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1600000028

第28章 新闻哲学的诞生(2)

突出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唯心论哲学,在德国表现为康德的先验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康德不仅相信人类拥有先天的综合能力、判断能力、直觉能力,更相信人类先天拥有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他坚信:迄今人类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只不过是一个经验的、自为的、可感知的、此岸的现象世界。而人们通常所谓的物质世界或客观世界只是一个不可认识的、彼岸的、因而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自在世界。人类永远只能生活、徜徉在一个自为的世界,而无法企及一个所谓真实的、本质的世界。

黑格尔虽然承认物质的自然界作为历史的起点是在先的,即作为潜在的“纯有”是先于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但从认识论的高度上看,自然界发展演化的最高产物“绝对理念”则是逻辑在先的,即人类要描绘、说明和理解世界,总是要从概念和逻辑形式开始。所以绝对理念无论是作为概念和逻辑的纯粹形式,还是作为内容自身都是普遍的。它不仅将自身过渡为生命,而且它“自己决定让它的特殊性环节,或它最初的规定和它异在的环节,直接性的理念,作为它的反映,自由地外化为自然”。此时,绝对理念既作为普遍和本质存在于宇宙万物中,也是能动地创造万物的主体。这个主体作为一种客观精神,既高于上帝和宗教,也高于一切教条和教会的原则。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唯物论认为物质的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但物质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因为就存在着的物质来说,它永远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事物。”在这里,存在作为具体事物的存在,只是绝对理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局部或个别,而一切理念总是指谓一般、普遍、整体、本质或规律等一类人的意识。在这两者关系中,具体的事物体现了存在的实在性;绝对理念体现了存在的普遍性;认识主体体现了他的认识能力和可知性,认识对象则在认识中展示了它的存在和本质。

继承上述的“多元世界认识论”,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基于他的实验物理学和感觉分析论,又将世界“一分为三”:一是由物质要素构成的“物理世界”;二是由心理要素构成的“精神世界”;三是由物理要素和心理要素相结合构成的“身体世界”或“自我世界”。然而,由于马赫认为这“三个世界”归根到底都是源自人的感觉,以至根据他的“世界要素一元论”,认为所有的世界本质上都是属于人的“感觉世界”或“心理世界”。

在马赫看来,“现实的由感性给予的世界,总是被体验到的和可以体验到的世界。”马赫在《感觉的分析》一书中,立足于对感觉的科学分析,利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将物理学和心理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相统一,建立一种“大物理学”,以描绘一种“要素一元论的世界图像”。他在一系列论著中多次表明人类的感觉和精神在认识和创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马赫说:“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世界的真正要素不是‘物’(物体),而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东西)。”在马赫的“统一的、一元论的宇宙结构中”,一切都取决于人的感觉,一切都是由“感觉的复合体”构成的物体。(张之沧,闾国年,刘晓艳著《第四世界:一种新时空的创造和探索》,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马赫之后,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提出“原则同格论”,认为“真实的统一的世界”是由“纯粹经验”构成的。在这种由“纯粹经验”构成的世界中,主体与客体、自我与环境、物理和心理的对立消失,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处于“原则同格”中。在这里,没有环境就没有自我,没有自我也就没有环境。

与之相对应,法国的彭加勒则提出“约定主义”,以解释迄今人类对世界获得的一切科学认识与实在世界之间的差异性。他说:“理论自然科学的许多最一般的原理(惯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往往很难说它们的起源是经验的还是先天的。实际上,它们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纯粹是一些假定的前提,完全以人的意愿为转移。”换言之,这些原理实际上是人们约定的,“这些公约是我们精神上的一种自由活动的产品。”

彭加勒同时指出,“在一切可能的约定中,我们的选择是受了经验事实的引导。”但科学是首先只限于经验材料的范围之内。因此世界只能由经验要素构成,归根结底由感觉构成。而人的感觉总是私人性的,是不可通约和传达的,在现实中建立起来的一切感觉关系都是靠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和表示的,而任何语言和文字本质上都是约定的符号。所以人类认识的世界,实际上都是约定的符号。物质是约定的符号,因为物质是“恒定联系的感觉群”;时间和空间是约定的,尤其通常被认为是稳定不变和均匀流逝与分布的时间与空间,也是人类在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因生活需要由人类公共约定而产生的。

