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5900000004

第4章 山海印象(1)

仙阁凌空

“仙阁凌空”是蓬莱十大景中的第一景,这凌空仙阁指的就是蓬莱阁。对这一大胜景的文字描述很多,下边的一段是比较传神的:“蓬莱阁高居碧波峭壁的丹崖极顶,直逼长空。其下之断崖,倒悬在大海之上。雾气涌来,缠绕山腰,仙阁楼台,若隐若现。此时游人登上高阁,如飘摇云表,但见有天无地,确有超尘出世之感。刹那云消雾散,天地豁然,又是另一番景象:北望海天,浩淼无际,长山诸岛,错落其间;南眺市区,烟雨万家,车马行人,历历在目;西瞻田横古寨,林木葱笼,郁郁苍苍,一派肃然;东顾水城,帆樯林立,棹歌阵阵,鸥影翔集……”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大致领略到蓬莱阁的神韵与魅力。蓬莱阁作为蓬莱的景物之冠,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如果只是单纯地把它作为一种景观来对待的话,便不免失之于表面化和浅层次。它的价值,更重要的在于以它自身的存在,印证了一种地域文化的巨大影响。它是蓬莱的古迹名胜,是人间仙境神仙文化的载体,因此,它便成为蓬莱最为叫得响的品牌,代表的是蓬莱最为引人注目的形象。

改革大潮已经在华夏大地上鼓荡了三十多年,而今的人们,站在时代的潮头,都想以洪钟大吕的气势,唱出主旋律的最强音。于是,便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苦心孤诣地经营打造,力图创出独领风骚的伟业,以彰显自己的历史贡献。由此而产生的城市形象定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蓬莱的城市形象定位,曾一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经反复掂量,便出现了“现代化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提法。这一定位乍看仙阁凌空起来似乎也能放射出充满时代气息的光芒,但是,细一琢磨,却觉得它没有表达出蓬莱的特色和本真,而流于平面化和时尚化。试想,“现代化”也好,“海滨风景”也好,“旅游城市”也好,都不是蓬莱所独有的,如果以此作为蓬莱城市形象的话,那么这一形象是没有个性的,是比较模糊的,也是缺乏听觉和视觉冲击力的。而“人间仙境”这一老祖宗留下的形象定位词,才能最为恰如其分地代表蓬莱的城市形象。自从三山仙岛为蓬莱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蓬莱才有了自己的个性与灵魂,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树起“人间仙境”这块最为亮丽的牌子,以其独特的魅力昭示世人——“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以凌空仙阁为由头,说了一些题外话,也只能算是一孔之见,旨在说明文化内涵是一种灵魂,它所形成的地域特色与个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和财富,充分地进行发掘与利用,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仙阁名楼的神韵

蓬莱阁之所以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其独具魅力的仙迹神韵是一个重要原因。“蓬莱”二字,原本是仙境的代名词,而丹崖山又称蓬莱岛,分明是一座仙岛。仙岛上立起一座阁子,名为蓬莱阁,又分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仙阁,就这样,蓬莱阁自它兀立丹崖那一天起,便披上了一层仙境朦胧的面纱。

要说蓬莱阁的神韵,在和其它三座名楼的相互对比中可以领略得更加清楚。地处江南的另外三座名楼,都是临水而建。黄鹤楼在长江岸边,岳阳楼在洞庭湖之滨,滕王阁在赣江侧畔。这三座名楼都占尽了水乡泽国的优势,因此向世人亮丽出诗情画意般秀色。“水是园之脉”,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这是传统的造景规则。而作为丹崖山,山体本身是没有水的,但是浩瀚辽阔的大海,却弥补了这一不足。丹崖山的东、西、北三面环海,澄波万里,一望无垠,于是,阁以海奇,海以阁灵,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种豪壮与大气,使蓬莱阁比起江南三名楼来,更加显得傲然和自信。并且,这里的海是仙海,山是仙山,阁是仙阁,来到此处的人便自然如临仙境,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从地形上看,江南三名楼地处江湖之滨,地势较平缓。而蓬莱阁却座落在丹崖山上,居高临下,视野十分开阔。在丹崖山体上建造楼阁,建筑物是不需要过于高大的。因为山体本身已经有了高度,建筑物过于高仙阁名楼的神韵大,反而显得不协调。作为当年的造阁者,是想到了这一层的。所以,对比起重檐翼舒、气宇轩昂的江南三名楼来,蓬莱阁在单体建筑规模上,显得逊色许多。也正因为如此,用巍峨、恢宏等字眼形容蓬莱阁都欠恰当。它所强调的不是高大雄峻,而是庄重古朴,不是富丽堂皇,而是自然本真。如此一座占山楼台,用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抑或倜傥少年和剽悍壮汉作比喻都不恰当,它分明像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在神山仙海之间向世人娓娓讲述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这不能不赞叹造阁者的构思巧妙——沿着山势造景,既考虑到它的外形要悦目,又考虑到它的内涵要诱人。在秦皇汉武访仙求药的地方,高山大海只是外形,只有神国仙都的文化底蕴才是灵魂。如何能使一处楼观艺术形神兼具,造阁者的创意是很具示范性意义的。

