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700000032

第32章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3)

电视剧在其审美价值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主流意识,一方面是缘于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社会价值观结构。实际上,这也是电视批评理论中的焦点,电视对于价值观结构的维系与破坏,也是其影响与效果的传播学意义上无法明确得出答案的所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明确地意识到,电视在价值观结构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团结对社会很重要,一个群体若要创建社会并使其延续,他们中的大多数必须十分重视抱有相同的价值观结构。如果他们能履行和保持同一性的价值观,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好”的,那里的生活质量也是如此。如果相当大的一群人接受了那些会取代或损害原先同一性的价值观的迥然不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个社会就会被削弱,那些持有原来的价值观的人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表现出新的,与以往不同的价值观时,另外一部分人开始担心并困惑不解“何以如此”。最常出现的情况是,他们会想到这是同看电视有联系的。

我们每一个人从第一手经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所知道的其余的东西是我们第二手经验,是从长辈、同伴、学校和传播媒体之中得到的。尽管这些来源中的某项可能是在这个领域或那个领域中学习的唯一来源,但是它们在范围广泛的价值观问题上总的来说是互相补充的或互相冲突的。

一种观点认为同伴的群体的影响和媒体的影响是相互有联系的,这些共同点直接反映大众传播媒体的总影响。我们通常是在较为明确的情况下学习一些东西,因而能够对其接受或拒绝,同时我们也会在很多情形下并不明确地学习另外一些东西,这就使人对这些接受程度的估价显得十分困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我们从电视学到很多东西,也因此,电视所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电视剧在传达社会主流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着将其他的因素参杂其中的可能,而其中的影响的量的估算又相当复杂,因此,针对于电视剧的批评是伴随着它的发展的每一步。但我们在意识到电视剧所带来的巨大的“杀伤力”时,我们也无时不对电视剧心存恐惧,这也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人为窒息了电视剧的发展。

但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就是电视剧在深入日常生活之中的同时,它事实上已经在成为社会价值观结构的一种潜在的影响力,是维系还是破坏,实际上还是取决于它对于主流意识的认同与理解。[[美]赫伯特·霍华德、迈克尔·基夫曼、巴巴拉·穆尔著《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戴增义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308-309页。]

电视剧在其审美价值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主流意识,另一方面是由于电视剧自身的商业化策略的影响。我们知道在电视节目类型中,电视剧的制作与发行成本与利润相对较高,而相对于其他节目类型,电视剧又是较早就相对成熟的节目市场。因此,电视剧在商业化方面的表现要比其他节目类型更为明显。

为了让电视剧卖得上高价,意味着争取最大的利润,这就是一个并非总是服务于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目标,尽管这也是维持电视剧继续生产的商业基础,但这也决定了电视剧不可能走“小众”的精英内容的道路。因此,大多数的电视剧所要吸引的知识最低的那个群体,这种方式的必然结果就是,节目水平低、平淡无味、千篇一律。此外,这类电视剧泛滥成灾以至于几乎没有给“好”的节目留出空间。如果几乎或完全没有好节目播出,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些能使我们在文化方面得到充实和把我们的欣赏水平提高的节目内容就被阻塞得无路可走。

但实际上,从电视剧的商业策略上来看,这是一种必然。最根本的原因是电视剧的商业意图就是要吸引受众和取悦他们,而不是得罪他们和把他们赶走。以往企图使节目较为“真实”和较为“接近”现实而做的努力通常会遭到受众的拒绝。而正是这种标准化的情节和固定的角色使观众对节目内容有熟悉之感,能让人在某种程度上预计到剧情如何发展,会是什么样的结局,从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这种熟悉成为对那些严格地把电视作为娱乐的人是一种慰藉。

商业上的目的,电视剧就是更有效地将受众交给广告客户。对收视率的过度追求自然会导致节目内容上类型化、模式化,而使电视剧的跟风愈演愈烈,创作上变得毫无生气。在多频道的电视竞争格局上,没有哪家能够守得住自己的责任了,现在就连央视一套的黄金时间也不断出现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趋势。

当电视剧只能引起受众在情绪上做出反应而不会引起通过理智的思考来做出反应成为一种套路,以追求熟悉感为商业利益的保障,电视剧在其对于现实生活的审美化过程就必然走向审美的反面,以更为纯熟的“润饰”的技巧来装扮现实,现实在这里只是一个背景,一个透着浮华与温情的虚假的框架,而失去了真实的现实的质感与审美趣味。

