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400000045

第45章 哲学断想(16)

当年茨维塔耶娃曾在一首诗中说:“为一汪水而欣喜若狂!”那么,就让我们为一棵树而欣喜若狂吧,因为它的缓慢与顽强。下午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说:能够战胜时间的就是永恒。我突然发现其实缓慢恰恰是一种我们可以达到的接近永恒的方式,而谁又真的理解缓慢呢?不写了,夜已很深,能够听到南方阵阵的虫鸣声,不知是否是一种幻觉?也欢迎你有机会来做客,现摘录一首唐朝王昌龄的诗歌,重温一下中国文人的情怀———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0090922)

41.语言,一种理想未遂的尝试

在炎热中,感觉思维总是混乱的,也日益疲于表达,语言停留在某些不知名的处所,然后就是遥遥无期的耐心地等待某些时日的来临,希望它能够像花一样地绽放。只是这样的时刻总是很少,少得让人都失去了信心。大多时候只能绝望地笑笑,不然还能怎样呢?表达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当自由的呼吸因为表达而显得局促的当口,那些遥远的希望在心灵中逐渐褪去颜色,最后竟然无法辨识。或许,人生的过程就是让希望一个个远去或者实现的筹划。这几日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联想到自己曾教过的语言哲学课程,以及近几年一直在思考的语言表达问题,总是有些迷惑。想到多年前的一些词汇,如今已经不被人们记起,恍如隔世,这一切都与语言有关,语言是有灵性的,它时刻守护着存在者的存在。问题是当命运处于隐而不显的状态时,语言表达的功效大大降低,此时,表达何以可能?换言之,表达是否还有那种刺破虚假的勇气?七月的一天夜里,与老乡到校门外大排档上喝酒,说到一句话:“能够控制现在的人,也能控制过去。”这一点很好理解,奥威尔在《1984》中有很好的阐释,也许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掌握未来的人,也就是能够发现今天秘密的人。问题是,如何掌握未来?这个话题很有趣,朋友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说法,那么从哲学角度来说,未来是什么呢?很多情况下,未来不仅仅是时间的观念,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幻想,而幻想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虚幻的方式实现我们内心无法言说的欲望,甚至幻想本身就是一种有关未来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喜欢幻想,在幻想里,自由是真实的,那些无法概念化的内容通过幻想在心灵里奔跑起来,那是很奇妙的状态,对于不确定的未来,通过幻想我们绕过了很多如栅栏般的规则,现实生活的诸多无奈与疲惫被悬置起来,你可以尽情地想象,那一刻你是自己的主人,而不再是任何身份下的伪装。四十年前诗人食指用幻想的笔在苍凉的大地上写出了《相信未来》,这种阴霾中的明亮表达一直射向远方或者未来,二十年前,那份明亮的表达不经意间从我的心灵中穿过,泪如雨下的当口,我知道能够战胜时间的必将是永恒,有多少生命能够躲过刀锋的刃口,那些展现在面前的路总是以陷阱的方式吸引着远方与未来的猎物,无休无止。

记得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就意见、信仰、知识有过很好的论述:所谓意见就是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来说都是不充分的判断,信仰则是主观方面充分而客观方面不充分的判断,知识则是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是充分的判断。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呢?任何表达都无法逃脱这种判断的命运,所以很多年了,我不是很喜欢发言,因为害怕表达因为情绪等原因而沦落为一种意见,至少在内心里,我希望那些能够表达的意向应该是一种信仰,这种感觉能够让自己有些自信。既然如此,我的信仰是什么呢?这一刻,语言又出现了不可控制的逃离倾向,那么就拿理想主义来说事吧,突然发觉,很多理想早已灰飞烟灭,不见了踪迹,连同那些下落不明的日子,很多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也处于查无此人的一种幻觉状态,然后我们开始寻找,希望通过寻找那些残存理想的痕迹,试图重新发现那些晦暗不明的日子以及我们的生活开始迷失的地方,或者开始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生活一遍遍重新开始,以折磨人的方式重复着,只是为了确信一种表达的正确出口是否真实存在。

