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1600000026

第26章 遵义章(6)

【原典】闻善①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②。

张氏注曰:暴则生怨。浊,溷也。

王氏点评:闻有贤善好人,略时间欢喜;若见忠正才能,暂时敬爱;其有受贤之虚名,而无用人之诚实。施谋善策,不肯依随;忠直良言,不肯听从。然有才能,如无一般;不用善人,必不能为善。

齐之以德,广施恩惠;能安其人,行之以政。心量宽大,必容于众;少有过失,常记于心;逞一时之怒性,重责于人,必生怨恨之心。

疑而见用怀其惧,而失其善;用而不信竭其力,而尽其诚。既疑休用,既用休疑;疑而重用,必怀忧惧,事不能行。用而不疑,秉公从政,立事成功。

【注释】

①善:长处,优点。

②浊:昏庸,不明。

【译文】

知道别人的长处,却不加以利用,一直抓着别人的错误不放,这样的人真是太粗暴了;不信任任用了的人,而自己信任的人又不任用,这样的人,真是昏庸。

【解读】

不听取正确的意见,却抓住无关紧要的小错,这实在是太愚蠢了。过去发生的事情,无法挽回,就要忘掉,就要不计前嫌。俗话说,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我们这个世界上,德才兼备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因此,任用自己信任的人呢,担心他没有能力,任用有能力的人,又担心他背叛自己。面对这样的事情,还真是难以抉择。怎么办呢?黄石公告诉我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要轻易决策。

一个人做了领导,社会地位比别人优越,权力也比别人大,那就一定要比别人有更好的耐心。因此,当有人指责自己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倾听,看看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千万不能动不动就发火,暴跳如雷。

古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听上去难听的话,不顺耳的话,可能恰恰是对自己有好处的,而那些听上去很舒服的话,倒很可能是别人麻痹自己的。那些敢于当面批评我们的人,心中一定没有恶意,而那些当面一味奉承的人,说不定背地里暗怀鬼胎。

不过,是人都有弱点。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听信别人的忠言,而对那些可能损害自己的甜言蜜语却受之不却。在我国古代,有不少的君主不希望听到臣子的逆耳忠言,他们甚至不允许别人开口说话,譬如昏庸残暴的周厉王、商纣王等。前车之鉴,我们不能不多加注意啊!

【原典】牧①人以德者集②,绳③人以刑者散。

张氏注曰:刑者,原于道德之意而恕在其中;是以先王以刑辅德,而非专用刑者也。故曰:“牧之以德则集,绳之以刑则散也。”

王氏点评:教以德义,能安于众;齐以刑罚,必散其民。若将礼、义、廉、耻,化以孝、悌、忠、信,使民自然归集。官无公正之心,吏行贪饕;侥幸户役,频繁聚敛百姓;不行仁道,专以严刑,必然逃散。

【注释】

①牧:统治,治理。

②集:此处作动词用,使团结的意思。

③绳:约束。

【译文】

依靠德政来治理国家,人们就会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只知道用残酷的法律来约束百姓,就会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解读】

在我国古代,道德伦理和刑罚一直都是政治家们治国的两样法宝。用道德伦理来感化和教育人民,用法律来约束那些到处犯罪的小人。当一个政权将伦理道德和刑罚看得一样重要的时候,国家的繁荣就实现了一半。反之,倘若只知道用法律来约束人民,那离政权倒台的日子就不远了。

黄石公认为,一个国家倘若只知道用残酷的刑罚来约束人民,那革命的烈火很快就会燃遍全国。其实,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在国家中,领导人起决定作用,在企业中也一样。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不仅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具体到企业,那就是要考虑到员工的利益。倘若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管人民的死活,那人民就会站起来推翻他。倘若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在乎自己的员工,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就会得到众叛亲离的下场。

黄石公说“牧人以德者集”,希望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仅应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还要让他们热爱国家,有一种归属感。同样,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该这样。他不仅应该给员工不错的待遇,还应该在精神方面予以帮助。这样,大家才能同心同德,共创美好明天。

【原典】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①,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②。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③。

张氏注曰:人心不服则叛也。非所宜加者,酷也。

王氏点评:功量大小,赏分轻重;事明理顺,人无不伏。盖功德乃人臣之善恶;赏罚,是国家之纪纲。若小功不赐赏,无人肯立大功。

志高量广,以礼宽恕于人;德尊仁厚,仗义施恩于众人。有小怨不能忍,舍专欲报恨,返招其祸。如张飞心急性躁,人有小过,必以重罚,后被帐下所刺,便是小怨不舍,则大怨必生之患。

