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7000000023

第23章 用艺术书写生命——浅谈“艺术创造是最纯真的精神实践活动”

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和自然,大概没有什么比艺术更可以如此广博地收蓄世间百态,以思想撞击思想,搭建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世界上除了母亲,大概也没有第二种人比艺术家还可以赋予这宇宙一个生命,并将其视若珍宝,甚至是自我生命的延续。我们赞美艺术,其本质是对于自我有限的生命实体的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延展。我们欣赏艺术,其来由也是对自我生命经历的智慧的反观。我们思考艺术,就是在思考我们自己,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一个维度,让自身能够在这个维度上思考这个宇宙万物,从而让身心都得到自然领域内无法跨越的高度和广度。

我们就这样,在艺术和艺术创作的帮助下,完成了有限生命里的无限延展,解读着世界和自然。

画家作画,诗人吟诗,雕塑家雕刻,或是音乐家创作,都无一例外地以原本“死”的形式为手段,将自己磅礴的气势和对生命的热情注入到有限的物质载体上,而将无尽的思考和深刻的体悟融入到作品之中,让人在观之、听之、感觉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思维的律动。于是才有了很多不以艺术为生,反以品读艺术为生的评论家。他们并不因为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落脚点而丧失对艺术的追求,反而是这样奇妙的行走在艺术之间的快感,让他们选择并满意于这样的工作,评论艺术、品读艺术。这也成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讨论艺术的魅力,常常喜欢称赞它的真诚与透明。就如同一个涂涂画画的孩童一样,艺术家的作品创作就是他的世界,他们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和满足。于是,艺术的魅力就如同飘香的美酒,无论时间多久,空间多广,都能够透过人类发展历史悠远的尘雾,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故事,现代人的一种情绪。这也是艺术生命力得以长久蓬勃的有利保障和源泉之一。

我们爱艺术,是因为它的气质。拜伦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里写道:“美丽的希腊,往日的辉煌已是凄戚的废墟/尽管你的容颜已是昨日的黄花,但风姿永存/尽管你的身躯已经倒下,但气度伟岸。”一个浸润着艺术气质的作品可以在人类的发展足迹中永垂不朽,尽管创作它的人早已不见踪影。在这样非凡的气质里,人类体会到了永恒的伟大。

我们爱艺术,是因为它的变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艺术。不同的时代各有不同的特点。平和年代里安详的气息、战争年代中杀戮的可怖,压抑或开放,残存或完整,都在艺术创造中得以体现。不同人对于同一艺术作品的理解不同,他们的思维在冲突与融合中碰撞和吸收,推动着文明车轮的前进。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因其自身经历的不同和自我认知的变化,对于艺术的理解也不同。年轻时的骄傲放纵和少年轻狂、中年时期的稳重成熟、老年时的看破世事与返老还童,遭遇变故或是恰逢喜事,都在艺术创造中呈现他们的蛛丝马迹。“过去的常识认为,有一个永恒的固定的标准来衡量人类的行为。与之相反,艺术总是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因为艺术是最依赖观念的,它的存在与否完全取决于适应时代的能力;今天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昨天不一定是,今后也许也不会是。”我们爱艺术,是因为它的纯真。艺术创作就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任何艺术家的创造,都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的来源就是生活的真实,或者说是感觉的真实。从绘画的角度来讲,无论哪个画派,中国还是西方,绘画本身就是自我感官和思维领域的一次咬合,在最恰当的时间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呈现。没有人去质疑艺术品的真实性,因为艺术世界里无分优劣和对错。他们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想法,是一个岁月里最完美的映照,只是因为表现形式不同,接受他们的人群有异,时代的变更和时空的更迭,才产生了批评和褒奖的区别。

我们说,艺术创造是最纯真的精神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理解:

一、艺术创造的主体是人,而艺术作品是人思维和情感的体现。

由于人是感情的动物,也是群体认知的动物,我们在创作和接受信息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正是这样的感觉差异形成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情感基础。没有人为了掩饰个人情感而创作,相反,他们将他们对于世界的观念,对于人世的感受,和对于自我的反省集合起来,以艺术手段表现在作品中。他们的精神出发点都是纯真而透明的,不掺杂任何污浊的或者虚伪的成分。

潘天寿先生在其《听天阁画谈随笔》一文中写道:“宇宙间之万物万事,均可为画材、剧材。然无画家、戏剧家运用而表达之,则仍无以成艺术。原宇宙间之万物万事,本不为画人、戏剧家而存在,特画人、戏剧家,从旁借为素材而已。有万物,无画人,则画无从生;有画人,无万物,则画无从有……”

