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800000014

第14章 从众 服从与依从(2)

1934年,美国学者阿尔波特(F.Alpert)做过一个实验,观察司机是否遵守交通规则。他和他的学生在十字路口进行观察,看汽车司机在红灯亮了以后是否立即停车。从观察到的2019人次来看,看见红灯亮了后立即停车的有1594人次,占总人数的75.5%;见到红灯亮了减速慢行的有462人次,占总人数的22%;见到红灯亮了后略微减速的有42人次,占2%;见到红灯亮了后仍然照行不误的有11人次,占0.5%。这说明,人们一般是按照规范和惯例行事的,阿尔波特把这种行为称作“惯例行为”。

1963年,美国学者斯坦利·米尔格莱姆(Stanley Milgram)在耶鲁大学做了一个经典的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他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募志愿者参加一项心理学实验。结果40人前来应招,他们均为男性,从事各种不同职业,年龄在20岁到50岁之间。他们被告知说,将要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他们两人一组,被带到实验室,用抽签的办法确定一个人扮演老师,另一个人扮演学生。老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则要记住这些单词。然后,老师提出某个词,让学生从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如果选错了,老师就按电钮电击学生。实际上,每组被试中只有一个是真被试,另外一个是实验者(研究者)的助手。在抽签时,总是十分巧妙地让真被试抽到当老师的签,而助手(即假被试)则充当学生。“老师”坐到一台巨大的控制台前,上面有30个电钮,每个都标明它所控制的电压强度,从15伏依次排列到450伏。电钮四个一组,共分七组零两个,各组下面分别写着“弱、中、强、特强、剧烈、极剧烈、危险”等字样,最后两个电钮用×××表示。首先,研究者请“老师”接受一次45伏的示范电击,虽然研究者说这是很轻微的,然而,“老师”已经感到难以忍受。“学生”被带到另一间房子里。研究者说,为了防止学生中途逃走,必须用绳子把他拴在椅子上,又在他胳膊上绑上电极。“老师”和其他人看不到这个“学生”,他们之间通过有线通信保持联系。实验过程中,“学生”多次出错,“老师”则在指出他的错误后,随即予以电击。开始电击时,“学生”发出呻吟声,随着电压增高,“学生”叫喊怒骂,尔后哀求讨饶,再后又猛击桌子,踢打墙壁,最后停止叫喊,似乎昏厥过去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不断地督促“老师”说:“你必须继续下去,必须予以电击。”研究者还说,一切责任由他承担,与“老师”无关。实际上,充当“学生”的那个人,并没有受到任何电击,他的呻吟、喊叫等动作,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并且录了音,实验时只是播放录音而已。这样可以使所有“学生”的反应都标准化。对于这一切,“老师”统统被蒙在鼓里。

米尔格莱姆原先预测,在这一“学习—电击”实验情境中,极少有被试“老师”会服从研究者对“学生”施加240伏以上的“强电击”。他请精神病专家、大学生和一般的白领阶层成人共110人来预测结果,三个群体预测的平均电压为135伏,没有一个人预测会超过300伏。110人中的40名精神病专家预计,在米尔格莱姆的实验情境中,被试对学习者施以最强的450伏电击的可能性,只有0.1%。而实际结果与预测出入很大。虽然实验在电压加强到300伏时,特别设定了受电击挣扎、蹬踢墙壁的声音,但在40名被试者中,只有5人到300伏时拒绝再行提高电压。有4名到315伏时开始不服从研究者的指示;在330伏停下的有两人,345、360、375伏停下的各一人;总共有14名被试者,最终都拒绝研究者命令,继续增加电压,占总数的35%。但是,实际服从与估计服从的水平多的被试,一直服从研究者的指示,将实验一直进行到最后电压加至最高的450伏。这类被试的人数达26人,占总数的65%。

至于“服从”的原因,社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首先是合法权力。所谓合法权力,是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某一方具有更多的支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天职和义务。例如上级之于下级,老师之于学生,警察之于司机,医生之于病人……如上述实验中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涉及的正是这种社会角色关系。其次是责任扩散和转移,在“电击”实验中,“老师”执行的是研究者的命令,所以他“电击”“学生”的责任无形中转移到他人——即研究者身上,自己不必承担什么责任。研究表明,服从权威和责任转移之间有着非常稳固的逻辑联系。1968年,美越战争正酣,上百名美国官兵在陆军中尉卡利带领下,制造了一起屠杀数百名无辜平民的血案。官兵中只有一位大学生出身的上等兵没有对无辜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开枪。他后来报告了这次大屠杀。卡利中尉1971年也因此在美国受审。发人深省的是,不仅报告者的家庭不支持报告这一案件,盖洛普民意测验所在卡利被判罪后所进行的电话民意调查表明,全美抽样的人群中,完全支持卡利的比例高达79%。正如卡利在法庭上为自己开脱时所说的,他仅仅是服从上级军官的命令,自己对事件没有责任。大多数公众显然也认为,一个军官服从上级命令不应受到惩罚,即便是屠杀无辜,也是在履行自己的合法权力。这不由使人想到,德国纳粹战犯和日本军国主义战犯在受审时,都不约而同地说自己只是在执行上级的命令,身不由己,甚至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负责执行焚烧任务的士兵也说自己没有责任。最后,还有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的影响。在上述实验中,米尔格莱姆用四种不同的方式来提供行为后果的反馈:

1.间接反馈

在间接反馈情况下,充当教师的被试与充当学生的实验助手不在一间屋子里,因而看不到被电击者的痛苦状态,也听不到声音,只是在电压加到300伏之后,有撞墙壁的声音(录音)。最初的原型实验,使用的就是这种反馈方式。

2.声音反馈

这种反馈是让被试听到受害者的喊叫、抱怨、愤慨和挣扎。对应于不同的电压水平,声音的痛苦程度也不同。声音实际为预先制作好的标准化录音。如从75伏到105伏,发出不同声响的“啊!”声。120伏时说“啊!真疼!”150伏时,声音变为“啊!实验员!够了。我要出去!……”再后来是痛苦的尖叫,声明心脏不好,拒绝再作回答,要求退出实验等喊叫。330伏时的强烈的喊叫变得缓慢,内容为:“让我离开。我要走。我的心脏难受。……”最后变为歇斯底里式的重复:“我要离开!让我走!”

3.身体接近

身体接近和接触的情况下,受害者的反应由专门的实验助手做规范化的逼真表演。身体接近的情况下,受害者与被试相隔仅约40厘米。因此,被试不仅能听到受害者的各种声音反馈,而且可以看到受害者的种种痛苦表现。

4.身体接触

这种情况是由被试将受害者的手压放在电击台上,实施电击。受害者的声音的痛苦表现与身体接近情况相同。

实验表明,行为后果的反馈越直接,越充分,人们服从权威、做出伤害别人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行为后果的反馈越间接,被试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了解越少,服从权威而对别人施加伤害性电击的可能性就越大。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这一发现,有着令人不安的现实意义。现代武器技术,已经发展到控制武器发射的人可以完全不接触受害者,也没有视觉、听觉的直观印象。这就存在着一种危险,即武器系统操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的危险性认识越来越缺乏,就好像他们的工作对象就是武器本身,而不是可能导致成千上万人丧生,甚至可以毁灭城市的现代恐怖工具。[1]

注释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39页。

十八、“低球技术”与依从

除了从众、服从之外,依从(compliance)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影响的基本方式之一。什么是依从呢?先看一个小故事:

你走进一家汽车展示店想要买一辆特定的车子。由于已经问过许多汽车展示店,你知道大约用1.8万美元就可以买到这种车子。接着,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人走近你,他告诉你可以将车子以17670美元卖给你。你为可以讨价还价而激动不已,因此开出一张支票作为订金,如此他才可以带着支票向销售经理报告说你是认真的。与此同时,你想象自己开着亮闪闪的价廉物美的新车回家。

但是真可惜,十分钟之后,售货员一脸可怜相地回来,他告诉你说,他热心地想帮你促成这笔交易,但计算错误而且被销售经理挑了出来。事实上,这辆车正确的价格是18170美元。你感到失望,另外你相当肯定在其他地方可以以更便宜的价钱买到。你的决定并非不可改变。但是恰尔蒂尼及同事的研究(1978)指出,比一开始就提出18170美元的价钱相比,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继续这笔交易,即使最初要在这家汽车商行买车的原因——价格差额——不再存在。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个故事所运用的心理技巧属于“低球技术”。所谓“低球技术”是指: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在别人接受后再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更大的要求,也称为“依从”,即:“你”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别人的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

依从途径的社会影响的发生,与服从有着根本的区别。服从的引发,具有某种强制的特征,命令者与服从者之间也存在着规定性的社会角色联系,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而依从则不同。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请求者与依从者之间,并没有规定性社会角色关系的束缚。面对请求者的请求,依从者必须有一定的认同,才会顺应其要求去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命令—服从”模式,而是“请求—依从”模式。

目前,社会心理学中诱导人们依从的社会影响技术,如所谓的“登门槛”技术、低球技术、留面子技术等,主要是从推销术发展演化而来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对这些技术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其有效性已经得到很好的证明。

同类推荐
  •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这些坏情绪会带给你焦躁,让你的生活变得混乱,而且会给健康埋下很大隐患。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阿德勒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为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博士经典代表作合集,含《理解人性》《儿童教育心理学》等3部作品,是一套涉及儿童教育、心理健康、人性透视和心灵励志的通俗心理学读物,帮助你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理解他人,放大人生的格局!
  • 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爱上学校,不再厌学》从心理学、家庭、社会、学校等角度分别对厌学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改变厌学情绪的方法,希望对读者们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人类的天敌

