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1600000013

第13章 求人之志章(2)

【原典】博学①切②问,所以广知。

张氏注曰:有圣贤之质,而不广之以学问,弗勉故也。 王氏点评:欲明性理,必须广览经书;通晓疑难,当以遵师礼问。若能讲明经书,通晓疑难,自然心明智广。

【注释】

①博学:广泛地学习。

②切:恳切地,真诚地。

【译文】

博览群书,勤奋学习,遇到自己不知道的,就谦虚提问,这样就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解读】

在阅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真正称得上大家的学者,他们的涉猎面往往非常广泛,见解非常独到。只有在博学的基础上,学问才能往更深层次发展。在这一章中,黄石公提出了一种高明的治学方法,那就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多学习、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是一个人提高自身修养的真正途径。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人,只有自身具备过硬的素养,才能够在某一领域中取得突破或者成就。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去虚心请教;看到别人的短处,我们要正视自身的短处。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面对别人,尤其是自己的老师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能老师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定要自己用心去思考。

一个青年学者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非常困惑。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此外还有无数的野史。关于某一历史事件,大家的说法都不一样,这个时候,应该相信谁的说法呢?他就这个问题去请教著名的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先生听后,想了想对他说,谁的观点也不要相信,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书和资料,你能找到的,都看一看。读得多了,你自然也就知道这个历史事件的真相了。生活往往充满变数,未来总是难以预知,因此,我们总会有无穷无尽的困惑。这些时候,我们就应该独立思考。

孔子说:“盖有不知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顺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意思是说,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天纵英才,知识并不渊博,但是能够凭空创造,我并不是这样的天才啊。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选择好的记在心里,这是求知的第二境界啊。比如慧能大师,什么书都没有读过,也不识字,但在街市上听到《金刚经》就能立刻领悟,这是一种天赋的智慧,常人难以企及。作为普通人,我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就只能是求知的第二境界。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我们只听取某一方的意见,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想弄清楚一件事情,就必须将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综合起来,辩证地看待。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别人了解的,我们可能不了解,我们了解的,别人可能不知道。从这个角度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人人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自然是我们的老师,而那些道德败坏的人有的时候也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因为,通过他们的丑恶,我们知道什么是高尚和伟大。

一个牧师在布道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人脾气暴躁不堪,老是动不动就发火。而每次发完火之后,他又常常自责。一天,他就向主祈求:“主啊,让我变成一个温柔和气的人吧!”万能的主决定帮助他,就派了一个凶恶的人来做他的邻居。这个人满脸横肉,凶相毕露。因此,在恶人的面前,他再也不敢发脾气了,每次说话都小心翼翼,和和气气的。一次,他去教堂祷告,就对主说:“主啊,我请求你把我变成一个温柔和顺的人,你怎么派一个凶神恶煞来惩罚我?”主说:“你身边的人都对你非常温柔,在你发脾气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原谅你。因此,只有一个凶恶的人才能教会你如何温柔。”他听了之后恍然大悟。

因此,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不仅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也能够“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不仅能够向优秀的人学习,也能够向愚蠢的人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全面地认识世界。

【原典】高①行微言,所以修身。

张氏注曰:行欲高而不屈,言欲微而不彰。

王氏点评:行高以修其身,言微以守其道;若知诸事休夸说,行将出来,人自知道。若是先说却不能行,此谓言行不相顾也。聪明之人,若有涵养,简富不肯多言。言行清高,便是修身之道。

【注释】

①高:高尚。

【译文】

品行高尚,虽然社会地位很高,但是依然谦虚谨慎,这样才能够修身养性。

【解读】

孔子说,君子的特征之一就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现在,孔子的这种思想受到了质疑。不少人都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不仅要能够做,而且要能够说,能够为自己解释和辩护。但是,仔细想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我国古话说,言多必失。又有人说,行胜于言。这是因为,很多人都只会说空话、假话,而不去做实事,对于社会和自身都没有什么好处。“讷言”其实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它体现了一个人内心的修养。

据说,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先生就是一位“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人。他擅长写作,妙笔生花,优美的词句像小河一样,在书本的大地上涓涓流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不喜欢、也不擅长说话。一次,有一个客人前去拜访。川端康成亲切地接见了他,给他添茶倒水,非常殷勤。但是,川端康成不怎么说话。客人说得兴高采烈,他却只是静静听着,客人对他更是敬佩了。

川端康成并非唯一的例子。在生活中,那些真正睿智而有涵养的人,往往崇尚行动多于言说。在很多时候,事实要比舌头更能让人信服。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就说,那些睿智的人就一定不爱说话。与人谈话,很多时候都看对象,以及谈论的话题。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人在跟别人对话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谦和的态度,至少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知道对方想要表达的观点,从中学习对自己有好处的见解或者知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

