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5000000012

第12章 归去来兮乐天命(2)

在“潘陆”之后,主要讲讲左思。我认为西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就是左思。他小时随亲人一起到了洛阳,刻苦读书。这时候天下文人都想写一篇赋,就是《三都赋》。当时文坛上最有名气的是陆机,他也想写,但认为自己的才华还不够,迟迟没有动笔。这时候,左思正在写《三都赋》。别人就把这个消息告诉陆机,陆机非常瞧不起地说:就让他写吧,写完后,我们用它来盖腌咸菜的坛子。左思对此不为所动。他写的时候是殚精竭虑,在家里不同的地方都放上纸和笔,一旦想到一个好句子,就立即把它记下来。左思写出来之后,经名人张华一赞,洛阳城里富贵人家都以家中有《三都赋》写本为荣。于是纷纷让人买昂贵的纸,用来抄《三都赋》。一时间,洛阳为之纸贵。由此,便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洛阳纸贵”。

左思有《咏史》诗八首,这八首诗奠定了中国咏史诗的基础。我只讲这八首中的一首,这首诗是反对门阀制的很典型的一首。诗这样写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这首诗一共十二句,每四句是一个层次,每四句是个对比。松树很高很高,但却长在涧底,而矮矮的草苗,由于是长在山上,却把山下的百尺青松给遮蔽住了。“涧底松”与“山上苗”是个对比。“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豪门出身的人都占据了高位,有才华的人都沉沦在下僚。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地势”造成的,这揭露了问题的本质。这是不可选择的,这本质是你处的地方,你出身在贫寒人家,他出身在豪门家,这种不合理的现实,已经不是一天了。这是第二个“四句”,第二个对比。最后四句是:“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这又是一个对比。开始带有比兴,上面的说法你不相信,是吗?让我给你举例子好了。金日和张安世是汉代的两个豪门大族,凭借着祖上的业绩,“七叶”就是七代,都是头上插戴着貂尾的大官。冯公就是很有才华的冯唐,他哪里不显示出伟大呢!但是头发都白了,也没有人提拔他,重用他。这首诗歌写得非常好,而且写法上也值得学习。

下面讲东晋。东晋100年,总体的文学成就并不高。但是东晋后期产生了一位伟大诗人,就是陶渊明。渊明是他的字,他应该叫陶潜;自家院子里长有五棵柳树,因自号为五柳先生。他曾经做过彭泽县令,又叫陶彭泽。他死后,给了他一个谥号“靖节”,所以又称叫陶靖节。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如果数五个八个中国伟大诗人,都会数到陶渊明。中国第一位的伟大诗人是屈原,这是没问题的。第二位有人说是曹植,这也可以;但是说陶渊明肯定没问题的。下面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再下面是苏东坡、陆游、辛弃疾等等。

陶渊明生在公元365年,死于公元427年,也就是说,东晋灭亡之后,陶渊明还活了7年,活在哪里呢?活在南朝宋、齐、梁、陈的宋,这个宋的皇帝是谁呀?是刘裕。因此大家习惯上叫刘宋王朝,以区别于唐、宋、元、明、清的那个宋,那个宋是赵宋王朝。由于陶渊明活到了刘宋王朝,因此在二十四史中有一史是《晋书》,当中有陶渊明的本传;有一史是《宋书》,当中有陶渊明的本传;南朝有一史是《南史》,当中也有陶渊明的本传。一人入三史,这是非常罕见的,说明他的地位非常突出。

陶渊明是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时期,他自己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其中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当中的“好”读hao(4,第四声),不读hao(3,第三声),汉字是多音字。中国有副对联,上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第一个“好”是hao(3),第二个“好”,是hao(4),是说年轻时候,眼睛好,什么都好,但是不好hao(4)读书。下联同样,还是“好读书,不好读书”,说的是到了老年的时候,就成了喜爱读书却读不成了。所以汉字巧妙无比。我再讲个让你们发笑的对联。有一个人家是开豆芽店的,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说的都是豆芽长得越长越好。

陶渊明说自己“不求甚解”,现在这是个贬义词了,实际上,他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不在字句训诂上钻牛角尖的意思,是说读书要抓其大意,抓住文章的主题。他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理解了书中的意思,非常高兴,连吃饭都忘了。第二时期是从29岁到41岁,这首尾13年。他写诗歌时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他写误了,不是“三十年”,而是“十三年”,但人们并不把它改过来。在这当中,他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返归田园,这样仕隐反复了三四次。为什么出来做官呢?他自己说,因为他喜好喝酒,做官就可以有公田,有田就可以种秫,秫就是高粱,可以酿酒。有酒可喝,就出来做官。但是他这个人又性本爱自然,这有两个意思:一是喜欢大自然;二是精神上自由,自然而然,不受束缚。因此,他又受不了官场的束缚,就挂冠回去了。回去后,时间长了,没酒喝也受不了,没办法,又出来做官。一直到他41岁那一年,做彭泽县令。

