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4100000002

第2章 农民老子(2)

葛平站在地头看了一会儿,径直向牛走去。他握紧犁把,甩了个响鞭,高声喝道:“驾!”那牛便抬起沉重的脚戴缓慢地走动起来。父亲听见动静,抬起头,正和儿子打了个照面。葛平笑了笑,高高兴兴地招呼道:“爹,歇会儿!”

老汉古铜色的脸上,细密的皱纹跳了几跳,似乎在笑。他就地坐下,两条腿盘起来,摸出烟袋抽烟,两只眼睛,却从儿子的脸看到手,又从手看到脚。看够了,才把烟袋杆从嘴里拔出来,瓮声瓮气地说:“这地里,茅草根真多!”算是打了招呼。

葛平耕了几趟地,就把鞋子脱下来,踢到地边上。长期在机关里工作,使他难得有机会耕地。现在,他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赤着脚板踩松软的泥土,心里真有说不出的畅快!牛到地头了,他抬起犁,唱山歌似地叫道:“啊——嗨!”那声调拖得长长的,在山谷里回荡了许久……

这真是一种享受。葛平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父亲不要拖拉机,说不定是不舍得放弃这种享受吧?

天很快就晌了。父子俩谁也没提拖拉机的事,干着活儿,感情很融洽。收工了,儿子扛着犁,走在前面,父亲牵着牛,走在后面。老牛筋看着儿子高大的背影,有力的脚步,鼻子里发出了表示满意的声音:“哼”。

可是,刚进饲养院,老牛筋听得儿子说:“爹,该管驾驶员吃饭了。”

“什么?”

“今头晌拖拉机给咱队耕地。”

“谁作的主?”

“我。”

儿子说得那么平静,轻巧,老牛筋却气得半晌没说出话来。旁边有人说:“二虎已经领他上队部吃饭了。”老牛筋这才猛醒过来,蹦了个高,喊道,“我就开半头晌的工钱!”接着,风风火火地向队部赶去。

葛平跟在父亲后面,指着大片大片刚刚耕翻过的地,说:“你看,你看,这都是半头晌耕的。咱们一头晌,才刨了多少地?你要用拖拉机,五天就可以完成春耕任务了!”

可是,父亲对那在阳光下闪亮的耕地,连看也不看一眼。到了队部,推开门一看,老牛筋和葛平都愣住了——老王、小李子、二虎,还有小队会计,都围着桌子在喝酒。那桌上,摆满了罐头美酒,大鱼大肉,可算得上丰盛、排场!二虎已经喝出几分醉意,一个劲往老王、小李子杯里倒酒,酒满了,哗哗地流在桌上……

老牛筋伸出一个颤抖的手指,指着桌上的酒菜问,“这要花多少钱?”

会计答道:“二十元。”

老牛筋声音也颤抖起来:“谁,谁开钱?”

二虎大咧咧地拍拍胸脯,道:“我先垫上了,客人走了再商量吧!”

“谁开钱?”老牛筋大吼一声。

二虎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那,那就算我请客……交朋友嘛!”

会计在旁边打圆场:“这个好说,队里可以帮你报销一半,反正也要管饭。”

“不准报!”老牛筋咆哮了。他的两只巴掌捏成拳头,捏得骨节吧吧响,半天,又痛心地喊了一声:“十块钱呢!”

老王这时站起来,说:“这钱我们花,本是不该来的,可是二虎太热情,实在推不开。我和小李来队部前就商量好了,钱,我们花!”

老牛筋哼了一声,转身走出门去。门外围着一群看光景的小孩,见他出来,都嘻嘻地笑着,伸手拍他屁股后面那串宝贝。老牛筋胀粗了脖子,跺跺脚,喊道:“滚开!”

小孩哄地吓散了,老牛筋也倔倔地走了。葛平看着一桌子饭菜,严肃地说:“老王,调查一下,有多少驾驶员这样干了。凡是喝酒吃菜的,都要自己向生产队交钱!今后,驾驶员自己带饭!我们决不能再增加农民的负担!”

“是。”老王低头答应道。

葛平心情沉重地往家走。他知道,现在社会上吃喝风很盛,假如每天都要这样侍候驾驶员,农民是吃不消的。他想:父亲也许早看透了这步棋,所以才坚决不要拖拉机。他有点儿同情父亲了。

回到家,他看见副队长在屋里,父亲把二十元钱塞到他手中,说:“你这就去,钱给二虎。不能让人家出钱。”

副队长说:“那队上该给你报销……”

“不准报!”老头子斩钉截铁地说。

葛平心中涌起一阵热潮。副队长走后,他走到父亲面前,说:“我回县,要发一个文件,不准驾驶员随便吃喝。你放心地用拖拉机吧!”

