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1800000039

第39章 天时 地利与人和(2)

南怀瑾说研究《易经》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卜卦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好坏之分只有两个元素,时间对了,位置恰好了,那么对人生而言就是上上卦。就如同给人算命一样,有的人生辰八字很好,那么命就贵了,但如果一辈子没有遇到好运,纵使有好的位置但是没有好的时运,那么也就贵不起来了。人生其实就跟东西一样,一件的确是很好的东西,有价值,可是如果放在那里几十年卖不出去,那么也还是一文不值。东西放错了位置,即使再好也没有价值。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以后宴请宾客,宴会上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他想事先就把牛奶储存起来,这样才不至于在宴会的时候因为牛奶的供应问题而着急。

他在心里琢磨着:“如果我现在开始就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积储,那么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盛装,而且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变坏。但是如果把牛奶放在牛腹里,等到宴请宾客的那天一并来取,这样做既可以省事,又可喝到新鲜的牛奶,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他想到就那么做了,他把养的那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然后也不每天都去挤奶了。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宾客们都来了,他就把奶牛牵出来,可是不论他怎样用功,就是一滴牛奶也挤不出来。

牛奶本来有很好的机会,但是被人放错了位置,那么结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东西再好终归还是东西,但只要放东西的人有眼光、有水平,那么别人看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位置的重要性。

世间有很多的人学问好,但是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的出不了名。一旦有个灾难,这个人有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等事迹,然后他的高大形象就出来了,这时别人也就知道了他很有学问,要不然真的是学问埋没了一辈子。很多人在生前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名气,一旦因为贡献过度而死了,那么就是英雄,被授予奖章,尽管死了的人是看不到的,那么对于活着的人也是一种典范作用。

世间还有好多人,他们出身就高人一等,所以便觉得可以凭借自己的家世显赫而高人一等,所以目中无人、骄傲自负。但是一旦遇到问题了就捉襟见肘,方寸大乱而失去主意,从而延误时机。就如中国的那句俗话说的“富家子弟多纨袴”。

人生如此,历史亦是这样。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和诸葛亮一样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学问。但是如果没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世间的人又有几个知道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南怀瑾说天下的事大都如此,把人生“贵贱存乎位”的哲理看通了,那么对于名利也就淡泊了。人生也就觉得没有什么了,哪怕不是很好的时运也能够居而安之,心安理得。

通晓实事,把握机会

南怀瑾说人生最高的智慧是做到对别人、对自己、对事情,知道时机到了就要把握住机会,不能让机会错失了,应该做的时候就做,不要踌躇不前而犹豫不决。

南怀瑾说宋代的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他不懂得“知至至之”,虽然后世评价王安石是了不起的大政治家,但是他却没有把握好机会。王安石虽然有高度的思想,但是那个时代的趋势还没有到,即使有高度的思想也是没有用处的。要做到“知至至之”就是要把握好时机,时机到了就做,那么就刚刚好。

人生要抓住机会,把握住机会。南怀瑾说机会就是开电视的时候,手刚搭上开关,在即开未开之间,按的那一刹那就是机会。人应该做的就是拥有高度的智慧,看准了,时间到了,应该做就做,这样就可以改变自己的际遇。人生最难得的就是毫不犹豫地抓住自己眼前的机会,这样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

一天,柏拉图向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这期间只有一次的摘采机会,并且只能一路向前,不能回头。柏拉图就按照苏格拉底的说法去做了。结果他空着两手走出了田地。

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空着手回来,柏拉图说:“你说的只能摘一次,而且不能走回头路,我即使看见了最大最金黄的,但想到前面可能有最好的就舍弃这个而走向前方了,然而一路走来总觉得都没有前面的好,但是已经失去机会了,所以两手空空的回来。”

苏格拉底微微地笑着说:“这就是爱情,你总觉得眼前的人没有后来的人好,在拥有的时候总想着前面的那个人是不是比这个人更善解人意,更温柔大方。所以你看到的是遥远的那些人,结果错失了身边的机会,其结果如摘麦穗一样,总是在丢掉最好的机会。”

机会是稍纵即逝的,短暂而迅速。有人能够抓住瞬间的机会,那么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际遇。人生会有很多的意外,而有的意外对人而言就是难得的机会。如果机会把握住了,那么人生的机遇也会随之而改变。

王先生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推销员。一次,他乘飞机去外地出差,结果在飞行途中遭遇到了劫机事件。经过了紧张而漫长的10小时之后,问题得到了解决,飞机重新起飞。

