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0000000003

第3章 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比美国贵(1)

同样的商品,中国价格缘何高于美国?

宝马Z4型的车子在中国需要58.9万元人民币,在美国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20万元而已。

不同的经济结构,低收入为何催生高消费?

似乎只有天然气这种一般社会大众都要用的产品价格差不多之外,只要在这个档次以上的产品包括奢侈品、电脑、运动鞋等,我们都比别人贵。

物价泡沫出现,新问题引发社会警醒。

你知道现在什么叫西湖吗?西湖周围所有的古典式房子,目前全部被一个白领精英和A先生所占据了。

一、可怜的越穷越贵:中国人的“伪幸福生活”

这个章节我想谈一个比较有趣的题目,一个和每个人的生活都相关的题目,叫做泡沫经济。最近你们看到了吧,到处都是泡沫,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如今大蒜也泡沫了,中国的物价存在太多的泡沫。

我给读者举个例子吧,1982年,我们去看电影《少林寺》的时候,票价是1毛钱,2007年《变形金刚》在北京上映时的票价是80元,25年翻了800倍。而在美国,一线的电影院《变形金刚》的票价折合人民币后是54块钱。其实很多香港人到了大陆去看电影,看到票价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香港的票价最贵也才50港元而已。如果在非尖峰时间去看,还有20港元到40港元的票价,我们大陆这边的收入这么低,电影票的价格怎么可能这么高?简直无法想象。在中国,像男学生要陪女朋友看个电影,那都是很奢侈的。这就叫什么?物价泡沫。以麦当劳为例,美国麦当劳价格跟中国差不多。天然气呢?我们差不多一立方3.5元,跟美国也差不多。你发现没有,这种低档餐馆的价格差不多,天然气价格也差不多,可是电影这种东西就差很多。也就是说,吃的跟用的,这种大众都要消费的东西,价钱都和美国差不多,但是只要不属于大众消费品的,中国的就一定比较贵。比如说长途电话费,如果从美国打过来的话,是一分钟1毛钱,我们打过去的话,一分钟就得8块钱了,你看差多少?还有松下54寸等离子电视,相同款式,在中国卖40939元,而在美国的价格就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折合人民币只有10239元,你能想象得到吗?这个数据我们都已经上网再三查验过的,保证正确。

中国的房价收入比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三至六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人均收入不及日本东京十分之一的情况下,房价已和东京不相上下,有些地区的房价收入比已超过30倍。蔬菜、肉蛋、粮食及食用油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物价问题成为了百姓关注的焦点。那么,物价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所谓物价泡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有些人就喜欢穿大牌的衣服,比如阿玛尼,阿玛尼的西服在我们中国差不多要3万块人民币,但是在美国买的话,折算成人民币却只有15000块。汽油在中国是6.83元每升,在美国4.56元每升,也差了很多。宝马Z4型的车子在中国要58.9万元人民币,在美国折换成人民币才20万元而已。另外诺基亚1661型的手机,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个东西应该全世界都一样吧,其实也不一样,在中国买大概需要300美金,在美国买就只要85美金,差了近4倍。笔记本电脑呢?中国买一个笔记本6000块,在美国换算成人民币只有3406元,还不止这些呢。我再举几个例子,有个叫Samsonite的旅行包,翻译成中文,我们叫它新秀丽,可能大家不一定知道新秀丽,这种包在美国买的话,一个大概是27美元,才是中国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我们买一个包都要比人家多花那么多钱。在美国,一件POLO的秋天穿的大衣29美元,Clark的凉鞋,美国牌子,23美元,看到这些数字,你是不是还以为美国经济破产了、崩溃了?还是大甩卖?我也有这种感觉,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到美国洛杉矶一家叫小台北的中餐馆去吃饭,4个人点了很多菜,都是鱼虾螃蟹这些海鲜,一结账,4个人才49美金,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是300多块,每一道菜平均价格才7美金,像这种鱼虾蟹之类的海鲜,在我们中国吃的话,这点钱顶多算个零头。当然如果去那些特别小的店,就另当别论了,但在一般餐馆我们的就肯定比美国的贵多了。还有我们经常喝的咖啡,在美国是1美元,也就是不到7块钱人民币。我们这边,就是去一般的咖啡馆、咖啡厅,一杯也大概要二三十块人民币对不对?似乎只有麦当劳这种一般社会大众都吃的快餐,天然气这种一般社会大众都要用的产品,我们和美国的价格差不多之外,其他稍微上点档次的东西,我们都比人家贵。为什么?

