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700000030

第30章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1)

第一节当代审美化进程与电视艺术

就象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艺术一样,不同时代也有不同时代的审美文化,这就表明,离开时代条件抽象地讨论艺术与审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反过来说,要弄清今天艺术与审美的特征,首先要弄清今天的时代特征。

遭受众多非议的关于我们现时代正经历的所谓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向,实质上就是由理性向审美的转向,无论是欢呼这种转向的罗蒂还是对它深感忧虑的哈贝马斯都认可这一事实。正如舒斯特曼非常中肯地指出的那样,“罗蒂欢呼这种审美转向,将它作为将我们从理性那令人窒息的僵化、同质化和非历史性的观念中的解放;进而将它作为富有创造性想象的灵活性的鼓励,这种灵活性似乎更适合于我们益发去中心的情境和急速变化的时代。相反,哈贝马斯却通过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转向描述为对一个错误的理性观念——主体中心理性——的不必要的、受误导的、颠覆性的反应,来捍卫现代性。现代性的厄运因而能被这样来解除:不是通过为审美而放弃理性,而是用一种理性交往模式来取代主体中心的理性。”[引自彭锋《审美化情形中的科学与艺术》,www.ccmedu.com“彭锋专栏”。原著参见:Richard Shusterman,Practicing Philosophy:Pragmatism and the Philosophical Life (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1997),p.114.]

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在总体上呈现出审美化的外观,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在他的《重构美学》中就指出,目前全球正在进行一种全面的审美化进程,这是一场美学的博兴,它不仅包含表面的审美化,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审美化。

浅表审美化首先表现在对现实的审美装饰上,韦尔施用三个词来概括这一层面的审美状况,那就是:“装饰”、“生动”、“经验”。审美化最明显地见之于都市的空间中,从百货商店到街头的铺路石和所有的公共场所,再到市郊和乡野,都沐浴在这场审美化的潮流中,“倘若发达的西方社会真能够随心所欲、心想事成的话,他们会把都市的、工业的和自然的环境整个儿改造成一个超级的审美世界。”于是,世界就成了一个经验的领域。“经验”在这些锦上添花的过程中,是一个中心标题。每一家商铺、每一个场所都可以设计成为一种“活跃的经验”。“在这个首要突出的层面上,审美化意味着用审美因素来装扮现实,用审美眼光来给现实裹上一层糖衣。这显而易见是接受了一个古老的和基本的需要,这就是相应我们的形式意识与情感,对一个更美好现实的需求。”[[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5、6、7页]其次是作为新的文化基体的享乐主义。在浅表的审美化中,占据绝对主流的是最肤浅的审美价值:没有明确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这一潮流超越了日常个别事物的审美掩盖,超越了事物的时尚变化和经验的生活环境,它逐渐在支配着我们的文化总体形式,经验和娱乐也逐渐成了文化的指南。最后作为经济策略的审美化也是浅表审美化的重要体现。这类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大都服务于经济的目的。一旦同美学联姻,即使无人问津的商品也能销售出去,对于原本就有销路的产品,销量也会有成倍的增长。因此,审美氛围是消费者的首要所获,商品本身倒在其次。这也是消费社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标志,消费者的选择实用性和功能性需要已不再是消费的目的。

然而当今审美化的趋向特点是已经不再仅仅流于浅表,而是同样影响到了更深的层次。不论是硬件和软件的换位,还是审美的新的突现,在过程中,不只是显示了审美化浅表过程的特点,同样也显示了审美化更深入层次的特点:一是生产过程的变化。随着微电子的发展,传统的硬件,即材料逐渐变成了审美的产品。审美过程不仅包裹了已完成的、给定的物质,而且决定了它们的结构,不只影响了外表,也影响其内核。美学因此不再只是上层建筑,它同时也是基础。这种物质的审美化,同时也导致了一种非物质的审美化。日常生活与微电子生产过程的交互作用,导致我们的意识、以及我们对于现实的整体把握的一种审美化。二是通过传媒建构现实。社会现实自从主要是经传媒、特别是电视来传递和塑造以来,也经历着剧烈的非现实化和审美化过程。现实通过传媒正在变成一个供应商,而传媒就其根本而言是虚拟的,可操控的,可作审美塑造的。

“我们对当代审美化过程的勾勒,是缘起于审美因素对现实的与日俱增的润饰,以及审美因素对现实的包装。这一表面上的审美化不仅涉及现实内部的单个要素,而且影响到作为整体的文化形式,而这一趋势正愈见普遍。除了表层的审美化(它的关键词是普遍化),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扩张(其关键词是普遍化)。如此,硬件和软件的移位,以及最先显露在经济和广告策略中的审美的新优先地位,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物质的层面和社会的层面上,现实紧随新技术和电视媒介,正在证明自身越来越为审美化的过程所支配。它正在演变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审美活动。当然这里所指‘审美’不只是指美的感觉,而是指虚拟性和可塑性。针对这些过程,现实的一种新的,本原上是审美的意识应运而生。这一非物质的审美化,较之物质的、字面上的审美化含义更深刻。它不但影响到了现实的单纯建构,而且影响到现实的存在模式,以及我们对现实作为总体的认知。”[[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10页.]