有一次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下面人说,你是县令,赶紧把官服穿好,戴好官帽去迎接他们。他喟然长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五斗米”,当时有种说法,说是俸禄,但太少了;另一种说是当时的饭量,可这太大了。因此不能这样坐实理解。“五斗米”者,生计也。我哪能为了物质上的生计,低下精神上高贵的头!“向乡里小儿”是指向乡里这样的小子们。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点骨气,否则就成了精神上的软体动物,一辈子只能匍匐在别人的脚下,一辈子只能爬着走。应该教导我们的学生、子孙,人应当有骨气,也就是要有点自信,不要看到台上坐着的人多么高不可攀,伟大得不得了。为什么看别人都那么伟大呢?是因为你自己跪在地上,跪在地上看谁都伟大。站起来,挺起腰,昂起高贵的头,这时你看看,就跟他也差不多高。或者说经过努力,我也可以到那么高。这就是傲骨,有了这傲骨,我们就不会摧眉折腰。这是陶渊明留给后世子孙的精神遗产。他在41岁那年就挂冠而去,一直到63岁去世,再也没有出来做官,一直过着田园生活。陶渊明最喜欢的性格是真实率真。他后来隐居田园以后,和老乡们在一起生活,并不认为老百姓低贱,跟他们常相往来。有酒的时候,请他们到家里来一起饮酒;没酒的时候,就到人家要酒喝,就是“叩门乞食”。这种率真的性格,是后来的苏东坡晚年最喜欢的性格。我认为苏东坡是中国最有才华的一个人,就才华而言,没有人超过苏东坡,他什么都行,都玩到绝顶,诗、词、文、书法、音乐、绘画,什么都行。他晚年最喜欢的诗人就是陶渊明,他曾和陶诗一百一十多首。陶渊明不会弹琴,但蓄一张无弦琴,高兴的时候,还拨弄无弦琴,琴没有弦,哪会有声音呢!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只要得到弹琴的乐趣,我不需要琴上的声音。这个人非常的天真可爱。

陶渊明的伟大,还在于他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田园诗派。田园是什么?就是当时被人最瞧不起的体力劳动者们劳动的地方,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的茅屋,他们的农田,他们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他们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他们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把下层劳动人民所生活的地方,他们劳动的地方,作为诗人描写和歌颂的对象。陶渊明开此先河,功德无量。古往今来,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才华,各种各样的发展,但是他得有个生存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得吃饭。饭是哪来的?是劳动人民种出来的。从陶渊明开始,能够把最普通的劳动人民他们住的茅屋,他们种庄稼的农田,作为描写和歌颂的对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另外,陶渊明他自己也参加劳动,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他有组诗歌《归园田居》,第三首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个“愿”以前一直讲是“回归田园”之愿。但是我认为,这个“愿”也可以理解为丰收,只要庄稼能够丰收,衣服打湿了,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样解释好像内容更狭小了,但是这样的解释更接近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劳动人民一天干活干得很累,想到什么?只要能丰收,衣服脏了,干活累点儿也就值了。这样的一个文人,能够亲自参加体力劳动,能够有普通老百姓一样的情感,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我们再讲一首诗,就是《饮酒》20首的第五首,诗写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只要人的心远离了红尘,远离了官场,远离了世俗,那么你住的那个地方就自然显得偏僻起来了。“心远地自偏”这是关键。以前有一副对联,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菊花是陶渊明的化身。他最喜欢喝酒,喜欢菊花。中国古人喜欢什么东西,跟他的性格、志趣、爱好是有关系的。譬如屈原最喜欢橘树,有《橘颂》。橘树说明什么呢?就是我以前讲过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陶渊明最喜欢菊花,我们知道菊花是冲秋霜而怒放。陶渊明有很多歌颂菊花的诗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霜来时,百花凋谢,菊花盛开。南宋人歌颂菊花是怎么个说法呢?我们说,春天的花是一瓣一瓣地落下,而秋天的花是开了以后,再收起来,以后就一朵一朵地落下。这就是“春花落瓣,秋花落朵”。因此,说菊花是“宁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因此,陶渊明喜欢菊花,菊花也就成了他的化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见”,有人说是同“现”。“采菊”是一俯,“见南山”是一仰,这是在一俯一仰之间。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南山(就是庐山)不是我在望它,而是它扑进了我的眼睛里。苏东坡认为这个“见”字非常之好,如果改成“悠然望南山”则一篇之神气索然矣,也就是说,诗就没有了神气。当金风送爽的时候,我们经常去赏菊,如果我们看到了菊花,想不起陶渊明来,这就太遗憾了。如果想起陶渊明,却想不起这两句诗,那就是更加遗憾了。