鲁迅先生文学才能过人,而他的谦虚与和气更是让人敬佩。他总是非常耐心地接待那些前来拜访他的青年,总是花大量的时间来替他们修改文章,并帮助发表和出版。据统计,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他给1500多个未曾谋面的青年回过信,并向他们赠送相关的书籍。正是这种高尚的品德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和尊敬。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上海5000多个民众自发为他送行。在他的遗体上,覆盖着一面巨大的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高行微言”最能够体现一个人自身的修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随时提醒自己,将自己的志向定为某种高远的境界;同时,在说话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做到委婉、低调、不张扬。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仁矣。”意思是说,有的人,经常花言巧语,即便是自己很不高兴,也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来。这样的人,心中还存着仁心的实在是太少了。

通过《论语》,我们知道,孔子是非常不喜欢“巧言”的。在他看来,一个人的主张,只要辞能达意就可以了。那么,怎样才算得上“达”呢?所谓“达”,就是说表述,所有的言辞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在说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说清楚就行了,不要再说多余的废话。这样既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对自己也没有好处。这个道理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实在少之又少。一个人的言辞到了“达”这种程度,境界已经非常高了。这种境界不仅是语言文字上的境界,更是思想和道德情操上的境界。古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达到这一境界,非下一番苦功不可。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用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观点来说,就是知行合一。第一是要多读书,拥有广阔的视野,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学习人家的语言技巧,这就是知。第二就是要将自己的学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样就能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陷,这就是行。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光有渊博的学识还不够,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倘若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知识再多也毫无用处。但是,倘若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社会阅历再多,自身的修养也难以提高。因此,两方面必须结合起来。

不仅是孔子,著名的老子也在他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中谈到了才能和言语的关系。他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在这句话中,“信”是真实的意思。真话往往是刺耳的,而那些听上去很舒服的话往往是虚假的。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朴实,要言之有物,不能故弄玄虚,否则就会损坏自己的利益和德行。

【原典】恭①俭谦约②,所以自守;深计③远虑,所以不穷。

张氏注曰:管仲之计,可谓能九合诸侯矣,而穷于王道;商鞅之计,可谓能强国矣,而穷于仁义;弘羊之计,可谓能聚财矣,而穷于养民;凡有穷者,俱非计也。

王氏点评:恭敬先行礼义,俭用自然常足;谨身不遭祸患,必无虚谬。恭、俭、谨、约四件若能谨守、依行,可以保守终身无患。

所以,智谋深广,立事成功;德高远虑,必无祸患。人若深谋远虑,所以事理皆合于道;随机应变,无有穷尽。

【注释】

①恭:恭敬。

②约:约束,克制。

③计:计策,谋略。

【译文】

恭敬,谨慎,节俭,谦虚,懂得克制自己,这样才能自守,避免受到侮辱;眼光长远,深谋远虑,这样才不至于陷入危险的境地。

【解读】

宋朝著名的儒学大师汪信民曾经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意思是说,节制、简单、朴素的生活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心性,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从而培养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让人们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顺利前行。相反,一个人倘若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迷恋于吃喝玩乐,就会玩物丧志,甚至迷失方向。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类的话。在《素书》中,黄石公说,只有勤俭持家、谦和待人才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而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充盈的时代,很多人崇尚奢华,看待别人的时候,往往非常势利。比如说,在买东西的时候,有的人只买贵的,不选对的。这种消费心理很值得反思。

清代文人朱用纯写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叫作《尚勤俭》,对黄石公所说的恭谦俭约、深谋远虑作了非常好的阐释。现摘录于下: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则苟取。愚老为寡廉鲜耻之事,黑诸入行险微之途。生平行业,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呜呼!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既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勤之为道,第一要深思远计。事宜早为、物宜早为者,必须预先经理。若待临时,匆忙失措。鲜不耗费。第二要晏眠早起。侵晨而起,夜分而卧,则一日而复得半日之功。若早眠晏起,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无论天道必酬勤而罚惰,即人事赢诎,亦已悬殊。第三要耐烦吃苦。不耐烦吃苦,一处不同密,一处便有损失耗坏。故事须亲自为者,必亲自为之;须一日为者,必一日为之。人皆以身习劳苦为戕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求生也。

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第二要量力举事。如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后来补苴,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则丧德,何可乃尔。第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美,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肥甘之美,不过口舌间片刻之适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与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养生也。此在故家子弟无宜加意,盖不勤不俭,约有二病:一则纨绔成习,素所不谙:一则自负高雅,无心琐屑。乃至游闲放荡,博弈酣饮,以有用之精神而肆行无忌,以己竭之金钱而益喜浪掷。此又不待苟取之为害,而已自绝其生理矣。

孔子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可知孝悌之道、礼义之事,唯治生者能之,又奈何不唯勤俭之为尚也?