“不。”父亲坐在炕上,半闭着眼睛说。

葛平心里一凉。他看着面前这个顽固的老头,暗暗地叹道:这一辈农民,难道永远丢不开牛、犁和火石了吗?他到底为什么?!

算帐

吃过晚饭,葛平搬出两个草蒲团,爷儿俩就在院子东角那棵老楸树下坐着。月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一片斑驳的花影,风一吹,树叶“刷刷”响。地上的花影就跳动起来……

葛平经过一天的了解,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情况。他准备和父亲摊牌。他抬头看看父亲,老头子正用牙齿咬住小眼袋,“咔擦咔擦”地用钢块碰火石。他灵机一动,找到了话题。“爹,给。”他打着了自己的打火机,递到父亲跟前。

老牛筋一扭身子,把点着的火绒按在烟锅里,吧嗒吧嗒地吸了几口,黄铜烟锅红亮了起来。

“爹,打火机那么方便,你为啥就不用呢?”

“我不稀罕。”老头子闷声闷气地答道。

“我看这是偏见。”葛平说,“你的生活习惯保守,倒也没什么,反正不影响别人。但你是队长,在工作中,可不能按偏见办事呀!”

“谁偏见?”

“不要拖拉机,这就是偏见。上级的指示你不执行,群众有意见你不听,死抱住牛耕人刨的方式不放,你说,你有什么道理?”儿子的态度严肃起来。

“你说啥也行,我就不听你们那一套。”老子梗梗着脖颈说。

父亲的固执激怒了葛平。他站起身,严厉地批评道:“好嘛,讲不出道理,就是农民思想在作怪!不要拖拉机,这是什么?这是抵制农业机械化!咱们东山公社是全县的点,是全县的榜样,你这样干,影响多坏?不要拖拉机,要什么?你老人家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代!你能挡得住吗?不,你挡不住机械化的浪潮;你早晚被这浪潮卷走!”

“放屁!”父亲吼道,声音震山响。

月光下,父子俩面对面地站着。由于过分激动,两个人一时都说不出话来,个子矮小的父亲,握成拳头的手微微颤抖,披在身上的黑夹袄掉在地上,露出褐黑色的肉疙瘩来。他一步一步逼到儿子跟前,脑袋几乎贴到儿子的胸脯上,两只老眼,射出利剑般的光芒,紧紧地逼视着儿子。可是儿子丝毫不让步,高大的身躯像一座塔,纹丝不动地钉在原地。院子里一片沉寂,只有楸树好在“刷刷”地响……

“你把手伸出来!”父亲的嗓音嘶哑了,但十分有力。

儿子不解其意,顺从地举起手,他看着手,忽然感到有点儿羞愧:因为长期坐机关,掌上的茧子全部退去,在月光下,这双手显得很苍白。

父亲把拳头擎到胸前,慢慢地摊开手掌,伸到儿子面前。儿子一看这双手,心猛地缩紧了,繁重的劳动,使手指关节变形,十个又紅又短的指头,弯曲着,怕是永远挺不直了;从指头到掌根,到处布满老茧,仿佛套上了鳞状甲壳;鱼际的地方,新划开一道血口子,血污在伤口处结成了斑块(大概是下午在地里抓茅草根时划破的)……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

“不要拖拉机?谁不要拖拉机?我的手磨成这样早想歇歇了!我傻?我们小农傻?就你局长聪明?”老牛筋把巴掌捏成拳头,在儿子面前用力地晃晃,“给我拖拉机!给我不花钱的拖拉机!”

葛平被震住了。他一时闹不清父亲的意思,但觉得这话很有力量!

老牛筋把手收回去,弯腰捡起黑夹袄,拍打上身的尘土,拍了几下,他猛地抬起头,喊道:“可你为什么要收钱,为什么一天要收二十多元的耕地费呢?”

葛平解释道,“拖拉机要烧油的,还要修理保养,发给驾驶员工资……这些费用加起来,一天收二十多元,哪里还算多?”

“啊,你会算帐啊?你不是把好处白白送给俺庄稼人啊?”老牛筋挖苦道,“俺也会算帐!你过来,我算一笔庄稼人的帐给你看!”

