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2500000081

第81章 注释《古兰经》的派别(3)

第二节什叶派注释

一什叶派概况

什叶派,系阿拉伯语“Ahl al-shi‘ah”的音译,“Al-shi‘ah”意为“追随者、派别、同党”。伊本·赫勒敦在《历史绪论》中就“什叶”的语言学和术语学意义讲道:“‘什叶’的语言学意义为同伴和跟随者,在古往今来的法学家们和教义学家们的术语中,意为追随阿里及其后裔的人们。什叶派人一致认为,伊玛目(Al-’ilāmah)不是按照乌玛的观点和他们的委任而得以委任和授权的公共人物,伊玛目是宗教的基础、伊斯兰教的基石。先知既不会忽略伊玛目,也不会将其授权给乌玛,而他必然要为伊斯兰乌玛委任伊玛目。伊玛目是从大小罪过中得到保护的,阿里(愿真主喜悦他)就是先知以圣训明文——什叶人根据他们派别需要而代代相传且加以阐释,但为逊尼派评论家所不认同和传述的明文——所委任的伊玛目。”[1]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派别之一,是仅次于逊尼派的伊斯兰教第二大教派。据统计,该派人数约占世界穆斯林人口的15%左右,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印度、巴基斯坦、也门、叙利亚、黎巴嫩、阿富汗、土耳其、巴林等地区。什叶派曾在历史上建有独立的国家和王朝,如埃及的法蒂玛王朝(909-1171)、北非的伊德里斯王朝(788-974)、叙利亚的哈姆丹王朝(905-1003)、伊朗的布韦希王朝(945-1055)等。1502年,伊朗萨法维王朝(1502-1722)兴起,大力推行什叶派主流支派十二伊玛目派,大兴土木,修寺建校,鼓励什叶派学术研究,使该派至今在伊朗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今伊朗的国教。什叶派的主要圣地是位于伊拉克的纳贾夫、卡尔巴拉、萨马拉、卡兹米耶,以及位于伊朗的马什哈德、库姆等。

什叶派的雏形,是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因伊斯兰教内部争夺哈里发职位而产生。彼时,支持阿里及其后裔并组成“阿里党”的赛勒曼·法尔斯、艾布·达尔(Abu al-dardā’,伊历?-32)等少数圣门弟子认为,阿里得到了来自圣训的明文遗嘱,故他是先知穆罕默德之后的伊玛目,哈里发职位理应由他来担任,先知穆罕默德遗嘱的执行者非阿里及其后裔莫属。阿里党人认为,哈里发职位一旦由他人担任,其因不外乎有二,一是不义的强占者夺取了哈里发职位;二是应当担任哈里发职位者表面上放弃哈里发权利,实质上他隐蔽了自己的哈里发身份,以保护自己与追随者免遭迫害。基于这个出发点,阿里党人原则上否定前三任哈里发,并致力于拥戴阿里为合法哈里发的斗争中。

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遇刺身亡,阿里当选哈里发。阿里党势力随之壮大,伊斯兰教的首都也从麦地那迁至库法。661年,穆斯林内部的政治矛盾日益激烈,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代表的反对阿里的人,拒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举兵反抗,旨在篡位。双方在幼发拉底河畔的隋芬平原发生激战,穆阿维叶方在战事失利情况下提出“《古兰经》裁判”的停战要求。阿里方主战派由于对裁判结果——罢免双方领导人所任职务,将穆阿维叶置于和阿里平等地位——极为不满,于是大约有12000人脱离阿里阵营,与其为敌,并产生了“哈瓦利吉派”(意为出走派)。“哈瓦利吉派”不仅极大削弱了阿里党势力,而且刺杀了阿里。

阿里去世后,库法阿里党人拥戴阿里长子哈桑·本·阿里(asan ben ‘Alī,约624-670)继位哈里发。6个月后,哈桑被逐渐控制了局势的穆阿维叶强迫弃位,穆阿维叶夺取了哈里发职位,建立伍麦叶王朝,定都大马士革,中国史称白衣大食。阿里党人迫于新建王朝的压力四散逃逸,秘密致力于反对伍麦叶王朝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与伍麦叶遵奉的逊尼派在宗教思想、政治主张、思想学说上具有一定差异的什叶派。此后,在屡次斗争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如阿里次子侯赛因·本·阿里(usayn ben ‘Alī,约626-680)于680年惨死卡尔巴拉,侯赛因之孙栽德·本·阿里(Zayd ben ‘Ali,698-740)于740年战死库法起义,阿拔斯人于750年杀害出身什叶派的开国元勋艾布·穆斯林(Abu Muslim,718-755),这些事件都促使什叶派自8世纪中叶起,逐渐从政治斗争转向宗教研究,由此使该派从“早期的政治派别发展成宗教派别。在同逊尼派长期的宗教论争中,将伊斯兰教的教义同其宗教政治主张相结合,吸收了苏菲派、穆尔太齐赖派的有关学说,并将新柏拉图主义等外来的宗教哲学思想加以改造,经过发展和演变,于10世纪确立了自己系统的教义、教法学说和礼仪制度”[2]。

