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4300000028

第28章 奖罚得当,从家庭做起(5)

大音乐家贝多芬几乎是在父亲的暴力下成长的。父亲望子成龙,从贝多芬年幼时就开始对他进行音乐教育。父亲的启蒙使贝多芬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面对父亲严苛的音乐训练,贝多芬的内心又充满了痛苦。在小贝多芬的记忆里,他每天的任务就是练琴,除了练钢琴之外,还要练小提琴、中提琴。父亲的严格甚至可以说是暴虐,令小贝多芬受尽苦难,坐在钢琴前,他的眼泪会掉到键盘上,于是他开始憎恨这份功课,时常不按谱练习,兴起时随意拉一些曲子,但只要被父亲发现,就会被大骂一通,这也让贝多芬背负了一生的心理阴影。在贝多芬成年后,受父亲的影响,他也用残酷的方法强迫侄子卡尔练琴,贝多芬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想把卡尔培养成最伟大的艺术家。无奈卡尔天资所限,在贝多芬的高压管制下,卡尔甚至还萌生了自杀的想法,在一次自杀未遂后,卡尔毅然断绝了和贝多芬的关系。这也让贝多芬饱受打击,精神极度空虚、崩溃,终至老死。

棍棒和打骂之下的教育对孩子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即使他们可以在发展兴趣上取得成就,但心灵上的阴影却是难以抹去的。

所以,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任何形式的过度挖掘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它直接剥夺了孩子的快乐。假如我们对某事感兴趣,但让我们长期沉浸其中,任何人都会感到乏味,更没有快乐可言。正如同爱吃的东西,如果天天吃,顿顿吃,最后也会败了胃口。

同理,如果对孩子发展兴趣采取过度奖励的方式也常常会物极必反。

比如有望子成龙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会一个本领,或安心把一件事做完,如学弹一首曲子,画完一幅画等,常常是软硬兼施,最拿手的一招就是许诺孩子“做完某事就给你买玩具”或“给你买巧克力”等。这一招在短期内非常见效,但孩子学习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得到奖赏。若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孩子们就不会像先前那样有兴趣去做,然后妈妈只好再次扛起“奖励的大旗”,或者给予更高级的“许诺”,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只是为了礼物、为了食品在“工作”,他们曾经最感兴趣的事情也在瞬间变得索然无味。

其实,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早就有过这样一个试验: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画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的孩子们得到了一个许诺,即“画得好,就给奖品”,而B组的孩子们只是被告知“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们都高兴地画完了自己喜爱的画。A组的孩子们得到了奖品,B组的孩子们得到的只是几句平常的赞语。

三个星期后,这位心理学家发现,A组的孩子们大多不会主动去画画,他们对画画的兴趣明显降低了,而B组的孩子们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画着。这个试验也曾在不同的国家进行过,试验的结果得到了反复的验证。

这个试验说明了一点:“奖品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又有使人只对所获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兴趣的危险。”

妈妈从这件事上还能得到什么感悟呢?那就是精神奖励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想发展孩子的某种兴趣,一定要在尊重他的基础上多对他进行精神鼓励,不要过于干涉,更不要过度惩罚或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也不要让孩子在许多种兴趣之间穿梭,那样只会使孩子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更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强加到孩子身上。实际上,尊重孩子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拥有快乐,这就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不做追分妈妈

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

——李开复

一个中国男孩被美国的一所大学录取,在入学报到时,男孩的爸爸陪他一起去。父子俩进入宿舍后发现,里面没有床具,只有木板。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每个人的床具都需要自己组装。男孩和爸爸手忙脚乱地装了大半天,可还是没有把那些木板各就各位。就在这时,旁边宿舍的一个美国男生看见了,便拎着自己的工具进来,三下五除二,没费太大工夫,就帮男孩把一套床具装好了。

