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6500000049

第49章 苏轼词风与苏门创作群体(1)

北宋词坛因为苏轼的出现,再度掀起风起云涌的改变。自苏轼以来,词的诸多创作成规纷纷被打破,前人迂徐曲折的突破至此演变为大张旗鼓的革新。苏轼的作为,给词坛带来全新的风貌,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一批词人,词坛风气也随之缓慢转移,为南宋词创作重镇之转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一节词风的革新家苏轼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仅在诗、文、词之文学创作方面有骄人的成绩,而且还擅长绘画、书法等等。苏轼的出现,是宋代文风郁盛、人才辈出的一个必然积累的结果。

一、屡遭挫折而又幸运的一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名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7岁知书,10岁能文。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21岁的苏轼随父苏洵进京,次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苏氏父子皆能文,在当时皆负盛名,世称“三苏”,其中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

苏轼踏入仕途时已经是北宋中叶。北宋社会经过将近一百年的生息、发展,一方面政局稳定,天下比较太平,社会财富有了相当的积累。这给每一位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以充分的信心,促使他们跃跃欲试,尤其是像苏轼这样来自下层、对赵宋皇朝感恩戴德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内忧外患日益剧烈。对外方面,宋廷一再败于入侵的辽、夏等少数民族之手,只能用“岁币”换得边疆的暂时安宁,同时又要不断地支出系列战争的费用并承担战败的严重后果,且在守卫边塞方面花费许多钱财。对内方面,宋廷为了维持政治平衡,供养了众多的官吏、兵卒,“冗官”“冗兵”之弊端日益突出。种种财政负担、经济危机都转嫁给普通百姓,繁荣的社会表面掩盖着实质上的日趋贫困。“冗官”带来的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推诿了事的官场通病,更是让每一位有志报国的士大夫不堪忍受。北宋厚待文人士大夫的宽松的政治环境,也使得人们敢于表达政见。苏轼就是这一类有志报国的文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苏轼登进士第当年,即因母丧返乡。嘉祐四年(1059),苏轼服丧期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再赴京师。经欧阳修等推荐,参加了朝廷特设的制科考试,这种考试是朝廷为了精英人才的脱颖而出所特意设置的,苏轼以“制策”入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北宋建国以来,制策入三等的只有吴育与苏轼两人。长篇大论之《进策》《进论》就是在参加“制科”考试前献给皇帝的。苏轼已经敏锐地看到了当时社会“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策略第一》)的潜在性危机,提出厉法禁、抑侥幸、专任使、决壅蔽、教战守、厚货财等等变革主张。

英宗治平二年(1065),苏轼回京任职,判登闻鼓院。皇帝召试秘阁,再入三等,直史馆。次年,父苏洵卒,苏轼扶丧再度还乡。神宗熙宁二年(1069),守丧期满还朝,差判官告院。此时,神宗正重用王安石,全面启动变法革新运动。苏轼一回京都就被卷入了这一场政治斗争之中,并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苏轼虽然主张变革朝政,但要求是渐进的。他认为“天下有二患:有立法之弊,有任人之失”,其中“任人之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与王安石大刀阔斧的“变法”举措就有了明显的距离。所以,苏轼曾多次上书陈述新法的弊害,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要求外放。熙宁四年(1071)六月,出为杭州通判。大约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歌词。后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今属江苏)等地。元丰二年(1079),朝中新党罗织罪名,弹劾他以诗讪谤朝廷(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此被捕入狱,遭受了平生的第一次大磨难。经多方营救,苏轼才得出狱,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词之创作也进入一个高峰期。