赏轻生恨,罚重不共。有功之人,升官不高,赏则轻微,人必生怨。罪轻之人,加以重刑,人必不服。赏罚不明,国之大病;人离必叛,后必灭亡。施恩以劝善人,设刑以禁恶党。私赏无功,多人不忿;刑罚无罪,众士离心。此乃不共之怨也。

【注释】

①赦:赦免,宽恕。

②叛:反叛,叛乱。

③酷:苛刻。

【译文】

不奖赏小的功劳,就很少有人能建立大功劳;不宽恕小的错误,更大的错误就会产生。在奖赏的时候不公平,不能令人信服,处罚的时候又一味偏私,肯定会引起叛乱。对那些没有功劳的人给予赏赐,对于那些没有犯罪的人,却予以惩罚,这样的人实在是太苛刻了。

【解读】

上面这几句话,说的都是赏罚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一定要公平,要让大家心服口服。不然,就可能让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荀子说:“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奖励那些做了好事的人让他们再接再厉;惩罚那些干了坏事的人,让他们长长记性。对于当权者来讲,赏罚分明是非常重要的统治策略。倘若赏罚不明,不但是那些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的人,即便是那些没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正义之士也会看不惯,从而离开自己。

奖励是为了鼓励别人继续这样做下去,继续为自己效力,让自己的事业越来越壮大;而惩罚则是为了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有所收敛。两种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壮大自身的力量,可谓殊途同归。

说到奖励,大家都会,但要惩罚一个人,还要让他心服口服,确实需要一定的技巧。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他在惩罚下属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稳。想要惩罚一个背叛了自己的人,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那个人既然敢于背叛自己,实力肯定不简单,说不定背后还会有高人。倘若贸然出手,非但没能惩罚别人,反而被别人惩罚了。所以,在决定惩罚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可莽撞。

(2)准。领导批评和惩罚下属的时候一定要干脆利落,直奔主题。因为只有这样,犯错误的人才会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什么地方,从而虚心改正。

(3)狠。倘若下属犯了很大的错误,严重危害到了集团内部的利益,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一定要下定决心,果断出手。倘若犹豫不决,反而会被别人算计。

不过,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领导者,千万不能将惩罚当作发泄,而是通过惩罚让当事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要引起其他的人注意,今后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原典】听谗而美①,闻谏而仇②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③。

张氏注曰:有吾之有,则心逸而身安。

王氏点评:君子忠而不佞,小人佞而不忠。听谗言如美味,怒忠正如仇雠,不亡国者,鲜矣!

若能谨守,必无疏失之患;巧计狂徒,后有败坏之殃。如智伯不仁,内起贪饕、夺地之志生,奸绞侮韩魏之君,却被韩魏与赵襄子暗合,返攻杀智伯,各分其地。此是贪人之有,返招败亡之祸。

【注释】

①美:高兴,愉快。

②仇:仇恨,反感,厌恶。

③残:残酷不仁。

【译文】

听到那些裹着蜂蜜的谗言就很高兴,而听到那些忠诚的话就心中不快,只会自取灭亡。拥有自己应该拥有的,就会心安理得;贪图别人的东西,就是残暴不仁。

【解读】

在生活中,不少人会贪图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劳而不获,坐在屋子里就能捡到天上掉下来的黄金,这样的事情,谁不想要?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管是什么,我们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别人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强行夺过来,一定会遭到报应。

宋之问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长得非常漂亮,而且长于辩论,唯一的缺点就是——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喜欢,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得到。宋之问生活于武则天时期,因为文才而为武则天器重。武则天时期有一个机构叫作奉宸院,职责便是给武则天搜罗俊秀的男子,著名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都出自于此。宋之问非常想得到武则天的临幸,就想方设法巴结张易之兄弟。他极尽阿谀之能事,甚至帮二张兄弟倒过夜壶。工夫不负有心人,武则天看到宋之问的一首自荐诗之后,召见了他。宋之问离开后,武则天叹息说,这个宋之问,真是个难得之才,可惜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

玄宗发动神龙政变,彻底扳倒武则天之后,二张被杀,宋之问也因为攀附二张被贬。在被贬期间,他写作了著名的《度大庾岭》,其末句云:“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后来,他不甘寂寞,私自回到京城,躲在好友张仲之家中。一天,张仲之与一些大臣密谋除掉武三思。宋之问发现后,迅速跑到武三思家里告发,张仲之全家因此被杀。

宋之问不仅觊觎权力,还觊觎别人的诗歌。他的外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歌叫《代悲白头翁》,其中有一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看到后,非常喜欢,就跟刘希夷商量,希望刘将署名权给他。刘希夷不从,宋之问就派人暗杀了他。