让语言道说存在的秘密!当秘密能够提前呈现的时候,就再也不用“人生重新来过”的慨叹。很多年了,我总在这样幻想着,中年的时候突然发觉:我应该是从结束处开始表达的。这时的表达如何能够逃脱意见的命运?前苏联女诗人茨维塔耶娃(1892~1941)曾说:旧世界是在我们的青春时代结束的,是在那个时代断裂的。

秋天来了,感觉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又要开始上路了,青春如风,残阳如血!那些过往的生活,那些如影随形的痛感,都是一种理想未遂的尝试!

(20090914)

42.我把秋天作为礼物奉献给自己

这是秋天,南方的秋天!温润而柔软,像一双手的温情,我这漂泊天涯的异乡人,竟然有些莫名的感动。乡关已远,那双脚仍固执地滞留于南行的路上,是在寻找传说中的梦想吗?我不知道,中年了,已经到了不好意思再去说梦想的年龄了。此刻,凌晨五点,黑夜渐渐退去它的秘密,一些光亮开始生长出来,说不出什么感受,那些辛苦遭逢起一经的岁月恍如昨日。我是愿意相信人是有灵魂的,魂与个体内在的心理状态有关,而灵则是通达神圣的知觉,很多暗淡的时日,我能够感受到来自远方或者神秘之处的召唤,我愿意把它说成是一种对未来的直觉。在很多困难的日子里,仍要拿出耐心去呵护那些转瞬即逝的来自心灵的声音。我知道自己内心是一个很失败的人,那些颓废的、失望的,甚至绝望的心绪总会不经意间冒出来。是啊,这些年了,他们已经成了我内心中的老朋友了,我早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

此刻,秋日的初阳已经从窗口倾泻进来,温暖而明亮,我知道我远方的弟兄们正在为生存而艰苦地战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开始工作吧。恍然想到这些年那些散落天涯的默默地支持与鼓励过我的朋友们,是他们帮我度过了很多思想危机的时光,很庆幸,在这样一个贫乏的年代,自己还能拥有这样一些珍贵的友谊,也许,真的很幸运,我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纵然生活是没有光华的,但因为有了这份幸运,那些下落不明的日子总会在无意间流露出一些闪亮的细节,它安慰了那些难熬的平淡时光。因此,我愿意把秋天作为一种礼物送给我自己,还有那些同样身处下落不明状态的朋友们。

(20091031)

43.知识、美德与悖论

一直忙于琐事,备课、上课、看文献,这些程序性的工作已经让生活没有了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间。如何让枯燥的流程变得有些趣味,是每一个老师都需要努力摸索的。众所周知,中国高等教育的功利主义取向以及意识形态的灌输,已经彻底阉割了中国人文学科的根基。因此,戏言当下的中国是一个没有根基的社会应该是不虚的。就笔者观察,本科教育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让学生们彻底变成了一种懒于思考而有技能的机器,可喜可贺,我们渴望的伟大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上周给工科研究生上公共课,也乘机做了一点哲学的普及工作(哲普),希望为那些思想还没有完全萎缩的同学们提供一点思想的“可口可乐”,其实,有些同学还是相当不错的,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让我还不至于完全绝望,或者自暴自弃。下面录一个讨论话题。

苏格拉底曾说“美德即知识”,这也就是后世评说最多的苏格拉底悖论之一(Virtue—all virtue—is knowledge.Virtue is sufficient for happiness.)。那么如何看待这句话呢?能否说“美德等于知识”呢?显然不能,因为我们知道,有知识的人也可能是恶魔,并不具有美德。那么,美德与知识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按照字面意思来说,我们只能说,美德是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苏格拉底为何要让美德与知识发生一种不易被人理解的关联呢?也许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美德是属于伦理学领域的话题,它追求的目标是至善,而知识则是认识论领域的问题,它追求的是真。经过这样的变换,我们知道,其实这里苏格拉底把与人的存在有关的善与真联系起来了,这是很伟大的发现,善与人的幸福有关,而真与人的自由有关。那么,真与善的关系又是在哪个层面上发生关系的呢?其实,这里苏格拉底把二者汇聚于神(上帝),换言之,只有上帝的美德是至善的,也只有上帝才能通达真知识,两种不同的概念都反映了同一个对象: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德即知识。至善的行为必然符合认知的要求,对于世俗的人来说,幸福与自由是人的本质规定。

