社会主张的源泉,提出不少关于社会规律、社会制度、处事原则、法律法规等引导与规约人的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社会交际等原理原则。诸如,宗教信仰自由、法律严明公道、政治勤政为民、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开发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社会正义风尚、秉公处理事务、人类一律平等、男女地位相等、褒奖信守诺言、严禁背信弃义、凡事当行中道、公平买卖经营、驳斥非法牟利、禁止盘剥盗抢、提倡安分守己、杜绝腐化淫靡、鼓励自食其力、号召行善济慈、主张两世兼顾、赞同团结互助、强调博爱大同、是非善恶分明等等。这些社会原理原则,既针对穆斯林内部之间的社会行为,也针对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社会行为;既昭示穆斯林社会,也引导穆斯林社会正确处理与非穆斯林社会之间的社会关系。

注释家在解读《古兰经》中涉及社会原则的经文时,或在综合注释典籍中宏观地泛泛而注,或在专题注释典籍中微观地具体而释。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其共性是无一例外地解析了有关经文中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又表现在不受时空限制,不分宗教派别,不唯民族身份,不限语言文化。换言之,此类注释中的“社会性”具有“在经言经”特点,它只针对《古兰经》的社会主张本身而言,因此注释家仅仅运用注释学原理原则,最大限度和最大程度地解析与阐发经文蕴涵的社会主张的内涵与外延。由此,穆斯林根据“社会性”的注释就能明晰《古兰经》中的各种社会主张,引导他们个体明确他们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原则等;指导他们整体在社会事物中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等。

总之,《古兰经》注释中的“社会性”解读了经中的社会主张。如果从另一角度来讲,注释中的社会性在完善着伊斯兰教的社会主张,其内容也成为伊斯兰社会学说的主要组成部分。同理,《古兰经》注释中的社会性,既是伊斯兰社会主张的反映,也是对伊斯兰社会主张的总结。

二通过注释阐发各种社会主张

如果说历代注释家不唯派别、不局思想、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就经论经地对《古兰经》中直接或间接涉及社会主张的经文所作的注释,是对伊斯兰社会主张的阐释和总结,那么,在伊斯兰教发展进程中,历史上教派的诞生和各种主义的出现,促使一些注释家根据所属派别和所持主义的思想观点和主张见解,对有关经文的注释,则是《古兰经》注释蕴涵社会性的微观显现,并且更大程度上具体体现着《古兰经》注释中的社会性。

伊斯兰教各派根据《古兰经》阐释了他们的社会主张。例如,历史上逊尼派的“经注中反映了承认从四大哈里发到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合法性,吸收了从哈桑·巴士里、四大伊玛目到艾什尔里、安萨里等人的宗教学说和主张。对于涉及信仰问题的经文,他们主张遵从字面意思,不随意解释,认为‘信仰’问题应遵从《古兰经》,而不能用解释《古兰经》迁就‘信仰’。在教法方面,基本以圣训和四家教法学派的主张为依据解释《古兰经》有关经文,同时他们借助宗教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阐发经文含义”[1]。同样,什叶派“在经注中宣传尊崇阿里及其后裔、反对奥斯曼和伍麦叶王朝的思想,甚至有些人把注释《古兰经》,作为一种反对自己政敌的手段”[2]。同样,什叶派根据《古兰经》在构建“伊玛目学说”、“隐遁伊玛目和马赫迪思想”、“《古兰经》隐义说”、“塔基亚原则”和“教法学说”时,都通过注释《古兰经》中的有关经文,阐述了他们的社会主张和社会学说。[3]

近现代,19世纪末期出现的现代主义,使《古兰经》注释更加受到重视。现代主义努力振兴伊斯兰教并使伊斯兰教与西方科学传统中可取之处互相调和,提倡回到纯洁不朽的伊斯兰教教义上去,因而十分重视解释伊斯兰教义的最古老而原始的来源。最近新的思想兴起,印度穆斯林学者大毛拉·阿布尔·卡里姆·阿扎德(1888-1958)在所著乌尔都文《古兰经》注释中,提出一些原则。他说:解释《古兰经》,必须结合当时的环境。这样可以有助于了解《古兰经》对于受启示者的具体意义。[4]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二卷: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十二卷:斯里兰卡与东南亚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第十二卷是对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分国别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分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学语言研究、历史考古研究、哲学宗教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社会学研究、国际问题研究七个系列,选收范围包括专著、研究报告集、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工具书等。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热门推荐
  • 汉风遗梦

