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6300000007

第7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4)

此明领悟。当时须菩提闻说此金刚般若,深解义蕴旨趣,追痛过去迷而不悟,涕泪横流,不胜悲楚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所说甚深之金刚般若经典,我虽从昔来已得慧眼,了达众生本来是空,但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能了解生清净心,正观明澈实相显现,当知此人已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然此实相者,非离诸相外另有实相,即诸法本来如是之相,悟则显,迷则不显,然亦不可执著,故曰即是非相,是名之为实相也。

复次,白佛言:“我今得闻如是经典,深信了解,领受行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像法之际,圣教衰弊,众生障重,闻是经而能信解受持者,则实为难;若于难能之时而竟能之者,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已通达胜解此经,已了达人、我、众生、寿者四相,所以者何?人、我、众生、寿者四相,如幻非实,即是非相。离此一切非相,即是一切法,即是非即非离而到究竟,即名之为诸佛。诸佛者,即是金刚般若,即是离相一大寂灭海也。”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此段前补明他悟,后明忍辱为般若所摄义。世尊以须菩提泣述经旨毕,随即印可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正无谬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般若妙谛,与其从无始来所修习所禀承者不同,不惊其怪诞,不生怯弱之畏心,亦不怖恶前事错讹。由闻生信,由信生解,由解起行,当知此人,甚为希有。何以故?六度以般若能赅,般若为第一,故如来说第一波罗蜜。以真谛言,本无有法,何有法执,是以即非第一波罗蜜。但其所以说第一波罗蜜者,随世谛故,假说为第一波罗蜜耳。忍辱、布施及戒、定、精进,本为金刚般若之妙用,若无金刚般若,若盲无导者,不能有此妙用矣。”

即就忍辱波罗蜜言之,具金刚般若,则人法双刾,事相全空,辱本无有,何有于忍,故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依世谛假说,是名忍辱波罗蜜也。何以故?我昔时体为歌利王割截,尔时坦然自忘,本无有我,亦无有所割截之身体,更无有能割截身体之歌利王,是四相已空矣。如其不然,当节节分解时,应生瞋恨心,我当时无瞋恨心,即是具忍辱行相,即是名忍辱波罗蜜矣。又念我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为人损害,我不特无瞋恨心,且发大菩提心对其人曰:“我得道当首度汝。是我于尔所世,人、我、众生、寿者四相皆无矣。”

复呼须菩提而告之曰:“菩萨应离一切虚妄分别和合连续之相,而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不应依住六尘而生差别心,但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所住,则是住颠倒,即非住般若矣。”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此承上忍辱,明布施无住义。其所以无住行施者,以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无所住而行于布施也。且必无所住而行施,方能利益众生。有所住而行施,不能自利,亦不能利众也。然既言行施利众,即有人法之相矣。人法非实,虽行实无所行,故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也。虽利众生实无众生可利,故如来说一切众生,亦非众生也。

世尊恐众起疑,不如佛说修行,而执言说相,故复告之曰:“如来所说之语,是真语者,是证得般若真智流出也;是实语者,是妙智观察诸法如幻非实,如理而说也;是如语者,是如十方三世诸佛所同说也;非故意欺诳众生而为诳语者;非为种种不同之异语者。”虽间有诸说差别,为成一道实无有异也。况佛所证得之无上菩提,无实无虚。无实者,不可执以为实,若执以为实,则是有住,是常见,即非菩提也。无虚者,不可执以为虚,若执以为虚,则是有住,是断见,亦非菩提也。

且无住与住,得失悬殊,若菩萨行施而住于法,如人入暗处,虽有目而无所见。若菩萨行施不住于法,如人有目有见,日光明照,无论若干种种之色,无不见也,其益为何如耶!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上已明无住修行之益,此明菩萨欲得益,必须持经。故告须菩提云:“当后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领受其义,如义行持,读诵通利,则是人已了此金刚般若。”如来以真智力,悉知是人行菩提因,以佛眼力,悉见是人得菩提果,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也。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前明持经功德胜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功德,此明胜无量百千万亿劫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功德也。初、中、后日分者,日三时也,一日如是,日日如是,积而成劫,乃至无量百千万亿劫,皆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时间如是永久,福德如是广大,以之比较闻此经典信心不逆所得福德,已远胜于彼,何况复能自己书写、受持、诵读,或为人解说而教之书写、受持、诵读,其福德更若何耶!