对于蓬莱阁,如果联系其所处的大环境来看,堪称市井一侧的桃源,红尘中的仙境,闤阓里的天堂。在这里徜徉神游,会产生一种超凡脱俗之感,用计成《圆治·掇山》中的话来说,便是“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

丹崖神仙

丹崖山是人间蓬莱最具代表性的仙迹名胜,其宗教文化色彩比较浓重。登上丹崖山,便被视为踏上了仙境。所以,凡是到蓬莱的人,无不以登上丹崖山为幸事。而登上丹崖山的人,又无一不想踏寻一下这里的仙迹神踪,体验一下做神仙的自在与逍遥。

其实,蓬莱的神仙是由战国时期的方士们炒作起来的。他们巧舌如簧地大肆渲染,居然把秦皇汉武给拨弄得心旌大动,几次三番地来此访仙求药,致使普天之下俱知渤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和安期、羡门等诸位神仙。

按理说,作为丹崖仙境,其宗教性殿宇中所供奉的当有当年秦皇汉武所寻求的海上神仙。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与三神山相联系的安期生、李少君等诸神仙,在丹崖山上根本找不到踪影。究其原因,似乎难以解释,但是有一点值得考虑的就是从汉武帝海边筑城到朱处约丹崖造阁,时间已跨跃了千载,对于当年三神山之说的流传和帝王们求仙活动的兴起,人们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已能够正确地去理解一些神奇迷离的自然现象。“山在虚无缥缈间”,分明是对海上仙山的一种准确而独到的解释。一代文宗苏东坡更是对帝王们的求仙活动投之一笑,留下了“秋风茂陵客,劝尔麾一杯;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的诗句。既然“帝乡不可期”,人们便把道教中另一序列的诸神列进了丹崖仙境。于是,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天后、龙王、雷公电母等,都成了丹崖山接受香火的神灵。后来,八仙与胡仙等也都加盟到这一行丹崖神仙列,从而形成了丹崖山的神祇系统。

道教是多神教,道教中诸多的神可分类三类,第一类是尊神系统,包括三清、四御、五斗星君、诸天帝、日月星辰、四方之神、三官大帝等;第二类是俗神系统,原来流传于民间,有雷公、电母、风伯、门神、灶君、城隍、药王、关帝、文昌、妈祖等;第三类是神仙系统,大多是凡界人物得道成仙者,如九天玄女、王母娘娘、八仙、赤松子、广成子、彭祖、南华真人、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等。

以上可以明显看出,丹崖山的宗教文化重点突出了道教。跨入丹崖仙境坊,在宗教方面所展示的内容,几乎全部属于道教范畴。道教是唯一根植于我国古代宗教和学术又受到外来佛教刺激和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大教,它广泛渗入中国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丹崖山上,以道教文化为核心,是这里的地域特点和人们的传统观念而决定的。这种道教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崇仙情怀,又展示了独特的人文精神,所以,其生命力是恒久的。

丹崖雅意

丹崖山因托起了一座凌空仙阁便充满了神韵,享誉海内外。而作为神仙文化的载体,丹崖仙阁从某种意义上说却是一座文人墨士的写意楼台,它以风雅的形式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着自己的特色。自仙阁兀立于丹崖那一天起,便孕育着千古绝唱的诗文,而当这些名篇佳作问世后,仙阁胜迹又以这些诗文作为文化背景而名闻遐迩,蜚声天下。

因此,丹崖仙阁往往以诗为境,以史为境,从而累增其文史积淀。这里的所谓“境”,指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同时它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积淀,物化而为具体的人文景观。人文因素给仙境胜迹增添了历史砝码,也就增添了胜迹的人文品位量,使胜迹味同甘醇,品之不尽。