此外,目前电视行业的布局不平衡以及电视频道的泛滥,也是造成电视节目的低水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电视行业间的竞争受行政区划的局限而形成的不充分竞争态式,频道泛滥所形成的同质化倾向所造成的低水准重复,对电视艺术的发展无疑会带来相当大的阻碍。电视剧题材的跟风、电视节目的互相克隆等等现象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问题是我们目前对于中国电视行业宏观发展的目标和策略都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因此来对电视行业本身的规范与指导势必会带来一定的混乱。

目前对于电视行业的诸多指责,包括电视艺术发展的种种制约,实际上都应理解为我国电视行业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这与我们发展过程中的特定历史环境所关联的,因而,对于电视艺术与西方电视理论之间的差异,同一现象之中的不同成因,实质上都是因其二者之间不同的建构思维与背景有关。我们所反对的简单套用国外的传播理论、电视研究理论及具体节目研究等方面的结论,也正是基于我国电视行业发展过程的本身具有其不同于其他的环境与背景,也因其具有不同于其他的建构基础的缘故。

三、商业广告与娱乐节目的审美化泛滥

商业广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这几乎是与电视商业化进程同步的。首先,商业广告对于受众的正常收视行为而言是具有干扰性的,在典型常规的收视过程中,受众是无法避开广告的,除非他们关掉电视或找到此时此刻没有播出广告的频道。其次,商业广告能够轻而易举把不同的节目形式、内容以及价值观念串联成为一个整体,使不可调和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广告的间隔而变得看上去合理。例如在一个较为严肃的社会问题的节目内容前后插播日常生活用品的广告,某种程度上就会削弱严肃内容所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憾,广告实际上提示了人们:这不过是电视,这不是你真正要面对的问题,而日常生活才是你的实在的生活。另一些在涉及贫困问题的节目内容前后插播奢侈产品的广告,也会影响到受众在价值观的选择,认为贫困是极端的问题,而遍及视野中的奢侈品会让人们感受到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之中。最后,商业广告在数量上的控制是由资本来决定的,因此不是反复播出不断出现的广告上面的商品就是质量最好的产品,也不意味着数量上的频繁就是受众所需要的。商业广告所营造的生活化的氛围很可能对受众产生相关的影响,认为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一样的话,就应当使用同样的商品,而这种潜在的影响的主控者实际上并不是媒体从业者而是商品的生产者。

相对于正常播出的电视节目,不仅广告的总数量多得难以置信,而且这些广告过于经常的打断节目,导致了电视屏幕上的“凌乱不堪”。[参见[美]赫伯特·霍华德、迈克尔·基夫曼、巴巴拉·穆尔著《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戴增义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323-325页。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商业广告向电视节目内容的渗透,各类商业广告以正常节目的方式出现,比如30分钟的健康节目实际上是医药广告,甚至在地方台大量出现的广告专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商业广告与电视节目的界限,其影响的评判也就变得更为复杂,而这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对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较低的人群又相对有效,所谓的误导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现。

很多人认为,目前的电视节目由于电视媒体的商业性质而先天就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果电视的目标是提高受众的文化或教育水平而不是向受众销售药品和牙膏,那么节目的整体面貌就会大有改观。问题是,如果没商业广告,电视媒体运营的成本从何而来?通常习惯于收看“免费电视”的人们会怎么面对这些问题?难道对我们是“好”的节目而不是使我们得到娱乐的内容会感到满意吗?如果没有商业广告所提供的大量资金,电视节目作为产品的质量会不会下降到我们无法接受的程度?

事实上,在广告客户对节目内容提供了大量资金的前提下,目前的商业广告对节目内容拥有着越来越多的控制权。较为普遍的是通过资金的支持来直接修改节目的内容以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而相对微妙的影响却是广告客户通过资金方面的支持来寻求为广告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比如欢乐的结局是适宜的,过多的现实真实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因此,即使是在黄金时段的节目的安排上,我们所遵循的也不是所谓“最小抵触”的原则,而是把节目设计得能够吸引广告观众,这种目标表面上是资金的竞争,实质上则是消费与利益占了上风,是对整个社会价值与伦理道德传统的商业浸蚀与反动。

我们多年来对电视媒体的重视,实际上却是在关键处跌了跟头,当商业利益作为主导的情形下,电视艺术不过是种帮衬与点缀,而由此而来的审美化过程就不可避免地滑入了泛审美化的伪审美的境地。

