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5000000024

第24章 霜叶红于二月花(1)

——晚唐诗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今天接上次往下讲晚唐诗歌,再讲一点唐五代的词。

先讲晚唐诗歌。晚唐大约是从公元826年到公元907年。在这时期有一个突出事件,那就是公元874年爆发的黄巢农民大起义。晚唐经过农民起义的打击,就更是不行了;正像李商隐所说的,晚唐已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晚唐的社会,晚唐的政治,晚唐人的心态,晚唐的诗歌创作都已经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状态。我曾说过,一个时代开始衰败下去,会影响人的心态,影响人的情绪。如果这个社会是蓬勃的,充满希望的,那人们的心态就不一样。比如说,同样是“夕阳”,在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笔下却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太阳虽然落山,却还可以放射出满天霞光。这不同于李商隐的感叹:夕阳好是好,可是快完了。刘禹锡说:尽管快完了,依然无限好!

我们可以从李商隐的诗歌中感受到衰飒的气氛。他写道:“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他把审美的兴奋点集中在“枯荷”上面,这是一种衰飒的心情。如果是充满积极的心情,是该欣赏雨点打落在夏天荷叶上的声音,而不会是落在“枯荷”上的声音。李商隐又说:“客散酒醒夜深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审美的兴奋点不是赏“晓花”,而是赏“残花”。花先是“含苞不放”,然后是“含苞欲放”,再后是“欲放似放”,往后是“展苞怒放”。怒放之后就是“残花”了。这些都让我们看出晚唐时人的心态,一种衰飒,一种走到尽头的心态,鼎盛大唐的“大幕”快要落下!在公元874年农民起义爆发之后,甚至连衰飒也不能赏了。

晚唐的诗人,挑三个讲。

第一讲“小李杜”,李就是李商隐,杜就是杜牧。李商隐从公元813年到公元858年,活了46岁。杜牧从公元803年至公元853年,活了51岁。在唐代,能活到50岁就不错了。王勃才活到27岁;李白活了62岁;杜甫59岁;最长命的诗人贺知章,活了85岁。盛唐有李白和杜甫,称为“李杜”;因此习惯上把晚唐的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这个人也很不幸,晚唐农民起义还没有爆发的时候,政坛上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牛李党争”。开始时,李商隐属于“牛党”,可是到了20多岁后,娶了一位属“李党”的王氏之女作为妻子。这样一来“牛党”不赏识他,“李党”也不信任他。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不得志。他的诗歌成就很高,他的政治诗、咏史诗等都很好,但都不说了,专门说说他的“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很有名的。这类诗的前面没有题目,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有一些虽然有题目,但也属“无题”诗,如他有一首诗叫《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把第一句的开头两个字作为题目,实际上也是“无题”。像中唐诗人韩愈有一首《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也是一首“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一共20多首,艺术成就非常突出。可是其诗歌风格与中唐和盛唐相比,已是“天壤之别”。盛唐诗歌是明朗的,乐观的,奔放的;而晚唐诗歌却是收敛的,晦涩的,隐晦曲折的。有人认为这类诗影射政治内容,但这些都是猜测。在所有唐朝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歌是最难解释的,正如元遗山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没法笺注,最难“笺”。我认为,有的诗歌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有的诗歌则不必刻意求深。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我看来,主要就是爱情诗。如写两个人一见如故,可是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倾心相谈:“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就是犀牛角,它当中有条细细的缝隙相通。又如写爱情中的山盟海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写爱情生活中非常思念对方,没法见面,夜里做梦梦见亲爱的人:“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醒了要给梦中见到的人写信,心情非常迫切,墨还未磨浓,书信却已经写完了,表示急不可待,诗写得很真切。另外写爱情生活中的往事不堪回首:“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没有过硬的史证来表明诗的确切背景的时候,我认为按爱情诗来理解是比较恰当的。李商隐还有一首诗歌,叫《夜雨寄北》,有的版本也叫《夜雨寄内》,即寄给自己的妻子。这首诗是比较明快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而我收到信的时候正是巴山夜雨涨秋池。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重逢在一起,共剪西窗烛,这是想象未来重逢时的情景。为什么要“剪烛”?说明重逢时,互相交谈了很长很长时间,蜡烛需要再剪当中的烛芯才能更明亮一点。这首诗巧妙在哪里呢?收到信是“巴山夜雨”时,诗歌设想相逢时谈话的内容正是“巴山夜雨时”,即现在我是如何想念你,这会成为将来相逢时的谈话内容。整首诗歌一往情深,明白晓畅;而在结构上回环往复。

