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100000011

第11章 忠孝节义(3)

家规家族的惩罚,往往起杀一儆百的作用,据说有时候就真的杀个把人。一个姓查的查济人,跟我讲过底下这个故事。有一次,有个新上任的族长,他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看护好钟秀门西边的鲶鱼山,严禁村民上山砍伐林木。新族长令行禁止,声明若有违反,一律格杀勿论。后来他的一个丫鬟上鲶鱼山砍了一根柳条。后来就给他残忍杀掉。再后来,有人说那个丫鬟是按照主人的吩咐去砍那根柳条的,比窦娥还冤。

民间故事的真实程度,往往无从考察,神龙不见首尾,但其中的原委、过程和结局,其中的背景色彩、紧张气氛和民间意识,却值得民俗学者深究一番。印度人认为意识比真实更重要,甚至更真实,所以,印度本土只有故事而无历史,这在史籍浩繁的中国,在读过大量史书的中国知识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其实,印度人有印度人的道理,民间故事有民间故事的价值,不然不会如此口口相传,累世绵延不绝。

每个家族每年一度的祭祖,是在祠堂里进行的。茂林吴氏的祭祖日是每年腊月廿八,全族人簇拥于吴氏大祠堂,祖宗画像高悬于享堂屏风,各类祭品陈列于供桌及香案上,焚香烧纸,读祝文,唱赞词,族长率众男丁“三跪九叩首”,不忘“祖德宗功”,然后是大摆筵席,全族人一同在祠堂里吃“年饭”;其宗族感情于一年中的这一天,这一天中的这一刻,达到炽热程度。

除了在祠堂里祭祖,每家每户还要在自己家里来一次“请祖宗”。也是悬挂祖宗画像,陈列各类祭品;祭品中有一只被腌制的猪头,穿一条猪尾巴,号称“猪头三牲”。焚香烧纸时,报祖宗名讳,请他们一个个来享祭,家长率子孙虔诚磕头。而最后一道祭礼是,往地上洒三杯米酒,放炮仗送祖宗走。

除了祭祖,泾县查济村每十年举办一次全宗族的“大斋”佛事,其目的虽然跟祭祖完全不同,但斋戒的严格,场面的隆重,宗族感情的热烈,比祭祖有过之而无不及。祠堂照壁前扎一个一丈八尺高的焦面神,其神像龇牙裂目,一手执钢叉,一手握铜铃,吓唬妖魔鬼怪。神像旁燃一盘一丈多高的七层盘香,燃七日七夜。

超度亡灵与祈求福祉,是查济“大斋”的两项主要任务。超度亡灵由一位声望卓著的大和尚主持,大和尚由四人红呢轿子抬到村子里,另有二十八名念诵经文的“忏和尚”,以及八名扬幡招魂的“金和尚”一路同来。迎接和尚的是本村士绅及“粗细乐队”;粗指鼓和锣,细指笙与笛。

村边山坡上那口发丰井,旱季不涸,雨季不溢,在查济人心目中是福祉的象征。大和尚首先被锣鼓家什引到发丰井来,在他的祈祷中,村民淘井清淤。井底有七个泉眼,淘干后很快就自动注满一池清水。叫人奇怪的是,泉水每次都盈而不溢,恰好注到井池上沿。

“大斋”佛事的主要内容是,十八名“忏和尚”跪在左右两边,一字不漏地念十卷本的《梁皇大忏经》。每一名“忏和尚”身后,都站着本村的一个识字的,看和尚有没有偷懒,是不是少念了一句两句,名曰“监忏”。“忏和尚”念半个时辰之后,就会来一阵钟鼓、罄铃、木鱼。接着是“金和尚”诵经拜忏,半个时辰后再来一阵钟鼓、罄铃、木鱼。这种劳逸结合的车轮式法事,要做七日七夜之久。查济人有俗语“忏和尚一套,金和尚一套”,就说的是这件事;比喻各说各的理,各行各的事。

到第三天,主持“大斋”的“斋醮公”将查姓全族男丁名单,贴在祠堂外墙上,从祠堂门口贴到百米之外的天申桥,其人数通常多达八千人。名单上写一个特大的“榜”字,名曰“亮榜”。于是每家每户的男女老幼,都来查找自己家里的男丁名字,找到了额手称庆,找不到就赶紧去找“斋醮公”问个明白。晚上有数十个小红灯笼挂在榜前,到次日卯时,允许村民抢了这些红灯笼送人,送给那些结了婚还没生男孩的人家。据说得了这种灯笼的夫妻,很快就会生儿子,比拜观音还灵验。每个写在榜上的男丁,都要给“斋醮公”交一份钱,以此资助“大斋”佛事,名曰“丁钱”。跟查济有来往的外村人、外县人,乃至外省的查氏家族,也会有数目不等的赞助。