什叶派在发展过程中,因部分什叶人在“基本原则”(al-Mabādi’)和“伊玛目传系”(Ta‘yyīn al-’imāmah)方面的思想分歧和观点差异[3]。致使什叶派逐渐衍生出三大支派:栽德派(Zaydiyyah)、十二伊玛目派(Al-’imāmiyyah al-’ithnā‘sharīyah)与伊斯玛仪派(Al-Isma‘iliyyah)。什叶派则是“伊斯兰教内凡承认拥护阿里及其直系后裔为先知穆罕默德合法继承人的诸多派别的统称”[4]。

什叶派分化为三个主要支派后,各派均形成了本派的教义主张和思想观点。

栽德派的教义主张主要有三。其一,哈里发学说——承认前三任哈里发,认为阿里是最优秀的哈里发。其二,伊玛目学说——认为伊玛目是人而不具神性,是虔诚的、尊奉经训教法、引导穆斯林尊奉真主之道的正确导师和精神领袖,否认伊玛目隐遁说。其三,教义学说——主张信士的信仰与实践必须相辅相成,任何犯大罪者不再属于穆斯林公社成员,反对苏菲神秘主义和崇拜圣墓,反对塔基亚原则(即受迫害时可隐瞒信仰)。

十二伊玛目派的教义主张主要有四。其一,伊玛目受保护学说——伊玛目因受真主保护而永不犯大小罪过和任何错误。其二,马赫迪学说——隐遁的伊玛目将于末日降临人间铲除暴虐和邪恶,代之以正义与公平。其三,复临学说——隐遁的马赫迪出现后,先知穆罕默德、阿里、哈桑、侯赛因,甚至所有的伊玛目都将返归人间。同样,他们的对手如艾布·伯克尔与欧麦尔也将返归人间,然后一起死亡并在末日复活。其四,“塔基亚”(Al-taqiyyah)学说——秘密制度,亦即信士遇到重大危险时可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向对方表示服从,一旦势力强大时,即刻公开自己的身份并发动武装起义,反对暴虐,恢复正义。

伊斯玛仪派的教义主张主要有五。其一,伊斯玛仪之说——第六代伊玛目贾法尔·萨迪格(Ismā‘il ben Ja ‘afar al-Sadiq,699-765)的伊玛目职位将归于先他而逝的长子伊斯玛仪·本·贾法尔·萨迪格(Ismā‘il ben Ja ‘afar al-Sadiq,?-750),伊斯玛仪去世后伊玛目职位归于其隐遁的儿子穆罕默德——首位隐遁的伊玛目,直至伊玛目阿卜杜拉·马赫迪(‘Abd Allah al-mahdiyy)出现之日。其二,隐义之说——认为《古兰经》既有表义也有隐义,但隐义是经文的终极目的。表义就是对经文的明义如法律等进行解释和延伸,并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变化,而隐义是隐藏在经文和教法中的奥义,是经文的真正内涵和真理,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唯有通过秘传者的阐释和示意等方法才能揭示其奥义。其三,数字“7”之说——他们认为,受真主之命的教法发言人为7人,即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萨、穆罕默德、隐遁的伊玛目穆罕默德·马赫迪。在每两位发言人中有7位伊玛目,承上启下地传承教法。其四,隐遁伊玛目复临说——接受十二伊玛目学说,认为第七代伊玛目伊斯玛仪或其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暂时隐遁,他们具有真主赋予的神智和隐秘知识,将以马赫迪的身份复临世间惩治邪恶,主持正义。其五,宇宙流溢说——认为真主是第一和最高存在,超越任何存在和非存在物,真主创造了宇宙理性,宇宙理性流溢出宇宙灵魂,宇宙灵魂流溢出7个天体,各天体的星宿自我运转,天体运转中的干、湿、冷、热等因素的混合流溢出土、水、空气、以太四元素,这些合成物的结合流溢出具有灵魂的植物,植物流溢出具有灵魂的动物,动物又流溢出具有理性灵魂的人。