二、一切皆因没有藏富于民

据统计,2007年美国平均每人进影院观看电影6部,而我国2007年平均每人进影院观看电影仅0.1部。有媒体调查后发现,竟有“八成市民5年没看过电影”。同时,有分析指出,美国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1/400,韩国的电影票相当于月收入的1/350,而中国电影票却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1/20。按照这一标准计算,中国的电影票比美国几乎贵了20倍。是什么原因使得一种大众形式的娱乐文化变成为奢侈消费,我们的消费到底怎么了?

你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每个月能赚4000美金的话,花1美金可以喝杯咖啡,500美金可以买个笔记本电脑,50美金就可以请几个朋友吃一顿,这种日子该多爽?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像个遥不可及的梦,但这却是美国大众的真实生活,所以在美国消费是很幸福的。那我们就要问了,我们工作时间比他们长,还比他们累,凭什么他们的日子过得那么爽,而我们的日子过得这么苦?

我给出的答案一定出乎大家的意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藏富于民,所以我们除了一般的产品,比如说大米、小麦、猪肉这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价格和美国的差不多之外,其他稍微奢侈一点的东西都比人家贵。2008年10月份,我们国家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政府决定提列4万亿从事基础建设。如果各位关切我的言论的话呢,应该知道2008年10月份我明确地说过,我们要“放弃保八,藏富于民”,我不希望政府拿这个钱去做基础建设。为什么?我就以中西部建高速公路为例,路建好之后有没有车在上面跑?基本没有。读者要清楚一点,没有车在上面跑的高速公路都叫做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政府在建高速公路的时候需要钢材,需要水泥,所以可以消化今天钢材市场2亿吨的产能过剩,也可以同时消化掉今天水泥市场超过5亿吨的产能过剩。但是建完之后怎么办?建完之后的高速公路因为没有车在上面跑,所以你就又搞了个新的产能过剩。当我们不再需要钢材和水泥的时候,这两个行业就只能被打回原形——产能过剩。所以政府投4万亿的资金在基础建设上的结果就是将成为一个产能过剩更严重的国家。我们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吗?没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2008年,钢筋水泥占57%,消费占35%的GDP,到2009年变成了消费只有29%,钢筋水泥却占了67%的情况。

我建议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钱给老百姓,做到藏富于民。至于怎么给,不是我谈论的重点。我就是希望政府能够帮助企业赚更多的钱,因为只有企业赚到钱,它才会进行转投资,透过乘数效果,企业可以赚更多的钱,然后再转投资,透过乘数效果再赚更多的钱,最终能透过企业利润长期拉动中国经济。要知道,钢筋水泥只是一锤子买卖,今年用完了,明年就没了。而如果我们的企业家能赚很多的钱的话,政府就可以透过立法等机制,让企业提高员工薪水,这样员工就有更多的钱用来消费了,这样慢慢地培养我们的消费,我们的内需不就跟着增长了吗?这就是藏富于民的链条,透过利润反映到消费,以此长期拉动中国经济。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国家的消费能占到GDP 的70%~80%,而我们只有29%~35%的缘故。

三、如今我们已做错了选择

2008年11月5日,中国政府在全球金融海啸袭来的危机形势下,果断宣布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系列方案。一年之后,中国经济在数据上交出漂亮的成绩单。然而,在迅速稳定经济局面之后,如何拉动国内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振兴的又一课题。那么,国内拉动消费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呢?

还有房子这种被我们拿来热炒的东西,搞得现在我们中国的很多老百姓都买不起。和中国相比,美国的房子就便宜多了。在2009年的广交会上,有几个华人把美国洛杉矶的房子拿来中国倒卖,美国的房子从90平米到300平米不等,其中总价最便宜的90平米只要10万美金,大概70万元人民币,比广州上海的房子便宜得多。而且美国的房子跟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房子叫公寓,美国的房子绝大多数是洋房、别墅,美国100平米的别墅比我们上海、北京100平米的公寓要便宜得多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和汽车、手机、电视机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们没有藏富于民。

同类推荐
  • 新自由主义评析

    新自由主义评析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流派、代表人物各有哪些?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又是什么?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是如何蔓延的,其效果如何?肇始于美国的国际性金融危机是否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本书生动地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对我们对于新自由主义应采取的科学态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论述和分析,读来如上了一堂趣味盎然的人文课,融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于一炉,值得一睹为快!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经济学的陷阱全集

