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8700000006

第6章 仁爱无私心(1)

先自爱,才能爱别人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不满和怨恨生活,每一个在他周围的人都不知不觉地被他的不满和怨恨影响着,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吗?

南怀瑾先生说过:“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人不自骗,谁又能骗了你呢?换言之,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而早在千百年前,圣人们早已发现“爱的主题”,孔子提倡入世救人;墨子倡导“兼爱”,除此之外,墨子还强调,爱人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名誉,更多的是为了利人,这里的“爱人”不仅指爱他人,更指爱自己,也就是“自爱”。那么,什么是自爱呢?自爱也有境界之分,如渴了就会自己找水喝,饿了就会找食物果腹,困了就会休息,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也是一种生理层面上的自爱。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做到不失赤子之心,不见利忘义,亦不会损人利己,且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制和自强,这就是一种人性层次上的自爱。

有个魔术师对一个5岁的小男孩说:“我会变魔术,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只蝴蝶。”

小男孩觉得十分惊奇,问魔术师:“那么你能把我变成蝴蝶吗?”

魔术师笑笑回答:“当然可以。”

小男孩陷入了沉思,他又抬头问魔术师:“那么我变成蝴蝶之后,还能再变回来吗?”

魔术师有点惊讶,他没想到小男孩会问这种问题,他思考了下说:“这不可能。”

小男孩犹豫了一会儿,仿佛下了很大决心说:“那么我还是不要变成蝴蝶了,我更愿意一直做我自己。”

每个人都会想体验不同的人生,当一次国王、僧侣或是明星、政客,甚至愿意变成一只蝴蝶、一棵大树,但是前提都是还能变回自己。连一个五岁小男孩都知道,还是当自己比较快乐,那么相信你也会懂,做自己和爱自己的快乐。

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十分自负,但是也正说明了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拥有同样性格同样思维的复制品。然而有人却无法忍受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找了个公众的模子,把自己又塑造了一遍,结果发现满大街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原来大家都按公共模子把自己又重塑了一遍。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心心念念要用模式塑造自己的人,能去爱人吗?能带给别人欢乐吗?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总按别人的想法生活,奔波劳碌于外在的事务,而缺乏内心生活,那么,可以说他已经不是为自己活着了,无论是他的意识还是他的心里,都不存在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如你所见,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一架只会工作的机器罢了。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不满和怨恨生活,每一个在他周围的人都不知不觉地被他的不满和怨恨影响着,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吗?

除此之外,许多人总以救人、爱人为使命,却不顾自身死活,在不知不觉之中丧失了自我,要知道,没有自我的人,又如何能去爱人呢?这只是一种卑微的奉献。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就是一种素质,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人,必定是自己生活充满欢乐的人,只有和这样的人相处,才能感到幸福愉快。

据研究发现,自爱和爱人不仅可以给自身和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更可以平衡稳定心情,对身心健康都极其有益,还能起到防止疾病的侵袭、延缓衰老的到来的作用。懂得自爱的人,才能更加明白如何去爱护他人。生活中的磨炼会让他们更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他们也更能懂得帮助他人的意义。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生活本身不易,对他人便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同理心,明白人人都需要关爱和呵护,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陶冶自己,获得更深切透彻的生活体验。

少妨碍他人,就是最好的道德

少妨碍他人,其实就是做好你自己。人类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相互的,如果你自身多承担一些,那么与你交往的人就能少承担一些。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是说子贡对孔子阐述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把事情强加到我身上,但是我也不想如是对别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让别人痛苦、烦恼。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实际上,这里面还隐含另一层意思,即:“这一点不仅为师也不能完全做到,或许任何人都无法做到。”

南怀瑾先生在《推己及人难又难》中这样写道:“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

人们总是在无意之间有了妨碍他人的行为,往往给别人添麻烦而不自知。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矛盾的,因为他们在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独立关系、有一定自由空间和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又需要彼此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对方造成一种妨碍或是麻烦。严复先生任北大校长时,就曾这样为自由定义:“人生而自由,他可以做任何他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必须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换句话说,每个人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不妨碍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如果无法做到这点,那么你所谓的自由就是打折的,不是完整的自由。

