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这种盛大的宴会上,只要略表谢意就可以了。但是这位知名人士却忽视了这是外交场合,在兴奋之下竟说出了很多不得体的话:“是的,我是应该去做外交官,但时至今日,我也没有做外交官,这显然是我国外交部的一个错误。”殊不知,知名人士一下子将话题扯到了政府上,这让东道主和在场的其他外国友人不好应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说话说漏嘴的状况,就是因为说话人没有注意到当时场合的性质和特点。
3利用场合
谈话双方如果是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就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为沟通架桥铺路。比如天气变化、周围挂件以及图片书籍等都可以用以抒情言志,这样一来可以调节气氛,二来可以使听者感受到相应的谈话气氛,从而有利于谈话双方在融洽亲切的气氛中进行信息和情绪的交流。
1984年秋天,中英双方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在第22轮会谈开始的第一天,中英双方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我国代表周南对英方代表伊文思说道:“看吧,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使先生是在春天之前来的,那么,到现在为止已经经历了3个季节,而四季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呀!”周南巧妙地利用满园秋色的时境,以话家常的方式说出了自己的期望和态度。
做人虽然不必强求完美,但是在举止言行上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讲求艺术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吸引你的听众接受你传达的信息。
抓住要害,先声夺人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说:“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也就是说,打仗的时候,如果需要抢先制胜,就需要先用强大的声势挫败或压倒敌人的锐气,大张自己的声势,鼓励己方的士气,同时要抢先一步掌握说话的主动权。
《孙子兵法》也说:“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事实上,用兵是这样,与人交往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掌握了主动权,先声夺人,就往往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春秋时期,流亡在外十几年的晋公子重耳即位后不久便派兵攻打郑国,以报他逃难时郑文公对他的无礼之仇,同时晋文公还约好秦穆公一起征讨郑国。
于是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当晋秦两国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郑文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郑文公的大臣佚之孤劝郑文公说:“现在郑国正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王,就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的。”
当天晚上,烛之武坐在筐里被守城的士兵用绳子从东城墙上放了下来,然后烛之武便摇摇晃晃地向秦军营地走去。
秦国士兵见是郑国人,便把他抓了起来,烛之武大声说:“我是郑国国君派来谈判的,请让我见秦王!”
于是烛之武被带到了秦王面前,秦穆公问:“你有什么事情吗?”
烛之武说:“我真为秦国感到悲哀啊!”秦穆公忙问这是什么意思。
烛之武说:“贵国和晋国联合攻打郑国,我郑国这么小,一定会灭亡的。我国在晋国的东边,而贵国在晋国的西边,我国与贵国相隔千里,难道您能跳过晋国来占领我国的土地吗?因此我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所以想请教大王,我国灭亡了对您有什么好处啊?相反,我国灭亡了,土地就会归于晋国,就会使晋国和贵国旗鼓相当。您也知道晋国向来没有信誉可言,虽然您对晋国有大恩大德,晋文公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但是,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防备着贵国了,您能保证晋国不进攻贵国吗?假如我国没有灭亡,而让郑国作为你们的东道主,贵国的使者经过我国的话,我们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相信这对您来说没有什么坏处吧?您还记得‘假道灭虞’这件事吧,虞国本来帮助晋国灭了虢国,但是晋国打败虢国之后却也把虞国灭了。”
秦穆公觉得烛之武的话很有道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防御晋国的进攻,然后就率领军队回国了。
晋文公见秦国撤军了,也只好撤军了。
烛之武抓住了要害,先声夺人,一席话说得秦穆公心服口服,使郑国避免了亡国之灾。
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抓住要害,先声夺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通俗易懂的语言更易与人沟通
周一,某公司的策划部经理临时接到紧急任务出差了。此时,李主管就成为策划部的直属领导,因为李主管性格比较温和,所以平时和同事相处得很融洽。办公室人员见经理外出都无心工作,想着偷会儿懒。于是,他们就让经理秘书去请示李主管:“完成今天的工作是否可以早点下班?”