王先生就在要跨出机舱的一瞬间,突然想到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公司的形象。想到这他立即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然后在纸上面写了一行大字:“我和某公司的某知名品牌保健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你们的相救!”他举着纸张走出了机舱,其行为立即被电视台的镜头捕捉到了,他成为这次劫机事件的明星,很快地被人口头相传。

王先生在出机场时别出心裁的宣传举动,使得公司和产品在一瞬间家喻户晓,世人皆知。之后,公司客户的订单一个接一个,为公司迎来了很好的利润。等到他回到公司时,高层领导和所有员工在公司门口夹道欢迎他的归来。

董事长更是万分激动地说:“真没有想到,你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想到公司的效应。你是最优秀的推销员,我认为营销主管的位置非你莫属。”

这件事情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倒霉至极的“事件”,但却巧妙地被王先生改写成了“传奇”!可见能够抓住机遇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机会来了,把握住了就是最大的成功。

南怀瑾说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捉住了机遇获得了成功但也要懂得“之终终之”的道理。人在一定高的位置待久了要懂得“居位而不骄”的道理。这就如上楼下楼一样,没有人永远在楼上不下来。人生如果过了时机要懂得“退位让贤”,因为时代不属于自己了,再待在那个位置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人应该要随时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抓住人生的机会而成就自己的机遇。

人的荣誉,存于际遇之间

南怀瑾说人生的一切,不管是个人的小事还是国家的大事,都应该把握好时机。《易经》里面的重点讲的就是“位”——环境。世间万物都是处在变化之中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事情和事物都是在变化的,随着转移和变化的还有空间,孔子经常在《易经》里面讲到时空的变化。

世间有很多的人每天面对生活都是在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的不公,抱怨世道的炎凉,整天都是满腹的牢骚。南怀瑾说年轻人不害怕没有前途,只要懂得时机和把握住空间就能够站得起来。人生最重要的是懂得把握眼前的时空位置。

有人去过寺庙里就会发现,刚进庙门的时候首先会看到弥勒佛笑脸迎客。弥勒佛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他们分别掌管着不同的庙宇。

弥勒佛所在的寺庙人很多,香火很旺,因为弥勒佛总是笑脸迎客,他的热情也感染了香客,让他们也觉得快乐。弥勒佛天生大大咧咧,做事情也是丢三落四,尽管寺庙的香客很多,但他还是入不敷出。而韦陀却是一个管账的好手,但是他整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让来人觉得很紧张,所以弄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迎客,笑迎八方的人;而韦陀铁面无私,就让他负责财务,这样寺庙的香火就越来越旺了。庙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和有用之人的区分,就像武功高手一样,他们不需要名贵的宝剑,内功深厚摘片树叶就可以伤人,关键要看如何运用。用得好就是荣誉一身,用得不好也就是失败收场。人生的机遇在于自己的把握。所有的富贵荣辱都存在于人生的机遇之间。

小王、小李、小张同在一家合资公司做白领。小王认为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是件可惜的事情。所以他就经常想:如果哪一天我能凑巧碰见老总,那么我就跟他说我的才能,请求他给我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那样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小李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是他没有只是坐在那空想,他比小王更进一步,他去跟别人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进出办公大楼的时间,然后他也“凑巧”地来或者走,这样就有机会见到老总,可以和他打个招呼,在老总的心里加深印象。

小张比小王和小李更有办法。他详细了解了老总的奋斗历史,然后弄清楚老总的毕业学校和人际关系、对待事情的作风和目前所关心的问题,然后计算好老总进出办公大楼的时间,为自己在合适的场合安排一场合适的“巧遇”。每次他都能在相同的时间点“遇见”老总,虽然每次只是打一下招呼,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混了个面熟。几次招呼后,老板已经对他印象颇深,然后找他谈话,发现了他的才能,就给了他一个很好的位置。

聪明的人善于抓住机会,愚蠢的人总是在错失机会。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成功者不但能抓住机会也能创造机会。南怀瑾说人生其实就像赶公交车一样,等久的人会抱怨,其实是自己来得太早了;看着车走的人会咒骂,其实是自己来晚了。机会也是这样,能够抓住的时候就要努力地抓住,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南怀瑾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去安排自己,怎样把握人生的际遇,这样就能够了解人生,为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而奋斗。

同类推荐
  • 选择的智慧

    选择的智慧

    过去在工业社会,消极被动的人总是等着机会的来临、命运的安排,遇上不如意的事情会说是命运造成的,但是在一个互联网社会里,这个借口不再成立,人们能够接触所有的信息,可以用自己的双手选择、掌握自己的命运,使更多人对自己感觉到了责任感。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穷人穷什么