如果你去过澳大利亚,那么你会对“不妨碍别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因为在那里,没有人会在公共场合高声喊叫,大家的交谈都是压低声音,以不打扰到周围人群为前提。在人多的时候,人们自觉排队,每个人之间保持着合宜的间距,即使队伍再长也不用担心会有人插队。偶尔遇到几个一脸迷茫的不熟悉当地路线的外地人,当地人也不会贸然上前,他们只会在一边耐心等待求助,因为在他们看来,贸然主动提供帮助会损害他人的自尊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妨碍他人的行为,而不是帮助。

妨碍不止一种,不是只有在公共场合高声喊叫才能算作妨碍,即使是出于好心帮助别人的情况下,若只是一厢情愿帮助却全然不顾对方自尊,那么这本身便是一种妨碍。

有时候,倾诉也会变成一种妨碍他人的行为。有些人遭遇了苦难,便会找他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但倾诉不当,便会变成妨碍他人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困境,精神上的痛苦如同肉体痛苦一般,是无法与别人分担的。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只能暂时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你痛苦的事实和本质。哪怕你们共同遭遇了同一场苦难,那么每个人也必须独自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痛苦。虽然有个与你有共同遭遇的人能感同身受你的痛苦,亦能稍稍宽慰你的痛苦,却无法消除你的痛苦。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当自己面对别人的痛苦的时候,一开始可能怀抱十分的同情心对待,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我们的同情会逐渐减少,忍耐会逐渐增加。不要高估自己的耐性,我们对待别人的耐心远远不如对自己的耐心。因此,当你遭遇巨大痛苦的时候,你应该学会自己忍受和化解痛苦,尽量不用自己的痛苦去打搅妨碍别人。

少妨碍他人,其实就是做好你自己。人类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是相互的,如果你自身多承担一些,那么与你交往的人就能少承担一些。人类多有趋光性,也就是说,人们更喜欢和性格开朗以及多为他人考虑的人交往,因为在交往过程中自身会觉得很舒服愉快,谁也不会愿意和一个怨气冲天的人多接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与别人的平时交往之中注意这一原则,时时克制自己的言行,减少妨碍别人的行为,多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一些,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宽容,那么你身边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多,你的生活也只会越来越开心自在,烦恼自然也就离你远去了。

老好人并不受欢迎

“不”这个字只有四笔,非常好写,很多人却不敢轻易把它说出口,但是很多时候不会说“不”正是我们陷入老好人境地、无法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怀瑾先生曾在《论语别裁·古老文化社会的通病》中写道:“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来样样好,像中药里的甘草,每个方子都用得着他,可是对于一件事情,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都说,蛮有道理。”其中的“原人”二字起源于论语,而“原”字,通“愿”字。南怀瑾先生解释说“乡原”也就是乡党的意思,这在古代是普通社会的统称,因此,“原人”也就是老好人的意思。南怀瑾先生的这句话是说,老好人就像中药里的一味甘草,开的每个方子都可以用上,但是真当有意见相左的两方请他指教的时候,他会说两方说得都不错,模棱两可,从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恶。现在“汤圆作风”或“太极拳作风”都是形容这种人的,也就是说其人本身没有毛病也没有缺点,十分规矩,但真正要他在是非善恶之间下定论的时候,他却无法拿一个主意,觉得双方都挺有道理。