万物的生成和发展是自然之事,艺术家的存在只是借用素材而后成事,并不在于改造的意旨,而是一个反向剖析自然与自我的过程。又此可以想见。

以中国绘画为例,顾长康云:“迁想妙得”,讲的就是画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入对象,并将自我的情感与其结合表达其精神特点,运用不同的技法,达到近乎完美的表达效果。“此妙果,既非得于形象上,又非得于技法中,而得之于画家心灵深处之创获。是妙也,为东方绘画之最高境界。”与中国绘画相似,其他艺术形式也一样是创作者自身情感移入的结果。他们通过自身的表达技巧的差异,获得艺术个性的不同,从而实现了精神世界的实践创造。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

二、艺术创造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创作者自身生命轨迹的真实写照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家发泄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有人这样描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艺术家们总是寻求一种自由的、自我的表现,不论是自然界的形抑活色,他们热衷的是给它们烙上自己的标签,从而达到自我宣泄和他们所要寻求的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正是为了寻求这样“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艺术家们通过忠于自我特性加以实现。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将宇宙万物的状态通过与我们感官的接触,经过心灵的酝酿,将自我内心独特世界展示出来的奇特过程。

刘海粟先生在其《石涛的艺术及其艺术论》一文中写道:

“‘求真’在艺术家是必要的事情,但是艺术家的求真不能在忠于自然上讲,只能在忠于自我上讲;艺术的要求也决不是在仅仅求得一片自然的形似;艺术是自我的表现,是艺术家在冲动的‘不得不尔’的表现。”刘海粟先生还将艺术创造的过程概括为“印象”、“再现”及“表现”。

我们从毕加索的创作历程就可以了解到这一点。

毕加索的第一幅作品《加莱特磨坊》受到雷诺阿的《红磨坊》的直接影响,具有新艺术的生命表现力。在这个时期,画家身处巴黎这一名利场,内心饱含着在现实世界里的失落和无处诉说的孤寂,其风格处于“蓝色时期”,是古典主义风格。后于1906年,毕加索受塞尚的影响,创作出20世纪第一幅现代艺术作品——《阿维尼翁的少女》,挑战了欧洲以透视为基础的传统绘画技巧,也向世界宣告了其艺术信仰。这种立体主义风格渐渐得到响应。1917年,毕加索前往罗马仔细观摩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其创作又重新回归到古典主义的风格中来。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巨幅壁画《格尔尼卡》则是因西班牙国内的战争而产生的。

毕加索一生中创作风格的不断变化,反复但是不重复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创造其实是艺术家在自我经历的不同时期的映衬。

三、艺术家创造不能复制,即使是自我有意识地去做艺术家的创造就是自我的表达。就如同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件艺术作品。即便是极高超的临摹也无法细致入微,哪怕是一个作者的重复工作也无法达到完全相同。每一件作品都是举世无双的,都是上帝创造的骄子。刘海粟先生在其《艺术是生命的表现》一文中提到:“艺术表现,要内部的激动越强越好,越深刻越好。表现在画面上的线条、韵律、色调等,是情感在里面,精神也在里面,生命更是永久的存在里面。”“我晓得绘画就是创作的动机纯在直觉里面,表现出自己的生命来。”一个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没有办法复制自己的作品,喷薄的灵感的表达的欲望就是艺术创造的生命所在。复制和单纯的重复就是扼杀艺术的生命。艺术创造之所以纯真,原因应该明了。

我很欣赏刘海粟先生的那句话:“真正的艺术家必有‘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精神,所以他们要发展他们的艺术,总觉得现在的社会制度是艺术思想的障碍,所以艺术有改造社会的倾向。”艺术创造作为人类诉说自我的方式之一,就是自我认知世界的一个反映。它纯真,是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就是为了表达他们的生命,没有一个无病呻吟的创作,也不存在矫揉造作的修饰;艺术创造就是纯真而美好的书写世界和自我的精神实践活动。

同类推荐
  • 红色学者:思想与人生的传奇之旅

    红色学者:思想与人生的传奇之旅

    如今健在的老一辈学者中,早年曾经参加过革命斗争的,为数已经不多,现年已经74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梁志学研究员乃是其中之一。梁先生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接受过枪林弹雨的洗礼,其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在今天年轻一代学子们的眼里,已是一个个富有浓厚传奇色彩的趣闻故事。2004年底,梁先生应邀到上海交通大学讲演,与该校哲学系的部分老师、研究生进行了座谈。梁先生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谈及学术思想与学人故事,滔滔不绝引人人胜。他的谈话里包含了很多学术史价值非常丰富且已鲜为人知的内容,对后辈学人定有裨益。
  • 我们忧伤的身体

    我们忧伤的身体

    本书是一部思考身体的散文集,以《相逢》开篇,以《告别》结束,暗示了人生的过程。本书以人体的器官为叙述的切入点,以身体为触角引向生命意识的内核,叙说的不仅是作者个人隐秘的内心体验,更是关乎爱情、亲情、疾病、时间、生存与死亡的思考。身体是时间的容器,不仅承载着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承载着每一个人生命体验中的喜悦、快乐与隐痛、悲凉,作者以忧伤如歌的文字一一复活了曾经淡忘在人们记忆深处的鲜活的生命体验。
  • 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