这件事让男孩和他的爸爸都很震惊,他们也看到了不同教育之下的学生的差距。

在国内,我们总是会直觉地认为,只要孩子考了高分,考上一所好大学,就会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将来,所以整个教育过程也是简单而机械地追求表面化的分数,用分数代替了发展孩子丰富而完整的人生。而在“分数”之外,那些无法考查或考查不充分的东西,却对孩子拥有幸福的生活至关重要。比如,做家务的能力,对生活的热爱,孩子的动手能力等,这些却被妈妈忽视掉了。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追分”妈妈:一看到孩子的考试分数比上次高了,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肯定是下功夫了,进一步推论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很优秀,于是各种奖励也纷至沓来。可是如果看到孩子的分数下降,妈妈立刻就认为孩子“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自己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孩子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表现不好,这时妈妈更是失去了批评、帮助的耐心,甚至会恶语相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最后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自暴自弃。

不得不说,这样的“追分”妈妈真的很可怕,而“高分就奖励,低分就惩罚”的方式也是十分愚蠢的,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有个妈妈的做法很好,她教育孩子一直坚持“成绩差了不惩罚,成绩好了也不奖励”的原则,从孩子3岁起学琴时,妈妈就明确地告诉孩子:“学好钢琴是你自己的事,弹不好老师会批评,弹好了老师会表扬,妈妈的批评和奖励其实是画蛇添足。”妈妈担心孩子单纯地为了奖励去学习,这样就把学习当成了一件功利性的事情,妈妈不是舍不得给孩子买奖品,而是有意地不把成绩与物质利益挂钩,从而让孩子更重视追求知识、轻视名利。

李开复在教育女儿时也是轻分数、重能力的。李开复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作为爸爸,他从未告诉女儿一定要得几分,但是女儿总是觉得自己要得好成绩,这也许受到了周围的孩子的影响,女儿有时候也会不经意地跟李开复说:“上大学这么贵,读这所大学我真的要好好地读出一点成绩。”听到女儿这样说,李开复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她,成绩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在李开复看来,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说明这个孩子已经有责任感了,而且有很深的责任感了,这也在无形中给她增加了太大的压力,所以李开复在信中写给女儿这样一句话:“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也许这句话不适合每一个学生,但李开复是为了借此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你的成绩,你只要毕业就可以了。”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妈妈如果给他施加太多的压力,很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还会患上抑郁症,所以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地施压。此外,妈妈还应该肩负为孩子解压的责任。

“台湾卡耐基之父”黑幼龙先生有4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性格各具特点,但都非常顽皮,为教育好这4个孩子,黑幼龙和妻子李百龄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其中,在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上,他们的做法更值得妈妈们深思。

同类推荐
  • 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

    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

    优美悦耳的音乐就像看不见的特殊养分,流淌在孩子的血液中,渗透到孩子的每一个细胞里,从而促使孩子的大脑和感官全面、健康地发育,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未来的路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但成长的路却是作为父母的你铺垫的,要想让你的孩子赢得未来,那么至少要保障他们不输在起点上!所以,现在就用音乐来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吧,让孩子感受音乐无与伦比的魅力!
  • 用故事培养孩子的好品质

    用故事培养孩子的好品质

    品格教育对人生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当世界变化的速度愈来愈快,未来将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愈来愈严苛的时候,为孩子培养美好的品格,是父母给他最珍贵的礼物了,因为充满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是属于善良、正直、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本书从培育孩子“好品质”的方法入手,通过生动幽默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培养孩子品质的理论和经验,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品质”问题,并予以解决,极具实用价值。可以说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教子经典。希望这本书能给有心培养孩子好品质的家长以实质性的帮助。
  •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如何说宝贝才会听

    一系列专门针对2至7岁孩子的“如何说”奇妙工具:帮助父母应付日常的育儿挑战:吃饭,穿衣,出门,打闹,打针吃药,撒谎,睡觉……帮助小宝贝成长为独立、合作,与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及同伴都保持亲密关系的大孩子。是的,“如何说”奇妙工具对2至7岁的孩子也有效!乔安娜和茱莉在这本书中分享的就是她们举办“如何说”讲座和工作坊时的新发现和新应用,更新互动故事,更多实用工具,带领宝贝的爸爸妈妈走出育儿的烦恼、忧虑、无助、无力、无奈……同时让孩子在爱和理解之中、在不被评判之中健康成长,甚至教会他们受用一生的人际交往工具。
  • 哈佛教子课