葛平走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坐到小贺上上,用烟袋锅在地上划出一串串的数字,一边划一边说:“一辆拖拉机耕一天地,要花二十多元;我用三十个劳动力,两头牛,也能耕出这些地。“一个劳动日值六角钱,三十个劳力挣去十八元,再刨去牛的饲料,也比拖拉机少花两块多钱。别看一天只有两块,按你的计划办,春耕秋收全用机器,一年要多花多少钱?这是一层。再有:咱们村,人多地少,一个人才平均七分地,用手扒扒,俺也能种上庄稼。放着劳动力不用,花上一笔笔的现款去雇拖拉机,上算吗?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我认准了,本钱下得少,劳动日才拉得高。用机器,呼呼隆隆倒挺热闹,但秋后一算帐,粮食钱还顶不上机器钱!我才不去凑那号热闹哩!”

父亲一面讲,一面在地上划。葛平看着这只瘦骨鳞鳞的手,忽然觉得它像一棵老树根,地下那串数字,像是老根发出的须根。老树根扎在泥土深处,须根紧紧地抓住泥土。他抬起头,看见了父亲身后的老楸树,哦,它是那么地挺拔,那么地坚实,什么样的狂风暴雨能掀动它的根呢?

父亲站起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成天坐在机关里替庄稼人打算,哪里知道庄稼人的难处?庄稼人过日子,一个铜子儿也要掰成两半花!你说我保守,不错,我怎么敢不保守?走错一步,要饿死人的呀!”

正在这时,副队长进了院子,他兴冲冲地对老牛筋说:“老根哥,快上队部去,咱要买的机器有着落了!”

“是吗?”老牛筋眼睛里放出了亮光,拉起副队长就走。他走得太匆忙,把从不离身的烟袋荷包、钢块火石都搁在地上。

葛平正在思索父亲的话,耳边掠过“机器”两个字,又见父亲兴奋异常地走了,觉得有点奇怪。于是,他拾起父亲那一大串串宝贝,也跟到队部去了。

队部里已经聚满了人,平时很少点的汽灯,明晃晃地挂在梁头上。老牛筋站在汽灯下,大声地讲话。葛平凑近窗台,认真地听着。

“……公社麻袋厂换上了新机器,就把老机器处理给咱们了。我留着那笔钱,就是要买这机器。为什么要买它呢?你们听我算一笔帐:花一千块钱作本,咱队里就能办起小麻袋厂;公社麻袋厂给咱料,收咱货,咱一个月就可得三百多块钱的加工费,有三个月,就把本挣回来了。以后的钱,净挣!伙计们,有了这机器,咱队上就有了摇钱树,往后的日子就好过啦!”

屋子里轰地骚动起来:抽着烟袋的庄稼汉,抱着孩子的媳妇,挤成堆儿的小伙子,都激动地比划着,议论着,那情绪甭提有多高了!

老牛筋“啪啪”拍了两下巴掌,让大伙静下来,继续说:“捎着说两句,我为什么不要拖拉机?因为咱现在可以不用它。那是享福的机器,用它,省了力,多花钱。咱呢,现在还不能享福,要下力挣钱。有了钱,日子过富了,什么拖拉机、推拉机咱们都要!过日子,像雨天走路,脚要提得高,步落得重,一步一个脚窝,才能走得稳当,不跌跤子!”

“哗——”屋子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说得真好!”葛平由衷地感叹道。他低下头看看手中的烟袋荷包,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他转过身,独自向野外走去。父亲最后那一段话,勾起了他的回忆,他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天气,小葛平在一条泥泞的小路上走着。雨是那么地大啊,他睁不开眼睛,脚下直打滑,终于跌倒在泥泞里。当他翻过身来的时候,看到了一双严峻的眼睛——父亲披着蓑衣,站在他的面前。他狼狈地从泥水里爬起来,呜呜地哭了。父亲没有安慰他,严厉地说:“看看你的脚印!”他回过头一看,只见自己走过的路上,留下了一串浅浅的、乱七八糟的脚印。这时候,父亲走了。他看着父亲走路:那脚,抬得很高,落得很重,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稳稳当当地朝前走去。他蹲下来,细看父亲的脚印,那是一个个又深又大的窝,哪里是脚印啊?这些窝窝,深深地印在小葛平的脑子里……

葛平的眼睛湿了,久久地伫立在原野里。

尾声

葛平连夜起草给县委常委的报告。他把葛家庄的情况、父亲老牛筋的帐,都写在报告里,并且指出:脱离整个农村的现实,想在某个公社一朝一夕地实行农业机械化,是行不通的。部分农民保守是事实,但他们的保守是从饿肚子的经验中产生的,这种经验往往能使人看到真理!

