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400000019

第19章 书评(2)

那么,科赫解决意识之谜的切入点在哪里呢?作为神经科学家,科赫的工作当然是意识产生的神经基础,即哪些神经细胞参与了意识的产生与活动。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很有创见的概念,即意识的神经相关物(NCC)。这个核心概念的提出构成了本书的主线,那就是通过实验找出足以引起特定有意识知觉的神经活动及其机制的最小集合。在科赫看来,意识的产生必须要有无数的生物学过程参与。这就涉及在研究意识的神经相关物时,必须把前提因素和特异性因素区分开来。所谓的前提因素是产生任何形式的意识都必须要有的营养条件和系统;而特异性因素则是产生某种特殊的有意识知觉所需要的要素。这种分类方式,既满足了对产生意识现象的共性因素的揭示,也满足了对特殊意识现象的说明。通俗点说就是找出哪些神经元以及哪些大脑区域参与了意识的形成,以及形成特殊意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它们的活动规律。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当代神经生物学的实证研究成果。由于大脑功能众多,感觉输入器官也是多种多样,为了系统研究意识,科赫仍然沿用克里克的思路,从视觉意识的发生开始了意识的探秘之旅。之所以选择研究视觉意识经验,是由于最近三十年内,人类对于视觉经验的研究已经初步揭示了视觉意识产生的神经机制,很多相关成果取得了广泛的共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从一个歧义比较少的领域研究意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困境与争议,最大程度上清晰展现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的产生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科赫介绍了很多有趣的发现:如果初级视皮层(V1)毁损,那么人将看不到任何东西,但V1对视觉意识却没有贡献,因此,V1不是意识的神经相关物(NCC)的一部分。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即你的眼睛视觉正常,能看到某物,却没有意识到它,所以说,“看”是很复杂的行为。另外,作者还通过对视觉意识的神经相关物的研究,提出了视觉从刺激到意识再到表征的完整链条,这些都为我们理解意识现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说明。再有,作者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对我们常见的各类知觉缺失症患者的致病机理给出了很有想象力的阐释,比如失认症、盲视、癫痫与梦游等,这些都是未来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

这本书之所以一出版就得到业内外的高度首肯,是因为它提供了多种阅读切入点,充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言简意赅,通过阅读可以快速地对大脑、意识及相关现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把握,满足了普通读者获得知识的需要。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这本著作除了提供对意识问题的清晰阐释与介绍外,还可以在作者的论述中发现当下在此领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及各种假说与争论的实质所在。比如该书作者对于绑定问题(bindingproblem)的探讨就是当今学界非常前沿的问题,所谓绑定问题,通俗地说包括两个问题:其一,由刺激引发的分布各处的皮质活动如何结合起来形成单一知觉?其二,怎样才能把这些活动与同时看到的另一种刺激所引起的活动区分开来?前者是哲学家们热衷讨论的话题,比如20世纪的马赫提出的“物是感觉”的复合命题,就是这类绑定问题的初级形式,而后者则是神经科学家们热衷的领域,比如德国神经科学家马尔斯伯格就提出用同步性来解释绑定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作者对这个艰深问题的各家之说给出了清晰的论述,从中不难发现科学前沿的信息。

笔者固执地认为,一本高质量的科普著作在传播过程中要实现两个目标:其一,为外行准确介绍知识;其二,为内行提供前进的线索。这本《意识探秘》很好地实现了这两个目标,它像一个知识的驿站,每个在此短暂停留之人,当再次出发的时候,已经不再迷茫,那个曾经神秘的意识黑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灰箱。治学之道,唯有润物细无声才是最高境界。

4.遭遇无聊:制造意义还是寻找意义———读拉斯·史文德森的《无聊的哲学》

前段时间读到一本有趣的书———《无聊的哲学》,作者是挪威哲学家拉斯·史文德森,这是我第一次读挪威哲学家的著作。书是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状态:无聊。最近几年,我也时常被这种思想状态困扰,私下里通过观察发现,有这种情绪的人还真不是少数,由此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探究兴趣,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有必要把无聊的话题深入梳理一下。