下面讲杜牧。杜牧这个人是风流才子,在扬州曾有长达十年的浪漫生活,曾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据笔记记载,他在江南看到一个小女孩,十三四岁,非常漂亮,可是年纪太小了。他就对这个女孩的妈妈说: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嫁。以后的十年中,他未去,太忙了,而是十三年以后才去。找到这个女孩,可是她已经结婚了,而且生了三个儿子。杜牧就问她妈妈,她妈妈说,我们的确等你十年,你不来才让她出嫁。杜牧为此很感伤,写了首诗歌:“自是寻春去较迟,何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花底色,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是个风流文人,但这个人很有文才武略,只是生在末世,怀才不遇。他不但写诗歌,还写策论。在策论中有很多是写如何平定边患、安定边疆的,表现出他在治国安邦方面的才能。

他在诗歌方面,最有名的是七言绝句。上次讲过在唐朝诗人中,七言绝句写得最好的有四个人。一个是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另一个是李白,与王昌龄相比,可以说是“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在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有“三品”之说:最低是“能品”,更好一点是“妙品”,最好的是得其神而遗其形的“神品”。第三人是刘禹锡,代表作如《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又如《竹枝词》(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第四个人就是杜牧,杜樊川。他的七言绝句内容非常丰富,如《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后来有人说,诗中肯定有错别字,“千里”以外黄莺声怎么能听得到呢?不会是“千里”,肯定是“十里”。别人又说,“十里”也照样听不到!因此,我们写诗不必“坐实”,应允许艺术的夸张。所谓“千里”者,“一片”也!从这里到天津,到济南,到南京,一片莺啼。不能“坐实”,“坐实”就坏了。郭老晚年时,由于毛主席喜欢李白,他就说李白好,杜甫什么都不好,他们两人都喜喝酒,李白喝酒是豪放,而杜甫喝酒是嗜酒;杜甫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郭老说,“三重茅”,这有多厚!说明杜甫家多么有钱!成份该多高(哈哈)。因此,不能这样理解。再讲杜牧一首,他的咏史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还有他写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西安没有,岭南才有。但荔枝不好保鲜,就让快马运送。因为这首诗,荔枝就有了另一个文雅的名字,叫“妃子笑”。

再讲杜牧的两首诗,一首《山行》,是写秋天: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意,“白云生处”是这个“生”,不是那个“升”或“深浅”的“深”。唐代人这个“生”字用得非常好,充满生命的诞生感。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不是那个“升”。又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这个“生”,不是那个“升”。又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也是这个“生”。以上杜牧诗中的“坐”在古汉语中有一义是“因为”:因为枫林的晚景太美丽啦,不得不停车观赏。枫林一片,夕阳西照时更是一片火红。“夕阳”像一抹“底色”。例如马致远的一个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三个景,都是独立的景色,下面的一句“夕阳西下”就是“底色”,哇!一下子把以上所有的九景都连在一起,浑然一体,非常好。杜牧这首诗非常开朗,乐观。这是多数人的看法,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联系到杜牧所处的时代和他不得志的一生,他诗歌后两句中所浮动的情绪依然是一种感伤的情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红叶越红,就表明生命快完结了。最充满生命气息的是“绿叶”。为此,我曾写过一首小诗,反其意写道:“万口传诵杜牧诗,寒山石径行迟迟。纵然霜叶无限好,到底已近飘零时。”杜牧的诗中含有一种淡淡的感伤。

再讲他一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第一句就写得非常好,“雨纷纷”,这就是春雨,如同杜甫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润物细无声”就是“雨纷纷”。如果是“雨哗哗”,就不是春雨,而是“夏雨”了。因此诗歌描写的物态非常准确。诗歌第二句的“断魂”就是“销魂”,是表示人的精神极度兴奋,或者极度悲伤。在这首诗中毫无疑问,指的是感伤。诗人一人漂泊在外,又是细雨纷纷,心情非常感伤。对于后两句诗,山西人应给诗人很多的广告费,让山西汾酒出了大名。实际上,到处都有“杏花村”。同样,扬州人给李白多少广告费也不算多,因为他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使扬州名扬天下。从古到今没能超过这一句,怎么理解怎么美。关于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有人认为用字有点重复浪费,每句删去两个字,五言就足够了:“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前三句还差强人意,可是第四句绝对不可去掉“牧童”两个字。整首诗能够点睛传神,最精彩的全在“牧童”二字之中!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唐朝和宋朝有很多写牧童的诗,写得非常之好,有两句我很喜欢:“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写的正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吹不出完整的腔调。如果能吹“阳关三叠”,那就不是牧童了;如果吹“梅花三弄”,当然更不是牧童啦,成了乐师了。杜牧的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春雨图”。如果借用王安石的诗句“浓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来说,“一片红”固然很美,但万绿丛中“一点红”更美!因此,春游秋游时,一定要找个女孩子穿上红衣服,照相就好看,整个画面就灵动起来了。这首诗最动人的就是“牧童”,淳朴的江南美景与淳朴的牧童浑然一体。去掉“牧童”就黯然失色,失去了生机。而且我在讲课时还讲到,不但不能去掉,而且改也不能改。如果改为“老人遥指杏花村”(哈哈……),这太沉闷了!如果改为“书生”,就太书卷气了!如果改为“红袖”,就太香艳了!只有牧童最好。后来宋代人开始写词了,这首诗不能缩减,但可以重新改为“长短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可以,意思没有变化,更加生动,但读起来感觉不一样了。