宋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全面起用旧党,苏轼被召还京,除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苏轼根据自己任地方官的经验,对旧党领袖司马光全部废弃新法表示了不同意见,要求保留“差役法”。因此,他又遭到来自旧党内部的不断攻击,并被指实陷入洛、蜀党争。苏轼再次主动要求外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六年召回。在苏轼“乞除一郡”的坚决请求下,太皇太后同意苏轼出知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后改知扬州、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在各地任职期间,苏轼做过一些有益社会的好事。如在杭州时之疏浚西湖、兴修水利,在颍州时之赈济灾民等等。哲宗赵顼亲政,起用新党,罢斥旧党,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英州,再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四年再贬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徽宗赵佶即位,遇赦放还,卒于常州旅舍。

苏轼胸襟开阔,为人坦荡。其“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洒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积极乐观,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这样的胸襟气度和性格特征,与其早年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也与后来的仕途经历有关。以往读者关注苏轼生平,总是更多地关心他仕途的挫折坎坷,从熙宁年间的自求外放,到“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到元祐年间屡遭攻击、不安于朝,终至哲宗亲政之后之一贬再贬,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苏轼一生与磨难、灾难、不幸联系在一起。以如此的遭遇来阐述苏轼的为人和性格,确实能够充分彰显其个性特征。但是,却未能说明苏轼何以如此乐观豁达。

宋代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都具有乐观豁达的个性,这是由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文化政策和社会氛围所造成的。苏轼于其中是最为显眼的佼佼者。苏轼早年的成长环境,资料较少,难以详细叙说。从嘉祐元年随同父亲及弟弟苏辙进京,到建中靖国元年病逝常州,整个人生经历非常清晰。换个角度观察苏轼的仕途经历或一生遭遇,苏轼一生是何其幸运!甚至可以称之为幸运的苏轼。

嘉祐元年苏轼来到京城,恰逢个性刚强、敢作敢为的欧阳修登上政坛,主持科举考试。欧阳修喜爱且倡导清新朴素、流畅通达的文风,贬黜考场中险怪佶屈的“太学体”,来自四川大山沟、未受京城太学风气影响的苏轼兄弟,脱颖而出,双双高高中第。比之欧阳修、曾巩等文坛大家屡次考试落第的过程,苏轼当然是非常幸运的。而且,苏轼兄弟立即在京城名声鹊起,广受政坛和文坛名流及前辈的注意,好评如潮。随即苏轼兄弟丁忧回乡,守丧三年。嘉祐四年苏轼兄弟再次来到京城,欧阳修等名流在政坛和文坛上的地位如日中天,得其揄扬和荐举,苏轼兄弟参加制科考试,再度脱颖而出。其后苏轼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很快被调回京城,俨然成为政坛和文坛万人瞩目的新星。宋英宗对苏轼青睐有加,屡屡要破格提拔苏轼,期待苏轼在政坛上有更多的作为。宰相韩琦多次劝说英宗,不能过快破格使用苏轼,要按部就班。韩琦的劝说,依然是从爱护年轻人才的角度出发,苏轼对此非常感动。元祐年间,苏轼名满国中,深受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的喜爱,在政坛上和文坛上都被视作领袖式的人物。

即使身处逆境之中,苏轼个人经历还是与众不同。“乌台诗案”之后,苏轼首度被贬黄州,除了新旧党争的政治因素之外,据说神宗另有更深的用意。即:磨炼苏轼,将苏轼作为特别政治人才,留给儿子登基后使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神宗用意如此深远!元祐年间,太皇太后高氏将这一切告知苏轼,苏轼为之热泪盈眶。换言之,宋神宗与仁宗、英宗一样,都是分外赏识苏轼。苏轼被贬黄州、惠州、儋州,都得到当地官员的种种尊重与呵护,得到当地百姓的崇拜和爱戴,且有铁杆“粉丝”追随而至。这对苏轼是多大的心理安慰,这对苏轼维持贬谪期间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性格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性格与环境关系密切。研究苏轼,必须注意到历史上那个幸运的苏轼。

苏轼是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大家,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苏轼的诗,涤荡了宋初纷华绮靡的习气,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奠定了宋诗的独特面貌。著有《东坡全集》150卷、《东坡乐府》3卷。存诗2700多首,词350余首。