要而言之,是经为经中之主,诸佛之母,一句一偈皆是般若菩提,其所有福德,非心行之所能思想,非言语之所能评议,非如轻重、大小、长短、宽狭之能称量,亦非有边际涯岸之能限量。但此功德,亦非外求,即为自心之所显现,虽思而无可思,虽议而无可议者也。若强加以推度,即为着相。相者,非特长、短、大、小谓之相,义理有、无、虚、实、动、静、语、默无非是相,六书会意,心相为想,故思想亦谓之相。心之所缘,如镜照物,物来当镜,镜中之物显然毕露,物未当镜,镜中自无物影也。故虚而不照,无物不照;照而不虚,其照有限,此经之功德亦复如是。着相有限,不着相则无量无数无边也。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此明此经胜,则持经者亦胜,持经所得之福德亦胜,而此经所在之处亦无不胜也。所以者何?此经如来为发大乘心者说,即为菩萨无上菩提心者说,非为凡夫二乘说。为最上乘之上根智人等于佛智者说,非为外道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以自利,复于不可言说而广为人假立言说以利他,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称量、无有边际、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等同佛慧,对于如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家业,一肩荷担,是即以如来之功德而为其功德矣。

若乐小法者,如声闻、缘觉,贪著有余涅槃之乐,不能回小向大,自是法见犹存,对于此经,当然不能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又若着我、人、众生、寿者见之外道、凡夫,善根虽有,或贪求世间富贵寿考,或希求利养安乐,或欲刾灭现在一切烦恼求一忍定,或以身体为患而欲舍身成空,或以心念为患而修无想定,或欲求神仙而生天上,或有稍明佛法而希冀来生得一善果,如是等人,皆不能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解说者也。若能持此经者,即是荷担佛法者。经胜,故持经之人亦胜也,而经之所在处亦然。在在处处,若有是经,一切世间天人及八部众,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作礼围绕以表示恭敬,皆以诸华诸香布散其处以为供养。此经在处则处胜也,此经之重为何如耶!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明持经消罪。障有三种:(一)烦恼障,即贪瞋痴慢疑等。(二)业障,心不自在颠倒妄动。(三)报障,如鸟报,只能飞空,不能游水;鱼报,只能游水,不能飞空;人报,自有人的范围,不能飞空亦不能游水。障如垢秽然,能净即金刚般若,所净即垢秽。又业障如霜露,此经如慧日,慧日一照霜露消灭。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应为人尊重,今反为人轻贱,则是人先世罪业,本应堕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以今世既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即行消灭,当得无上正等正觉也。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此明持经功德,胜如来先世供佛功德。世尊云:“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之佛,其数达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之多,我皆供养奉事,无有空值不奉事者,以福德言,当然是多。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此经,所得功德,与我供养诸佛功德比较,我之功德百千万亿分不及彼之一,乃至不及彼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分之一。何以故?供佛是有为有得之功德,不能速得菩提;远不如持经自利利他之功德,是无为无所得之功德,能速得无上菩提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此明持经功德无量,前已五次比较,尚未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无量无数之功德,本言语难以形容。我若详细形容,完全说出,有人听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所以不具说也。其所以狐疑不信者,以不了此经义故;若了知此经义不可思不可议,则持经所得之果报,当然不可思不可议也,有何狐疑之有哉!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须菩提重问,总结以前。问云:“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菩提心以及住心降心?”佛告之曰:“应当生灭度一切众生心,灭度一切众生已,当知所度之众生皆自性自度,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若谓我能度众生,则着我见;有众生可度,则着众生见;有我见、众生见,即有人见、寿者见,则非菩萨矣。所以者何?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若有法发菩提心者,则有能度、所度;有我、人、众生、寿者四见。今既无法发菩提心者,自无能度所度,及我人众生寿者四见矣。”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此明既无发心之因,亦无授记之果,所以究竟无我之义也。统观佛法,不外教、理、行、果四事:能明即教,所明即理,明理修行,由修行实际之所证即果。自行以之,化他以之,故六度万行,无一非教、理、行、果之妙用也。然丝毫不可取不可说,若有所取有所说,则非金刚般若,非诸法实相,不得谓之佛,亦不得谓之菩萨也。