回到我们的世俗生活,我们如何看待美德与知识呢?有知识的人为美德的行为提供了一种践行的可能性,这个过程通过理性得以实现。相反,无知的人则拒绝了通向美德的道路,所以苏格拉底曾说“无知是最大的罪恶”。想想人类历史上发生的诸多惨剧大都与愚昧无知有关。这种担忧也就是康德在1784年回答“什么是启蒙”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康德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使自己摆脱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种追寻美德的道路也就是康德同志希望的启蒙之路。说了这么多,希望已经阐明了其中蕴含的奥妙。统治者是不希望人们追求知识的(这种知识不仅仅是数理化,还有更丰富的其他知识),而同时又号召人们去追寻美德,这注定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德的运行缺少载体。谁能负担美德?只有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不仅与美德有关,还与显现(可见)的力量有关,所以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仅有力量是不够的,更与隐含(不可见)的权力有关,所以法国哲学家福柯暗示“知识即权力”,但权力让人迷失,在这种力量与权力的交错中,美德还能在哪里安身?这年头美德已经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对于此,我不是很担心,毕竟还有一些没有被污染的头脑和心灵,他们会从本能上唤起美德。恍然想到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晚年处于被流放状态的伏尔泰,有一次想秘密回国,正好,他乘坐一个有权势的贵夫人的马车,想借机溜进法国。在海关,年轻的卫兵严厉询问贵妇人:“车上是否装有违禁物品?”当时贵妇人都吓傻了,不知该怎样回答,只剩下冒冷汗了。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车上除了我再没有别的违禁物品了!”年轻的卫兵拉开车门,当他们看到那老者时惊讶得目瞪口呆,不禁说道:“这不是伟大的伏尔泰吗?”然后,他们敬了一个礼,放弃了到手的立功机会,放行。正是他们源自内心知识的美德,让人类的思想史上有了伟大思想的流传。这个故事总会让我内心温暖很久,我不知道,我们的卫兵是否也有如此源于内心知识的审美情怀?

当美丽不再以美的形式呈现,当高贵不再以血统作为借口,当空白不再以虚无来表达,当罪恶不再以合法的形式来隐藏的时候,那么生活就是值得为之流泪与努力的,对于那些卑微的生命来说,美德不仅仅意味着知识,它还意味着一种源自内心的圆满。或许,美德是对平凡生命的幸福的一种最大奖赏。

(20091028)

44.偷换流年之读书与生活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又将如何?当年才子纳兰容若的感慨还是有些深意的。无聊间也会常问自己:不同的开始将有怎样的结局呢?我不知道,人总要在某一个时段必须做出选择,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所谓愿赌服输就是这个道理。流年偷换,早已中年,每天也是疲惫地坚持着,坚持什么呢?是信念还是惯性?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如今每日最愉快的时光就是在忙完那些琐事后,仍能够有心情随手翻看一本随意碰到的书,不用考虑前后,翻到哪页看哪页,我喜欢这其中暗含的不确定性。在等级森严的国家里,也仅有那点偶然性还能让平淡乏味的生活尚存有一丝希冀———自由意志的力量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种心灵安慰。

昨日黎明前后,忙完最后一件事,有一种自由的感觉,随手拿起角落里的一本书,是茨威格的《昨日世界》,看了几页,竟然感觉眼睛发热,赶紧放下。在这安静的深夜,不能打扰别人,到窗口吸一支烟,慢慢恢复平静,要尽快睡觉,再过几个小时,还有事情要处理。恍然想到,几年前有学生问我为什么看书,今天我可以告诉他:读书可以冲淡那些无边的寂寞。记得网上流行一句话:“哥喝的不是酒,而是寂寞!”对此,我是深以为然的。就如同读书,真正的阅读是与功利无关的,它是心灵的安慰。