既然世界可以归于人的感觉,那么人类也就可以在自己的感觉经验基础上构建世界。为此,到了20世纪,美国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就在《事实、虚构和预测》以及《构造世界的多种形式》等著作中,论述了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来构建千姿百态的世界的。在他看来,构建世界的五种方式是:组合与分解;权衡;排列;删除和补充;变形。

所谓变形,也就是说,人们在改变和塑造自己的世界的时候,或是通过重新塑造,或是通过改变其形态、结构和现状来重构世界。至于如何变形,当然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而且在其进行过程中,既可能是对事物本身的加工、改造和提升,使其变得光彩艳丽、华美无比,也可能是对其进行的丑化、歪曲和贬低,使其变得稀奇古怪或丑陋无比。

此种“变形”,就像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在其“褶皱”理论中所论述的:虽然表面上看,“褶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现象和自然机制,而实质上却具有一种无比强大和前所未有的创造学或建构学上的意义。

德勒兹指出,比如,“只要从褶子的角度来理解、观察和感受山脉,便可以使山脉去掉其生硬性,使此亘古之物重焕青春,使其不再是持久不变之物,而变为纯粹现实的、柔韧之物。”由此类推,德勒兹便将“褶皱”的创造性寓意广泛地渗透到建筑、电影、城市规划、政治活动、科学技术以及哲学玄思等诸多领域,成为当代一个新的创造学概念,一种有效的创生机制,一种普遍的创新方法,当然也是构建世界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机理。(张之沧,闾国年,刘晓艳著《第四世界:一种新时空的创造和探索》,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这样构建的世界,当然也就不可能是人类能够直接理解的“真实世界”,只有将大量的感官印象编排进某些相关网络之中的关系时,“真实世界”的整个概念才是合理的和可以理解的。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也正是根据人类利用其聪明才智构建的各种不同的“真实世界”,哲学家波普尔系统地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即:

世界1.物质的自然界,包括一切物理的对象和状态;

世界2.主观精神世界,包括人的心理素质、意识状态和主观经验;

世界3.客观知识世界,即“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特别是指科学思想、诗的思想,以及艺术作品的世界”。

波普尔的“世界3”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它包括客观知识、艺术作品、图书、文物、语言、文字等,它们都具有超自然、超时空、超实在的性质,既体现了人类智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展示了自身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波普尔指出:科学提示的宇宙图景是“物质世界在先,主观精神世界在次,客观知识世界处在最高层次”,有朝一日应当让心理学来一场革命,办法是把人的精神看成是与第三世界的知识客体相互作用的器官,以便理解、作用和参与这些客体,使这些客体在第一世界更加遍地开花、结果。

“世界3”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在人类的原始时代,“世界3”主要体现为粗糙的语言、简单的技术手段,或原始部落中最方便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进入文明时代,即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客观知识世界便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比如从古希腊时代开始,思维的物化便表现为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和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科学、存在论、现象学、宗教、神学、有关宇宙的本源和构成问题存在的实体论与非实体论、唯名论与唯实论、机械论与活力论、经验论与理念论之间的争论,以及荷马史诗的产生、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农业社会的形成等。

与文明时代相适应,人类在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形式和方法上,也由以本能性的幻想和虚构为基本特征的蒙昧时代,进入人类理智的成熟时期,即以经验、直观和逻辑推理为主要特征的哲学思辨时代。此时,人类看世界的眼光就不只是盯着漫无边际的上天一味地遐思冥想,而是把思维的视阈返回地面,脚踏实地地去考察宇宙的生成和建构,以及人的本性和构成。

在闪耀着思维光芒的古希腊时代,出现了多种世界本源学说。他们一起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库,一个思辨的哲学世界。但此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客观知识世界”在世界存在的形态上,依然限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因此在古希腊哲学进入鼎盛时期之后,亚里士多德基于实体论和非实体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激烈争论以及自然科学的高水平发展,也只是创立了他的“实体学说”,把宇宙区分为感性和现象的世界、概念和本质的世界,而没有超越对世界认识的“二分法”。