尽管电视艺术作为媒介,就其本质而言是虚拟的,可操纵的,可作审美塑造的。即便它看起来更像是现实世界,但实际上,它是人为加工过的,经过筛滤过的现实。但在商业广告方面,真正操纵它的却是商业利益,其审美塑造的目的也是商业利益。电视作为媒体,也受到商业利益的左右,这也是目前我们的电视媒体普遍缺乏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并不难,电视节目如果改变商业广告对其的影响,国外较为常规的办法是公共频道,如果没有单纯的利润方面的动机,无论是节目的选择还是其内容上的体现与现有的节目结构状况会有根本性的不同的表现。只是,目前我们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频道。而我们希望通过商业化运营的频道,通过单纯的行政指令来实现对公共舆论的引导体现公众利益和社会主流价值的想法,可能只会停留在理想化的境界中,在现实中就会显得有些一厢情愿。

电视娱乐节目的审美化泛滥,在本质上与商业广告是一致的,更多的娱乐节目的目标指向是收视率与商业方面的价值。在众多批评“超级女声”的文字中,人们倾向于对于娱乐化泛滥的现象的忧虑,而实质上,“超级女声”所隐匿其中的商业利益的取向,才是对社会传统价值体系的颠覆。

与商业广告相同,电视娱乐节目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对当下的现实社会进行着审美塑造,只是在这种审美化的过程中,娱乐节目以一种看似轻松柔软的方式,不断消解着作为社会基础的价值观结构,在浮华艳丽的背后表达着自己的商业利益。从全民补钙到全民造星,最直接的受益者都是商家,而这种以审美化的方式来润饰过的潮流不过是以更为人们理解的和接受的方式,将电视变成了商业链条中极为重要的起始环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匿名的受众被整合为同质的消费群体而成为商品。

毋庸置疑,电视是商业时代的产物。在电视刚刚产生的几十年里,由于电视接收机的昂贵,电视是并不普及的,看电视只能是少数有钱人或者特权者。作为稀罕物,电视的时尚性甚至让电影遭到了冷遇。电影业也就不得不时时变换花样与电视竞争——从宽银幕、立体电影、环幕电影、触觉电影、3D、4D电影的出现,电影可以说使出了浑身的解数。

电视的时尚性是大众艺术自身的商业动机所决定的。作为机械的产品和灵感的产物的影视作品,有着一套基本完整而定型的运作机制,将大众的光荣与梦想,人性的欲望与阴影和瞬息万变的世象相结合,构造出只有光影变幻却又包罗万象的影像世界。电视注定只能是快餐文化,这是由电视自身的生产机制决定的,大投入必须有高产出,赔本的买卖只能导致破产。虽然有许多严肃的电视工作者始终致力于用自己的视角来探索人生,但更多的是那些走红的媒介人,他们的出名和发达大多不是因为他们在丰富人类精神,推进文明发展上做出了什么贡献,而恰恰是因为他们能够把握时尚,能够在社会文化转型期捕捉到社会意识中那些潜在的流行因素,加以扩张。

时尚的本质是没有内涵的作态,是一种游戏。它避开对意义的追寻,在对真善美和假恶丑不做价值判断的情况下,按一定的游戏规则操作,从中获得快感,从而冲淡了生存的严肃性和严酷性,取消了生命的批判意识。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的这些古曲经历了由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盛世遗珍

    盛世遗珍

    本书内容包括,源远流长:唐代以前的金银器;盛况空前:金银器在唐代的使用;轰动一时:唐代金银器的几次重大考古发现等九部分。
  • 书法门外谈

    书法门外谈

    本书是著名艺术鉴赏家柯文辉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和评论,内容包括大师离席的时代、马一浮的书法、林散之印象、钱君匋的印等50多篇,气韵生动,细节传神,诗境澄朴。评书,品人,记事。文字信手拈来,佳趣迭出,且时有高明独创的见解。既是其30年书法评论文章的结集,也是他对书法界观察与思考的见证。
  • 辛丰年音乐文集

    辛丰年音乐文集

    “辛丰年音乐文集”收录了辛丰年先生主要的六种音乐著作:《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处处有音乐》《乱谈琴》。此外,文集还收录了《中乐寻踪》的内容和《乐滴》的部分内容,分别编入《处处有音乐》和《请赴音乐的盛宴》。这些著作最初是由国内数家出版社出版的,此次为集中出版。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曾经充当了整整一代中国古典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他的文字在专业的乐理、乐评以外还兼融这各种乐史中的名家轶事,无论你是在音乐的“门内”还是“门外”,他都将引领着你从历史中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悟文化,品味“读乐”的无穷乐趣。
  • 画派:国画流派特色

