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0100000015

第15章 上任

没有人能够预测利率、经济形势以及股票市场的走势,不要去搞这些预测,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资的公司情况。

——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

华尔街的股市是世界股市中最变幻莫测的地方。在这里,转瞬之间便可以让一个人腰缠万贯,也可以让一个人倾家荡产。

这里造就了一批股票投资界的大亨,这些人在华尔街呼风唤雨,游刃有余,在豪华的办公室里操作着他们的投资王国,并指挥着手下的员工,做着大宗的股票投资生意,并

在买入卖出之间,赚取着巨额的利润差。然而也有一些倒霉蛋,在股海沉入海底时,巨额资产转瞬间化为乌有。

股市的险恶并不仅限于成功与失败这样简单,自从股市出现那天起,各种花招、谣言、圈套、陷阱便层出不穷,再精明会算计的人也会有“失路蹄”的时候。因此在华尔街的股票市场上,你得小心地识别每一个花招、谣言、圈套和陷阱,神经每时每刻都要绷紧。要不然,你的钞票就将变成别人的利润,你的财富就将变成别人的财富,这种可怕的现实会使你时刻都像坐在火药桶上一样。

1977年5月,麦哲伦基金公司迎来了历史上最出色的一位总经理。从这一天开始,麦哲伦基金公司注定要成为华尔街的投资传奇。

彼得·林奇上任后,并不能阻止由于美国经济衰退而造成的股票下跌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似乎也不想给这位新上任的总经理面子,在他上任之后的两个月中,下跌到了801点。

这也成了后来有名的“林奇法则”的一个非常有趣的例证。

从此以后,彼得·林奇正式成为华尔街的一名显要人物了,以前彼得·林奇虽然从事着与股市有关的工作,但是在幕后,所做的也是辅助基经金理的工作。如今,彼得·林奇站在了前面——33岁的年轻人管理着麦哲伦公司2000万美元的资产,直接搏杀到了华尔街的第一线。

1977年,彼得·林奇刚开始管理麦哲伦基金公司不久,第一次投资决策便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了华纳公司股票。

他对一位经济专家分析的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的结论并不相信,这位经济专家一直在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他对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并不看好。但6个月之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尽管彼得·林奇对那位专家的分析结论一笑置之,却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因此对于上涨的华纳公司股票,也有些担心,但经过调查,他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彼得·林奇就继续持股,等待上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38美元,这时,彼得·林奇开始对分析专家的建议作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顶峰了,于是就将公司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全部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价格却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了180美元。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在了100美元左右。对此,彼得·林奇后悔不已,从此他更坚信自己的分析结果了,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评论专家的信任。

对彼得·林奇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一个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美国有数以万计的股市分析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美联储的货币供应政策等,但彼得·林奇却坚信这些专家不能预测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还形象地比喻说,如果可以通过数字分析来选择股票的话,还不如用电脑来算命;如果说选择股票的决策是通过数学计算决定的,那么这个世界上将会有一半的人成为股海英雄。因为你在股市所需要的全部数学知识在小学就能够学到了。然而世界上并没有一半的人成为股海弄潮儿。如果说逻辑学能够帮助股票投资人分析出股市规律,那么世界上能够在股票市场上有所成就的人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可惜,华尔街股市现实中奇异的非逻辑性将会使所有严密的思考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实际上,华尔街是按照古希腊思维方式运作的。

但是彼得·林奇却打破了这一“潜规则”,从此,他不但不再相信股市投资专家的投资理论,而且对只坐在办公室里得出的研究成果也不屑一顾。他总是鼓动公司的同事走出办公大楼,到上市公司所在地去做详细调研。这开创了华尔街的实践投资理论。

在彼得·林奇出任总经理的最初几年,在华尔街流传的传奇故事之一就是麦哲伦基金公司的高换手率。

彼得·林奇接管麦哲伦基金公司时其资产规模为2000万美元,但整个投资组合却只有40只股票。当时富达投资公司总裁内德·约翰逊先生建议彼得·林奇将投资股票数量减少到25只,以便更好地管理。当时彼得·林奇听到他的建议后,并没有作出调整。而在随后的一个月之中,彼得·林奇却把持股总数增加到了60只,六个月后增加到了100只,不久又增加到了150只。

彼得·林奇之所以这样做,是有自己的根据的,这与他对股票投资的信念有关。他认为,作为一个投资者,必须首先判断哪种股票能赚钱,而一旦碰到一只有赚钱潜力的股票,你就必须果断地将它买下来。这样,手中拥有的投资股票配额就不可能太少。

彼得·林奇虽然不是故意在与内德·约翰逊先生作对,而且他也想按照内德·约翰逊先生的建议去做,但是每当彼得·林奇看到一只严重被低估的股票时就忍不住想购入,而那些股价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在那一段时间中可以说遍地都是。