往下讲几位末世诗人,反映了农民起义后下层人民对上层强烈的抨击和反抗的呐喊。我们挑几个诗人看看当时时代的情绪。

第一个讲聂夷中,他一首《咏田家》这样写: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下一个讲罗隐的《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是对下层在瑟瑟寒风中躺在街头挨冻的穷人无限体贴的心态。

再讲一个诗人杜荀鹤的《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他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再经胡城县》: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县太爷升官了,穿上了红色官服,都是老百姓鲜血染成的。

他的一首小诗《泾溪》充满了哲理: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同类推荐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妙趣人生

    妙趣人生

    《妙趣人生》是著名作家蔡澜的散文集。其中精选蔡澜回忆悲欢往事,品鉴生活细节,阐述生命哲理,抒发人生感慨的文章。作者妙笔生花,叙事、状物、写人、说理,皆明白如话,妙趣横生,而又余味无穷。蔡澜已在国内出版了近百本简体字版的著作,《妙趣人生》选文的角度比较独特,其中不少文章是首次结集出版。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

    《桂学元研究》以“桂学”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视角评述桂学研究发展状况及其研究现状,阐发“桂学”概念内涵、外延及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与文脉精神,辨析桂学作为广西地方学学科性质、特征与定位及其与百越文化、骆越文化、岭南文化、粤西文化、八桂文化、广西民族文化等关系,确立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学理依据,夯实桂学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桂学学科发展及其桂学研究提供学科基础、文献资源与理论支撑。
  •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民间信仰口袋书系列:鬼

    中国民间素有神鬼文化传统,却是见神就拜,无门户之见,这也使得鬼神不分,故本书系即分设《鬼》《神》《仙》《妖》《怪》《精》六题,一题一书,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精怪神仙分别列传,界定门类,爬梳各种文艺作品及民俗现象,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民间精神世界。《怪》全书共辟四章,以古典文本文献为背景,辅以民间传说故事,从“怪”的定义、特性、类别、人与之的关系等视角,对“怪”本身作了介绍整理,作者认为怪的信仰根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之后在作为主流的儒家和释道二教的影响下,怪逐渐被异端化、典型化。而在人与怪的对立中,人对怪做不妥协的斗争则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热门推荐
  • 邻家天神有点甜

    邻家天神有点甜

    他有他的万众瞩目,而我有我的细水长流……
  • 重生都市狂神

    重生都市狂神

    穿我战靴,披我战袍。在滚滚红尘,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只为保护校花、美人,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所有仇敌,皆殁我赤龙枪下!已有完本老书《逍遥小神农》《修道千年归来》,人品保证,必完本
  • 乱世玲珑劫

    乱世玲珑劫

    因着相同的命运,他们长街相遇。鞭长缱绻,剑过柔情。两世深情,相约白首。他们,终究能否挣脱既定的命运?恩怨纠葛,他们能否冲破层层束缚,还彼此最初的誓言?碧海青天易变,永存的是相见的倾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开局签到一个神秘帝国

    开局签到一个神秘帝国

    本书完全免费,不花一分钱,各位看官权当捧场,感觉好就请评论一番!好评、差评都可以!
  • 给我一个爱你的理由

    给我一个爱你的理由

    她是卑微的贫穷女孩,他是高贵的有钱富商金钱游戏,一场长达六年的囚禁爱无非是看谁成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流纪事: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战役

    红流纪事: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战役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围炉夜话普洱茶

    围炉夜话普洱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叶作为国人生活的一项必需品,不仅具备着品饮的功能要素,更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多姿多彩的文化要素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精神寄托。中国茶因地域与历史发展的差异,衍生出不同的茶类,同时各具特色,而有着“茶人饮茶终点站”之称的普洱茶,更是组成中国茶重要的一环。在本书中,笔者将从品饮,功效,评鉴等角度对普洱茶,尤其是普洱熟茶进行介绍,并力图从科学,文化的角度对普洱茶进行不一样的解读。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