玄宗皇帝正式掌权之后,开始清算宋之问的罪行。先是将他流放到了钦州,后来又命令他自杀。听到他被迫自杀的消息之后,天下的读书人无不拍手称快。

宋之问本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仅仅因为抵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才会落得身死名灭这样可悲的下场。

同类推荐
  • 论语通解(二)

    论语通解(二)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解(一)》一书的姊妹篇,续集,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本书作者以亲和力的语言和轻松的讲座方式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内容包括艺术与人生;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等。
  •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尼采致敬古希腊哲学大师的天才之作。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带你读懂原著。精彩复原古希腊哲学家群像,重获和再造那些伟大的天性、伟大的人。《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3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在《悲剧的诞生》出版后不久,尼采的研究重心从希腊艺术转向了希腊哲学。他将目光锁定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即前柏拉图时期。尼采深信,二者在精神上同源,共同造就一种真正能够统率和指导人生的文化。他依靠流传下来的残篇断简,尝试复原前柏拉图哲学家的群像,带我们走近和重获那些伟大的天性、伟大的人。本书和《悲剧的诞生》一起,向我们展示了尼采哲学思想的希腊渊源。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 马克思和科恩正义思想比析

    马克思和科恩正义思想比析

    本书以“自由”、“平等”和“所有权”为主线,旨在阐释、比析马克思、科恩分别完成对自由主义(资本主义)非正义的批驳,而后各自构建其社会主义正义论。其中,重点阐明科恩立足于当代现实,大胆质疑马克思主义自我所有、剥削等理论,同时发展马克思正义思想;回应当代自由主义的挑战,批判并吸纳当代自由主义的合理资源,探索社会主义基本正义。为了达致上述目的,本书从四个层面展开研探:起先探究马克思、科恩对自由主义批判的缘起,而后着重研究马克思、科恩对新、旧自由主义的批判,再后探析马克思、科恩对社会主义正义的建构,最后简评马克思、科恩两种正义思想。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有助于国内学者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结合我国现实,建构中国语境中的社会正义论和解决中国正义问题,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绝萌冷面妖妃

    绝萌冷面妖妃

    今晨夜,那个从小就站在神界权力的最高处成长,被包围在权力阴影中的冷面男子,血液里却对她有着疯狂的执著。陌瑶菲,本只是命运圣母用一滴眼泪捏造的倾世精灵,却沦落成了修罗帝王捉弄的小小妖精。修罗万年的追寻……于她,已是曾经万年的遗忘和舍弃;于他,却是两千年里至痛的自我冰封。冥王VS小妖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发展研究

    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发展研究

    本书纵观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发展历程,其目标的转移明显呈现出阶段发展的特征,大致经历:普通初等教育、人人受中等教育、追求更大的教育机会均等、效率优先下的教育公平和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五个阶段,整个演进过程表现出独特的特点:英国党派的意识形态对教育公平政策目标的影响日渐淡化;英国学术界不同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推动了教育政策向平等化方向发展;英国政府在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策略上不仅展现出特有的英国式“渐进主义”,而且形成相互支持的网状结构,使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趋向统一。
  •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精装版)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精装版)

    本书包括了林徽因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林徽因兼诗人与建筑学家于一身,本来就是林徽因个人的文化特征。《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尽可能地收集了她的书信,尽管远不完全,却也涵盖了她从留学时代直到晚年的一生,而且全部是纯粹的私信,极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政治、感情、家庭,以及把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有血有肉有泪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有的段落,看得出写的时候是多么急切和激动,不仅字迹潦草,甚至有点语无伦次。对于那些有意研究林徽因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人来说,这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材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廊桥今世缘

    廊桥今世缘

    一切都还停留在昨天的炊烟里。风声隆隆地来了。我看见,透过老屋那铅色的天际线。今天也来了!“泰顺”,不消说,取意肯定是“康泰平顺”,一下子就切中了传统文化的肯綮,是我中华民族最核心、最美满、最高级别的生之期冀了。所以,全国叫“康”、叫“泰”、叫 “平”、叫“顺”的多多矣,而“泰+顺”的最佳组合,则独独让浙江的泰顺县占了。
  • 时空成帝

    时空成帝

    少年徐至,雷雨夜得时空珠,修阴阳变,秘术无双,强大珠子令其纵横世间……
  • 台湾县志

    台湾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吾本天神

    吾本天神

    天神落凡,带一纸婚约,一副画像找到了自己在凡尘的未婚妻,只因偷了上界的神品当聘礼,被上界天神追杀至下界,没了修为,丢了神格,一切都要从一个下界凡人开始从头修炼!故事便从天神落尘讲起……吾本天神,即便从头再来,终有一日也可再临上界!届时,我定要这上界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