查济村举办最后一次“大斋”是一九四四年。查克定老人讲起那次“大斋”的盛况,总是津津乐道,这可能是他一生中记忆最深的一件事。老人给我讲村里人如何去打“斋天粥”,“大和尚”如何在平台上“坐北方”,“金和尚”如何摆“北斗七星阵”,又如何耍杂技一样“剑悬米斗”,每个驱鬼祈福的细节,全记得一清二楚。

时过境迁,这种共同驱鬼祈福的盛大佛事,这种有效维系家族感情的宗教性仪式,这种显示家族力量的群体行为,于今不复存在。家族对家族成员的聚合力及约束力,也几乎消亡殆尽。时至今日,关于中国古代家族体系的主要维系物,只留下祠堂和家谱两样能够给我们看得到。虽然祠堂里还能看到“忠、孝、节、义”的石刻或墨书,家谱中还能看到家规族训,甚至各种姓氏的家族依然存在,但传统意义上的家族概念,已经成了没有内容的空壳,祠堂里没了祖宗牌位,即使有牌位的,只是摆给走马看花的游客观看,鲜有全族的祭祖,全族的“大斋”,全族的修谱;也就是说,严密而辉煌的家族体系,已经成为历史。

我于泾县的历次走访中,看到不少破败的祠堂,也看到不少零散的家谱。在泾县,不同姓氏的家谱有不同的派行排辈、家族名号、祠堂楹联、灯笼题字,甚至对祖先的称谓也各不相同,其内容蔚然而大观。

茂林下马坎是吕姓人家,其祠堂门额是“渭水流长”,始姓祖是周文王下马访贤的吕望,灯笼题字是“齐国世家”,祠堂楹联是“丰溪奕世家声重,渭水分流德派清”,称祖先为“府君”或“朝奉”;

茂林九狮墩是洪姓人家,其家族名号是“洪氏三脉”,灯笼题字是“敦煌世家”,派行排辈是“奎炳贤祖宗,一福敬荣之;万世同尚友,良善永可继;德光启荣昌,文良报国祥”;

茂林齐云山是文姓人家,其派行排辈是“宣义时太,春国万收;祖居世富,永定尚周”,家族名号是“雁门世家”;

茂林溪口村是梅姓人家,其派行排辈是“昌聪亨大,春应国士,天廷尚熙”,家族名号是“汝南世家”。

公元前六百七十六年,周惠王封查邑(今山东济阳)予王室成员姬,当时姬改姬姓为查姓,号东安。泾县查济查氏家谱,以查东安为始姓祖,以三十九世查文熙为始迁祖,以六十六世查郁为中兴祖。身为池州刺史,于陵阳[7]抵御黄巢军队而战死,为唐文宗敕封王爵,谥号“忠烈”的查诚是四十八世。官封光禄寺正卿的查远[8]是五十九世。传说中遇到“金钩子李胡子”的查图源是七十世。清朝顺治皇帝御封为“代驾王”的查曰炜是七十五世。

查济查氏的家族名号是“济阳世家”,先世派行排辈是“宗偕孙申,源仲永伯,万友应志”,五宗合一后派行排辈是“继世思崇德,光宗富贵全,日从君子懋,弘达大魁元”,后续派行排辈是“仁孝传周法,声华迈汉贤”,女子派行排辈是“姿容婉雅,德音淑庄,贤能柔顺,任似姬姜”。

有关七十世祖查图源的另一则传说是,图源公行善造嘉兴桥,因年老多病精神不济,委托其女婿监造这座桥梁。该桥竣工后,老人家勃然大怒,因为他发觉桥头所刻的名字,不是自己而是女婿。为这事他告到知县那里(一说是皇帝那里),要知县给他改过来。

知县很是好奇,叫来图源公的女儿当面询问:“一个是你父亲,一个是你丈夫,你应该待哪一个更好?”