儒家代表之中的孔子就极力反对这种人,因为这种人经常戴着假仁假义的面具,大众常为其人所迷惑,觉得此人极有道德守礼。这种人从不会轻易去得罪别人,如同狐狸一般狡猾,他们奉行着八面玲珑的哲学原理,但是事实上,要真正做到八面玲珑,根本就不可能。只要你在群体之中生活,就不可避免会和别人产生利益冲突,而利益是无法双方共同满足的,当满足一方利益的时候,另一方利益必然受损。因此,当你选择维护一方利益的话,你只会得罪其中一方,但是当你选择维护双方利益的话,双方都会觉得你没有为自己说话,这样双方都给得罪了。因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老好人并不能处处讨好别人,让所有人满意。

也许有人会说,“老好人”不正是孔子所说的“中庸”的体现吗?这样的观点明显庸俗了孔子的中庸文化,更是大大曲解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要求人们在不丧失自身原则的前提下圆滑处世,中庸有着自身的原则做派,因此往往能成就大事。而“乡原”则是没有主见,双方讨好的,容易两面得罪,难成大事之人。而孔子本人对“乡原”之人也是非常厌恶,他曾在《论语》中称这些人为“德之贼也”!也就是说这些人是道德的破坏者,由此可见孔子对这群人的厌恶程度。

不仅圣人们对老好人嗤之以鼻,现实生活中,老好人在职场中也总是失利而归。

小凯在公司里很受同事们的欢迎。同事们经过他办公桌时,总喜欢有意无意地和他聊上两句。无论走到什么地方,他的身边总是伴随着欢声笑语。

刚开始的时候,小凯和同事们的聊天也仅限于吃饭和下班休闲的时间。偶尔,小凯也会被同事相约着在下班之后一起打麻将。慢慢地,小凯和同事们越来越熟悉,聊天时间也就变得多了起来,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小凯都变得忙碌起来。有时,小凯手上的工作很多,根本无暇顾及与同事聊天,可同事们不停地叫他,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实际上,小凯完全明白自己的处境:每当看到桌子上厚厚的办公文件时,小凯就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工作了。可当他给同事们一些暗示,同事们依旧会“毫不留情”地把他拉入到讨论范围之内。面对这样的盛情,小凯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只得在心里面盘算着繁重的工作该怎么样处理,在行动上继续和同事聊着天。

到月底总结时,小凯的工作没有按要求达到任务量。即便有时达到任务量的,质量也不敢有保证。此外,小凯还发现,自己一旦陷进了聊天之中,就会出现不由自主的现象,一上午的时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小凯一边感叹着自己又荒废了一上午的时间,一边继续和同事们聊个不停。

终于,气愤的经理给小凯下了一纸生死令:如果小凯这个月再完不成任务量的话,公司只能与他解除合同,请他离开。

职场之中,许多人会信奉“老好人之道”,他们不敢轻易拒绝同事的要求,又无法做到和谐处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有时候,工作上一个不小心背黑锅不说,还容易和伴侣闹矛盾,两面都没讨好到。

那么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老好人”会不会更受人欢迎呢?《红楼梦》之中的宝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此人本身就十分擅长打太极,处理事情力求圆满,她正是“老好人”的代表人物。但是荣国府大管家凤姐提起她的时候,却说:“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然而不仅是凤姐,荣国府内大大小小对宝钗也都不甚满意,即使是老夫人也是疼爱黛玉更甚于宝钗的,最后宝钗的结局想必大家也知道,孤独终老。这样明哲保身的人,往往最后身边一个真心的朋友都没有,更别提受人欢迎了。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老好人”的境地呢?这就要求适当学会说“不”。

“不”这个字只有四笔,非常好写,很多人却不敢轻易把它说出口,但是很多时候不会拒绝正是我们陷入老好人境地、无法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在某些情况下勇于说“不”,既可以让你学会尊重他人,更能让你自己幸福愉快。

同类推荐
  • 和谐理性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

    和谐理性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对和谐理性做了较全面的阐释,以和谐与理件为双重视角,借鉴并吸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思想资源,对人类社会的一些发展困境进行了哲学审视与反思。本书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促使人们对当代社会做新的哲学思考,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诠释学的特质,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反思和新的哲学论证,呈献具有宏观性和价值指导意义的新思路。
  • 《中庸》通解

