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0200000002

第2章 楚庄王论贤服樊姬 小狐山隐者论国事

一个夏夜,御苑东侧凤翔宫里宫灯发出柔和的光,一位端庄贤淑的后宫妃子正与一位公子模样的人说话。他俩本是亲姐弟,姐姐就是庄王的正宫娘娘樊姬,坐在她对面的是弟弟樊羽。樊姬发髻上斜插着极普通的兽骨笄簪,身穿一件淡绿色的宽袖紧身曳地长裙,上面绣着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她这一身打扮在后妃里很普通,却不失雍容高贵、典雅端庄的仪范。樊羽身穿天蓝色绮罗曲裾深衣,腰束玉佩锦带,俊雅清朗。

樊姬的娘家在楚国息县,亲人里只有这么一个弟弟在郢都。经商致富的弟弟来见她,是特地给她送头饰的。

樊羽满脸喜色地道:“姐姐,弟弟如今富裕了,送你一件首饰,包你喜欢。”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小巧的锦缎盒来,小心翼翼地打开,顿时金光闪烁,耀人眼目,原来是一枚巧夺天工的步摇。骨架由赤金铸成,上缀宝石花饰,下垂五彩珠玉,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如插于发际,那垂珠便会不停地摇曳,轻盈曼妙。

对于弟弟的馈赠,樊姬虽感温馨,但还是轻轻一推,说:“这个你还是拿走,姐姐用不着。”

樊羽急了,道:“姐姐,这是我一片心意。你虽贵为正宫娘娘,却没有一件贵重的头饰。你看别的嫔妃,哪个穿戴打扮不强你百倍?”

樊姬好生奇怪地追问道:“后宫的嫔妃穿戴打扮,你如何知晓?”

樊羽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转移话题道:“你知道这枝步摇价值几何?至少黄金百镒!光看这珠玉,啧啧!”

樊姬并不买他的人情,仍是追问:“你跟姐姐说实话,你经常往深宫跑,真的是来看望我这个做姐姐的吗?”

樊羽嘻嘻一笑说:“姐姐你真会冤枉人!一母同胞,骨肉情深,做弟弟的当然想时常看看姐姐,难道还会有别的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么?”

弟弟经常借看望自己之名跑到后宫来,樊姬凭着女性特有的敏感,早就觉察到他另有所图,于是不客气地训诫道:“如果你在后宫闹出什么事情,触犯刑律,姐姐我也救不了你!”她接过侍女采菱送上的鸳鸯豆,送到唇边轻轻抿了一口清水,继续言道:“你既操商贾之业,就该把一门心思用到那上头呀。”

这话倒勾起樊羽一肚子的怨气。当初庄王欲封他为士师,食邑千户,已经拟好诏书,只待颁发,樊姬却向庄王劝谏道:“圣人云:‘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樊羽符合哪一条?他是臣妾的弟弟,故臣妾深知其禀性,他不堪大王所托。”好端端的一个美差,就这样付之东流了。

“本来大王要封我为官的,你却横加阻拦,说我既无功又没才,群臣不服,怕有误国事。群臣算个什么?姐夫堂堂一国之君,诏书一下,谁敢胡说?”

樊姬最见不得弟弟的纨绔习气和倚仗权势的毛病,一时气得两颊绯红,斥责道:“你竟敢妄议朝政,那就休怪我这做姐姐的不讲情面了!今天权且饶你一回!”

虽然樊羽明白,自己经起商来风生水起,以致现在富甲一方,全都得益于姐姐的光环,但官路被阻,难免对姐姐有所怨尤,遂道:“俗言道,是亲三分向。你倒好,专向亲弟弟使绊子。天底下哪有你这样当姐姐的?”

樊姬已气得手脚发颤,怒道:“你给我住嘴!采菱,速速令宫宰送他出宫!”说着将锦缎盒塞给樊羽,再次厉声训诫道:“你一心一意诚实经商才是正道,如果再有事没事往深宫里跑,我就命司阍把你抓起来,送交廷理治罪了!”