    画派:国画流派特色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热门推荐
  • 玄穹修途

    玄穹修途

    被女友惨甩的凌空宇,伤痛之下出国旅旅游去散散心,未曾想到,经过百慕大三角海域时,飞机失事,一切都消失不见;除了他。因为他是所有宇宙中独一无二的造化圣体,同时拥有着造化圣魂的人。因缘际会之下,他来到了一个名为玄宇大陆的地方,从此展开了他绚丽无比的传奇修圣之路。
  • 倾诉食堂

    倾诉食堂

    在这里,时间我订,食物我订,倾诉你来。我不是什么哲学家,也不会开导别人。我只是特别喜欢聆听,只要你有故事,我就愿意听你说。如果你要我给你一些意见,那我便以我自己的观点来给你说说你的事情。你好,我是子宸。这里是小餐厅。
  • 初恋时光甜又甜

    初恋时光甜又甜

    【全文完结】几年前,她心地善良,救了一个恶魔;几年后,他终于找到她,她却忘了他!恶魔少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苏萌萌,谁准你穿这么短的裙子?”“苏萌萌,谁准你对别的男生笑?”“苏萌萌,谁准你离我这么远?”“苏萌萌,过来,亲一下!”小丫头反抗失败,彻底沦为了恶魔的同桌、跟班、未婚妻……这个混蛋,总是变着花样欺负她!可是,他也悉心百倍的疼爱她,给她世界上最甜蜜的糖果,和最美好的初恋。
  • 差生守则

    差生守则

    《差生守则》讲述的是元气少女顾惜入学精英云集的创世学院,却在入学初就被分到全校的差生集中营十三班。入学被惩罚打扫礼堂、救人获得通报批评、篮球馆挑衅事件、考试被认为作弊……每一次的不公正待遇,顾惜都会振作起来,给出《差生守则》勉励同伴们一定不要向命运屈服。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顾惜发现创世学院不为人知的秘密,四个人开始调查原因,结果发现校长藏了更多的天才全优生,启动了一项禁止研究,与此同时学神沈千墨也加入了调查中。探险与解密,挑战与逆袭,只在《差生守则》里!
  • 宠坏佛系小可爱

    宠坏佛系小可爱

    “为什么不让我吃!”“你生理期来了。”“我可以不吃辣的,你就让我吃嘛,好不好?”男孩子看着拉着自己手使劲在摆的女孩子,心摇了摇,还是坚定了下来。“不行!是不是要点鸳鸯锅,支开我再偷偷吃?你能不能长得记性,那天晚上都痛成什么样!”“……”女孩子抿了抿嘴,默默了放开了,蹲在火锅店门口。一副‘不让我吃,我就不走了!’的样子。“……你是觉得我治不了你了?”男孩子上前直接扛起了她,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反对,毅然决然的进了粥铺……周围看戏的人,看呆了这操作……“吃不吃?”“不……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本书写的是王阳明的经历以及心学的来龙去脉。心学在王阳明之前已经有,只是王阳明将心学集大成;“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创立了自成一体的“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影响此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五百年。这和王阳明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心学的不断深入地研究密不可分。本书即是将王阳明的历史经历以及心学的不断发展穿插叙述和分析,深入浅出,让人读来能更清楚地知道王阳明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人,心学到底有多么神奇。
  • 他的眼中有星河

    他的眼中有星河

    男主君虞,女主风景1v1双处无虐甜文【玄幻+娱乐圈(主打)+cp多多】镇国侯通敌卖国,诛九族,其子拒不认罪,当场自刎!她不惜一切代价为她的少年报仇,她则被万箭穿心而死。意外重生,她竟成了21世纪的高中生。什么?柔弱?不存在的,绝世武功傍身,弄不死你?什么?学渣?高考状元了解一下。什么?他也来了?还进了娱乐圈?很好,这一世换我来撩你吧。这一世她活的风生水起,收得女儿奴后爸,姐控继弟,撩得娱乐圈暴躁男神,纵横古武界。娱乐圈有个女神画风很清奇,可撩妹,可写书,走得了T台,治得住二哈,还会吹箫,她是华国第一个拿影帝的女人,人人称她真男神……
  • 快穿我的宿主开挂了

    快穿我的宿主开挂了

    快穿系统006,探索宇宙中所有的强大神魂。自从绑定了苏裕,006就开始怀疑人生了。末世世界赚一个亿,苏裕框框把一堆物资放出来,人一个个排队交钱领物资。精神病院找一个正常人,苏裕直接把护士拎出来。就连找出一个穿越者,他都是一句“买了否冷”搞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