尽管什叶派分化为三大支派,且各个支派都有自己的教义主张、思想观点和理论学说,但细究各派的教义主张、思想观点和理论学说,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在什叶思想总纲的范畴,各支派的思想主张等不外乎是什叶思想总纲的衍生,万变不离其宗。是故,三大支派的教义主张合而为一,即为大一统的什叶派的系统教义、教法学说,以及据此形成的什叶派的礼仪制度。换言之,什叶派基于信仰真主独一,先知穆罕默德为使者,伊玛目为先知继承人,忠诚、洁净、礼拜、天课、斋戒、朝觐与吉哈德为伊斯兰教七大基石,构建了有别于逊尼派的主要教义信条——伊玛目学说、隐遁伊玛目和马赫迪思想、《古兰经》隐义说、塔基亚原则;基于《古兰经》与本派汇编的四大圣训经,构建了什叶派教法学说。

二什叶派注释

如上所述,什叶派在发展过程中,因内部思想主张的不同,逐渐分化为三大支派。各派为体现自我派别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均在《古兰经》中寻求证据。他们引证经文时,对能够作为本派证据的经文给予相应注释。至于那些不符合本派思想主张的经文,他们亦竭尽所能地通过注释,使经文经义与本派思想主张相符合。各派对《古兰经》的注释,构成了什叶派经注的整体图景。

(一)十二伊玛目派注释

十二伊玛目派是什叶派的主流支派。鉴于该派作为什叶派主流支派的特殊地位,以及时至今日在什叶派领域的主导地位,故它对《古兰经》的注释很大程度上亦处于什叶派的主导地位。犹如逊尼派,该派注释家亦从《古兰经》的语言文字到经文内容,作了不同程度的注释。仅从注释典籍的量来看,什叶派注释是伊斯兰教各派别中仅次于逊尼派的注释。

总体而言,十二伊玛目派将其教义思想建立在经训基础的同时,视伊玛目问题——既是该派的重要教义和信仰特色,也是和逊尼派的主要区别所在——为本派的核心问题。因此,该派注释《古兰经》时,很大程度上将注释的主导思想与伊玛目学说有机结合后展开注释。换言之,该派的教义思想决定了注释内容的重心所在。笔者避重就轻,因繁就简,仅从该派的思想主张角度,对该派的《古兰经》注释做宏观透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层面上。

1.基于伊玛目学说的注释

十二伊玛目派认为,作为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伊玛目和真主之间的精神联系带有先知和使者那种性质。使者是哲卜勒伊来为之降示默示者,他能看见天使,听到天使讲话,默示便降到他身上,也许是在梦中看见天使的,像易卜拉欣的梦一样;先知也许能够听见天使的声音,也许能看见他的形体但听不见他的声音;伊玛目仅能听到天使的声音但看不见他的形体。’由此可见,伊玛目也是受默示者,尽管其受示方式不同于先知和使者。‘至尊的真主是伟大的,不会让大地上没有公正的伊玛目。在信士们狂热时,伊玛目予以降温;在信士们动摇时,伊玛目使其坚定。他是真主对众仆的证据,若无伊玛目——真主对大地的证据,大地便不复存在。大地上即使只剩下两人,其中必有一个权威,他就是伊玛目。’信仰伊玛目是信仰的一部分。”[5]

同类推荐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世界佛教通史·第五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世界佛教通史·第五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丛书之中国佛教卷,介绍了宋至清中期的中国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一、宋代佛教。两宋社会与佛教、临济宗的理论与实践、云门宗的理论与实践、曹洞宗的理论与实践、华严和天台的“中兴”、律宗与净土信仰、佛教艺术新风貌。二、辽金佛教。辽代社会与佛教、辽代寺塔建筑艺术、金代社会与佛教、金代佛教艺术概况。三、西夏佛教。西夏社会与佛教、佛教政策和管理制度、僧众管理与寺庙、佛教宗派和藏传佛教、佛教艺术。四、元代佛教。元代社会与佛教,元代教门简况,临济宗及其禅学演变,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五、明代佛教。明代社会与佛教,明代初中期佛教,明代后期佛教(上),明代后期佛教(下),明代佛教文化艺术。六、清代前中期佛教。佛教政策与管理措施,禅宗诸派及其演变,教门诸派、律宗与净土信仰,寺院组织管理制度,三类重要法事。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本书旨在总结、梳理当代中国学人在宗教研究上的所思所想,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便抓住当代中国宗教学这六十年历程的研究重点和特点,借此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宗教学这一学科在未来更加繁荣,更有作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宗教学各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在相关研究上也有专攻的专业人员来撰写,由于角度不同,问题意识有别,体现出鲜明的百花齐放之特色,附带造就出了思想交流之效应,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热门推荐
  • 破荒仙域

    破荒仙域

    神州大陆,正道昌盛,魔族回退,中原万物兴盛,山河壮观,诸多修炼门派占据各大名山,开启修炼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海风今岁寒