片刻,身为大内副总管的宫正庶子跑了进来,尖着嗓子道:“奴才叩见娘娘。”

樊姬强忍着愠意说:“我叫宫宰胥隗,你倒跑了来。罢了,你把国舅送出宫去吧!”樊羽垂头丧气走了。樊姬悄声吩咐采菱:“你跟在后面,看他有没有什么可疑之处。”

半刻工夫,采菱回来,温声禀道:“启禀娘娘,国舅已经出了茅门。宫正庶子说是奉娘娘的懿旨,大司阍才令门尹打开宫门的。看着国舅爷出了城门,奴婢才回来。”

樊姬道:“可有可疑之处?”

采菱道:“奴婢倒没看出什么不轨。有宫正礼送,国舅爷还能怎样!”

“你看得可真切?”

采菱突然一拍脑袋说道:“奴婢不知这算不算可疑行迹?”

“讲来。”

采菱附耳喁喁地说了一番。樊姬秀眉微皱,轻轻“哦”了一声,纤纤玉指叩着鸳鸯豆,问道:“那凤阳宫,从外面能看出什么吗?”

采菱说道:“窗棂遮得严严实实的,只有灯光透射出来。里面传出篪笙的乐声,还有不知谁在唱歌,与娘娘平时唱的词儿仿佛:‘乖乖吃酒,采荷撑舟……’”

还没等采菱说完,樊姬已笑得直不起腰来,指着采菱说:“你你……你个傻丫头!这虽是咱们这儿的民歌,却是经乐长优孟整理过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词儿似写男女之情,其义理却颇深远:淑女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害之心,这才是《关雎》一诗的要义!”

采菱哪懂这么艰深的学问,但仍然似懂非懂地点头道:“经娘娘指点,奴婢懂了。”

樊姬却不再言语,凝眉蹙额,陷进深思之中。

一阵橐橐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就是侍女“奴婢给大王请安”的声音。樊姬回过神来,知是庄王驾到,正欲行礼,却被庄王伸手拦住:“你我夫妻之间,要这俗礼何用?免了!”

此时庄王已退去上朝时的章服,换了一身玄色大袖袍服,腰际悬挂着那把从不离身的青铜宝剑,头上黑如髹漆的长发被纨带束起,双目炯然如电,显得英武刚毅。

樊姬吩咐采菱道:“快去御膳房告太官传肴馔来!”

因为斗越椒谋反,国家元气大伤,想到这些,樊姬尚且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庄王更是为国事操劳,每每宵衣旰食。樊姬知道,虽然子时将至,庄王一定还饿着肚子。她早就吩咐御膳房为大王准备可口的肴馔,还特地交代将白雉肉烹得味重一些。

庄王落座后,樊姬端来一个彩绘漆耳杯。见庄王饮水也如饮香茅酒一般豪气冲天,樊姬不禁笑起来,转而问道:“大王今晚又是与虞丘大人谈论国事,以至不知夜色深沉吗?”

庄王放下杯子,道:“卿所言不谬。寡人每与虞丘纵论治国要道,都忘却腹中饥饿,令尹真乃国之大贤!”

“依妾看来,虞丘大人并非贤者,实乃昏聩之人。有此大臣,国之大不幸也。”

庄王惊异地抬起头道:“虞丘胸有韬略,腹有良谋,所谈问题都切中时弊,无一言空泛,无取宠之意。卿何出此言?”

“虞丘为王所重,任职数年,为何国家没有中兴气象?且吏治隳败,法度不明,文臣武将为国家计者鲜有其人;府库空虚,仓廪不实,国家贫瘠,民不聊生,我楚国仍处于困顿之中,虞丘之能又在何处?大王给他的俸禄之巨,无人能比,但也没见他有我楚国先贤令尹子文毁家纾难的贤能之举,请问大王,他又廉在哪里?故知此人并非贤者!”

