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1800000013

第13章 施劳的英雄与受累的圣贤(3)

人不怕没地位,就怕没本领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南怀瑾说:“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根本要建立。” 建立,无非就是大家所说的那种古人认为三不朽的事业——立德、立功、立言。而这些也都是很难办到的。古人很在乎德,就如南怀瑾说的那样,古代的人首先立德然后才重视立功。当社会历史发展到周秦时代的时候,世人大都只讲功业了。

南怀瑾还说,世人除了重视立德、立功之外还应重视立言。所谓的立言就是把自己的言论和观点传播开来,留给后世之人。就如崇尚自由的老子、被后世誉为“素王”的孔子,他们凭借自己的真实本领独立于世,卓尔不群。功名利禄在他们眼里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们不求禄位,也不求显赫的声势,他们求的是自己的修养。

世间本有很多的人,他们本来没有什么地位,有的更是出身寒门,但一旦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得到他人的赞同,那么很快就会被天下的人皆知。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阳,很少有人知道。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后知道的人也很少,但是在孙权的军营里,诸葛亮舌战群儒,从而一鸣惊人,名满天下。

周瑜身为袁绍的大将,在看到诸葛亮的才华时也不禁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本事是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这些东西貌似很轻而看不见,但是它们却可以让一个人拥有很高的位置。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的本事就不怕没有高人一等的位置。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师从鬼谷子,但学无所成,一直游历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向诸侯国的国王展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抱负。留给世人印象最深的恐怕要数苏秦见秦惠王了。

战国时期,各地诸侯割据而治,占地为王。苏秦分析了几个诸侯大国的利势,选定秦国作为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理想之国。苏秦见到秦惠王就大谈特谈秦国之大、秦国的地势和秦国所处诸侯国的有利位置,把秦国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夸了个遍。

秦惠王听完苏秦的赞誉之词,没有扬扬得意,而是以时机不成熟而回绝了苏秦一统天下的想法。虽然遭到秦惠王的拒绝,但是苏秦没有气馁,依旧在秦国不断地给秦惠王写谏言信,但仍旧没有被采纳。

眼看着身上的盘缠用尽,生活近乎潦倒,想想出来的时候,黄金百两,衣着鲜亮,受人推崇。可是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如此狼狈,苏秦没有办法只好回家。世态炎凉似乎是那个时代的特有标志。苏秦回到家后并没有得到家人的关怀和关心,反而成为众人瞧不起的对象,被他们讥笑。

苏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躬身自省,自我反省。纵使流言飞语、恶衣恶食、恶语相向等也无法动摇他建功立业的心。

苏秦躲在屋里研究姜尚的《阴符》,不管外面是怎样的鄙夷之声,他都没有空去顾及。读书读累了、困了就拿着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就是后来的俗语“锥刺股”。由此可见,苏秦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强和坚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苏秦学有所成。他先游历赵国,因学识有独到的见解,被赵王封为武安君,而且赵王还把相印给他了,又给了黄金和绸缎等。

至此以后,苏秦不断地游说于各个诸侯国,当然除了秦国。就这样,苏秦没有使用一兵一卒,没有消耗一分粮饷就改变了战国的局势。各国与秦国断绝关系,破坏了秦国连横的计划。

由此种种可以看出,苏秦的经历正是应了孔子的那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苏秦的成功是自我反省而自立起来的结果。人立起来了,就会钻研学问,这样学问也就充沛了,成为众人皆知的英雄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南怀瑾说人生在世不要害怕没有知己,不要害怕没有人了解自己,只要人生过得充实,被人了解,被天下人知道那是迟早的事情。就如高适在《别董大》的诗里所写的那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一世,不怕没有地位,最怕的是没有本领。世界上缺少的不是伯乐,而是有真才实学的千里马,就如中国的那句古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换句话说,是人才就不会被埋没,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不怕没有地位。