在这篇文章中,朱用纯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浪费笔墨来论述勤俭可以发家致富,而是从反面告诉后人,一个人不勤俭持家将会导致的种种恶果。一个人如果不勤劳,收入肯定不多;不节俭,一定会铺张浪费。收入少,而支出多,不久之后一定会陷入贫困的状态。当家里面揭不开锅的时候,人们就会动歪念头,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夺取他人财物。不管是去偷窃,还是巧取豪夺,都会让自己名誉扫地。俗话说,上行下效。在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倘若家长不勤俭,没有给后代做好表率,后代一定会养成懒惰、贪婪等习性。这样的家庭,肯定会不断走向衰落。

李鸿章是晚清时代最为著名的大臣,我国历史上的很多个第一都和他有关:第一条铁路,第一份电报,第一个新式学校,第一支近代军队……他是慈禧太后最为倚重的大臣,可谓权势熏天。但在现实生活中,李鸿章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儒家学者。他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贪恋女色,他吃的东西也非常简单,往往是几个素菜下饭,不像很多官员一样大鱼大肉。甲午战败之后,所有的人都骂他是汉奸。他并不辩解,依然按照原来的方式生活和做官。因此,著名的国学大师梁启超专门为他写作了《李鸿章传》。在这本书中,梁启超深情地歌颂了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并说,人们都误解了他,错怪了他。终有一天,历史会还李鸿章一个清白。可以说,正是谦虚、节俭,以及淡然的心性让李鸿章赢得了梁启超的好感,从而才会有《李鸿章传》这样的经典名著传世。

同类推荐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勉仁斋丛书:人心与人生

    勉仁斋丛书:人心与人生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最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最长,思虑最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最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书稿分为“历史背景”“论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源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六部分,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写作背景、重点内容、主要观点、重要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脉络,通过专家层面的特色解读,把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理论作品,把深奥的理论诠释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有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经典体现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马克思:思想传记

    马克思:思想传记

    本书由伊林·费彻尔所著,本书是德国马克思学研究专家伊林费彻尔的著作,费彻尔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进行了考证,回顾了整个马克思思想发展进步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本书结合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及个人的感悟等,详细剖析了为人处世、为学识人、为官为政等问题,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的危机、人生的苦恼以及中国的前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于天下大同、在于人类可持续、在于超越阶级、民族、国家。因此孔子之学是天下学,论语不仅是中国人的圣经,更是人类的圣经。
热门推荐
  • 绝世之千叶兰亭

    绝世之千叶兰亭

    原著向,有很多原著内容,不喜误入。【更新不定期】我也不想写下去了,就这样吧,本文已弃。
  • 暮至晨曦,执爱一生

    暮至晨曦,执爱一生

    在纪晴熙的生命中,慕言宸是陪伴她最久的人,无论她高兴,难过,抑或是失恋,回首时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 他就萌孤独患者

    他就萌孤独患者

    徐离花怜,那是一个非常善于自欺欺人的外向孤独症选手,她在无妄之海许下了一个心愿,作为代价,从此,她穿梭于各个位面,帮助各路反派大佬逆袭。为毛被她虐过的男主最后都成了同事,无妄之海,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啊啊啊!徐离花怜只能弱弱地问一句二狗子:“……现在跑还来得及吗?”为毛系统升级,助攻任务会变成攻略任务啊啊啊!“好想回到过去!”徐离花怜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好想回到系统升级以前。
  • 魔法之徽

    魔法之徽

    在任何一个世界,人类都是有局限的。然而,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局限的界限就会变得无比遥远。正因为如此,人类最终成为了统治星球的生物。所谓魔法之徽,就是把微不足道的个体力量聚集,最终化为统治世界的伟力的伟大造物。捡到了奇怪的血滴的普通少年,在这个世界走上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以上简介纯属胡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于是,建了个书友群:623945251
  • 与系统的异界生活

    与系统的异界生活

    这是一个不正经的主角,带着一个不正经的系统,在异界的不正经的故事。
  • 都将诗情付酩酊:古文人之酒趣

    都将诗情付酩酊:古文人之酒趣

    醉意似乎向来都青睐文人墨客。没发明酒的时候,以诗歌醉人,酒的问世,诗情与醉意通常都纠缠不清了,那种迷蒙的状态,让得意神采飞扬,给失意抹上酡红,人生得失各尽欢。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本书着重描绘文人墨客与酒纠缠的故事,从魏晋起笔,顺笔而下,直至民国,文人醉眼阅世,不失本真性情。
  • 两眉何处月如钩

    两眉何处月如钩

    两个穿越的灵魂在异世竟得相遇!莫非是上天的安排?手把三尺剑,修道问长生。冷眼看鸿蒙,主宰是何人?
  • 五国故事

    五国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许你晚风凉2

    许你晚风凉2

    旅游杂志新晋编辑骆欢喜在出国拍专题的航班上偶遇青梅竹马的背包客纪朗廷,他初心依旧,穷追不舍,而她步步逃窜,失魂落魄。年少的她生来带着残缺,被父亲恶意丢弃,被同龄人孤立,被幸福遗忘。而他是她记忆里唯一的暖光,为她跳火车摔得一身伤,为她淋雨熬夜失眠……但不知为何她就是不愿接受他。许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她为了怀念他而开了一家酒馆,处于人生低谷的陌生男子孙江宁成为酒馆的常客,他为何而来,又将改变些什么?经年之后,命运用热带海岛上的一场龙卷风将他们的生死重新拴在一起,她当年逼他离开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他又能否真的抓紧她,再也不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