他把自己的口头禅写在报告里,但是他改变了标点符号,把原来的惊叹号改成问号:“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这确实是个问题。农民固然落后,但我们干部不了解他们,制定一些与农村现实相脱离的政策,以至损害农民的利益,这不是更严重的问题吗?

严重的问题在于了解农民,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生活的难处!

写完报告,天已经蒙蒙亮了。东方泛出白色,转而变成五彩朝霞;村里的雄鸡高一声低一声,越啼越响亮。葛平待不住了,决定立即回县委去。

他告别了母亲,又向母亲打听父亲。他很想和父亲谈谈,可是老人家天不亮就出去了,大概是去拾粪,一直没回来。葛平离开了家,一路上,他推着自行车东张西望,希望看见父亲的身影。

当他走出村子,来到大道上时,看见一个人在田埂上弯腰捡粪。仔细看看,那就是他的农民老子。葛平跳下自行车,跨着田垄走过去。他觉得心在怦怦地跳,身上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

他真想冲着父亲喊:“爹,你教给了我最重要的东西!我感激你!”

父亲听到声音,打眼角里睃了一眼,见是儿子,又低下头去,专心地去铲那堆粪。他的表情是那样地冷漠、固执。

同类推荐
  • 癸未风云:左懋章传奇

    癸未风云:左懋章传奇

    明朝崇祯十六年(农历癸未年,1643年),清军数万铁骑蹂躏山东,进逼莱阳。在莱阳知县陈显际、莱阳四大家族(张赵左宋)的领军人物左懋章的带领下,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抗争。虽然最终寡不敌众城毁人亡,但是在抗清斗争中所展示出的抵御外侮、卫城保家的民族大义可歌可泣。小说从左懋章校场比武夺魁、率领左氏群虎闻警备战、巧设伏兵挫败阿骨打的第一次攻城,到为第二次抗清积极备战、深入虎穴探察敌情、鼓舞士气誓师抗敌、殊死搏斗英勇献身,形象地再现了左懋章智勇双全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370年前莱阳人民荡气回肠的抗清场面。
  • 心理师4:魅惑樱花

    心理师4:魅惑樱花

    疑云重重,人心难测,惊险刺激,多次反转,国内原创心理学推理神作,步步拯救美丽而濒临沉沦的灵魂。心理师孟新建一个客户的女儿离家出走,在寻找过程中,他发现似乎都和“黑色火焰”组织息息相关。同时,一个家族背景深厚的女孩子到日本后失联。最终,孟新建该如何和安倍青木等人斗智斗勇,解救身陷囹圄的失足妇女?又该如何给这些女孩子进行心理治疗?随着孟新建等人缜密的推理,真凶渐渐浮出水面......
  • 异国他乡梦

    异国他乡梦

    出身浙江巨商家族的陶远尘与根正苗红的关澜从小一起长大,一起怀揣着满腔热血到革命圣地延安插队,一起参加高考,一起上大学,各自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陶远尘去了体改委,致力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关澜去了中国财经日报社,激昂文字,书写改革。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陶远尘和关澜远赴美国深造。在异国他乡的举步维艰中,关澜遇到了美丽的中美混血姑娘凯蒂,收获了一段梦幻般的跨国之恋;陶远尘则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一心回国效力的关澜不得不忍痛与心爱的凯蒂分手,黯然回国。而一直默默爱慕着凯蒂的陶远尘顺利地赢得了凯蒂的爱情,留在了美国。二十六年后,关澜再一次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参加女儿关小霏的毕业典礼。
  • 失踪:神秘的消失踪迹

    失踪:神秘的消失踪迹

    一个人的消失也许是种偶然,那一个拥有2000名男女老少的村子的消失又如何解释呢?1930年11月,捕兽者、皮毛贩子乔·拉比勒穿着雪鞋艰难前行,他正去往坐落于加拿大北部一条河岸上的村落。拉比勒对那村子非常熟悉,他知道那里有2000名村民以捕鱼为生。然而当他到达时那村子不见了。所有的草棚和石屋都不复存在,只剩下一堆焖火和一锅烹调好的食物。
  • 小鲜肉遭遇霸道导师:长大