二、“以诗为词”的变革

“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创新的一个综合评价,由此也成为词史上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成为词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今人对“以诗为词”之理解,众说纷纭,有许多误解。所以,对“以诗为词”的讨论虽然已经很多,却仍有必要回到宋人的语境中,对“以诗为词”重新进行正本清源之辨析。在正本清源辨析前提下,“以诗为词”创作之特征、得失、地位,才能够得到科学之认识。

1.“以诗为词”之涵义

评说古代文学所使用的概念或术语,有的是今人的概括,当然由今人对之下定义。更多的概念或术语则是古人提出来的,那么,就必须回到古人提出此概念或术语时的语境中,把握其比较确切的涵义,由此做出较为科学的判断。“以诗为词”是宋人提出的,今人的研究也在努力还原宋人的词学观念。然而,由于古今所关注的词学重点或热点问题有相当的距离,以致今人在一定程度上误解宋人,造成今天学术界对“以诗为词”涵义讨论的混乱。或曰:“以诗为词”之根本在音乐一项;或曰:“以诗为词”的核心是“诗人句法”,或者干脆否定“以诗为词”的命题意义。如此以来,辨明“以诗为词”之涵义,就成为这项词学研究命题的首要任务。

对“以诗为词”正本清源之辨析,首先关系到宋人的文体学观念。即宋人认为诗与词有何不同文体特点?宋人在使用“以诗为词”概念时,具体涉及到哪些诗的文体特征在填词过程中得到体现?其间,宋人认定的“以诗为词”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明了上述命题,方能纲举目张,把握“以诗为词”之实质。

其一,诗词之辨质疑:合燕乐歌唱。

唐宋词是配合燕乐歌唱的歌辞,词为音乐文学,音乐是词体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的观点已经得到专业学者的一致认同。所以,许多学者就从是否合燕乐歌唱来辨别词与诗之不同。当代学者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辨析:“‘诗’‘词’之间的区别从根本说来仅在音律一项。就词与徒诗来说,在于合不合乐,就词与其他合乐诗(如乐府)来说,在于合什么乐。”学者发现仅以是否合乐作为诗与词的区分界线并不科学,因为《诗经》、汉乐府等大量诗歌皆合乐可歌,于是特别提出“合什么乐”的问题。唐宋词是合燕乐歌唱的,燕乐形成于隋唐之际,如此,就将唐宋词与先前合乐诗区分开来了。上述观点在当今学界甚为流行,可称之为“主流观点”。

但是,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唐代有大量的合乐之诗,称之为“声诗”。唐人“旗亭唱诗”的故事传播遐迩。李清照《词论》云:“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任半塘《唐声诗》夹注云:“揣原意:‘乐府’指长短句词,‘声诗’指唐代诗歌,二者同时并著。”有相当部分唐诗合乐歌唱,所合之乐即为隋唐时期流行的燕乐,这样的学术观点已经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如果以合燕乐否作为诗体与词体的分界线,那么,“唐声诗”归入哪一文体呢?“唐声诗”是诗,而不是词,这一点相当明确。

其次,宋室南渡之后,大量歌谱不断流失乃至失传。南宋词人所创作的部分词作当时就已经不能歌唱,只是成为案头欣赏的作品。这一客观事实也已经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龙榆生云:“词所依的曲调,发展到了南宋,渐渐僵化了……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施议对不同意龙榆生的观点,订正说:“词在南宋仍有其合乐歌唱的条件。”施议对的订正,其前提是承认南宋相当部分词作不能歌唱,只是认为龙榆生夸大事实了。再读南宋人的自述。张炎《国香序》云:“沈梅娇,杭妓也,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此序明言,南宋时周邦彦词之曲谱大量失传,能歌唱二首周词之歌妓,已经是凤毛麟角,值得特别一记。南宋方千里、杨泽民等和周邦彦词,亦步亦趋,其所作自然不可歌。张炎《西子妆慢序》云:“吴梦窗自制此曲,余喜其声调妍雅,久欲述之而未能。甲午春,寓罗江,与罗景良野游江上。绿荫芳草,景况离离,因填此解。惜旧谱零落,不能倚声而歌也。”可见,张炎所填这首《西子妆慢》是“不能倚声而歌”的。现将张炎《西子妆慢》引述如下:

白浪摇天,青荫涨地,一片野怀幽意。杨花点点是春心,替风前万花吹泪。遥岑寸碧,有谁识朝来清气?自沉吟,甚流光轻掷,繁华如此!斜阳外,隐约孤舟,隔坞闲门闭。渔舟何似莫归来,想桃源、路通人世。危桥静倚,千年事、都消一醉。谩依依,愁落鹃声万里。

如果以是否合乐歌唱作为诗体与词体的分界线,南宋“不能倚声而歌”之词作归入哪一文体呢?南宋诸多“不能倚声而歌”之词,属于词体,而非诗体,此一事实也不会有任何学者会质疑。而且,完全没有学者用“以诗为词”来评价方千里、杨泽民、张炎“不能倚声而歌”之词作。

同类推荐
  •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通过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告诉读者:爱情与婚姻就是两扇不同的窗,窗子里有着不相同的风景,一窗岁月静好,一窗尘世烟火。呆在岁月静好里的人,羡慕婚姻里一家人幸福相伴的身影。呆在尘世烟火里的人,羡慕爱情里花前月下的浪漫。生活与经历教会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坚强。那些花前月下,风月花枝,是生活浪漫的点缀,那些实实在在、平平淡淡是烟火深处幸福的浅唱。你的心温暖向阳,你的日子便会明媚阳光。你看,窗一推,风就会来。
  • 历代碑铭

    历代碑铭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历代碑铭》中记载的这些凝聚着深邃而精湛智谋的碑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片,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历史长卷。成为了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绝唱。
  • 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

    浪漫星云(中国当代诗歌札记)

    当代诗歌是在表现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的直接号召下诞生和发展的。诗歌寻求自己的直接领地,那就是人们的感情世界。在新的时代里,诗歌表现新的感情,而且实践着新的抒发感情的方式。
  • 浮生

    浮生

    本书中,作者借散文之笔,通过描写和记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给作者带来震动与思考的事件,写出的一部用诗心对生活不懈的追问。作者疑怀世俗,却又透出对世俗无限的衷爱。病痛、孤独、乡愁、自然、田埂,哪怕是作家自己无奈中替老姑父在北京的医院高价挂号,而病人千里迢迢到来之后,专家医生又无端地休息歇班,还是作家在文中写到故里,站在村头,对田野、村落、物景、人事的点点滴滴,都有一种浓到化不开的爱,有一颗对庸常生活的感谢心。甚至作家写到这些细碎的日常,有一种不愿停笔的渴望,仿佛不画出生活落叶的筋脉,就不足以在一幅油画中表现林地树木的繁华和更替。作者的叙事十分从容,笔尖的脚步,从来都不因风雨到来而凌乱、而急迫。
  • 震后开滦40年

    震后开滦40年

    《震后开滦40年》一书的编写,采取分篇记述,纵贯主题的写实方法,书中分设了“抗震救灾创奇迹”、“改革创新谱华章”、“调整转型走新路”三个篇章,从时空、人物、事件三个维度涵盖了震后开滦40年的发展变化。全面真实地反映开滦震后40年的发展史实,讴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弘扬了开滦矿工顾全大局,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系统记述了开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改革发展历程和改革成果,充分展示了开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时代风采,宣示了开滦人在改革实践中奋力拼搏、求新达变、坚持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热门推荐
  • 与你尽欢共安好