自古凡夫与圣人的分野

凡人与圣人的差别就在眼前的一张纸,

凡人投胎转世都带着前世死去时蒙在脸上的蒙脸纸,

只有圣人是被神揭去了那张纸投胎的。

凡人永远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

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

凡人只有在圣人揭开蒙脸纸点化时才恍悟一回,

之后那张纸又变得黑瞎糊涂了。

这是一首描写凡人与圣人区别的诗,虽不知道是出自谁之手,但由此可以看出,圣人与凡人是有区别的。就如那句名言说的“圣人转心不转境,凡人转境不转心”。

南怀瑾说圣人与凡人是有区别的。在现实生活里,只为自己的功名利禄而奔波的人就是凡人;而圣人却是在现实生活里不是为了自己的一生而奔波,是为了天下苍生而劳累的人。

圣人与凡夫的最大区别恐怕就是圣人会如范仲淹说的那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就是圣人的心境。而凡人更多的是想到自己的一生会怎样度过。这也正如南怀瑾所说的那样,所谓占山立寨的英雄豪杰,他们最基本的要求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吃饭。世人都会这样,卸掉了心理上英雄的负担,没有人会与众不同。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可见孟子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自从学习了之后才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修养的。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三次搬家,为的是孟子能够“近朱者赤”。由此可见,要想成为圣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需要的功夫和耐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孔子的一生都致力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为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他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宣传“礼”“义”等下了不少的功夫。

现代人看过去的杀人殉葬是一种惨无人道的做法,不单不符合理性还不符合人性。但在那个时候,活人殉葬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管你愿意与否。在那会的世界里,人们认为人死了以后灵魂还会存在,以一种不为人知的形式出现,而且具有超人的能力,不但能左右一些事情,而且还能实现一些人的愿望。所以活人殉葬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春秋时期,孔子推行他的思想,其中就有反对活人殉葬这件不合人性的事情。儒家思想主张敬奉鬼神,但却恪守“不以死伤生”的原则。对于当时社会上仍然偶尔出现的杀殉事件,儒家都表现出反对的立场。

孔子反对活人殉葬,也反对对死去的人厚葬。《论语·先进》里说:“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孔子一生最器重的学生要数颜回了,颜回自从做了孔子的弟子以后都是严格按照礼的要求办事的,他生前曾经对孔子保证过,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所谓的厚葬,自然是违背儒家思想“礼”的标准,所以厚葬也不符合颜渊的本意。孔子不是颜渊的父亲,不能为颜渊主丧,虽然没能够阻止其他弟子对颜回的厚葬行为,但还是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圣人,哪怕对身边的人也不会厚待。孔子终其一生都是在传播儒家思想,使世人都能懂礼而尊法。与那些只顾自己而不顾及别人的人相比,孔子不愧为圣人。

而凡人终究是凡人,一言一行都是为了自己的利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历史的一个笑柄,他只是一个凡人,只想博得美人一笑,可是事情的结果却是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周幽王一定是凡人,平凡到只想到眼前的爱人,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这就是南怀瑾说的那种英雄卸掉了心里的伪装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圣人与凡夫的区别就在于凡人想到的只是自己的眼前,成功的事业也只是眼前的成功。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心怀天下,想的是普天之下的苦和忧,担起的是天下的重担,成就的是千秋的伟业。

同类推荐
  •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荟萃了人量精彩的中外名人的幽默故事,不仅可以令你捧腹大笑,也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更会给你一种博人、精深的智慧。这智慧像大海,像天空,让每个渴望幸福快乐的人,都能摆脱痛苦,走向成功!
  • 道德品质的修养

    道德品质的修养

    一个人的财富和他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个人有很多金钱,却有一片贫瘠的心田;有一片广阔的庄园,而理解力却很狭隘,那么他的财富对他又意味着什么呢?他的价值将为他赢得什么呢?
  • 90后最喜爱的名言警句

    90后最喜爱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宝库里的一份珍贵财富,是古今中外先哲们和无数有志之士的厚积薄发,是人类知识的积累,是民族智慧的提炼,所以它跨越国界,世代相传,给人启迪,发人深思,成为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90后最喜爱的名言警句》是一本具有“麻辣”效果的好书,精选多位青春作家的睿智思想和时代惊语,青春活力与叛逆的回归。
  •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

    古往今来无数圣贤智者在参悟人生后,都发现了糊涂的影子。孔子发现了,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取名“逍遥”,墨子看见了,取名为“非攻”;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时也发现了,但他提起笔时却忘记了!他也真够糊涂的,只好语焉不详地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直到清代,才由郑板桥振臂一呼,呼啦啦地擎起一面“糊涂”大旗,高声地宣称:难得糊涂!
热门推荐
  •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下)

    古龙文集:名剑风流(下)

    江湖名门“先天无极派”掌门人俞放鹤于家中遭人毒手,其子俞佩玉亲眼目睹父亲惨死却无力相助;后遇未婚妻林黛羽才得知父亲的好友也一一被人杀害。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同一天晚上,这些人却又奇迹般的“起死回生”。是有人恶意的玩笑,还是这“复生”背后隐藏了不为人知的阴谋?
  • 万物典当铺