    小鲜肉遭遇霸道导师:长大

    【白百何、陆毅、江疏影、白宇主演的青春励志剧《长大》东方卫视、天津卫视黄金档热播中】仁华是江城最大的三甲医院,小镇姑娘叶春萌以高分进入仁华实习,梦想着大展身手的她却遭遇到”毒舌导师“周明惨无人道的考验和训练。残酷的末位淘汰法则,无处不在的激烈竞争,不仅时刻挑战着菜鸟实习生们的体力、智力和意志力,也考验着他们的友情、爱情、和对梦想的执着。实习医生叶春萌刻苦要强又颇具天分,连魔鬼导师周明都对她暗自器重,而叶春萌长期被来自小城贫困家庭的自卑困扰,处于身世优越的实习生陈曦、白晓菁之间,获得实力的认可和留院资格曾是她唯一的目标。为此,面对陈曦和白晓菁的优越身世她敏感过,面对能让她少奋斗十年的诱惑她动摇过,面对和导师周明间障碍重重的爱情她犹豫过。
热门推荐
  • The Cruise of the Jasper B

    The Cruise of the Jasper B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吸血魅情:我阿修罗伯爵

    吸血魅情:我阿修罗伯爵

    暗涌的黑夜诡谲的满月他张开了身后巨大的黑色羽翼向我飞来我看见了他的眼睛发出了血红色的光……ps:书名少了个的字佩服自己改名改能少个字可是现在改不了大家将就一下吧不要问我为什么会少个的字一言难尽……哭了……
  • 愿你的青春不负红尘

    愿你的青春不负红尘

    青春年华,荒唐岁月不负君,万仗红尘,千次回眸与君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拾光栀旅

    拾光栀旅

    “什么?A区大神拾光被一个女ID给虐杀了?”“不可能吧?栀子不语?B区那个榜一?”一梦江湖风云录中蝉联A区榜一的“拾光大神”,创下了A区一段又一段神话的大神,一朝之间就成为别人的刀下魂。这是怎么回事?同时身为S大计算机天才的林栀栀,没成想自己早就被某人盯上了,对于高颜值的顾泽宇,林栀栀如何能把持得住呢?看《拾光栀旅》看顾泽宇和林栀栀之间妙不可言的奇妙爱情。
  •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一个明粉,一个19岁的大学生,偶然穿越到了明朝成为了明思宗崇祯皇帝。可穿越过去却发现,大明据亡国只有一百多天了。为了活下去,他不得已开启了逆袭之路,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布下了一盘惊天的棋局。奄奄一息的大明,一次次的厮杀,一场场的离别,一段段的血泪,大明能否因为他而篡天改命,他是否能完成这一场逆袭?那么就请跟紧小编的步伐,一同踏入那血雨腥风的明末,开启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之旅。
  • 缘来是你:杠上傲娇少爷

    缘来是你:杠上傲娇少爷

    “哇塞,是校草君北辰!”当学校的女生们芳心暗许时,宁夏不屑嘟囔:不过是每晚压榨她写作业的流氓!“哇塞,是君氏集团继承人君北辰!”当上流社会的名媛们捧心时,宁夏翻白眼:不过是住在她隔壁蹭饭的无赖!“哇塞,是国民男神君北辰!”当狂热的粉丝们舔屏时,宁夏暗暗瘪嘴:不过是无证驾驶和超速将她撞飞的法盲!“哇塞,是全国女性心目中最想睡的男人。”当君北辰被选上最想睡男人1时,宁夏瞥了一眼身侧男人:嗯,她已经睡到了!
  • 我在听风说

    我在听风说

    学生时代的喜欢,是连本子放在一起都觉得很开心
  • 昆仑之泪

    昆仑之泪

    “号外!号外!‘昆仑之泪’诅咒再次灵验!持宝人暴毙家中,绝世珍宝不知所踪!号外,号外……”小报童们扯直了嗓子在大街小巷上窜下跳,脸上挂着“号外”专属的幸灾乐祸。明凤桢买下一张报纸。黑色的大标题赫然入目:昆仑之泪。诅咒之泪昆仑之泪是一对钻石耳环,总重量为8.8克拉,通常情况下,钻石的价值一般是由成色和重量决定的。但是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昆仑之泪”,因为这副珍宝最稀罕的地方在于它所采用的钻石并非无色钻石,而是极为罕见的蓝色钻石,据说这两颗蓝钻是由国内一个地质考察队在民国十六年于昆仑山西部发现的。
  • 旋转的伊甸园

    旋转的伊甸园

    嘉诗自小寄养在西北堂姑家,五岁回到江南老家。对家的概念不是很清晰,虽然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但是和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后来发生的一切,令这个家庭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