同类推荐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讲述“个人”和“社会”是能够表达分配正义诉求的两种主体;由于个人是从个人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社会是从社会集体的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这两种分配正义诉求之间很容易形成张力;要化解这种张力,个人和社会集体必须同时张扬其分配正义德性;个人和社会集体的分配正义德性需要在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支配下才能并举;人类一直有建构分配正义社会的理想追求,但他们对分配正义的认识、理解和追求需要正确分配正义理论的引导。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个体思想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指导,揭示个体与人类、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个体概念、中国个体思想、西方个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个体思想以及当前中国个体建设和个体发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一些有关个体思想的相关概念和观点;力图呈现“中西马”个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提高人们对现实个人真实生活的理论概括力、分析力、说服力和解释力。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热门推荐
  • 家族以外的人

    家族以外的人

    《家族以外的人》是萧红创作的散文随笔类书籍。我蹲在树上,渐渐有点害怕,太阳也落下去了;树叶的声响也唰唰的了;墙外街道上走着的行人也都和影子似的黑丛丛的;院里房屋的门窗变成黑洞了,并且野猫在我旁边的墙头上跑着叫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时尚大佬

    时尚大佬

    新书《我的重生不一样啊》已发,欢迎大家观看!他被世人称为时尚圈唯一的教父,他建立起一个堪称伟大的时尚帝国……书友群:23380-8522,另外还有VIP群,需全订截图验证后方可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都市之我是最强战神

    都市之我是最强战神

    穿越到蓝星,遇到史上第一台超级人工智脑产生自主意识,到宇宙之中采集数据,要夺取凌风的意识,却不想反被夺舍。凌风掌控了超级人工智脑,他这一下就起飞了!知过去,断今生!踩天骄,战云霄!全知全能,满级进化才是最强之道!
  • 论语与算盘

    论语与算盘

    《论语》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算盘”意指商人的经营管理,追求赚钱之术、获取财富之道。涩泽荣一先生用一生作为实践,从道德修养与物质财富的关系出发,解读人心社会与商业经营的和谐之道,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
  • 我自青山抱剑来

    我自青山抱剑来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是以,凡生有九窍者,皆可成仙。……以我方寸之心,藏纳无疆之界。这是一位少年木匠从村里走出,栉风沐雨的铸心历程。
  • 穿成黑莲花男主的炮灰师尊

    穿成黑莲花男主的炮灰师尊

    莫霁雨穿成了男频文里前期虐的男主死去活来,硬生生将男主从圣父白莲花变成了心狠手辣不择手段黑莲花的炮灰师尊。她在系统的提示下一步一步完成剧情,谁知道男主早就识破她的马甲,还创造各种条件和她亲密接触,让她沉沦在那张假面编造出的感情里。就在她即将完成任务时,男主却突然发了疯,彻底将她关了小黑屋!原来这个男主早就不是那个被自己虐的惨兮兮的白莲花了!而是重生的腹黑神经病啊!莫霁雨:让我去死吧!燕歌行:师尊你是需要小黑屋spa还是血泉spa?男女主双C,结局he
  • 美味豆制品菜

    美味豆制品菜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爱情课

    爱情课

    身为私企老总,人到中年的刘建成收入稳定,却坚决要和发妻李菊花离婚。一番挣扎以后,李菊花和老公签了六个月的协议,试图给自己的婚姻一个缓冲期。她认为十八年都过去了,不在乎这六个月,刘建成也答应了。这六个月,他们依然在一个屋檐下,睡同一张床,吃同一锅饭。这六个月,双方依然各尽其责,而且绝对不能出轨。李菊花开始交高价学费、出入找老公培训班,希望能彻底改变自己。最终,她是否如愿?李菊花的弟弟李磊是海员,30多岁才开始初恋,这场恋爱折腾得他体无完肤,他是否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谁能拯救他走出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