到了中世纪,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就抛弃了古希腊的传统,突出了人类认识和存在的主观性。近代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唯我论命题,贝克莱创立了主观唯心论体系。自此,人类就把原有世界划分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和主观存在的精神世界,却忽视了毕达哥拉斯的数元世界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直到19世纪,黑格尔基于他的绝对精神和客观唯心论的逻辑体系,才构建了一种标示客观存在的理念世界和自诩为最高境界的精神世界。

20世纪,在试图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主观论和客观论”的呼声中,存在论哲学家海德格尔借用现象学方法把物质世界的自然界“搁置起来”,把宇宙的本原归结为纯精神的、非理性的“自我”或“此在”,从而将主观的精神世界完全置于客观的物质世界之上。

波普尔则在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基础上,划分出第三个客观知识世界,使人类对宇宙认识发生了一次质变。波普尔认为三个世界都是实在的,而且相互间都发生作用。

波普尔认为,“世界3”对“世界2”的反馈作用十分重要。因为一般人认为科学家可以根据本人的主观意愿任意创造出“世界3”的对象——科学理论。因此在研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时,总是只注重研究科学家的“世界2”——心理活动或认识活动,而忽视对“世界3”——科学知识自身发展的“自主性”、规律性以及“P1→TT→EE→P2……”这个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研究。

波普尔认为,人和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是通过“三个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一切理论,在客观上总是存在着人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或推论。人们可以发现它们,它们在被发现之前,已自主地存在。比如自然数列,一经被人们发明出来就包含许多问题,如奇偶数的差别问题、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等。这些问题是自主的,它们不是人造的,而是被发现的,而且发现的意义就像发现未知的动植物一样。

波普尔认为,“世界3”的增长也是自主的。因为它的增长几乎全归因于反馈作用,即需要发现新问题,而且这种需要将永远存在。“世界3”只在起源上是人造的,一旦存在就开始有自己的生命、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内在逻辑,就开始“有许多自在的理论、自在的论据和自在的问题,而且永远不会被人类所生产和理解”。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是人类有关宇宙认识的再一次深化,但是它显然没有包含当今世界,由计算机和虚拟技术构建的模拟实体、虚拟现实、网络社会,以及由此构建成的第四世界——虚拟世界。

只是到了20世纪,在人类对社会实践的追求和日常生活的渴求中,科学家和电脑专家才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毕达哥拉斯的数字世界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搬上现实的舞台,演变出一个有别于“三种世界”的“第四世界”。

同类推荐
  •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共性,因为只有找到了共性才能够制定公共政策,一本学习公共治理学科最全的入门教科书。
  • 绿色善治促社会发展

    绿色善治促社会发展

    面对当今中国面临的环境与发展困局,我们该如何选择有效的环境治理路径和方式?本讲座从分析当今中国环境问题的利益冲突特征、环境质量及环境服务的公民基本权利特点出发,探讨制度变革走向,特别是如何将政府行政管理、市场激励、社会制衡这三种调整机制相结合,通过绿色善治,在遏制环境污染、保存自然资本的同时,积累和提升中国未来发展的社会资本。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 美国汉学纵横谈

    美国汉学纵横谈

    《美国汉学纵横谈》这本论文集为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成果,全部论文均在正式刊物和报纸发表过,在国内学界产生一定影响。分为三个部分:19世纪美国汉学史研究、20世纪美国汉学史研究、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本次结集出版,将对国内研究美国汉学史、中国近代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胡适故实

    胡适故实

    胡适是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在文学、哲学、历史、教育、外交、政治诸方面、诸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产生过很大影响。虽然被“冷冻”了许多年,如今却又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综观胡适的一生,值得著之书帛的事情的确很多。本书将胡适主要从事或参与的17项重大史实,以及130则逸闻趣事,分为“要事”与“逸闻”两篇,借此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而多面的胡适总体形象。
热门推荐
  • 跟孩子聊音乐:给家长的古典乐谈资指南

    跟孩子聊音乐:给家长的古典乐谈资指南

    《跟孩子聊音乐》这本书是作者为家长、教师和音乐爱好者写的漫谈音乐修养的优秀读物。作者以讲座的方式,用款款深情的语言,漫谈了音乐修养的基本知识,综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等优点,且要点简明。本书共有二十五章,作者从不同方面阐述学习音乐的真谛,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乐趣。这部作品虽然是写给孩子们的,但需要通过成人的引导来学习。这本书的目的是让音乐进入孩子们的内心。我们之所以不能将音乐介绍给孩子们,使他们产生并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完全是因为音乐对孩子们来说太困难,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天性。
  • 你的拉郎空间已上线