千百年来,丹崖仙阁以其绰约的风姿,博得了世人殊宠,吸引着无数登临者。也正因为无数登临者的交相传颂,才造就了蓬莱阁的名声。

如果把所有登临者的履痕比喻成丹崖山下的万斛卵石,那么,名人的游踪则是宝礁石隙中的彩贝珍珠。客观而言,名人的观景览胜活动,对蓬莱阁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所谓名楼聚名流,名流传名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自古以来,楼阁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才情巨者不为著,文章为楼阁增辉,楼阁偕文章传世。蓬莱阁极山海之胜,历代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的风雅文墨灿若星汉,随处可拾。苏东坡、朱处约、梅尧臣、王世贞、袁克立、施闰章等,都堪称不同时期的大手笔。他们所留下的诗文,或咏海市,或吟高阁,或直书临观感慨,或描摹山海景致,或丹崖雅意抒心中块垒,或发怀古幽思,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成为蓬莱阁游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之品之,亦可令未曾观览者感同心受,如临其境。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仙境载体的蓬莱阁,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崇仙情怀,这是它的人气旺盛的原因之一。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更有一些登阁者,却是以一种十分冷静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这里的一切的。他们不是为了成仙,而是把这里视为登高观海、借景抒怀的好地方。因此,在蓬莱阁上历代留下的诗文中,借神山仙岛命题谋篇的几乎没有,而以海天胜景为由头借题发挥的却比比皆是。这些诗文以仙阁而名世,仙阁又以这些诗文而远行,胜景与美文相依相存,彼此激发,并辉千秋。不管丹崖仙阁在岁月的洪波狂澜中如何沉浮废兴,却从来没有在人们心中消失过,这正是那些不朽诗文的巨大魅力。正是这些丽辞华章,造就了一个诗情画意、缥缥缈缈的精神蓬莱阁,使它坚实傲然地矗立在人们心中。

丹崖山上话天后

在丹崖山上的古建筑群中,天后宫要算最为显赫的了。首先在位置上它占据在主轴线上,踏入丹崖仙境坊的当中一座山门,便是进入天后宫的宫门。其次,占地3000多平方米,在各个建筑单体中面积最大。三是殿宇数量最多,主殿和配殿等达48间。四是香火最盛,并且有专门为它举行的庙会。

要说这天后宫在丹崖山上落脚,时间上并不比龙王宫和蓬莱阁早,却灵光闪耀,殊荣独享,其中总有一些原因的。殿宇的尊卑是由其所供奉的主神而决定的,因此,这天后宫也要从天后说起。

天后成神之前的名字叫林默,原本只是福建莆田湄州屿一个小官吏的女儿,活了也只有28岁,生前一直待字闺中。只因一次村中发生瘟疫,死了不少人,她指出病源出在一口水井,人们果然从井中捞出一只死鼠,便称她是“灵女”。她还经常乘席飘行海上,搭救遇险船舶,又被人们称为“龙女”。相传她的死因,就是因为海中救人被遇险船只的桅杆折断时击中了头部。人们都说,“人行善事,死后为神”,她便被看成是升天为神了。

既然人们把林默奉为神灵,关于她的故事便越传越多,说她精通医理,为人祛疾,熟悉水性,热心助人,预测天气,指导航海等等。人们非常崇信她,便把这位尚未出嫁的小姑娘称为“妈祖”或“娘妈”,这也是闽台人对女性的最高尊称。她的神位先是由地方神而升为海神,再加上历代丹崖山上话天后皇帝多次赐封,便成为“天妃”、“夫人”、“天皇”、“天后”、“天上圣母”等。

不仅使她成为海峡两岸一位万能的神,而且传到日本、朝鲜、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及美洲地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海神了。当人们把林默奉为一位万能的海神之后,且因她是一副慈眉善目的圣母形象,便把那既能行云布雨又能兴风作浪的海神龙王贬到了次要的位置。在丹崖山天后宫的正殿里,四海龙王全部在天后娘娘旁边站班,成了天后的卫兵。

同类推荐
  • 孤旅

    孤旅

    这部诗集着意内在情思的直白坦露,并蕴含着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高扬的生命意识,长于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暗喻哲理,又以意象符号创造艺术意境,因之这些诗超越了繁复的意象而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语义简约,使之成为淡泊诗人独抒性灵的精神自传。
  •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感悟·独白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在马来西亚,最最次在异国在老外面前吐英文的囧样,我至今记忆犹新。
  •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海滨文集