    经济学的陷阱全集

    是馅饼还是陷阱?陷阱布阵处处玄机为我们展现最真实的经济生活,圈套连环招招奇谋为我们提供最智慧的经济法则。认识了馅饼或者陷阱背后的经济学,我们最终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和判断,才能更好地行走于社会。本书教会你看透经济学的真实面目,分清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主要研究了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认为城镇化问题与环境问题结合考虑,着眼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控制城镇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布局等可行性的方案和对策。
  • 大繁荣

    大繁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全球权威学者;数十年磨一剑,中英文同步出版;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热门推荐
  • 子午流注针经

    子午流注针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的人质

    历史的人质

    本卷影片涉及一战、二战和纳粹大屠杀。笔者意在探讨个体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进行选择的空间和能力到底有多大,以及孤独无援的个体在做出选择时,所经历的种种身不由己的矛盾和痛楚,藉此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缘何又被历史所绑架,所囚困,所遮蔽,所压制,所蹂躏,所牺牲,个体的人如何被成功地分子化、碎片化,如何“在有助于团体的名义下被除掉”,如何不约而同地走向“通往奴役之路”,如何沦为统计学意义上的一个数字,当然,还有如何“尽人性的本分”,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 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

    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美国小伙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是马克·吐温作品精选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短篇小说。
  • Double Tongue

    Double Tongue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Meg Rosoff William Golding's final novel, left in draft at his death, tells the story of a priestess of Apollo. Arieka is one of the last to prophesy at Delphi, in the shadowy years when the Romans were securing their grip on the tribes and cities of Greece. The plain, unloved daughter of a local grandee, she is rescued from the contempt and neglect of her family by her Delphic role. Her ambiguous attitude to the god and her belief in him seem to move in parallel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god himself - but things a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y appear. "A remarkable work...A compelling storyteller as well as a clear-eyed philosopher of the dangerous puzzles of being human." (The Times). "A wonderful central character. The story stretches out as clean and dry and clear as the beach in Lord of the Flies."(Independent). "Feline, deadpan and at moments hilarious." (Observer).
  •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On August 18, 1814, Admiral Cockburn, having returned with his fleet from the West Indies, sent to Secretary Monroe at Washington, the following threat.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北京到曼德勒

    从北京到曼德勒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籍老师。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庄士敦,1898年赴中国,先后在香港、威海卫的英殖民政府任职,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他十分热衷旅行,在游历的同时实地考察当地的风土习俗、社情民意,写出大量关于中国的著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研究价值。《从北京到曼德勒》是庄士敦的一部长途旅行探险记。游历的时间为1906年上半年,途经北京、华北、武汉,上溯扬子江进入四川。以后全靠骑行或步行翻山越岭,跨越云南西北部,进入缅甸,旅行终点为缅甸的曼德勒。在这本书里,我们能了解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真实样貌,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山川河流、自然风物、人文景观、宗教文化等等,在庄士敦的笔下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可读性和史料价值都非常高。在书中,庄士敦对中国的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认为西方世界应该对东方的文化传统给予应有的尊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疯牙

    疯牙

    马鱼不是“疯牙”的人。马鱼这个蔫蛋,别说疯牙的老大,就连最没分量的小喽罗,也不愿拿正眼瞧他,他呐,要身板没身板,要气魄没气魄,脾性那么蔫,与疯牙的人,纯粹是两种路子。可是,马鱼还是与疯牙扯上了关系。因为他和冯亚是老乡。都是打青草沟出来的,老一辈手里还有远亲关系。寒暑假的时候,他们回到青草沟,冯亚经常碰上马鱼的父亲,那老汉总要拉住冯亚的手,说我的牛娃子,要你多照看哩,你知道,牛娃子打小老实,到哪儿都受人欺负。老汉说得很诚恳,完全是在诚心托靠。冯亚也就吊儿郎当点个头,权当应承了。牛娃子是马鱼的小名。
  • 三生三世:九幽皇妃

    三生三世:九幽皇妃

    武功被废,双眼被剜,她不认命。九幽河边,身死魂伤,她认了命却丢了心。她从地狱归来,索命人间,搅弄一国风云,身边始终有一人助纣为虐。云萝:“欠我的,我自己来收。我欠的,这世上只有一人。”看着面前的人,手中断剑泣血,云萝眉眼带笑道。她以为,人死如灯灭,后来才知,生死不由命。
  • 七兄弟

    七兄弟

    本书是柳建伟电影剧本选第一卷,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主要电影剧本,紧贴时代发展脉搏,反映、记录重大事件及国家建设成就,如以宇航员飞天之梦为主题的《飞天》、以98年抗洪为背景的《惊涛骇浪》等,剧本人物形象饱满生动,细节处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