对于当代全面的审美化进程,除了表面的审美化,更深层次的审美化之外,韦尔施还论述了认识论的审美化,包括真理观、科学观和科学实践的审美化。总之,整个社会生活从外到里、从软件到硬件,被全面地审美化了。基于这样的认识,韦尔施进一步提出了所谓的“美学转向”、“第一美学”、“美学作为第一哲学”等著名观念。

在今天全面的审美化状态中,不仅艺术本身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审美及审美文化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今天的现实似乎变得越来越倾向于审美化或艺术的改造,艺术和审美渐渐突破传统的美的艺术的范围,开始进入广大的日常性的生活领域。传统美学中把“美”视为最高价值、对美心存敬畏的方式已经被收藏了起来,美成为一种日常品而被消费着,而从另一个角度,美又似乎成了大众的生存策略。

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一种新兴的价值,即符号价值开始凸现,并日渐成为商品的主导价值,同时,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脑力劳动替换体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而单一的货币资本也逐渐向货币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等多元资本形式转化。总之,“大众时代,是一个能指优势的时代;大众文化,是一种能指的自我指涉体系,这是大众时代的基本特征。”[方文:《大众时代的时尚迷狂》,载《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同样,大众时代的消费,也从注重质量、价格向注重产品的形象意味方向发展。大众时代这种生产和消费策略的转变,实际上是从实用策略、经济策略向审美策略的转变。因为按照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观点,艺术刚好是这种“能指的自我指涉体系”,审美刚好是沉浸于对符号能指的欣赏和把玩。由于大众时代的生产和消费完成了从质量、价格向形象意义的转变,因此大众时代的游戏规则,就不能依据自然科学(考察质量)、经济科学(考察价格)来确定,而应该根据美学(考察符号能指的意义及其如何实现交换)来确定。也就是说,大众时代的游戏规则,应该服从整个符号消费和体验的游戏规则。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韦尔什说目前正在发生全球性的审美化进程,进而主张将美学从对美的艺术的狭隘关注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更一般的理解现实的方法。韦尔施说:“美学已经失去作为一门仅仅关于艺术的学科的特征,而成为一种更宽泛更一般的理解现实的方法。这对今天的美学思想具有一般的意义,并导致了美学学科结构的改变,它使美学变成了超越传统美学、包含在日常生活、科学、政治、艺术和伦理等之中的全部感性认识的学科。美学不得不将自己的范围从艺术问题扩展为日常生活、认识态度、媒介文化和审美-反审美并存的经验。无论对传统美学所研究的问题,还是对当代美学研究的新范围来说,这些都是今天最紧迫的研究领域。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将美学开放到超越艺术之外的做法,对每一个有关艺术的适当分析来说,也证明是富有成效的。”[彭锋《从实践美学到美学实践》,载《学术月刊》2002年第2期。沃尔夫冈·韦尔施的原文见Wolfgang Welsch ,Undoing Aesthetics,Translated by Andrew Inkpin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7,p 2-6。]

按照韦尔施的理解,“审美化”基本上指将非审美的东西变成、或理解为美。而且无论是在客观还是在主观的现实之中,审美因素都是在浅表层面上进步,但审美化同样到达了更深的层次,它就会影响到现实本身的基础结构,诸如作为传媒传递结果的社会现实,以及作为由自我设计导致的道德规范解体的结果的主体现实。

但在这里,艺术除了去积极参与全面的审美化之外,还要有意识地来面对全面审美化所带来的后果。事实上,除了罗蒂积极欢呼后现代的审美化转向之外,很多理论家们都对这种全面的审美化进程持忧虑态度。比如,哈贝马斯就主张用交往理性而不是审美主义来取代现代的主体中心理性。而更多的理论家们看到了审美化对感性的操控而不是解放,因为“审美活动从来没有,最终也不可能带来古典美学家所期望的心灵的自由和解放。相反,它是人类感性控制的开始。伊格尔顿说,‘审美意味着马克斯·霍克海默所说的内化的压抑把社会权利更深地植入被统治者的身体之中,成为政治控制权力得以运作的极为有效的模式。’不幸的是,这种控制权已经逐渐落入资本的看不见的手中。因此,审美在今天已经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批判性”。[周小仪著《维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8-239页。伊格尔顿的引文见Terry Eagleton,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Oxford:Basil Blackwell。]