诗歌下面接着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中国古人讲究“得意忘言”,有了意趣,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不是重要的。在很多时候,都是可以意会,难以言传。如果能够言传的东西,往往都不是最精妙的东西了。《庄子》里记载齐桓公在堂上读圣贤书时,他家里的一个工匠轮扁,专门负责造车子的。一个在堂上读书,一个在院子里造车子,斫车轮。轮扁对齐桓公说,你读的那些东西都是糟粕呀。齐桓公说,这都是圣贤书,怎么能说是糟粕呢!轮扁说,我是斫车轮的,用多大力气,倾斜多大的角度,这些我都自己知道。这当中最微妙的地方,做得最好的地方,想告诉儿子也没办法告诉他。由此可见,能够用语言告诉别人的东西,都不是最精妙的东西。最精华的东西得之于心,是没法用言语告诉别人的。你看,你读的东西,不但告诉别人,还写成文字,这可不是糟粕中的糟粕吗!所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写得非常好!

中国的诗歌,如山水诗、送别诗、咏史诗、怀古诗、爱情诗、闺怨诗、宫怨诗等等,都是到了唐朝的时候,才登上了顶峰,取得最高成就。惟独田园诗不是这样。陶渊明以他横溢的才华,开创了田园诗派,一下子就把田园诗推到了它的顶峰。所以唐朝的田园诗人,像王维呀,孟浩然呀,韦应物呀,储光羲呀;宋朝的田园诗人,像杨万里、范成大等等,所有这些田园诗人的成就都没有超过陶渊明,他们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覆盖之下。而且,他们自己都承认这一点。王某某可能得到陶渊明的这一点,张某某可能得到陶渊明的那一点,但没有一个人从整体上超过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歌还有另外一面,“金刚怒目”式的一面。鲁迅先生说,你理解陶渊明,不能光看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像整天晕晕糊糊的,悠悠然的样子,好像胸无大志,但不是这样的。他的咏史诗,他的《读山海经》都是写得慷慨激昂的。诗里说: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同类推荐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隐遁的社会: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田野中国)

    隐遁的社会: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田野中国)

    作者选取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但却一直没能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的斗蟋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七年多的参与式观察和持续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文化社会学的方法不断加深问题意识和延伸分析触角,揭示了相关群体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内在行为的文化逻辑。这不仅体现了作者走近研究对象的努力和开拓研究领域的能力,更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敬畏和追求。
  • 豫台大学生双向交流研究

    豫台大学生双向交流研究

    本书稿为中原与闽台关系丛书中的一种,主要关注点为豫台两地大学生的双向交流。全书共六章,介绍了豫台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两地大学生交流的历史背景,展现了自2011年至2013年两地大学生实际交流的具体情况,并进行了经验总结和展望。该书对加强两岸同胞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是两岸青少年的交流,对增加台湾青少年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了解,从而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一定的意义。
  • 以孝侍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侍亲(中国孝文化丛书)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支撑点,也是传统中国人得以屹立于世的重要价值观。中国古人重视养老,国家也把养老制度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古代政府对养老的关注与投入,有一种近乎于天然的职责与自觉。本书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古代孝与养老的关系——养老战略与老人福利、养老与救济机构、家庭养老与养生、退休官员的养老、养老法律保障。
热门推荐
  • 侧妃劫