彼得·林奇在出任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总经理的最初四年中,第一年的换手率是343%,随后三年则保持在300%,麦哲伦基金在他手中不断地旋转,变幻万般花样,令人眼花缭乱。

他的高换手率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不仅要将自己中意的股票替换那些不理想的股票,并且,他还要将某些股票变现,以偿付一些投资者的赎回要求。另外一方面,在股票大跌的空头市场里,共同基金被投资者所抛弃,麦哲伦基金被迫于1977年到1981年,连续四年不对新客户开放,同时基金被大量赎回,这种情况令基金大约萎缩了1/3。因此,临危受命的彼得·林奇采取高换手率的策略,是有些迫不得已的。当然,这还和彼得·林奇的“进攻性策略”密切相关,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股票来换掉已经没有上升潜力的股票”。

思想开明的内德·约翰逊先生开始并不理解彼得·林奇的做法,但是他只是在一旁保持距离观察着彼得·林奇,而且还时不时地给彼得·林奇一些鼓励。要知道内德·约翰逊先生是一个保守的投资管理员,而彼得·林奇却正好相反,是个进攻型的投资管理者,两个人的投资策略性格完全相反,但这并不妨碍内德·约翰逊先生接受彼得·林奇的这种策略。因为,事实证明在彼得·林奇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以后,公司的业绩越来越好,投资回报率也日益升高。内德·约翰逊先生虽然不是很赞成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但作为一个老板,有谁不愿意得到更大的投资利润呢?

彼得·林奇在股票上的投资以长期投资为主,要想保证公司回报利润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选择好的股票是最关键的。

一般的法人机构与稳健的投资者都属于长期投资者,他们精通股票,不以赚取短线利润为目标,而是以长期投资的眼光去选择优良股。

他们一旦购进股票,不是特别关心每月所持股票涨跌,等到行情全面高涨时,他们才会陆续出手。因此,这种投资,往往风险低,而利润巨大。

在股市上真正能赚大钱的人,是那些慎重地分析行情、在低价位选准优良股买入、然后耐心地等待高价位出手的中长期投资人。那些短期投资者,很难在价格最低时买入、价格最高时卖出,当然,他们所赚取的往往是较小的价差,同时,频繁地买入与卖出往往要缴纳过多的手续费和税金,这也会减少一些收入。

当然作为投资者,他们也不会放弃短线的操作,作为一名股票投资者,是不应该放过任何的赚钱机会的。所以,麦哲伦基金公司作为股票市场上的长期投资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至关重要。

彼得·林奇上任之后,仍然十分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有时也亲自出马,反复研究后才下定投资决心。这样,华尔街股市虽然处于下跌的势态之中,彼得·林奇却借此机会调整了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配额,趁低买入了大量优良股,这为公司未来发展打好了很好的基础。

麦哲伦基金是资本增值基金,有权购买任何股票,这一特点使彼得·林奇得以充分地大展拳脚。在1978年麦哲伦基金的年报里,彼得·林奇主张减少飞机制造业、铁路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电子工业和公用事业的股票数量,增加广播公司、宾馆行业、娱乐业、金融业、保险业、租赁业和消费品工业的股票。在1979年的基金年报里,彼得·林奇提到了他青睐的五种类别的公司:中小成长型公司,高收益和红利不断增长的公司,处于低谷、前景正在改善的周期性的公司,被市场和华尔街所忽视的公司以及资产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迫不得已的高换手率,带来的并不总是辉煌业绩,彼得·林奇也有不少遗憾。一些被他抛出的股票在他卖出之后反而走势强劲,而换上来的新股票却不是那么表现良好。对此,他曾经嘲笑自己的做法是“拔掉鲜花,浇灌杂草”。他的这句话竟成了名言,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还曾经引用过。由此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深有同感,买卖股票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

公司将近四年的封闭期对于彼得·林奇来说简直是严格的训练,他被迫熟悉各种行业领域的各种公司,了解每一种行业或每一个公司盛衰的种种因素。有人称波士顿为共同基金之都,在那里,彼得·林奇每年要访问几十家公司总部,在投资会上要熟悉和了解几十家公司,每年要邀请近二百家公司的负责人来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会谈,并共进午餐,每月至少和一个主要行业公司的代表人物交谈一次,这些也成为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惯例。在实践中,彼得·林奇认为最重要的收获便是他懂得了在投资过程中做研究的价值。

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在彼得·林奇经精心经营和管理下,终于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尽管基金曾缩水1/3,但之后基金额却获得了飞升。1981年,麦哲伦基金与塞拉姆基金重新向公众发行,大众投资者的热情重新高涨起来。当时公司的基金规模超过1亿美元,并投资了200多只股票。四年的封闭期,彼得·林奇不但顺利地挺过了赎回高潮,还取得了良好的业绩。由于投资者不再大量赎回,基金换手率也从300%下降到了110%。