    与你尽欢共安好

    “如果我能助你复仇,你打算怎么报答我?”“你想要什么报答,我都答应!”“我要你的身与心!”前世惨遭渣男贱女所害,一朝重生,她化身黑莲花,一路报仇虐渣不手软。“老婆,虐完渣,该回家了。”他是杀伐果断,清冷禁欲,一手掌握全球经济命脉的厉庭集团CEO,却唯独对她嗜宠成瘾。婚后,陆安然终于忍无可忍:“厉墨寒,你到底想怎么样?”男人勾唇:“当然是宠你,宠你,宠你,还有.....生小包子!”1v1宠宠宠爽爽爽
  •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丹氏

    女丹氏

    本故事讲一个现代医学世家一同仁堂重点培养的中成药制药师继承人穿越在一个仙侠世界,凭一手制药技术拜师,终成一个横跨仙,妖,人三界的绝世丹师,暗恋且苦恋着天界第一杀神,上演一场凄美绝伦但皆大欢喜的爱情剧
  • 五行揭谛

    五行揭谛

    从前有座五行山,做仙做佛任尔选。一阴一阳亁坤定,山里山外两世缘。曾经西游成佛路,多少非人隐其间。末法时代寻大道,两界斋里开新篇。鬼狐精怪聊斋事,一壶浊酒付笑谈。何妨请君侧耳听,阅微深处有奇淡。
  • 九转金身

    九转金身

    太古圣文,极道九转。玄门八卦,晓地通天。能者,可上至青冥,下达九幽,一手荡乾坤,只手碎星河。登天之路,仅有一条,欲通过者,唯有杀杀杀!且看一普通少年如何林立星空之巅。九九世界,欲登极天!
  • 吹梦的巨人

    吹梦的巨人

    苏菲睡不着。月光从窗帘的缝隙间照进来,正好照在她的枕头上。孤儿院的宿舍里,别的孩子早就睡着了。只有她睡不着,闭着眼睛,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她尽量想睡着,但就是睡不着。整座房子很安静,没有一点儿声响。窗帘的后面,窗是敞开着的,外面的马路上,既没有行人,也没有汽车开过的声音。苏菲想不到夜晚会安静成这个样子,听大人们说,巫师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她走下床,想把窗帘的那道缝隙合起来,于是在床边的椅子上摸她的眼镜。苏菲的眼睛不好,不戴上它,简直什么也看不见。戴好眼镜,苏菲走到窗前。
  • 试管婴儿秘档

    试管婴儿秘档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在毕业即分手的年代,我们的校园爱情让很多人羡慕不已。然而,恋爱十年,结婚两年,始终没有怀上孩子。万不得已之下,我们选择了试管婴儿。这是我们的故事,也是试管婴儿夫妇共同的故事。PS:简介有种无力感,不过你想知道的人工授精、试管婴儿都在书里啦!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因各种原因不得不选择试管婴儿的人们,以及对试管婴儿感兴趣的书友们。
  • 虞舜传奇

    虞舜传奇

    天下第一霸主,谁与争锋。二妻娥皇,女英。当上天子,巡守天下,安抚万民,他就是历史上的虞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人煞,暴君诛心

    美人煞,暴君诛心

    她新婚之日,他破了她的城,杀她父兄悬于城墙之上!夫君更将她双眸弄瞎推到他身边!他寿辰之日,她为报国恨家仇,谋算他血洗后宫、弑母杀弟、令他青丝瞬成白发!他曾因她一句话,活埋数万人,尸体填满路中沟壑。他曾因她一蹙眉,悬千人之首于城门,造就一座血城。他曾为博她一笑,用血筑高台,造酒池肉林,斛珠铺红妆,烽火戏诸侯!他曾说,“阿瑾,你看不见,我就是你的眼睛,高山流水,天涯海角,你想去哪里,我带你去哪里,不死不离不弃。”可如今,他在阴暗地牢中,纠缠于她。“阿瑾,你以为你这样就算报了仇?就可以回到他身边做他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