无聊,是一种很难定义的思想状态,在中国的语境里大多含有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之意,其实这样的说法过于表面化,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总是语焉不详。相反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无聊就要深刻得多。按照史文德森的定义,无聊,是指一系列不好的情绪状态与意义的缺失。由此,他把无聊划分为两类:情境式无聊与存在主义无聊。前者从古至今都存在,我们大家基于自己的经验都不会感到陌生,所谓“境由心生”是也,相对来说还好处理;而存在主义无聊则是现代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一种必然产物,很难处理,从学理上说,它是对启蒙以降的进步观的一种反动。为了便于理解,我更乐意把无聊划分为表层无聊与深层无聊。表层无聊多与厌倦或过分熟悉有关,导致既有意义的褪色与失灵,相对来说,它的危害不是很大。难以处理的是深层无聊,它是人作为存在者在一个特定时代所遭遇的一种深层意义丢失,当存在者被畏忧烦等情绪裹挟,导致方向或者希望的迷失,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抛开个体性的偶发无聊不谈,作为群体性无聊的涌现,有其时代发展的必然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国家开始跨入后工业化社会,两个时代的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在社会范式转型与确立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意义丢失与缩减的现象,它的极端体现就是无聊感在社会各个层面以不同的形式扩散与蔓延。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聊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思想茫然程度的标志,它指涉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图像破碎的程度。每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总会伴着思想的困顿与精神图像破碎的两难困境。通过对人类近代思想史的考察可以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率先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之时,传统的思想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而在当时的欧洲出现了尼采所谓的虚无主义与颓废主义思潮的蔓延。而到20世纪中叶以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毁,以及科技旁若无人的发展,导致启蒙的神话破灭,5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垮掉的一代”的思想反叛,恰恰是一种精神图像转换的界标,由此,我们看到犬儒主义在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复兴,并迅速向后发展中国家扩散。在分析由这三种思潮引致的无聊中,需要对这三种不同来源的无聊的特点进行一些分析。从学理上说,这三种思潮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形式,而颓废主义则是理性的选择。由此可以推论出,基于三种思潮而来的无聊在表现形态与内在机理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处理起来需采用不同的措施。

无聊状态的存在,彻底否定了自启蒙运动以降就存在的一个假设:进步是单一的、同质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整个社会从人的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都将同时进步。事实证明,由科技带来的物质进步是显著的,但并不能保证人的精神生活也会按同样程度进步。人类在科学兴起的这四百年间,见证了物质与精神逐渐分裂的矛盾过程。无聊的产生,在我看来,就是因物质的进步速度远远超越于人的精神生活的进步速度而导致的一种“意义赤字”。换言之,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物质生活的进步速度,由此带来了人类思想的提升远远落后于物质繁荣的困顿状态,进而思想被物质奴役或者异化。在当下,劳动在造就物质进步的同时,也在快速地再生产着思想与精神生活的贫困化。在马克思看来,这是人的异化,其实,这样说来还是有些空洞,思想与精神生活的贫困让人类的自由开始缩水,无聊使自由成为泡沫。人,再次沦落为一种无命运的人生,这也许就是无聊带来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处于比较同质化的时候,群体的思想状态也趋同,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群体之间思想差异并不是很大。相反,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状态时,其群体的思想状态就处于一种严重分裂状态。反观中国当下,各地的发展水平是严重不平衡的,既有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存在,又有落后一个世纪的贫乏地区,还有广大中等发展程度地区,这就决定了中国在迈向新时代的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主流思想与个人精神生活图像分裂的状态。曾经的乌托邦以它虚幻的完美与现实生活的丑陋渐行渐远,反而加速了社会整体的无聊进程,不同群体之间在对未来以及价值判断上呈现出诡异的一致,希望与失望之情在中国来得尤其猛烈。

在以前的论述中,笔者曾将中国人当下的精神生活图像粗略分为三类。中下阶层由于收入分配的制度性不公、上升渠道的日益狭窄以及对未来预期的失望,普遍弥漫着虚无主义的思潮,群体心理呈现出既无力改变现状又焦躁不安的顺其自然,这种无聊感像流感一样在社会底层快速蔓延。中产阶层及官僚阶层普遍流行颓废主义与犬儒主义,尤其是知识阶层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颓废主义,这是对意义缺失状态的一种消极抗争,而资本精英与政治精英则流行犬儒主义,以玩世不恭的方式应对意义缺席后的生活。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政治的晋升渠道反而是晦暗不明的,想不犬儒、想不虚无都不成,否则后果很严重。如果做一个简单的推论,我们可以说,这三种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图像的最终发展结局都无法逃脱无聊的窠臼。对于公众来讲,蔓延的虚无主义思潮已经让很多人对人生产生强烈的无聊感,这种无聊是一种情境式的表层无聊,只要给这个群体重新树立一个公平的环境,以及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无聊感是可以消除的。困难的是那些颓废主义者与犬儒主义者所遭遇的无聊感,那是一种与精神生存直接相关的深层无聊,它事关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判断,处理起来就要困难得多,因为这一阶层的人关注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意义缺乏。至此,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面对汹涌而来的庞杂的无聊感,我们是制造意义,还是寻找意义?它事关解决无聊感的具体措施与路径选择问题。