    哈佛教子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教育方法和理念精华,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教育法则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为天下父母提供了最完美的天才培养之路。全球已有数百万家长从这些教育方法中得到了有力的帮助,使他们的孩子的人生得到了积极的改变。聪明的父母可以从本书中发现一条完美教育的路线指南,让孩子受益一生。
  • 家庭教育口传书

    家庭教育口传书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家长。家庭教育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素质,更是提高父母的素质。“幼稚”是毕竟阶段,也是他们的快乐。身为长辈的我们,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其实,当总统是成功,当小丑也是成功。对孩子的爱需要理性,需要节制。盲目地爱孩子的父母,是犯罪者,是侵略者。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攀比的玩物。儿童更接近于动物。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快乐的童年,那么他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学校的“批量培养”相比,家庭更应该是培养“个性”孩子的地方。我们常常以“望子成龙”的名义,剥夺了他们最低限度的快乐。家庭教育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也要把孩子当成大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热门推荐
  • 冷清医女:妖孽王爷欺上瘾

    冷清医女:妖孽王爷欺上瘾

    白虎国宰相府欧阳情天生痴呆,受尽所有人的冷眼。最后一尸两命,带着腹中胎儿,命丧黄泉。再次睁眼,她腹黑高冷,敛尽一切天真善良。宫殿浮华背后,她巧笑嫣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她成了名动天下的无双医女,惹来无数羡慕妒忌恨,众人更是对她百般挑剔,万般刁难。她依然云淡如风,轻松以对。姨娘恶毒?不怕,她计谋百出,灵活周旋,且看她如何将其整的哭嚎连连。姐妹陷害?不怕,她反将一军,将计就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她好看。重活一世,她翻身做主,再也不被那些恶人所控!原本一切都在运算中,却没料到,她会遇上一只极度难缠的妖孽狼君。此妖孽狼君武功高强,腹黑邪魅,阴险狡诈:“乖乖跟为夫洞房吧……
  • 长物志

    长物志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非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 快穿女配苏炸了

    快穿女配苏炸了

    新书《她把反派养歪了》已开~求收藏和票票~每个位面,她专治各种不服。可是不管在哪儿,总有一个人缠着她不放!
  • 不可理喻的青春

    不可理喻的青春

    “我喜欢的人,他是山间的清风沐浴着阳光,他有着我认为帅气的脸庞,配上磁性的声音。要是能和他一起回家,或许是我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吧!”不可理喻的感情,不可理喻的青春!!!
  • 魔源重亮

    魔源重亮

    这个世界的中心,一切的起源,大魔源!它一度因为某个原因而熄灭,导致魔源也跟着熄灭,终结了曾经的时代!而如今,在格纳斯正满怀壮志,学成返乡之时,大魔源,重亮了!
  • 伏天狂神

    伏天狂神

    地若拘我,我便覆地!天若逆我,我便伏天!
  • 猎狐

    猎狐

    电影《战狼》编剧跨越政商两界,何常在、杨桂峰、张寒冰读后赏评推荐。深度剖析政商关系,从人情世故、权谋套路中体会为人之正道。同时,本书讲述追拿外逃诈骗人员及贪腐人员的全过程。是一部刷新读者对政途、商途、警途正义理解的作品。
  • 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

    这年头,谁不信迷信谁头疼。李云朋到海平市上任的头一天,在海平市街道上碰着一个算命的,说他这个人十天后有艳遇,艳遇之后就跟着一场人生挫折,即使不翻身落马也得脱一层皮。这个年轻的副市长从不信命,可是到了十天后的上午,他竟然在海平境内的龙化县与司欣颖邂逅,事情的前前后后几乎跟算命先生说的一模一样。这是春天,春天是人和大海都不怎么安分的季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漱玉词

    漱玉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