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100000005

第5章 电视新闻语体的语境(2)

在非语言的使用上亦是如此。因为体距语[体距语是交际者通过空间距离传递的信息,即所谓人际空间或人际距离行为。该领域的研究以美国人爱德华·T·霍尔为代表,他将人际距离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体态语等非语言表达手段是一个民族群体在相同的氛围中约定俗成的。比如,一般来说,墨西哥文化所形成的体距比北美文化的球形亲密空间略小,“这种差距可以在几英寸中测量出来。于是当一个北美人和一个墨西哥人站着交谈时,墨西哥人会稍稍靠近对方以达到舒适顺畅的人际话语交际所需的合适距离,而对于亲密空间相对较大的北美人来说,会感到墨西哥人正在侵入他的亲密空间,因而会后退一两英寸。这会令墨西哥人不舒服,因为他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太远,于是他又会靠近些。”[[美]罗纳德·斯考伦,苏珊·王·斯考伦:《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法》,施家炜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

和日常人际交流间的体距语、体态语不同,在大众传播领域中,行为主体间的体距一般为社交距离。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体态语不能像日常生活中的体态语那样随意、芜杂,也有别于综艺、娱乐等节目主持人夸张、灵活的体态语,电视新闻播音员主要依靠面部表情和头部动作来配合有声语言表达,体态动作端庄大方、自然得体。比如海霞在新闻播音中,特别注意运用点头、微笑和真诚的目光和观众进行交流,遇到需要着重强调之处,海霞会恰到好处地轻微点头并配合正视、有力的眼神,而在一般情况下,则面带微笑、目光柔和,很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所推重的温柔端庄、亲切大方的韵味。

三、认知心理语境

认知心理语境与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能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知识背景相关,它依赖于人们平时所储存、积淀的各种知识、能力,并且通过这种知识背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认知(cognition)“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以特定的目标为方向处理信息的过程”[周明强:《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美国心理学家霍斯顿认为:“认知是信息加工,是心理上的符号运算,是一组相关的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学习、想象、语言使用等。认知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与情感动机、意志等心理活动相对应的理智思维过程,是大脑对客观事件及其关系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

可见,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认知心理背景对大脑神经网络起着调节、控制的作用,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认知心理背景为言语的表达和理解提供解释的可能。

在新闻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三种认知心理背景:传播主体所持有的认知心理背景、传播客体所持有的认知心理背景以及主客双方共有的认知心理背景。总的来说,传播主体与客体之间所持有的认知心理背景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主客体所持有的共同认知心理背景越多,即共享知识结构越多,相互之间的理解能力与沟通程度就越高,因而传播效果就会越好,反之,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乃至于失败。

电视新闻是以大众为传播对象的,在进行传播时,就不能不充分考虑广大受众的认知心理结构,尽量符合大多数受众的认知心理结构、习惯,尽量避免出现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之间认知心理的疏离。因而新闻传播“必须事先假定相当数量的知识、信念、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是他的读者对象共同分享的。离开这样想当然的信息,新闻就无法理解。”[[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电视新闻传播受社会认知心理的制约的同时,也在反作用于社会认知。因为新闻传播是“大众知识、信念、态度、规约、价值观、伦理、意识形态的生产者”[[荷]冯·戴伊克:《话语心理社会》,施旭等译,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71页。],“在许多方面新闻话语恰恰界定了解释和评价世界事件的大众舆论。另言之,我们可以说,新闻话语的影响是‘结构’性的:除了影响知识和态度的重要内容外,新闻话语还特别控制社会认知的总体结构、相关性等级、评价程序以及基于这些认知的公众议论和讨论的条件。”[同2,第249页。]

电视新闻传播受社会认知心理制约并反作用社会认知心理的过程,也就意味着电视新闻肩负了特殊的话语权力与责任,“什么应该说而什么不应该说,什么能够说而什么不能够说,什么值得说而什么不值得说”[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0页。]——言语禁忌、理性原则,都应在其考虑范畴之内,将一个社会的共同认知引向何方,更是电视新闻传播者须认真思考、审慎对待的问题。

第二节电视新闻语体的媒体语境

媒体语境是社会语境的子系统之一,是电视新闻语体的中语境,对电视新闻语体有着特殊的制约作用。

一、新闻传播语境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混沌初期就有了交流的愿望与实际行动,那时的传播目的很单纯,为了协调行动、为了和自然作斗争。随着人类各种能力的增强,交流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不仅继续沿用着最古老但却最便捷的口耳交流与传播,而且还不断凭借时代的先进媒介——文字、印刷、无线电、电话、广播、电视乃至网络等,来延伸自身的感官。

人类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交流、传播活动,可以总括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种类型。其中,自我传播属于非社会传播,“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维活动。思考、内心冲突、自言自语以及发泄、陶醉等均是自我传播。基本上可以说人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属于自我传播的范围,因此,自我传播属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新闻具有社会属性,它的传播阈限可大可小,大到全世界范围内,小到两个人之间。也就是说,新闻传播具有不同的层次——人际新闻传播、组织新闻传播和大众新闻传播。