制造意义与寻找意义的区别主要有两点。首先,制造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是全新的;而寻找则是搜寻的过程,即从已有的资源中寻找适合当下情况的方法。如果我们把无聊看作是一种新出现的社会疾病的话,我更愿意把解决的希望寄托在新方法而不是老药方上。其次,对于社会有效运行来说,制造意义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不确定,而寻找意义虽然后果也不确定,但至少成本比较低(社会接受与认同成本要比前者少许多),社会运行阻力也比较小。目前国内推行的文化复古主义,可以看作是从已有的文化资源中寻找应对当下意义缺失的一种尝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整个社会接受与认同的成本比较低,不过客观地说,对于它的效果我并不看好。毕竟造成今天人们思想中的无聊感的因素是我们古代所缺乏的,我们今天的生活所遭遇的复杂程度是历史上任何时代都不曾有过的,希望用一些旧的精神图像来应对今天的思想危机,实在有些牵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是寻找意义,也要把视野放宽一些,不能仅仅历时性地局限在我们自己的一些思想资源上,而应该共时性地吸收不同国家的思想资源,这种寻找才是有意义的,也是有疗效的。我本人更喜欢选择通过制造意义的方式来克服当下蔓延的无聊感。虽然制造意义要比寻找意义困难得多,但是制造意义更有时代感,能够准确把握时代问题,从而保证开出的药方不至于无的放矢,同时,制造意义本身也是克服无聊的一种方式。毕竟人的存在是一种开放性的生存,寻求超越与审美化的生存恰恰是人发自本能的一种力量。而超越正是一种制造意义的过程,在超越过程中,意义得以彰显,与人有关的自由也得以澄明。通过制造意义来克服无聊感这种途径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意识形态障碍,这种障碍使得意义的制造过程充满变数。因此,我们看到了一种很荒谬的现象———来自不同背景的无聊都转化成一切向钱看的洪流,以世俗的中性姿态冷漠地宣告:再见了,崇高!形而上的追求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笑柄。这种差异的抹杀预示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即所有的无聊感都找不到出口,底层彻底没有未来,中层看不到未来,上层挥霍未来。就个体经验来说,未来是与人们心理预设的希望相关的,就这样,未来与希望一同在我们的眼前消失了。寻找与制造对于那个遥远的意义来说都是未知的,而追求金钱恰恰可以起到吗啡一般的短暂刺激兴奋作用,虽然无法保证长期的目标,却可以化解短期的无聊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社会的向钱看,恰恰是对于克服无聊感的别无选择的选择。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简易哲学纲要

    大家小书:简易哲学纲要

    本书包括《哲学大纲》《美学与美育》两部分。第一部分收录《简易哲学纲要》《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怎样研究哲学》《孔子之精神生活》等四文,简要介绍哲学定义、内涵、学术史与研究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收录蔡氏关于美学、美育的文章、讲义、采访记录等,是作者美学思想的系统记录。
  •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宋代是汉学、宋学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论语》诠释也由汉学转向宋学。在此期间,面对时代的核心议题,围绕当时人的生存焦虑与制度焦虑,各派学者纷纷通过《论语》等经典的注疏、训解与阐释,提出自己的思想观念,架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论语》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通过对该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梳理《论语》注释自身发展演变的脉络、探讨《论语》诠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与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明晰宋代学术思想史的基本形态,特别是有助于考察儒家学术的传承、创新与经典诠释、流传之间的关系,从《论语》学的角度具体把握学术的发展、演变,学派的形成与分化,学术风尚与学术旨趣的变化,学术范式与学术视域的转换,等等。同时,研究宋代《论语》诠释,还可以从经典诠释的角度,考察、探索儒学在不同时代得以传承与创新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儒学的认识,还有助于在当今时代更全面地思考儒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而为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启迪。这正是我们对宋代《论语》诠释予以研究的意义所在。
  • 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

    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

    明朝著名思想家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本书力求引导人们积极向善。
  •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
  • 贺麟全集: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全新升级版)

    贺麟全集: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全新升级版)

    《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是贺麟先生对从188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到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时期,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界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哲学的介绍与引入,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扬。在这个大背景下,贺麟先生介绍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胡适、金岳霖、冯友兰、洪谦等思想家的思想,反映出民国学者的学术造诣与学术水准。《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西方哲学的绍述与融会”“时代思潮的演变与剖析”三章,从新心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约五十年时间中国接受西方哲学影响,以及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下编则深入探讨了“知行”学说问题。
热门推荐
  • 魅力每一天:教你如何展现魅力,迷倒众生,成为社交达人