    汉风遗梦

    海利集团工程部项目经理刘飞到工地巡视工程进展的过程中意外坠楼当场殒命,幸运的其灵魂穿越来了千年前东汉末年,附身于大皇子刘辩身上。因为刘飞这个来自未来的小蝴蝶导致即将来临的三国割据时代变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且看男主如何一步一步的扶大厦于将倾,从而缔造一个崭新的大汉盛世。
  • 兽王·战兽隼狼

    兽王·战兽隼狼

    沙祖为了在谈判桌上获得胜利,手段百出,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军队的频频失利令他决定孤注一掷,密谋将东西联邦政府的谈判组成员杀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东西联邦政府群龙无首,很有可能就此被沙祖扳回局面。一时间,沙祖身边集中了苏尔、黑鹰王纳特和独孤霸三大超一流高手,并由加利亚城城主金铎率众强者围杀东西联邦政府的护卫队和保镖队。千钧一发之际,兰虎挺身而出,与隼狼合体……
  • 属下有点忙

    属下有点忙

    被天帝选中送来给魔君沧溟大人当侍女的无忧叛逃了!她躲在地府担任孟婆一职。无奈旧上司太“惜才”,为了继续成为她的上司,沧溟大人竟然屈才来当了新任阎王爷。一面说她朽木不可雕,一面又不断鞭挞她尽职尽责,甚至贴身跟随监督她的工作。虽说天界太子在她身边捣乱,但是大人这样突然表白真的好吗?莫非是作为下属的虐待还不够大人玩乐的?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今世界,面对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区域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怎样使各区域集体发展、经济活跃、整体效益高、取得竞争优势,这是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一门经济学理论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 “宁波帮”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宁波帮”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在我国历史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商帮”的兴起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重要现象。形成于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为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市场繁荣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宁波帮”是一大劲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旅沪宁波人势力盛极之时,其时在沪宁波人仅从商者就有5万多人。
  • 如思成瘾

    如思成瘾

    童年一场事故导致于她失去了一部分的记忆,赵宁生忘记曾经的顾嘉遇。多年以后,故人再见,她再也不是原来胆小怕事的她,而他再也不是那个邻居暖心哥哥。谁能想到那个拉住他手说不要怕我会保护好你的那个女孩如今成了冷美人商业女强人,而那个眼中温柔如水的男孩成了手段狠辣的占有欲极强的商业巨头,再次相见,她忘记了他,他却认定是她,步步逼近,死死禁锢。“顾嘉遇,我真的记不起你。”“思思,没关系,我记住你就好了。”“可是我有病,我不适合你。”“没关系,我也有病,我们刚刚好。”(女主因原生家庭导致极其冷漠没安全感,男主超强偏执占有欲,互相治愈,独宠文)
  • 左手世界

    左手世界

    “侦探小姐,案子已经办完了,请问您还有什么事吗?”女人笑着看着眼前的男人,说,“当然有啊。”男人的脸沉了沉,“何事?”女人笑道,“撩你。”傲娇的侦探小姐与冷面的先生不断摩擦,终会擦出火花,“你说对吧,先生?”“当然是了,侦探小姐。”
  • 棒球征程

    棒球征程

    2015年开始转入体育行业,从一无所知的零点,经历五年初阶运营,记录在行业当中与职业转型间的点点滴滴,同时选择了棒垒球运动推广,致力于推动这项运动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棒垒球运动和喜爱这项运动。
  • 风晓春意

    风晓春意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归来兮,哀我何悲。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 当北漂撞上土著

    当北漂撞上土著

    一列火车,一趟改变命运的旅程。90后毕业生苏晓月,再惨遭第一次就业滑铁卢后,意外收到了来自北京一家公司的面试offer,就此踏上了改变命运的北漂之旅。看似随和的室友,勾心斗角的职场生活,让单纯的苏晓月处处碰壁失败,在崩溃的边缘却是遇见了他。苏恒,人称‘毒舌界的代言人’刀子嘴豆腐心,恶劣的皮囊之下,却感性而又执着。****苏恒觉得苏晓月这个女孩坚强的让人心疼。苏晓月却觉得苏恒这个人人美,但恶劣至极,尤其不是一个好室友。苏晓月:“你应该好好的去学学别人的室友是怎么当的。”苏恒:“我明白了,下一次在楼下撞见你哭的时候,应该递上纸巾。”苏晓月:“……”ps:恶劣毒舌感性男×独立话唠理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