大众新闻传播和人际、组织新闻传播之间最大的不同乃在于传播者的职业化、新闻制作的集约化、信息的权威性与多向性。

传播者的职业化,是指在大众新闻传播中,新闻传播者以新闻传播为职业,长期、固定在新闻传播的各个流程中,以专业的标准、负责任的态度从事传播活动。与大众新闻传播者的长期性、固定性相反,人际新闻传播中的传播者则只是短暂地、临时地充当传播者的角色,在传播的过程当中,时常对新闻事件或渲染夸张、或轻描淡写,给新闻事件涂抹上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更有甚者,当一个新闻事件在人际间反复传播几次之后,事件本身会变得面目全非!

新闻制作的集约化是指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运营模式,通过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生产出质优量大的新闻产品。在大众传播领域,几乎每一条新闻都是制作群体通力合作的结晶。正常的电视传播不仅要有记者的采访,编辑进行文字、画面的加工,还要有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创作,在播出的同时还需要大量技术的保障,如灯光、音响、导播、信号发射等。传播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新闻信息的多向性与制作的集约化是密切相关的,不仅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间分工明晰,而且在每个环节内部还要进一步细致分工,各司其职。比如,在采访这一环节中,工业、农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不同领域设有专人负责报道该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新问题。新闻媒介经过汇总、筛选、编排,将来自国内、国外、中央、地方等不同区域的不同领域的新闻报道制作成相对完整的一个整体,向广大受众进行传播,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信息需求。

新闻信息的多向性不仅表现在新闻来源的多渠道、多方位上,而且还表现在新闻信息传播范围的多向性上。和人际新闻传播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不同,大众新闻传播是大众新闻媒介这个点对无数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受众同时进行信息传递,受众因自身认知结构的差异产生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的不同。

新闻信息的权威性是大众新闻传播与人际新闻传播的又一根本区别所在。长期以来,对新闻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职业要求,以及新闻媒介是政党、国家政府代言人的传统,使受众形成对新闻媒介比较根深蒂固的精神上的信赖,“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建设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转引自展江、李勇、余敬中《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电视新闻理念》,见《中国传播论坛2001》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页。]因而,大众传播中发布的新闻信息具有人际传播无可比拟的权威性。

行文至此,另外一个隐藏在背后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大众新闻传播所创造出的虚拟性。

李普曼曾在《舆论学》中提出了“身外世界与脑中图景”(the world outside and the pictures in our heads)这一命题。命题的要点即“两个环境”的理论:人是生活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虚拟环境。现实环境通过我们的身体感觉器官可以真切地感知得到,虚拟环境则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头脑之中,是现实环境的折射与反映。

这两个环境在大众传播中建构了三种现实——客观现实、媒介现实与受众现实。客观现实指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媒介现实指媒介所呈现出的事件情景;受众现实这里特指受众通过大众传媒获得的对客观现实的认知。

新闻媒介即使使出浑身解数,调动所有能运用的符号系统,企图真实地再现现实的客观世界,但毕竟还是对现实的部分的复制,是经过取舍、加工的“现实”,是媒体用语言、用摄像机等描述出来的与现实极其相似的虚拟的“现实”。因此,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受众可以通过自身去感知身外的世界,但毕竟感知的范围有限。新闻媒体为受众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使人的感官越来越远地延伸以掌握更多信息:奇闻轶事、异国风情;战争风云、政坛突变;天上人间、历史未来……受众足不出户便可纵观时事变化,阅尽人间沧桑。但这种阅历、认知是通过大众媒体转述得来的,离真正的客观现实又远了一步。

至于受众现实距离客观现实到底有多远,则取决于新闻媒介的表述方式以及它所制造的“现实环境”。与客观现实尽量“零距离”、“用事实说话”、“真实记录”、“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等口号的提出,也表明了新闻传播工作者对缩小三种现实之间距离的愿望以及对受众、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和决心。

二、电视传播语境

㈠电视传播的特点

电视传播是利用现代光电转换技术,兼容声音、画面、文字等多种符号系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线性大众传播。

具体来说,电视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形象直观。报纸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文字进行描述,读者必须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解码活动,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重现新闻现场的场景;广播通过有声语言对新闻事实进行描述,听众需要进行联想等内心思维活动将事件再现出来;电视通过活动图像和有声语言可以把新闻现场、新闻当事人等全方位的信息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把中间解码、转译中的损耗降至最低限度,使人们听其音、观其形,产生如临其境的现场真实感。