    海风今岁寒

    本书是青年作家林森近年优秀作品的精选集,主要篇目有《海风今岁寒》《台风》《抬木人》等。《海风今岁寒》里,两少一老三个男人,各自面对生命断裂的某种心灵危机,沉沦还是拯救,值得深思。《台风》里,两次台风之间,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在不断学会如何有尊严地面对这即将到来的死亡。《抬木人》里,两个儿子与一位父亲的悲惨遭遇,隐隐约约指向多年前母亲的逃离。
  •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零之山林学院

    夜零之山林学院

    当异生物成为人的一部分,同样生活在一片星球上是谁生,是谁亡?同化带来的是繁盛,衰落。当矛盾激化,又是谁能继续生存?作为异生物存在的非人种在千万年之后再起波澜……
  • 半路抢亲:夫骑白马来

    半路抢亲:夫骑白马来

    出嫁当日,新郎跟员外千金私奔!原以为会灰头土脸地给送回去,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只见某人骑坐高头大马,眉梢一挑。“连人带轿,抬回去!跟我拜堂!”待时光应答,春意正浓,恰君自骑马来。
  • 万古神话

    万古神话

    从一个灵气枯竭的末法时代,来到了武道昌盛的世界,诡异死亡的灵种,危机四伏的局面,让处于深渊的王昊何去何从?“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欺压!”“所以,我只能成变得强大!”
  • 恋爱100次:国民老公是校草

    恋爱100次:国民老公是校草

    初遇我从未想过日后我们会有这么深的纠缠。我本该按着我的人生轨迹,却不曾想到会有你的出现。沈言,深言。不负青春不负你,经年流转,多谢你还在等我。流年似水,我不独欢,你不独乐。
  • 巫域

    巫域

    考察团深入群山寻找曼西族聚集地巫域,频遇险境,千年瞳子会,至高人头祭,盲蛇蛊,活人蛊……
  • 不再当公主之公主与灰姑娘(全本)

    不再当公主之公主与灰姑娘(全本)

    出生在同样拥有繁星闪烁的夜晚,一个是公主,一个却是平民。也许是命中注定了的吧!可是公主又如何,灰姑娘又怎么样!在友情面前,永不干涸的感情之泉源,深沉的心之默契,愉快的灵魂之交流,她们演绎平等、纯洁、真诚、关怀的友谊之爱。顾嘉星是一个出生于豪门贵族,生活在上流文明高雅中西思想相结合的环境中,成长在幸福安逸美好的家境里的“小公主”。优越的生活成长环境,让她成为了一个思想纯真、憧憬美好事物、乐观健康向上、富有正义感、心地善良、活泼可爱的少女。游晓星是顾嘉星主保姆乔雅未婚先孕的女儿,乔雅和顾嘉星的母亲李欣雨是深交好朋友。在游晓星出生一个月后,走投无路的乔雅来到李欣雨面前求助。李欣雨同情怜惜自己的好朋友,不想让她们母女两在外受苦,便要求她和她的女儿留在顾家大庄园,顺便照顾自己刚出生的女儿顾嘉星。游晓星自幼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的感觉让她心地善良、多愁善感、文静而明事理。游晓星比顾嘉星大一个月,但她们都出生在一个拥有美丽繁星的夜晚。出生在相同的夜晚,却是不同的命运归宿——一个是公主,一个是灰姑娘。因游晓星自幼体弱多病,顾嘉星的爷爷顾年要求将她和自己心爱的孙女小公主隔开,才允许乔雅母女留下,并签了合同。天真无邪的童年相遇相知,没有让那合同给阻止,顾嘉星的活泼亲昵给文静胆小懂事的游晓星带来了一份温馨关爱的友情。顾嘉星因是顾氏集团未来的继承人,倍受其爷爷顾年的保护,一直在家中授着不同的学习教育。她不懂世态炎凉,不懂人心复杂。顾年担心再让她生活在这样优越安逸的环境中,将来会毁了她一生,便狠心在她十四岁那年定出“三年自由约”,让她过上平凡普通的生活,让她在这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懂得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懂得世间的冷暖,让她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本故事的起因)令顾嘉星欣喜的是,她和游晓星之间微妙纯真的友谊感动了顾年,顾年没有追究游晓星违反合同的事情,反而答应顾嘉星,让她和游晓星一起去过上平凡普通的生活。在离开顾家大庄园前,游晓星无意间偷听到了自己的身世,她为自己还有爸爸而高兴,又为自己无法与爸爸相认而伤心。为了不打扰爸爸现有的家庭幸福,她答应顾嘉星的母亲李欣雨永远不说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