    穷人穷什么

    打开《穷人穷什么》,改变就已经开始!审视你的现状,改变你的观念,增强的你品位,摒弃你的弱点,就能找到你自己的出路。你知道穷人与富人间的区别吗?《穷人穷什么》从心态的角度,给予说明。看看《穷人穷什么》,你就可以知道你与富人间到底差距在哪。然后从中吸取教训,说不定,下一个富人就是你。《穷人穷什么》立足于让穷人认识自我,尤其是认识自己的弱点,知耻而后勇,它不想让穷人沉溺于一种假想的贫穷快乐中,而是以直面人生的笔触唤起穷人改变自我的勇气。
  • 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

    经商从做人开始: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

    本书把最经典的经营理念和生意心得挑选出来,用最浓缩的语言阐释,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说明,以达到启迪和激励当代青年人的目的。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生意的书,但更是一本教你如何做人的书。相信每一个深谙李嘉诚经商之道的人,都能赚到大钱,赚到开心钱。
  • 更好的你,更好的我

    更好的你,更好的我

    有个更好版本的你,蓄势待发。本书的想法更容易贯彻在你的生活里,可以产生奇迹。你可以更快乐,你的身体会更健康,你的想法会变得灵活,创造你梦想的生活。成功和财富尽在你的掌握,你的情感关系也会更深入更有意义。你将对生活所给予的丰盈充满感激,是时候拥抱这个“新的你”了。
热门推荐
  • 豪门盛婚之千亿暖媳

    豪门盛婚之千亿暖媳

    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绝对宠文,希望亲们加入书架,么么哒!*她是京都云氏家族的千金大小姐。高贵淡雅,气质脱俗,容貌绝美。却在家中地位不如两个私生子女。老爸不疼,继母伪善,弟妹背地里对她耍尽阴招。当她是病猫?*阮尚东;国内第一豪门唯一继承人。矜贵冷傲,气势逼人,姿容超绝,永远一副睥睨天下的姿态。传言他从来不近女色。即便如此,依旧引得各路女人争先恐后。
  • 锅圈岩

    锅圈岩

    本书是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系列之一,收录《锅圈岩》、《从四区到四梨树》、《太木路》、《对视》、《告密者》、《青鱼》、《小舅母和苏小米》、《冷月》、《六月之光》共九篇中短篇小说。故乡是每个人的出生地,又是每个人的情感容器。小说主要以生活在贵州乡村的人物为描写对象,展示了他们在云贵高原淳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与物深切的怀念之情。
  • 天使消失在街角

    天使消失在街角

    三流酒吧歌手的私生女安尹禾在7岁那年被一群小男生嘲笑后得到天使男孩的帮助,告诉她永远要在对手面前表现出坚强。此后安禾一直坚强隐忍,因为成绩优秀而被挖角到贵族学校,因此邂逅了神秘优雅的瑭和因梦想而叛逆的“坏小子”英树。安禾认定瑭是天使男孩并迷恋上他,这段爱情一波三折,而另一边,命运偏偏又让她和英树滋生出无数的牵连……
  • 冲虚观的小道士

    冲虚观的小道士

    世态炎凉、道消魔涨。一个小道士下山参加红尘试炼,从而开启了一段光怪陆离的修行之旅。
  • 捧墨赠友

    捧墨赠友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历年受朋友之请题写的各种隽语联楹。所有内容均为作者自撰、自选的人生格言、境界描述。作者自己认为,由于状态轻松愉快,本书在书法水准上很可能高于前面的碑书和经典抄写。此外,本书还选录了作者的“行世十诫”和作者自填自书的七阕词作。
  • 快穿之我家男神太腹黑

    快穿之我家男神太腹黑

    什么!精灵?意外死亡的洛怡月一脸懵逼的契约了个精灵,穿越到各个世界攻略男神就算了,你告诉我还有其他女人和我抢?洛怡月:这是世上最坑精灵,没有之一!最后将一次次梦的碎片拼凑起来,恩……我好像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我的漫画通诸天

    我的漫画通诸天

    漫画作家周绅,二十四岁的时候,收到了一份神秘的包裹,除了得知父亲的秘密以外,竟然里面还有……
  • 鸾栖何兮

    鸾栖何兮

    鸾飞于九天,徘于灵岐,为寻一有缘人,自甘堕入人世红尘,倾负此生。朝暮春寒,两两若无情,何以相守?孑然一身,踏尽尘寰。繁花落尽,鸾欲归远,何枝可栖……
  •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经济、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中国模式有自己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将多年积累整理为章节完整的专著,从中国模式的概念与外延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模式在基本制度体系中的含义,以及中国模式的溯源与发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