李主管犹豫了一下,笑着说:“领导都不在,你们我又管不了,我自己是会在下班时间走的。”秘书心领神会,然后美滋滋地告诉大家:“李主管说了,有什么事情他顶着,我们可以先走。”
谁料到,总公司最近正在抓考勤,正巧今天来了个突击检查,整个部门就剩李主管一人在,于是,策划部被抓了个现行。年初,经理还信心十足地说“今年咱们部门一定要得全公司第一,然后给所有人分红”,但是,从眼前的局面看,美好的希望全部被打破了。经理出差回来气愤地质问秘书到底是怎么回事,秘书说:“是李主管同意让我们先走的。”此时,李主管也大喊冤枉,说:“我说的话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是说我会准时下班,所以也希望你们准时下班!”
李主管为人处世比较圆滑,即使拒绝别人也会采用“含糊其辞”的方式,当时保住了双方的面子,但也使对方曲解了他的意思。
有一次,李主管的妻子在百货商场给他打电话:“老公,我看中了一件裘服,款式很新颖,我很喜欢,美中不足就是有点贵,打完折之后是两万二,你看买不买?”
李主管一听就急了,一想到每月的房贷、车贷,他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但又不好直接拒绝妻子的要求,于是,他只好忍住冲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咱们结婚的时候,你也没买什么像样的衣服,那件礼服还是花钱租的呢,现在……”他故意停了下来,希望妻子能明白他的意思——结婚那么重要的时刻都没买这么贵重的衣服,更何况现在还是艰苦时期,就更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买一件衣服了。
李主管原本以为妻子领会了他的用意,但是当他回到家,看到妻子已经把大衣买下了。在妻子看来,丈夫的意思是:结婚时亏待了自己,现在可以作为一个补偿……此时的李主管真是有苦说不出。
说话和气、顾及对方的面子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一味地只顾含蓄而忽视对方的理解力,要知道说话的第一目的是让对方听得懂,此时,通俗易懂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顾将话说得委婉而绕很多弯,有时就会使对方误解你的用意,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某组织部正在选拔新处长,最近正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活动,于是就随机抽取了几位科室工作人员让他们发表看法,其中有一人并不是很了解处长候选人的情况,只是听说他工作很卖力,就顺口说了句:“他工作起来就像个机器人。”
这个人本是想借机表扬处长候选人,但后来有消息传出来说科室中有人认为:那名新处长候选人只知道工作,不善于交际、变通,活像一个机器人。这时,那位科室工作人员才知道有人会意错了。当新处长走马上任之后,那个人见到新处长时就觉得很尴尬。
应该说,努力追求口才技巧的人是聪明的,因为他们深知有很多话是不能直说出来的,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所以为了顾及面子,他们会采取委婉的表达方式。但是,说话的技巧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说话者若是将话说得过于曲折就会掩盖很多信息点,致使对方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量,因而经常让人误解。
下面介绍容易造成误解的3种曲折表达方式:
1语意不明的“言外之意”
有些话是不方便直接说的,于是,很多人喜欢使用言外之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正确使用言外之意能够使意思表达得含蓄而有礼貌,但是需要用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语境中,并通过恰当的推理才能获得,于是,在推理的过程中就可能增加误解或误读的可能。
如上文提到的“领导都不在”,既可以理解为“大家可以早下班”,又可以理解为“不要因为领导不在而偷懒,致使工作出现纰漏”。两个意思正好相反,所以只能靠听话人自己领悟了。
2不该省略的“省略”
有人说话时总是有意地省略一些内容,以制造含蓄的表达效果,但是,在填充省略掉的信息时就可能产生很多种误解。
如上文中出现的“咱们结婚的时候,你也没买什么像样的衣服,所以现在……”既可以填补成“所以现在应该弥补上,买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又可以填补成“所以现在就没有必要买那么贵的衣服了”。一正一反,可谓是南辕北辙。
3比喻
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但是不恰当的比喻也会掺杂一些歧解。如“他工作起来像个机器人”,正面理解为“他工作认真负责,精细准确”,反面理解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正反两个意思,全看听话人理解时选择的是何种喻体的指向性了。