    《中庸》通解

    本书是我国当代著名儒学家杨朝明教授对中国儒学经典著作《中庸》的通俗性解读作品。全书分为“中庸之为德”“人生难得中庸”“儒家,耕耘在社会中”“哀公问政”“至诚与至圣”等五章,从为人之德、为政之道、治世之法等方面对《中庸》中蕴含的儒学思想进行了详实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儒家文化,为现代人修身正德和现代国家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 禅的气场

    禅的气场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有容乃大”“大智若愚”等观点,寄寓着丰厚的做人哲理,凝结着深邃的处世智慧。心中有“道”,所以气度非凡,凭借强大的正能量震慑场面、影响他人,左右事态的发展。漫步人生,以道来处事,以气场来应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和愉快,走到哪里都是如鱼得水的感觉。人生即是道场,想要活得精彩,活出洒脱,可以修炼道的气场,从自在中修身、养性、助人、成事。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相关研究现状,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思路与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历史演进,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成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等等。
热门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狄更斯

    名人传记丛书:狄更斯

    名人传记丛书——狄更斯——伟大的坏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感官盛爱

    感官盛爱

    女主角尤梨是一个孤独、敏感而富有才情的少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憧憬纤尘不染的爱情。在经历了空中花园似的远距离单相思、灵魂共振却遭遇背叛、相互陪伴但精神庸常、若即若离而无疾而终的几段不同恋情后,尤梨渐渐敞开了自我,变得淡然而通透,感到自己的人生“在慢慢丰满,”自己的经历是“全人类命运交叉的人生总和”。
  • 一身侠骨

    一身侠骨

    英雄仗剑天涯路,不知女儿柔情心。公元911年,自唐王朝灭亡以后,华夏大地陷入乱世纷争。出世少年,身世迷离;黄衣少女,恩爱情仇;乱世豪杰,谁与争锋。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幻想江湖!(作者萌新,不周之处望海涵)
  • 往生

    往生

    云天城有着一个如画一样美丽的名字,但它真实的样子却是位于西北边陲百万大山脚下的一个贫瘠之地,与世隔绝。王英一个人快步走在雨后泥泞的小路上,这条小路也是云天城唯一通往外面的一条路,荒草丛生,坑洼得像是一张麻子脸。王英是云天城里的猎户,今天本来是王英约好了同城的几个猎户,一起进山杀一头受伤的大熊,但因为大雨的突至,其余猎户都放弃了,只有王英一个人坚持进山杀熊。王英望了望阴沉的暮色,雨后,生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 实质游戏

    实质游戏

    从不充一分钱的游戏天才宁离遇到了一款把广告打成“一玩必充”的嚣张游戏,然而进入游戏后,他才发现,这个游戏中的游戏角色居然是与现实直接挂钩,无论是物品还是技能均可在现实中使用……随着玩家们的沉迷,这款游戏背后的目的也是渐渐浮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末世救世主

    我是末世救世主

    世界发生了变化,一个新的物种出现了,人们都叫他——丧尸!百战者和觉醒者与丧尸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战,而我竟成为了这场大战的引领者,我,竟然是末世的救世主?
  • 念你千千万万次

    念你千千万万次

    新文《你似星夜满分甜》已开 世人眼中,云朗仙君皎如天边月,遥不可及。但在星儿眼里,她的师尊强大而深情,只是这一番深情,却不是对着她。
  • 豪门情债:绝情老公追逃妻

    豪门情债:绝情老公追逃妻

    皇甫信皓突然出现在韶曼薇的面前,第一件事就是要韶家一无所有,为二十年前的一切做出补偿。他却在最后手软,心疼她,爱上她,悄然的付出了他的心。韶曼薇接二连三的接受打击,原以为他是自己可以躲避的港湾,却没发现她是亲手毁了自己幸福的男人。她要让他难过,伤心,一步步的摧毁他仅存的感情,他才是一无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