该女当即答道:“穿了衣服尽父,脱了衣服尽夫。”

知县二话没说,判图源公败诉。

图源公至死不肯原谅女婿,至死不走嘉兴桥。死后家人给他送葬,按他生前的嘱咐,搭竹筏过河,情愿额外破费钱财。位于后岸西面的嘉兴桥高悬于山谷中,当地人称它为蜻蜓桥。据说图源公的坟茔在查济村钟秀门左近,可他的送葬队伍,为何要绕到七八里而外的蜻蜓桥去,我不得而知。

至于那个知县,我想,可能早就打定主意判图源公败诉。就图源公女儿而言,对父亲是尽孝,对丈夫是尽忠,古人忠孝不可两全时,往往取忠而舍孝。所以,知县的判决,并非毫无道理。至于他为什么非判行善的图源公败诉不可,是不是以前有过节,我亦不得而知。

注释:

[1]沙陀部人:唐朝西突厥部落,早期分布于新疆博格达山、巴里坤湖一带。

[2]布政使:明清省级官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

[3]孙子语:“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4]摘自《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

[5]据说洪皓的《江梅引》四首词,为毛泽东晚年所钟爱。

[6]冷山:地处东北,金朝历史地名。

[7]陵阳:今安徽贵池青阳县。

[8]查远:其后裔有定居于浙江海宁的,被称为查氏龙山派。明朝中期,龙山派携“水木根源”匾来泾县查济认宗,该匾一直挂在查济仁孝祠堂大梁上,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毁。著名武侠小说作者的金庸(查良镛),就是查氏龙山派后人。

同类推荐
  •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北宋儒家功利派的开创性人物。1980年我在《李觏集》前言中写道:“李觏的思想,不仅是当时社会条件的产物,而且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李觏多方面地汲取了前人的思想,具体说,其伦理观,主要是继承了儒家的纲常名教观念。
  • 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一本生动忠实的讲堂实录。一次对钱穆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的梳理。一个与国学宗师亲近的机会。钱穆一生讲学不辍,育人无数,对现代中国学术研究影响深远。这本由叶龙记录整理的《钱穆学术文化九讲》收录了钱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的9次讲演。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方面。各篇互为补充,既有宏观上对文化历史的梳理,亦有断代研究的案例,以及个案研究成果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义的探讨——是一本可以窥见钱穆宏大学术世界的小书。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 论语日记(全2册)

    论语日记(全2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热门推荐
  • 佛说箭喻经

    佛说箭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途觉醒

    仙途觉醒

    一个掩埋千年的传送阵,将林玄歌带到了传说中仙神的世界。人类,妖魔,山间精魅,善恶正义从来不曾按照种族来定义。而这个世界最古老玄妙的功法居然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孔雀之星:恋上你的眉梢

    孔雀之星:恋上你的眉梢

    明悦低头一看,自己竟然一身秦朝将军装扮!明明是来西安旅游的,不过是随便钻了个山洞,竟然会遇上穿越这么悬的事情!“我知道了,你就是明将军。这枚蓝宝石坠子,就是你送给我的。”同行的小美女泪流满面,含情脉脉,这是什么情况?
  • 海洋刺客

    海洋刺客

    战争并非人间才有,动物界也充满了争斗与厮杀。在《海洋刺客》中,看“海上霸王”虎鲸如何称霸海洋世界,看“丑陋毒王”纹腹叉鼻鲍如何吓退掠食者,看“伪装高手”石鱼如何隐藏自己……《海洋刺客》生动揭示动物界鲜为人知的战斗场景,告诉小读者一个真实的大自然;并以高清晰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现所选动物的风采,努力为孩子们奉献一道视觉上的美味大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

    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

    季羡林出生于鲁西北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六岁背井离乡,从官庄一步步走出山东,走到清华;留德十年,师从专业领域内最好大师;回国后在北大任教。季羡林的人生可谓半世颠沛流离,一生奔突求学。前辈先贤在艰苦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求学理想,从一介布衣成长为学术泰斗,其中值得我们后人追忆的不止是学识,还有品格。
  • 邪王的难养妃

    邪王的难养妃

    一朝穿越,孔小满穿越成了赤阳国欧阳家五小姐欧阳雪纯。叔公家做客,偷看到六姨娘与叔叔私通的她被抓包。六姨娘灌她喝下药酒威胁她,谁知她在后巷药瘾发作。为自救,她趁月黑风高之际敲晕某路人甲,拖至角落……却反被折腾晕。次日醒来发现自己躺在自家的卧房中,欧阳雪纯挑眉偷笑:少年品质不错吗,还负责完事儿后送货到家,啊,口误,送人到家。殊不知外界早已谣言四起:欧阳家美人五小姐在后巷被糟蹋...三日后,大红花轿落门前,妖孽般的寒王率美男五人奉旨前来迎娶她。纳尼?路人甲竟是传言府中养美男三千的花花王爷百里奕寒?
  • 灭顶之灾

    灭顶之灾

    《灭顶之灾》讲述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温斯罗普一家五口相继意外遇难。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谁想把这样一个不凡的家庭斩草除根?华盛顿论坛电视台女记者达娜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决心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明快的节奏、紧张的情节、重重的悬念,将西方政客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