同类推荐
  • 十善业道:洗心禅2

    十善业道:洗心禅2

    佛教中讲究十善业道,而何为十善业道,简单说来即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此观念对于我们平凡人修身养性,把握幸福人生有何启示?本书中,贤宗法师心怀慈悲,娓娓道来,用自身所悟为读者宽解心中疑惑,助其获得快乐人生。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人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从10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做人做事的关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所有的青年学习和思考;而佛家以出世的眼光处理人世的问题,往往会更高明、更彻底、更到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参考和借鉴。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花落素心

    花落素心

    韩瀛素在醉酒后哼唱了一曲公子向北走,这却被旁边听到的南佩衣误会,以为韩瀛素曾爱慕过谢东。时隔多年,已经嫁给南佩衣的韩瀛素又唱起了这首歌,南佩衣瞬间暴怒:果然是谢东!我明白了。本想爬上梳妆台,插着腰训斥的韩瀛素,尴尬的发现爬不上去,南佩衣一把将她抱上去后,又把脸扭回去不看韩瀛素。坐稳了的韩瀛素伸出双手,把眼前倔驴的脸强行扭过来看着自己,低头吻下去。我哪有别的他,我只要也只有你。
  • 福至清灵

    福至清灵

    清灵:“.......师父,你丫的又坑我!?”玄灵子:“傻徒弟,那哪儿是坑,分明就是为师赐你的一场机缘”
  • 都市至尊龙皇

    都市至尊龙皇

    曾经遭人陷害,叶凌天背上不耻罪名受千夫所指,兄弟朋友的背叛、女友与其决裂、姐姐更是被迫为他含泪嫁人。命运齿轮转动,他,让人界武神甘心为奴!让魔界魔主俯首称臣!甚至让天界大帝胆寒颤栗!统御天下站在世界之巅的绝世龙皇,重回都市少年时代!这一世,叶凌天只手遮天、神挡杀神!必让这天下为之颤抖!
  • 穿书后我拯救了偏执反派
  • 豪婚

    豪婚

    为了完成妈妈的遗愿,她冒险争夺属于她的东西,惹上了不该惹的男人,以帮她为条件,她成为他的专属爱人。
  • 古墓王爷太腹黑,神医娘子很白痴

    古墓王爷太腹黑,神医娘子很白痴

    她刚帮一男病人插尿管,咋就无缘无故的穿越啦?穿越也就算了,还穿越到死人古墓里!这男人死就死了,还非抓着她的手不放!救命啊!咦?…喊救命的是他?好吧!既然穿越过来刚好带有吊瓶先给他输液,扎两针先!救醒他非但不说感谢,还总是损她,捉弄她!还说她最最心爱的护士服是丧服!本故事纯属虚构
  • 穿越到异世界成为平民

    穿越到异世界成为平民

    原本是个家里蹲的林峰,为了肝游戏连着熬夜三天猝死,却达成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穿越到异世界??哈哈哈哈终于轮到我来称霸异世界了!咦,外挂呢?神器呢?金手指呢?怎么什么都没有?”
  • 原始之王的原始之书

    原始之王的原始之书

    “契约成功,奖励神兽蛋一个”慕天看着蹦出来的萌萝莉一脸懵逼“这个小女孩是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