    海滨文集

    《海滨文集》系崇明近代文化名人王春林生前作品集,集中收录其文章90余篇。多半反映其倡导新学,进步的思想意识,集中也保存了大量地方掌故。1928年汇辑历年文稿,由《崇民报》馆印行,此次由徐兵、唐圣勤、王妍点校整理,列入崇明历代文献丛书第六辑。
热门推荐
  • 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二)

    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二)

    1971年清明节过后,一位身材魁梧的青年走进了尚在村内的宋家沟小学。穿一身黄军装,身后背着方方正正的铺盖卷儿,因为没有帽徽和领章,一看就是退伍军人。向我们说,叫赵玉恒,公社教育组派到这里任教,说着,从身上掏出一张介绍信。我们看看,上面盖着公社教育组的大红章子。经过交谈,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位赵老师26岁,是本公社后刘王庄人,1964年考入临沂师范,1968年参军,在部队干到副排长,因为当工程兵落下胃病,不得不转业,回本县加入了教师队伍。来宋家沟之前,刚刚结婚。因为在临沂师范上过学,并且当过解放军,我对很崇拜。
  • 励志悠然

    励志悠然

    主角慕悠然是传说中的学神,在高考后不信在开学的第二天被车撞到,导致自己变成了植物人,而她的意识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表面上与她之前生活的地方没有区别,但是在路人的指导下她才知道,这片大陆上,有一个让人望而却步之地......
  • 凌越仙记

    凌越仙记

    妖修圈养的猎场?人类修士是供应消遣的猎物和食物?这是什么鬼地方!修仙之路,要从填饱肚子活下去的生存挑战开始,凌越能忍。好不容易修成的保命《琉璃战体》竟然是黑黢黢蠢笨丑陋至极的铠甲,凌越也能忍。但喝着自己破瓦罐煮出来的汤食,其古怪至极的味道,终是让凌越忍不住泪流满面!她需要一个厨子!一个好厨子!
  • 原来,我在这里等你遇见我

    原来,我在这里等你遇见我

    梧桐私语的浪漫军旅小说温暖治愈,百万粉丝疯狂追捧!未来,我在这里,等你娶我。看到你笑颜如花,我便只想建筑爱的城池,给你毕生温暖。阳光正好的那天,他站在急救室里对小护士高声大吼时,他成了她心里最想征服的兵。这个叫厉铭辰的军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入侵了她的生活。他建起爱的城池,自此给了她三月的温暖。一切都始于那个夏天,那个43°高温的早晨。厉铭辰和温昕的旅程,始于意外,终点幸福。
  • 君威深藏

    君威深藏

    虎把娃叼走了,娃到底去了哪里?林威,男,一直游离在人群的边缘,格格不入。入群容易离群难。是谁在牵引他的步伐?转眼之间,平步青云,遥不可及!帝王之尊荣也不及山泉之甘冽。H氏读者群:3284415393,日更3000+,不堆文不砌字,不抛弃不放弃本部小说保证不进VIP,主要是想给书友和自己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如果书友喜欢我的话敬请关注《一只流浪猫的浪漫人生》。一直在更新的路上,谢你陪伴。
  • 背后的地平线

    背后的地平线

    在历史的深处《背后的地平线》是我1997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或者是出于对先前写作惯性的一种反叛,这部作品有些另类。首先,这部长篇,我没有刻意去编撰完整的故事。在传统的意义上,小说不可以没有故事。要编撰戏剧化的重大情节,要塑造典型人物,等等。但编撰故事,讲述相对完整的故事,必然成为一种对叙述的限定。故事发生的时空,具有某种叙述边界。当我们服务于故事的完整性,我们就不得不走上叙述的精致化。相对于精致化,我几乎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下意识地选择了粗鄙化。
  • 天裂大明

    天裂大明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大秦蒙古等豪强势力纷纷裂土封疆,逐鹿夺鼎,合纵连横,智勇兼斗,无所不用其极,上演了一幕人间江湖血斗大戏!
  • 狂武傲天尊

    狂武傲天尊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便杀人,天若拦我,我捅破这天,踏平这地,屠尽诸神又如何!
  • 萝西与苹果酒

    萝西与苹果酒

    一战末期,年幼的洛瑞·李随家人定居在风景如画的英国科茨沃尔德乡间。而立之年,他用诗般优美、温暖的文字重温故乡的童年往事,谱写出一首经久不衰的英式田园牧歌。金色的火焰,少年的诗,萝西的笑靥,未被电气化侵扰的美丽村落,一代人失落的集体记忆……
  • N021

    N02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