既然有些话需要委婉含蓄地表达,但是又唯恐对方不能正确理解,所以为了避免表达不清使对方误解,下面提供几点建议:
(1)根据场合的不同,该直说时就直说。在有些场合中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比委婉的方式更重要。就如以上3个案例中的人都可以直言不讳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第一个是工作场合,双方是上下级关系,所以在职言职,要显示出领导的权威;第二个是夫妻关系,亲密无间的两人说话不需要吞吞吐吐;第三个是组织调查,准确明朗的回答胜于生动形象的比喻。
(2)含蓄的表达依托于足够的推理线索。有些含蓄的话需要多说几句作为铺垫,以设置好整体的语言环境,让谈话在明朗化的状态下进行,如“当领导不在时,我们更应自觉地工作”“结婚时没买这么贵的衣服都没怎么样,现在……”“他工作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真像一个机器人”。这样一来,整体的语境就明确了,歧义自然就会消除殆尽了。
(3)在一句话中使用关系明确的关联词语。这样就可以使推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如“虽然领导不在,但是,我想大家还是按照正点下班吧”“既然结婚时没买这么好的衣服,那么现在就更没有……”“虽然……但是……”和“既然……那么……”这些关联词的使用会让说话人的目的清楚地表达出来。
说话原则需灵活掌握
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原则、办事的原则等。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对事情一般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很容易变得人云亦云。但是,如果一个人太坚持原则,也会给别人造成死板、不懂得变通的印象。说话的时候要灵活掌握当时的情况,根据情况判断是否一定要讲原则。
李总是某公司的领导,在最近考察职工出勤率的时候,他发现公司一名叫刘向力的员工总是迟到。李总找到刘向力问他:“小刘,你为什么最近一个月总是迟到呢?”
刘向力回答说:“因为我母亲病了,我每天早上必须去医院一趟,所以就迟到了。”
李总听到这个情况后,说:“好吧,你说的情况我知道了。你去工作吧。”
刘向力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惴惴不安地想:不知道李总打算怎么处罚我,如果只扣工资还算好。因为公司有严格的规定,连续迟到一个月的要开除。
一个星期过去了,李总并没有再和刘向力说什么。刘向力的工资当然是被扣了,但他一直等待的开除通知却迟迟没有下来。
不久以后,公司公布了因为迟到被开除员工的名单。刘向力看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正在这时候,听见有人大声地说:“凭什么刘向力没有被开除,他连续迟到了一个月呢!”
坐在办公室里的李总听见外面的吵嚷声,他走出来说:“对于这份被开除人员的名单,我本来想在下午开会的时候跟大家说的,但是现在既然大家有疑问,我就在这里简单地和大家说说吧。
“大家都知道,公司对于员工的迟到问题有着严格的规定,连续迟到一个月以上的就要被开除。这份名单里的很多人其实都没有迟到一个月,但是公司一样把他们除名了。而有的人知道刘向力连续迟到了一个月而没有被公司除名。被开除的人可能不服气,觉得公司这样不讲原则地执行规定是不对的。
“大家知道,规矩是人定的。公司的运作需要一个准则,这个准则就像社会的法律一样。但是,公司的准则是不能像法律那样严酷的。公司为什么没有按照规定开除刘向力呢?因为刘向力虽然迟到了,但他却按时按量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并没有耽误公司的运作。而且他工作的质量还非常高。公司对他迟到的原因是做了详细的调查的,他的母亲生病了,没有人照顾,他必须照顾母亲。公司在得知这个情况后,觉得应该灵活地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即使是原则性的东西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就是公司执行规章制度的准则。当然,我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没有事情也迟到,因为对于故意迟到的人,公司就得按照原则办事。”
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情讲究原则是必要的。然而原则的东西毕竟不是死板的,如果一味地坚持原则而不考虑具体的情况,就会变得形而上学甚至僵化。但是,如果制定好了原则而不按原则执行,就会因为没有束缚而变得非常松散。所以,原则性的东西要灵活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