    万物典当铺

    万物皆可典当,一物换一物,人、鬼、怪。只要你拿出我要的。那我就能给你,你想要的。灵魂典当铺,典当你的一切…………
  • 幻影

    幻影

    本书是一部侦探悬疑小说,讲述了托瑞协助破获的一个大案始于一连串富商被杀事件,一切线索都指向维戴西恩商会,一个外商协会,因此商会的所有委员都被逮捕入狱,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且托瑞坚信这些人是被陷害的。在他们进行下一步调查之前,又出现了五宗谋杀案,最后托瑞根据线索当面指控罪犯的罪行,解除了危机。
  • 误惹冷酷总裁

    误惹冷酷总裁

    因为妈妈,她误惹了那个神秘的冷酷男人,让她三天之内陪他一百万..........走投无路,她唯一能出卖的只有自己............战战兢兢的等在那个豪华的房间里,她没想到买她的男人居然是他.............又恨又恼又怒,真是冤家路窄.............汪昊天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买的这个女孩,居然是她....一场豪华的婚礼上,她看着帅气的新郎,从自己的身边走过,而开始新娘却不是她.......
  •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由游戏主人编著,是一部流转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一个旷世奇宝。分古艳、腐流、术业、形体、殊风、闺风、世讳、僧道、贪吝、贫穷、讥刺、谬误十二卷,近千个笑话。这些笑话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简练隽秀的文字、丰富的遐想、引人发笑的事件,生动地再现了封建社会的民间风俗,人生情趣,世态炎凉、官场腐败以及性方面的描写等等,极具讽刺意义。每一个笑话犹如电影镜头画面,给人以轻松的艺术享受,带人进入全方位的欢乐世界。
  • 紫箫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紫箫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本书取材于唐代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但割弃了小说中因李益负心而导致霍小玉死亡的情节。叙述李益与霍小玉结婚后,李益随军出征,霍小玉在家怀念不已,至李益七夕回京,两人团聚而止,仅为卷首“开宗”所预告的剧情之半。
  • 枕上秘爱:大叔别太坏

    枕上秘爱:大叔别太坏

    男朋友出轨继妹,她惨遭算计!那么,她睡了他的叔叔,成他的婶婶!夺得他爷爷的偏爱,让他在家族站不住脚!她原本只是把婚姻,当成报复前男友、继母、继妹的手段。没想到,那个男人不仅给了她维护和纵容,他给了她全世界。那个男人说:“夏伊诺,从我爱上你的那一刻,你就成了我的软肋。”只是,他愿意放下原本的无坚不摧,只为拥她入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缘之一笑百魅

    网缘之一笑百魅

    想她笑姑娘一没跟人结仇,二没抢人老公;天天安分守己的采着自己的药,虽说偶尔也去药园偷偷药,矿窑偷偷矿;那也没罪恶滔天到让全服的人满屏追杀吧!你杀就杀吧,姑娘站着给你杀;但你也不要夺魂啊!你杀姑娘那么多次,姑娘就反击杀你一次你就夺姑娘的魂;好吧!这些我们暂且不追究,你要夺魂,那姑娘我就乖乖待幽冥界挂机还不行么,你为何还要组队追杀到幽冥界来啊!!姑娘我到底是刨你祖坟了还是挖你龙根了啊!你跟姑娘我这么大的深仇大恨。士可杀不可辱,让了一次又一次,却被当成好欺负,原来这一次都是他在背后操的黑手...他到底有什么阴谋...“我要你做我第一夫人。”他骑在全身冒火的血红麒麟身上腾在空中,高傲的望着地上骑着白马的笑姑娘。“今晚的月色不错,嗯...适合偷药。”整理干净自己的背包她屁颠屁颠的骑着白马往药园跑去了,就好像没看到头顶悬着个人一般。他看着消失在药园门口的她,拉起缰绳转身飞走了...然后第二天,全服通缉笑姑娘的赏金出来了...“赏-夺笑姑娘一魂的500W”“赏-夺笑姑娘一魄的200W”...她一大早线,看到满世界的赏,第一件事是点开好友列表找到某猪。笑姑娘:猪,我站着给你夺,我们五五分账,怎样。猪爱笑:...
  • 礼佛仪式

    礼佛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