    本书辑录了梁启超的杂文名篇,以最为经典的文章以飨读者。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语言亦文亦白,富于雅趣。其作品《敬业与乐业》《最苦与最乐》等入选中国中学语文课本。
  • 二京流韵

    二京流韵

    本诗集共录诗100首,皆为古体。诗集从审美角度发掘北京与南京两座文化古城的韵律之美,歌咏景观之文化意蕴。其中,北京两辑,第一辑“清稗类钞”;第二辑“杂韵拾萃”。南京分为两辑:第一辑“明朝遗韵”,第二辑“杂韵拾萃”。诗多为作者即兴所作,颇见才思性情。
  • 奔跑者

    奔跑者

    本书是女作家塞壬历年散文选集。多年流浪生活赋予了她独特的人生与文字。而今在中年继续锻造与沉淀的作者以这本名为《奔跑者》的集子,讲述一个不甘的“我”向那个沉沦而麻木的“我”的警醒与痛击。她将再一次地无所畏惧,重新成为那个被文字信赖的奔跑者。
热门推荐
  • 宿缘之前世今生

    宿缘之前世今生

    一个过于简单的故事铺陈开来,有着悲欢离合,有貌合神离,也有一点喜乐安稳……
  • 虚无战法

    虚无战法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唯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寻道难,成道难,证道难。难,难,难。破劫难,渡三灾,体人心,问天心。只为长生!
  • 我家的仓鼠是个神

    我家的仓鼠是个神

    哥哥林松送来的仓鼠,在妹妹林子的喂养下,听着林子日常的抱怨和欣喜。偶然间,得知仓鼠咪咪会说话,就常和它说天说地的。突然有一天,在林子哭诉下,冲动的对着仓鼠来了一拳,鬼知道在这时,仓鼠吃着零食,竟化为一个帅气的男子,说起话来,绕在林子身边一一化解着林子的不开心。不久,仓鼠便时而化为人形,时而回归仓鼠,陪着林子开心的生活,渐渐的生了情源。然而,仓鼠的能力是有限的,它帮助林子完成了很多以前林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最后剩余的能力下,仓鼠变得很虚弱,林子悉心照料。不忍离开的仓鼠在给神的请求下,划去神力,成了一个普通人,一直陪在林子身边,开心的生活着。
  • 西子湖拾翠余谈

    西子湖拾翠余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的资本

    人生的资本

    决定人一生成败的13种能力,本书对人的一生成功应具备的资本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大量实例,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必须要有资本,你的资本在哪里?你的能力在哪里?它就在你自己身上,只要肯进取、负责,不断地去做有利于社会的事,你就能成功!
  • 忽然之后

    忽然之后

    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光棍节,有人跟周杳告白,周杳:我男朋友叫井一帆。井一帆内心OS:我都还没开始追求她......毕业三年后,周杳:井一帆你这个混蛋!井一帆:你说的都是对的。
  • 星影大陆X

    星影大陆X

    大学生严立,逗逼一枚,机缘巧合之下被父母的事情卷入了未知的异界‘星影大陆’。他到底是谁?在哪里?他该何去何从呢?
  • 我真不是黑泥鳅

    我真不是黑泥鳅

    前世悲催的窝囊死去也就算了,好不容易给咱转生了,可为毛是一颗蛋,破壳而出后竟发现还是一条黑不溜秋的泥鳅?杨明前世窝囊的以处男身份死去,在死之前便发毒誓:要是再给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便要开一个大大的后宫。前世没有妹子,下一辈子要被妹子抱得手软脚软。后来,自己的确是转生了,但只是一条泥鳅,尼玛的,这要老子怎么操作?还好,最后进化成了龙,混进了人类世界,成了大明星妹妹的私宠,嘿!没错,就是那种天天抱在怀里的私宠。
  • 穿越到自己的小说中

    穿越到自己的小说中

    作为一个喜爱虐主的作者,刘攀表示怎么伤读者的心怎么写,怎么虐主怎么来。奈何,上天有好生之德,在又一本毒书即将完结的之时,他穿越了,变成了自己笔下连名字都木有的一个跑龙套。为穿越暗暗窃喜的刘攀表示:哼,真以为我会跟着套路走吗?当然是抢钱抢法宝抢女人了,然而,当初未填完的巨坑狠狠打了他的脸...另外书友裙:246825550
  • 我也曾为你痴恋一场

    我也曾为你痴恋一场

    许萌爱莫铖爱了十年,耗尽所有的青春时光,终于换来一场梦中的婚礼。可这一切,竟然从始至终都是一场虚妄。“许萌,为什么死的不是你!”“这世上没有地狱,我便亲手为你造一个!”在这场爱的牢狱中,许萌一败涂地,挫骨扬灰。都说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可莫铖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心像缺了一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