    侧妃劫

    好奇游玩,她竟莫名奇妙的被人指为刺客,偏偏师父还不许她显露武功,她就只有乖乖的任人宰割!王府中,冷冽的六王爷勾起了她的兴趣,他的狂傲,他的孤冷,还有那偶尔一露的温情,都让她深陷,让她迷蒙,让她欲罢不能。同样,她的倔犟,她的坚强,她的清雅淡越,不知不觉间,牵动他的每一根情愫,每一条神经。她如一团迷雾,让他越陷越深.他爱她,想要娶她为侧妃。她亦爱他,却断然拒绝。只因为,他给不了她所要的……谁许我,一生不变唯一的承诺,我情愿,倾尽心中所有的柔情!片段一“王爷,王妃娘娘养了只小猫,很是可爱呢!”某王淡淡一撇,不予理会。“王爷,王爷,暮侧妃也养了只宠物,不过……”“不过什么?”某人好奇。“不过……不过是只大老虎,还咬死了王妃的小猫!”“什么?老虎?”某王一跃而起……片段二“王爷也认为毒是我下的吗?”“不是你还会是谁?”邪魅的薄唇冷淡的抿起,平静的面容看不出一丝涟漪。“我若说不是我,王爷可愿相信?”想要做最后一丝的努力,想要让自己死心!“本王更看重事实,因为除了你,没人会有这么毒的心肠!”一句话,像重锤般狠狠砸落,粉碎了她仅有的一点点奢望。没有丝毫犹豫,段如风一转身,亲自接过丫鬟手里那碗墨黑的药汁,一步步的逼向她。“好,我喝!若这是你们大家的心愿,我岂能不成全!”兰蕊大笑。很好,都想自己死吗?只是,你们不要后悔才好!仰头,一口气喝完,将碗一丢,白瓷碗儿立刻跌的粉碎,心,亦碎了一地……一缕鲜血在她的唇角滴落,兰蕊缓缓倒下,唇边是绝美的笑容,“王爷,告诉你个秘密……”友情推荐:苏瑾儿《杠上黑心老公》纳兰初七《“正”妃》青涩鸢萝《神之咒》陈霆颖《总裁的替婚前妻》御剑行《下堂妃也逍遥》青涩鸢萝《总裁-别太坏》玲江仙《丫头,哪里逃》澜姗《血妻》红涩《黑道美容师》红豆皮皮《妖孽太猛》过期贝儿《腹黑前夫,你死定了》孙夫人《禁---爱》钱菲菲《重生---纨绔千金》谈笑然《重生之八百年以后》冥溪《相公太勾魂》陌潇湘《契约结婚》七星盟主《古代女法医》苏瑾儿《囚宠“罪”妃》六王爷段如风由亲亲编编小憬拥有!这是唯一有人要滴男主……哈哈!
  • 灼世风云录

    灼世风云录

    当天下共主不再尊贵,当各方诸侯摩拳擦掌,历史的画笔沾染着阵阵腥风血雨,徐徐地描绘出一副乱世画卷。拥有独特血脉的少年,手持名刃,历经各种变故和尘世沧桑之后,悄然成长。
  • 忍界风云路

    忍界风云路

    发生在火影世界的小故事,不激情,不热血,普通平淡。
  • 郁里无

    郁里无

    一个女孩在经历挫折后,出现了一个自称是她的第二人格的逆天帅哥,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孩的好友好像发现了一些端倪:那个男子并非寻常人等。但她并不点破真相,同时隐瞒了她自己的特殊身份。与此同时,一群黑衣人的出现也带来了种种疑点。那个女孩会如何应对呢?
  • 杜威: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

    1919年,应胡适等人的邀请,杜威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中国行,这不但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和教育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杜威思潮”,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1922年的学制改革的先锋。杜威的讲演对胡适、陶行知、张伯苓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次访华,也对杜威自己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古老中国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也给他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从1919年6月8日开始,杜威先后在教育部礼堂、清华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地作了16次社会与政治哲学讲演,16次教育哲学讲演。此书精选收录了杜威在华期间的16次教育哲学演讲和16次社会哲学与政治哲学演讲,体现了大师的视野和风范。
  • 反派boss超给力

    反派boss超给力

    【快穿,写着玩放飞自我,无逻辑无文笔无情节】一开始,白攸以为自己遇到的是纯情的小奶狗。 白攸后来才知道,原来她遇到的是反派大boss,还是超级给力的那种!
  • 重生后王妃她又跑了

    重生后王妃她又跑了

    一不小心拿错了剧本,眼看着还债路漫漫。沐青青曰:“且行且珍惜!”某王爷曰:“可以嫁过来慢慢还。”————我知山河万里,世间却仅此一个你。情动是你,苦乐是你,一生,也是你!(双重生小甜文)
  • 诸神含苞待宰

    诸神含苞待宰

    好吧,因为一场音乐会,我穿越了,我很狗血的穿越了,穿越在这装神弄鬼的世界,真希望哪一天一觉醒来依然在地球,在这该死的世界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杀人也就算了,最后还要杀妖杀鬼杀神杀魔,该死的,真当我是屠夫吗?好吧,我承认,杀来杀去的确是有意思多了。
  • 一墨修行录

    一墨修行录

    陈一墨无语望苍天,两行代表着悔恨的清泪缓缓滴落:“曾经……有一个机会在我面前,我却没有好好珍惜,现在,我只希望,上天能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啊啊啊啊!如果可以重来,我才不要成为什么正式修行者啊!”“这都是坑!都是坑啊!”一时间,悲伤逆流成河~~…………书友交流群:884076069欢迎书友进群交流讨论
  • HP之凡人的智慧

    HP之凡人的智慧

    “傲罗如何加点,在线等,急!”“全点力量、体力,技能把狂暴姿态、格挡、冲锋、旋风斩、斩杀、破甲点满,魔咒点个闪光咒就行了。对了,嘲讽也要满,不然容易OT。”“哦,多谢了。”——————————————那么,从头再来吧!本书Q群:31565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