2.时效性强。由于电子媒介从发送信号到接收信号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加上电视台播出时间不断延长,可以采用现场直播、重要新闻临时插播、字幕滚动播出等多种形式,及时地、不间断地传递信息,现在,从发生新闻事件到播出新闻报道之间的时差越来越小,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远远超过了报纸。先进的电子摄录系统与卫星传送系统技术使得电视新闻由“今天的新闻今天报道”成为了“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使受众有了“看见新闻的发生,看着新闻的发展”的可能。借助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电视能把新闻现场的实况同步传送至想要传送的每个角落。和报纸、广播相比,电视传播的时效性是无可比拟的。报纸由于受印刷时间、出版发行时间的制约,所报道的新闻事件要么是昨天的新闻(日报类),要么是今天新闻事件的总汇(晚报类),报纸新闻很难做到新闻报道与信息接收的同步实现;广播可以凭借声音的现场报道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由于无法借助视觉通道,因而不具备“不用中断节目进程,通过滚动字幕的形式及时传递突发的、最新的消息动态”的便利条件,单就此而言,广播的时效性仍然无法和电视相抗衡。

同类推荐
  •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超值金版)》除了常用文种外,还增加了其他实用写作书中很少出现过而当今又极需要的文种,如加强了经济文体的介绍。未来的世纪是科技与经济主宰人类的时代,经济生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写作的经济化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性潮流。鉴于此,本书增加了有关股份制企业文书的介绍和外贸文书的介绍等,以适应当代经济生活的发展。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慢话教育

    慢话教育

    随着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俨然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但因为“急”,因为想“快”,造成失误、酿成重大损失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杨士军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须直面人才培养独特的规律:世间既有早慧的孩子,也有“开窍晚”的孩子,培养孩子要多一些等待、理智和宽容,不拔苗助长,不越俎代庖。“良好的教育是在细腻与沉静之中。”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孩子慢慢走,慢慢等待和欣赏孩子成长之乐,何尝不是一种睿智、气度?事实上,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着眼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而绝非眼前一时进度之快慢,或许这才是更大气的教育。让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来”,把沿途美丽的“风景”看个够!
  • 记者的发现力(增订本)

    记者的发现力(增订本)

    “发现”是一种力量。记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的能力就是“新闻发现力”。本书指出新闻记者“发现”的六个着力点,论述了影响“新闻发现力”的十大要素。增订本增加了1999年之后作者对“新闻发现力”的思考成果“对新闻从业和新闻写作爱好者具有启迪意义。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热门推荐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
  • 重生之妾心如铁

    重生之妾心如铁

    美貌冠绝阳岐城的严二爷看上了穆家大小姐穆春。穆春私奔未成,甘愿做妾。然后,父亲与妓私奔失踪,大哥杀人流放病死途中,祖父革职自尽,母亲和两岁小妹纵火自焚。穆春怀着身孕被活活打死于长街。阳岐城第一世家大族,灰飞烟灭,只余黑墟。雨停了,太阳出来,她重生。那些鬼魅魍魉,都等死吧。至于嫁人,那是个什么鬼?某人:也许我就是一只鬼吧。
  • 英雄联盟之虫族降临

    英雄联盟之虫族降临

    永远不要和德玛西亚人比刚;永远不要和诺克萨斯人比血;永远不要与艾欧尼亚人比秀;永远不要和约德尔人比阴。还有,请永远不要忘记——汝等为何而战!(前文很长,关于英雄联盟的到三十七章开始!抱歉!)
  •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始党和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这些方针政策所产生的结果,客观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这些事件所带来的新的社会变化。
  • 仙境女巫系统来帮忙

    仙境女巫系统来帮忙

    高糖量逆袭重生文,女主不傻,男主不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御灵洪荒

    御灵洪荒

    一场车祸,觉醒了少年白凡不可思议的能力,为了重拾自己的记忆和存在的意义。和自己的使徒踏上了寻求之旅。可是一场场阴谋也逐渐浮出水面。有人为了得到他的能力,不惜改变世界格局、不惜屠杀无辜生命,在挽救苍生面前,白凡能否利用自己的能力拯救爱人。是保持初心大局为重,还是独善其身。原创作品,架空小说。
  • 未触底的中国经济

    未触底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触底了吗?在经济危机中,中国保持了令人振奋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事实。不过,风光之下也难掩苦衷如果西方经济衰退,出口导向的中国就难以保持隔岸观火的从容;我们的金融防线看起来固若金汤,其实也有道德风险高、外汇额过大、创新不足等漏洞;看起来很美的经济增长,也有着结构失衡的隐患;出口这驾马车有些虚弱,内需这驾马车有些瘸腿,投资这驾马车跑得过快;物价上涨,楼市的大泡泡,还是如此毫无顾忌和嚣张,吞噬着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摇动着中国经济的根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上仙留步,有只狐妖爱上你

    上仙留步,有只狐妖爱上你

    当顽皮小狐妖爱上不知情为何物的酷帅男神仙……“即使上天入地,我也要捕获男神。”小狐妖双眼冒着星星、握拳宣誓。真的会那么简单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