    魅力每一天:教你如何展现魅力,迷倒众生,成为社交达人

    你希望自己拥有强大气场吗?你想被人记住并留下良好印象吗?你希望在你走进房间时人们会注意到你并起身相迎吗?在本书中你将学到:关于“魅力”的三大简单易学的要素:如何用魅力说服并领导别人、如何让人觉得自己特殊并且重要、如何善于利用亲近感等等。魅力能为你打开生活中所有你想要开启的大门,并让你获益无穷。你能变成社交达人,大家总是愿意围绕在你身边。
  • 小姐不愁嫁:抢个王爷进山寨

    小姐不愁嫁:抢个王爷进山寨

    这王爷长得可真俊,想不到复生而来,还能捡了个便宜?要了!山寨的女婿,就这么定了,拜堂成亲,可是这是太兴奋了?还是……等她清醒,她居然贵为王妃?更是巧合得很,简直可算是冤家路窄,“好”姐妹重逢……
  • 家生子攻略之娉婷花开

    家生子攻略之娉婷花开

    时娉婷十二岁时,以卑微家生子之身入郑府,十六岁则以郑大夫人的义女、郑四爷夫妇最看重的义妹身份风光出嫁,夫家是赫赫有名的东南五省水师总督、当朝第一佳婿人选关镇海。大婚当日,某侍郎之女绞着帕子、咬着嘴唇:那丫头不就是比我白点、比我漂亮点、比我身段好点吗?剩下哪里强过我,定是关郎害了眼病!某大学士之女哭的梨花带雨:嘤嘤嘤,这不可能!一个丫鬟怎么可能书读的比我多、字写得比我好!定是关郎一味袒护于她!某御前侍卫之妹跺了跺小脚:本姑娘不服,论打架揍人,本姑娘就没输过,关郎勇猛,怎能配个娇滴滴的小丫头,定是猪油蒙了心!关镇海:都是我的锅……时娉婷:不,是我的锅,三世为人,学得太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愫如华

    愫如华

    宫阙春深???卫妆就死的那么敷衍,她回了仙界,在她的记忆里,她是个仙人,掌了千年司运,她有一个弟弟,她暗恋仙住,后来,她偶然发现她暗恋的仙住囚了不知道谁的三魂,再后来,她越来越心神不稳,梦里的人都唤她是妖,她偷偷的去看那被仙住暮弦枝囚住的三魂,那三魂彻底颠覆了她的记忆。堂堂仙住设的局,骗了世人和她千百年。这场局才揭开帷幕。“妖。”
  • 乱世埋忠骨

    乱世埋忠骨

    异世大陆,一个家族等待千年,只为她重生,这个世界诡异多变,众神撒了弥天大谎,欺瞒了天下苍生,到底是为什么
  • 我的女友是歌后

    我的女友是歌后

    穆子涵穿越平行世界,还多了个歌后女友。女友太出名,穆子涵表示压力很大。好在自己有前世整个歌坛作品支撑,否则只能将吃软饭这门学问发扬光大。穆子涵表示非常烦恼: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 纽约往事:淑女篇

    纽约往事:淑女篇

    《纽约往事:淑女篇?译言古登堡计划》是伊迪丝?华顿创作的现当代小说类书籍。写的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纽约的上流社会,女主人公黑兹尔迪安夫人被人发现跟另外一个男人出入于第五大道的一家旅馆,便为当时僵化的纽约社会唾弃,被认为是个“坏女人”。但事实另有隐情,黑兹尔迪安夫人其实是一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妇女。
  • 谁许时光暖你心

    谁许时光暖你心

    花好月圆时,他说:“我要我们像今晚的月亮一样圆满。”乌云蔽月时,他拿枪指着她说:“我的爱,你全都看不见吗?”天狗食月时,他睥睨着她说:“爱?什么玩意儿?能吃吗?”月牙弯弯时,他说:“若不爱,便无期待。”日月同升时,他说:“日月同升,少见,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好比你我的遇见和爱。”没有月亮时,她说:“你看,其实你很幸福。”……
  • 田园逍遥仙

    田园逍遥仙

    白羽意外命丧黄泉,再一睁眼竟然身处破屋中,上有极品奶奶,中有泼皮伯娘,下有兄弟姐妹和嗷嗷待哺的幼弟,端看白羽如何大显身手发家致富,走上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