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7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电视艺术在对日常生活的感知中,分类、筛选和抽象的作用并不明显,因为我们不可能直接看到可以主宰实际存在的各种杂乱现象的规律。就此而言,日常生活的确是盲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通常丧失了确定意义,或者说远离了确定的意义。日常生活是一种趋向于程式化的陈陈相因的存在。因此,它具有令人惬意的熟悉感,这是减弱重复性造成的单调感的唯一慰藉。因为,一再重复的大量刺激终究会令人厌倦,它们不再引起兴奋,于是,反应越来越弱、越来越松驰、越来越缓慢,在外部世界的脉动与个人内心世界之间造成一种特殊的平衡。而切实可靠的中心始终是“自我”:一切都以“自我”为衡量的标准,这是人类最自然而又最狭小的天地。

电视艺术最有意味的特点(尽管有些“粗俗”)就在于它不能接受对于超俗的精神和最世俗的属性所做的常见的品级划分。但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另外一些特点作为补偿。它可以为我们表现出一切生动特征的独特性和不可改变的具体性,表现出每个可见属性的特异性,而与无生气的抽象分化范畴相对立。在如此丰富的形式中体验大自然的各个方面会产生的一种几近魔力的效果:我们领悟到事物的独特性,意识到具体事件的流逝。这就是我们对于无定型的未经雕琢的形象、注定要消逝的素材和在任何时间隙缝中都找不到的性质颇感兴趣的奥秘。而且我们竭力捕捉它们、触及它们,当它们在趋于消逝的途中停留片刻时抓住它们。

这就是电视,这就是电视艺术,这就是人们在指责它的粗俗之后仍然不能完全拒绝它的原因。如果指望通过电视艺术来阐明某些复杂的概念性问题是比较愚蠢的,但电视艺术的妙处在于使人们能够一同来分享某时某刻的经验。人们通过电视艺术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尽管有些是被人们所忽略的内容,但在电视屏幕上人们重新感受到了某种久违的激情。事实上,当我们专心致志地观察电视的内在结构的时候,我们发现,日常生活结构与新的传播媒介确实类似。“日常性”是电视艺术必然的基础,即使本身虚构的节目也必定以此为起点。“日常性”已经成为电视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也正因为如此,电视艺术所流露出的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有可能引发出意想不到的后果。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缘于电视艺术的叙述方式。事实上,即使是孩子恐怕都会知道电视艺术所表达的不是现实生活,因而电视艺术的影响力实际上是表现在它的叙述方式上,而且无论题材的大小它所叙述的永远是在人们的生活范围内的,是人们在某一个阶段实实在在的生存状态。这样一种叙述方式彻底改变了在此之前的传统的叙事模式,电视艺术使人们习惯了从“世界中的人”转到了“人中的世界”。而电视艺术也终于使世俗生活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电视艺术在叙述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种影响源于电视本身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贴近与相融。实际上,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日常生活总是经过加工的,但这种加工又不可能是完全的虚构,是在认同的前提下某种暧昧的理想。但说到底,电视艺术在对日常生活的叙述以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并没有更深远的意义,这样一种叙述本身的价值在于它所记录和保存下来的活生生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是有生命的,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依然跃动的生命。电视艺术在对日常生活的叙述过程中最终也改变了电视艺术自身,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艺术已经不再是一种传播媒介而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内容,一个见证,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正因为电视这种多样性及多元化的表征,常常会让人误解为电视艺术在审美过程中的日常性与世俗化作为电视美学的特征与基础的存在。实际上在最普及的美学读本中我们都会轻易地找到答案,举例来说,在一个具体的时空中,对美与丑已经有了具体的定义的共感,对美而知其美,对丑而知其丑,这并不是一种审美,而是一种认识;见其美而生爱,见其丑而生厌,这也不是一种审美感受,而是一种日常感受;只有见其美作以审美观赏,深刻地体会到美之为美才是审美感受,美才真正地对他成为美。

审美的对象并不等于美,是审美方式使美或非美的客体成为审美对象,使对美或非美客体的感受成为审美感受。一切美或非美客体都因艺术形式而成为审美对象,也就表明了,一切美或非美客体只要用审美方式看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Aesthetics(美学)实际上是审美学。电视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前提不在于它的日常性与世俗化的特性,而在于它是否在以一种审美化的方式生存。如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世俗情趣中建构属于电视传播方式的经典,以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