“这一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非如一些理论家相信的那样,是实现了前卫派延伸和冲破艺术限制的计划,虽然是一种不尽如人意的实现。恰恰相反,当博伊斯或凯奇发誓说要延伸艺术的概念,打破艺术的边界时,他们考虑的是原本不是艺术的东西应如何被当作艺术来理解,如果艺术的概念,就会加以改变或延伸。但今天的审美化情况却是截然相反,传统的艺术态度被引进现实,日常生活被塞满了艺术品格。它所呼应的不是前卫派的主张,充其量是呼应了席勒的审美化主张、德国唯心主义的系统规划,以及工会的纲领等等。显然,在当今的审美化潮流中,它们同样不过是被当作追逐镜花水月的一种方案而得到实现的。”[[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6页。]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由少年的灰色时光、旧时已逝,天地默然、无语凝噎的史实、趣与意的有致结合、以含泪的爱送别疮痍、没有华丽外衣只有艰难求生、不到死亡不能解脱、“我愿意为你朗读”、一部颇具气质的电影、记录个体对战争的反应方式、于获释中幸存等构成。
  • 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女神的腰蓑·论性诱惑与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是关于人体美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又一部富有学术观点、艺术思考的文集,梳理了从人的抗争到生的歌赞,从欲的追求到美的享受,从物质文化到裸体艺术,并引导人们正视人体美、认识和理解人体艺术。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斗虫记

    斗虫记

    中秋时节,淡淡的桂花香在空气中飘散,一轮皓月高悬天际。此时,上海大多数人家都在团聚赏月,而在浜南福康里的卢家大宅,却显得十分冷清而沉寂,似笼罩着不祥之气。原来数天前,卢小开瞒着卢老爷到“帅居”去斗蟋蟀,上海人叫斗虫,又叫上栅,栅即蟋蟀决斗的长方形笼栅。卢小开拿去的是一只上海七宝名虫蟹青铺铁砂,而对方地皮大王的小开金少爷,他的虫是山东宁津的柏叶青,《促织》中的蟋蟀即出于此地。
  • 长河里的你

    长河里的你

    时光就像一条长河,有人乘风破浪有人随波逐流有人沉入深渊……
  • 倾城小灵芝

    倾城小灵芝

    不怎么会写简介。咳咳,酱紫吧。男女主都是神仙,设定这么仙,谈恋爱当然没什么剧情可言啦,所以天命是要给磨难的,男主姻缘浅,女主命浅,一个为了找妻子,一个为了活命,两人就此有了纠葛。然后,换地图吧,去人界。女主换上另一格调,抛掉原有的正经,做一个实实在在的魔女。男主略惨,变成了阿飘,躲在剑里。甭说,那剑是女主的。后来,发生了一点事,又换了地图。男主去了天庭,女主变成一颗灵芝草,长在一棵树下。甭说,这棵树是男主。。。。。。。剩下的就戳书,自己看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童话之外

    童话之外

    她是命途多舛的善良女孩,尝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有着没落的童年,残酷的青春,辉煌的现在。她为他逃离婚场,原谅因他的过失所导致的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身残,他却将她推入黑暗地狱!历经辛苦,以为可以相依相守,但为爱,她却只能逃离至天涯,他千里追寻,却一度错失。身家利益,权位,亲情,爱情,孰轻孰重?本书为你讲述一份生死不渝的爱情,一种情有独钟的执着,一场命中注定的劫数......
  • 江少的农家小宠妻

    江少的农家小宠妻

    努力多年,一朝付之东水。以为要开始种田,却开始了一日日的娇宠,青梅竹马的相爱,宛若为了他而来。一朝遭截杀,跳下悬崖,宛若重生。却发现不管过了多久,她都是他唯一的宝贝,他的爱妻。1v1宠文,欢迎入坑。
  • 重生之洗净铅华始见你

    重生之洗净铅华始见你

    重生前,苏羽的生活就是满满的悲剧,她所认为的对她好的人,带给她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反而是她最厌恶的他,一次又一次救她与危难中。重生后,她擦亮眼,虐渣打狗。只是,对于他,她不知道该如何。
  • 檞寄生

    檞寄生

    《檞寄生》延续了蔡智恒小说一贯的浪漫气氛,描述“我”实在不是故意,但仍旧不小心同时爱上两个女孩的“三角恋”故事:在台北担任研究助理的“我”,打开抽屉,随手拿出一根烟抽,要把烟拧息时,发现烟上有字……每抽一根烟,便忆起一段往事。当你令两个女孩心痛,你就不得不做一个选择;当两个女孩令你忆起左肩右肩痛,你就知道自己中毒太深……爱抽“MILDSEVEN”的蔡智恒,用十根烟串起一个浓淡相宜的爱情故事。
  • 穿书之我想升个级

    穿书之我想升个级

    穿进一本古代虐情玄幻小说中的顾慕希,成了被虐得惨不忍睹的书中女主,现在,她只想逆袭。废材女主要修炼,手握系统美男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