同类推荐
  • 通家人师南怀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通家人师南怀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怀瑾是什么性质的学者?他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给社会带来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一本能全面了解南怀瑾大师的书。
  •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1898年投淮军,后颇得曹锟器重。曾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讨伐张勋复辟。不纳妾、不留洋、不租借,绝不与日本人同流合污。
  •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本书作者潘耀明受著名国学大家曹聚仁先生的影响,从事当代中国作家的研究。他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对沈从文、巴金、叶圣陶、艾青、王蒙等几十位当代著名作家进行访问和评介,记叙他们在“文革”中的经历,以及 “文革”结束后的生活及创作情况。本书的相关文章,极具史料价值。此外本书还涉及白先勇、陈映真、聂华苓等港台及海外作家,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坛的大家风貌。
  • 平凡的岁月

    平凡的岁月

    2003年1月辽宁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后,我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了下来,年底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俗语说,“无官一身轻”。远离宦海生涯,再无工作的压力和烦恼,感到无比轻松。清闲之余,萌生个念头,想写一本回忆录,把自己一生所言所行,真实记载下来,既可更好认识自己,又可让后代知道自己。但到动笔时又作难起来,因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又无有价值的资料参考,仅凭自己的记忆,难免挂一漏万,更难准确,所以断断续续、写写停停,勉强把70岁以前这一段旅程写完。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梦幻探险者

    梦幻探险者

    约克来到图书馆里,偶然看见一本发光的书——《奇幻物语》。书封上写着:欢迎来到探险者的世界!于是,他穿越了……魔兽,异能,究竟会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呢?平平无奇的人生,就此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 正邪天下(5)

    正邪天下(5)

    一段师门恩怨引出一场天下动乱。武林之争始于绝世奇人空灵子所创“天平六术”。空灵子六位逆徒横行江湖,扰起一场血腥风雨。两位神秘少年便在这风雨江湖中同时崛起,各凭绝世智谋在武林中卷起一股狂潮,心怀圣意者,却魔缘不断,而心怀邪念者,却机缘连连,更统一邪道与正道相持不下,然而,自古正邪不两立,他们终因不同的信念而决战武林。
  •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校园之逆袭千金

    重生校园之逆袭千金

    她意外重生到贵族小姐是身上,遇见他的同时,再次与号称醋坛子的师傅相遇,不过这次她师傅醋的不再是别人把她抢走而是醋她和他抢师娘,在看似平静的生活圈中生活着,但是她周边的生活却一点也不平静。这一世她终于要活出自己的人生,但再次出意外,她又重生了,她还是和他相遇了,她又到了另一个生活圈生活,同样是快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意外出事了,她又又死了重生了。当她重生第N次,她意识到了有些不对劲……PS:双洁,打脸,女强男强,宠文,爽文,放心入坑,严禁转载,改写,违者必究!!!!
  • 冬雪暖春

    冬雪暖春

    一个真实的故事,虽有一些描写不到,但就是心中的,故事,一拖再拖,拖了五年,再朋友的鼓励下,还是选择面对,开始动笔……骂我也好为我的不幸感到同情也好我请你们别把我的故事,重复到下一代谢谢——爱我的人
  • 昀华未逝引歌非晚

    昀华未逝引歌非晚

    昀桑生来便合该是搅弄风云,纵横捭阖的人物。她这一生早已做好了彳亍独行,孑然一身的准备,却终究败在了长孙引修的温柔里,化为绕指千柔的太息。罢,执子之手,而于愿足矣。
  • 神秘的孝庄皇后

    神秘的孝庄皇后

    真实讲述清朝孝庄皇后从出生世家到嫁给满洲四贝勒皇太极,再到受封永福宫庄妃、为幼子争皇位、越制摄政王专制篡权、辅佐顺治康熙掌理国政、心系国事指点文治武备、淡泊幸福的晚年生活等。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孝庄皇后!
  • 玄然

    玄然

    他是化缘一方的和尚她是红尘万丈的歌妓本是应该一生无交集的两人一次相逢让彼此互生情愫一方是支撑他信念的佛一方是给予他温柔的佳人似乎无论何种选择终会失去一些东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子非爵

    子非爵

    世间皆说,世间有五帝,其最受人们爱戴和称赞的便是那爵帝--须臾子爵也许是因为他是世间唯一成帝却未称皇甘愿做臣子的帝,也许是因为他与万里氏将军的小女儿万里长安那段令人羡慕的爱情,又也许是因为他是五帝之首而被世人称赞,不管是何缘故,须臾子爵,总归是被那片世界的人争相传颂了!在繁华东国世界的某处,是否还有像须臾子爵和万里长安这样令人羡慕的爱情?是否还有和须臾子爵一样聪慧,自幼便被称作神童的孩子?又是否有着欲隐居于山水之间却因朝事世俗而无法成真的隐士?我不知,须臾子爵也不知,他淡笑,俯于万山之巅漠看世间众人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