    人类的天敌

    社会派推理名家森村诚一的珠玉短篇集。与外遇的对象激情过后,妻子却死在了自己的车中,唯一的线索是一张酒店餐会的奖品兑换券,丈夫只能借此寻找案件真相……从企业离职之后,不惑之年的夫妻二人经营着一家小饭馆,可雇来的大堂经理却鸠占鹊巢,逐步蚕食着他们的事业,甚至对女主人起了色心……散步路上的野猫接连失踪,引发了社区居民的警觉,虽然群策群力,却一直抓不到盗猫人,直到一位居民的宠物猫出现在一宗密室命案的现场,复杂而神秘的因果联系才浮出水面……爱拍照片的老人遇到了帮人拍合影的请求,他按下快门的瞬间,定格了一对看似幸福的男女,却不知他们其中的一人即将丧命,而另一人将沦为犯罪嫌疑人……
  • 自不谓侠

    自不谓侠

    十年密谋,几大名门一朝覆灭;魔教动乱,苦命鸳鸯阴阳相隔。山河破碎,昔日恩师拔刀相见。众人评说,是侠是魔众说纷纭。一个小乞儿历人间千锤百炼,凭内心于江湖浮沉的故事。
  • 塞罕坝祭

    塞罕坝祭

    这是当时全中国知识分子最集中的林场,146名大学生响应党的号召齐集此地,为改变京津地带的风沙危害植树造林,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创业乐章。只是当初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由于政治风云的无情席卷,他们自身的命运从此也发生残酷转折……在这里,最丑陋的季节是春天。没有鲜花,没有绿草,没有鸟鸣,没有流水,只有高高低低、明明暗暗的残雪,像一片片灰灰白白的癣疥……一直到5月底,消融的冰凌伴着纤弱的溪水,才开始弹拨起春天的琴弦。仿佛是一夜间,落叶松们、云杉们、白桦们悄悄披上了明亮的新绿,但此时分明已经进入夏季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狐仙总裁爱上小幸运

    狐仙总裁爱上小幸运

    【甜文VS宠文】他是落入凡尘的狐仙大人,夜翎尘。投胎在一户贵族人家,成为古老贵主的少主,国内排名第一,有钱有势的财阀集团,无论国内国外都一手遮天,世人害怕的商业,军事,雷厉风行的大人物。他神秘,喜欢扮猪吃虎。习惯隐藏在人群,装的装平凡人,谈恋爱。她是为情所伤,转世投胎为国外第一跨国集团的继承者的幸运之神的妹妹,掌管世人命运是否好的,新晋的幸运仙女。当两个人同时被人提分手,侮辱,出轨,命运之轮再次转动。让俩人相遇,拿户口本,去民政局登记结婚。反手打渣女贱女的脸,破阴谋,站在高处,君临天下。一次,一家四口被邀请上一个真人综艺节目。记者们,纷纷问俩人。“夜总,你跟夏总真相爱呀!你们一般喜欢去?”“夏总,你喜欢带父子,还是父女,谁一起出门?”两人相视甜蜜一笑:“有他她在的地方!”(全名叫狐仙爱上小幸运之人间总裁篇)
  • 蒲团河里的秀芹

    蒲团河里的秀芹

    刘棒槌高中毕了业,就住在了蒲团河边上,这让刘家屯的人拿他毫无办法。刘棒槌的父亲是个残疾人,每天都一瘸一拐地到地里侍弄庄稼。刘棒槌的母亲是个又高又大的女人,头脑有点迟钝,但她能把整个儿家撑起来。刘棒槌小时候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从小学一直读到县高中,高考时只差几分落了榜,他没有复读,就回村子了。他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他上了大学,家里也很难支付他的学费。刘棒槌不善于种庄稼,后来他就承包了离村子一里半地的蒲团河。
  • 风飘襟袖寒

    风飘襟袖寒

    我没想到我会爱上他,甚至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更没想到前世的我竟也如此。我想要每一刻,他都待在我的身边。神要阻我,我便弑神,魔要阻我,我便杀魔。我要这世间谁也阻拦不了我和他一起到天荒地老。————————————————————————这世间哪有什么邪正之分,正亦可邪,邪亦可正。那高高在上,道貌盎然的神不过背地里与奸人一样罢,我要撕烂他们的面具,让这世人知道他们所崇拜的神是多么的肮脏,龌龊!————————————————————————有那么一个人,即使是今生,也想拼尽全力去保护。
  • 彼岸微

    彼岸微

    可叹!她一出生,就招来了,满门被屠的祸灾,注定是个不祥之人,所有人皆离她而去。直到八岁那年,遇到了那个倾世容颜之人,她喊他哥哥,他护她一世。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若相见……
  • 沐风游

    沐风游

    天道无情而人有情,莫道修仙路上皆孤影,五洲七国,弄权裂土,十派百家,法儒释道,争鸣坐论,更有神魔仙佛,弄子苍生,诸君且看我沐风而歌,修诸法,踏空行,辩神魔,论仙佛,以情入道,历儿女情长,纵然六道轮回静看众生,我偏要这一途有义有情!
  • 35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克思主义

    35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克思主义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组织院内外著名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等,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