审美是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评价活动,作为艺术的最本质的属性,对于电视艺术来说也是不能或缺,电视艺术之为艺术,就是它的审美化存在。然而如今,电视艺术的审美却在减弱、衰退,甚至走向“审丑”。对于娱乐化的极度追求、“戏说滥情”风的横征暴敛、“红色经典”的任意解构,实在不敢称其为艺术美对人类精神的陶冶。有专家呼吁,现在人们心态浮躁、缺乏理想、“审美出现滑坡了”(余秋雨先生)。的确在“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波兹曼)风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相应地受到了熏染,而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艺术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那些只停留在追求感性的生动外观、停留在追逐娱乐与消费的浅表层面,不具备深邃的理性内涵的作品将不会达到真正的艺术高度,也不可能担负起审美的使命。如何让电视艺术回归其审美本质,如何让它更好地张扬时代的精神情怀、建构中国人的审美理想、表达民族文化的主流价值,这些思考在东西方文化冲突日益凸现的今天具有别样的意义。作为大众文化代表的电视艺术,它承载着娱乐大众的功能,但任何艺术如果只停留在感官上给人带来刺激和快感,它就不是真的艺术。在打打杀杀中、在娱乐搞笑中,观众的审美习惯、审美趣味、审美理想都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娱乐,我们需要笑声,但笑得要有品位,要有文化内涵,而不是什么样的笑都可以,什么样的娱乐都推举为大众的审美需求。如果我们生活的主流文化价值仅仅是这样一种娱乐的精神,那我们和波兹曼的预言是不是就不远了呢:“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美]尼尔·波兹曼著《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4页。]尽管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其中的道理,真的是要思考和琢磨一番,我们的电视艺术到底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记得恩格斯在《德国的民间故事书》中论民间创作时有一段话:“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401页。]电视艺术在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更要给心灵带来慰藉,让人的心灵得到安慰和休息,并给人以振奋的心情去面对明天新的挑战和考验,这才是电视艺术审美力量之所在。好的电视艺术作品是可以达到这样的审美功效的,但是那些格调不高、营养并不丰富、审美品质太低的作品,恐怕会让人们带来新的疲惫和失落。作为一种情感评价的审美,在精神向度上是引人向上的,它担负着电视艺术走向审美的责任,是使其真正进入审美境界的有力的精神指引。电视艺术作为大众的艺术却不是庸俗的艺术,任何的以大众文化为借口而一味降低其电视艺术品位和审美品质的企图最终只能将其引入一条不归之路。

同类推荐
  • 建筑艺术之美:展览馆篇

    建筑艺术之美:展览馆篇

    《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著名设计师演讲录》为“时尚廊—雅庄公司设计沙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请的九位著名建筑师——姚仁喜、简学义、邱文杰、林州民、刘晓都、黄声远、张雷、王昀、潘冀——的演讲录,他们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设计的灵感,延续IdeaExchange的理念,激发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的灵感。读者从中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师们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从中了解其设计经验和成功秘诀。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自2010年8月开始,由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以《Whatishome——家》、《跨界》、《建筑与时尚》、《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等多个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至2013年3月已成功举办20期。已出版第一辑演讲录《建筑与时尚》,旨在给设计师及热爱设计的相关人士以更多机会去了解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 舞蹈:妙舞历史长空

    舞蹈:妙舞历史长空

    西周周公旦制礼作乐,这实际上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乐舞大整理,形成了周代祭祀乐舞的《六代舞》,对后世舞蹈发展影响很大。由于先秦时期民间歌谣大都是载歌载舞的,歌词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诗经》中的很多诗歌都可以看做是那一时期民间乐舞的变相记录。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所进行的“女乐”歌舞互相赠送的情况一时成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列国乐舞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而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舞蹈也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注意。
  • 绘画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

    绘画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

    本书用通熟易懂的文字对绘画艺术的理论知识按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反映出来,做到整体结构科学合理,力求内容丰富新颖,贴近现代生活,提高并完善绘画爱好者审美修养为宗旨,促进其自身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历史的边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历史的边际》集结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0年之前(含2000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36篇理论及评论文章,内容涉及文艺理论、文艺史学、电影理论、电影史学、作品批评、作家批评等多个层面。
  •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前海剧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批首推47卷。
热门推荐
  • 乱世妖语

    乱世妖语

    战国乱世,群妖涌动……她一身极寒,却是南野赤云谷的伏妖巫师,在一次诛魅行动邂逅了酒醉的南妖界掌执。一番误斗,一人一妖互为欣赏,携手匡正,震慑乱妖。乱妖阴谋,同门算计,她的寒病之谜也随之拨开云雾.....
  • 猎星海

    猎星海

    一千年前的机械末日最终被度过,人类迎来了新的黎明。他们建立起了庞大的银河联邦,在银河系中四处征战。联邦中有一席之地的星河集团,即将对八千光年外的一颗类地行星发起总攻。一个小小的星海猎人,想要前去浑水摸鱼,却意外卷入了滔天大案,从此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宗玄先生文集

    宗玄先生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剑情仇录

    名剑情仇录

    不归山一役,江湖陷入了十五年的风平浪静;十五年后,杀人庄重现江湖,魔王殿明涛暗涌,玉剑门再至巅峰,一场腥风血雨缓缓酝酿。随他漫漫天涯路,纷扰江湖事,且看我这一剑风流!
  • 夏日的黑白线

    夏日的黑白线

    黑线与白线缠绕,能够变成一条绳。在这个夏日中白线与黑线的存在使得一个小镇蒙上了一层阴霾……
  • 我是探险家之星际大冒险

    我是探险家之星际大冒险

    千奇百怪的外星生物,形态各异的星舰战船,光怪陆离的神秘星球,还有热血沸腾的探险故事……五个来自不同星球的少年,为了实现梦想开启了星际探险的征程!他们并不完美,但是他们却能勇敢的走在梦想的路上。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福尔摩斯探案(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福尔摩斯探案(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你往哪里去

    你往哪里去

    在大与小之间,有限和无限之间,我们行走心灵与命运之路,清浅如朝露,琐碎如尘埃。《你往哪里去》是闫文盛近年创作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作品四十余篇。语言精到,意义符号丰满而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