    你的拉郎空间已上线

    有情人开有缘间,独属于二人的小天地。什么有情人?谁是有情人?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说啊!一个骄纵大小姐一个贫穷贵公子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两个人,因为一次意外,开启神秘的玉佩空间,随后命运也被紧紧的绑在一起。大小姐挥舞着锄头,汗如雨下,“你到底研究出来没有,摆脱这个鬼空间的办法?”“没有。”向鸿鹄说,“不过它这上面说,这里面的水喝了,可以排污去垢,有美容养颜的功效。”“真的?”郁容锄头一扔就去舀水喝,尝到好处后再不说摆脱空间,反而积极的去完成任务。花草植物,健康的动物,真古董,久经人气的老物件,花卉市场,农庄,深山老林,草原牧场,二人结伴,四处寻来东西供养。等到空间正中玉圭身上的四山纹大放光彩,迷雾散去,空间显露真容,四座大山分立四角,一只白猫出现,说是器灵。郁容抱着白猫爱不释手。向鸿鹄若有所思,事情才没有这么简单?!
  • 君亦绾锦心

    君亦绾锦心

    多年之后,于泠萧回想起当年的漫漫寻夫之路,对着面前的男人控告∶‘‘所以,当年你一直在欺我!?’’傅玄面容青隽,眉眼弯弯,嘴角轻启,‘‘嗯,可是阿锦,我负了他们,却从未负过你。’’渡过两世,却躲不过一个‘‘情’’字。相隔几百年,再次寻你而来。他本不是正人君子,却庆幸那时的怜悯之心。她本不是死缠烂打之人,却感谢那时的穷追不舍。(女主成长型,男主有一个屌炸天的隐蔽身份,前期恩恩爱爱,后期回忆杀)
  • 遇见与温暖

    遇见与温暖

    “别做梦了,那个女人不会回来了,她的东西她都带走了。”“不会的,妈妈只是出去了,我要去找她。”温暖激动的对着醉醺醺的爸爸说。“别找了,我和你妈妈已经离婚了。”家里片刻沉默之后温暖哭着跑出家门。上学前和自己约定一起过生日的妈妈,转眼间不见踪影,难道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约定真的这么不值得重视吗。温暖是多么期待放学后的生日,没想到回家的礼物却是得知父母已经离婚的消息。温暖不知不觉坐……
  • 重生之我有一个炼妖壶

    重生之我有一个炼妖壶

    林宸,浮沉修仙界的天才散修,意外身死,重生地球,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另外一样东西和他一起重生了……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成书于1919年。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叙述了整个故事。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原是位证券经纪人的主人公中年,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 文学消费与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

    文学消费与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

    《文学消费与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分为上、下卷。上卷为文学消费理论研究,是近年来作者借鉴西方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模式,对文学社会学、文学消费学研究和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开篇《论文学的第三种价值——消费价值》是全书的理论基石,该文着重阐释了建立在“文学事实”基础上的文学的第三种价值——消费价值。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包括文学出版、图书市场、大众读者、传媒文化、影视生产等对于文学生产的作用和影响,上卷各篇对此都有专题论述。下卷运用上卷的理论成果,从文学消费视野中对20世纪中国各个文学时期的长篇小说作专题研究。
  • 木河以南不以北

    木河以南不以北

    “你是不是有病?”“嗯,我病的不轻。”“......”“我们能不能先好好谈谈?”“不能。我认为我们当下不应该是好好谈谈。嘘,不要说话了。乖...”也不知道是谁先撩拨的,反正事情就是那样发生了。“妈妈...”小夕抱着比她还高的熊冲进木河的房间,却看到了所谓的爸爸?
  • 异界首席科学家

    异界首席科学家

    科学狂人夏延穿越异界,不爱修仙爱实验。这个世界的引力是多少?那些所谓的灵气又是什么成分?夏延抬起脑袋思索:“让我想想,应该用什么实验验证呢?”但是最重要的是先填饱肚子,并且养活一个城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