庄王深受震撼,瞠目而视。

“虽然齐国已成强弩之末,但新近崛起的晋国锋芒毕露。它若联合中原郑、宋诸国攻我楚国,那会是什么可怕的局面!”

樊姬将自己的疑问全端了出来,末了,仍意犹未尽地说道:“这些年来,妾未见虞丘大人襄佐我王拓一寸疆土,也未见他举荐过一位贤才,倒是虞丘一党中人,个个身处朝堂。妾不明白,楚国几代先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拓边疆,如今疆域已达数千里,黎庶众者已过百万,难道没有一个贤者吗?虞丘怎么从来没有举荐一贤者为国所用?”

这番谏言鞭辟入里,发聋振聩,令庄王仿佛回到当初登基之初。当时庄王左抱秦姬,右揽越女,不理朝政,并明令谁若进谏,格杀勿论,唯有大夫伍举不避斧钺,泣血进谏。如今樊姬的一席话与伍举有异曲同工之效,庄王慨然嘉许道:“卿这一席话,犹如圣贤之音,令寡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请卿说下去!”

樊姬遂言道:“误国误民者,虞丘也!虞丘不去,我楚国必有后患,大王日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说到最后,樊姬已是梨花带雨,掩面而泣。

庄王思绪翻江倒海,伸出大袍袖口为樊姬擦去泪痕道:“贤者为国宝,不会一直湮没在民间。就在昨天,寡人收到太傅冉伯聃的信,向我举荐前司马蒍贾的儿子孙叔敖,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能。我曾与老师共诣孙府,那时孙叔敖尚在髫龄,竟讲出一番治国要道来,老师料定此儿日后定会成为楚国栋梁!”

樊姬抬起盈盈泪眼,轻问道:“孙叔敖?”

这几天,地处郢都之北的期思正遭受旱灾,一望无际的庄稼在炎炎夏日炙烤下,蔫头耷脑,仿佛一把火就能点燃,连往日喜欢在田间鸣叫的叫天子也鲜见踪影。这真急煞了以种地为生的黎庶们,个个苦着脸唉声叹气。

独龙岗下,锣鼓声与祈祷声震得山鸣谷应。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一群破衣烂衫的百姓抬着各色供品,一边走一边仰天呼号:“各路神祇,可怜可怜下界凡尘的子民,快下些雨吧!”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匆匆忙忙从这群人身旁走过。他身着短衣,面容憔悴,眼神忧郁,背着一把丈量土地的木弓,身后跟着一个紧跑慢赶的垂髫男孩儿。

他对这里的地形太熟悉了。隆冬时节,漫山遍野雪压三尺,春分一过,冰雪消融,汩汩的清泉便顺着沟渠流走了;到了暑夏,老天来几阵暴雨,这些低凹的沟壑与堰塘就会满溢,但天一放晴,那昏黄的泥水眨眼间便消逝得无影无踪。这汉子正苦苦思索储水的法子。

十多天来,他奔走在纵横阡陌里,已是蓬头垢面,身上的单衣早就被荆棘与茅草刮破了,但他全然不顾。最令人不解的是,他还带了自己的儿子,在荒郊野外风餐露宿。

孩子毕竟年幼,被祈雨队伍吸引住了,拍着小手叫道:“父亲,真好玩,陪我玩玩吧!”

汉子抓住儿子的胳膊,道:“我不是带你出来玩耍的。”然后又耐心地指点着说:“我儿,你看,这儿叫做沟,那边叫做堰塘。一到淫雨季节,这里积水成灾,可到夏秋时节,水就渗到地底下,或者流走了。种庄稼,没水灌溉就会颗粒无收,官府仍然催交田税,你说百姓还怎么活呀?我早就想帮助乡亲们修筑水渠,让这里变成粮仓,让大家免受饥馁之苦。”

孩子并不懂父亲这番话的意思,懵懵懂懂地点点头,极不情愿地随着父亲走了,不久又咧着嘴抹开了眼泪:“父亲,我饿!”

汉子说道:“你等等,待我把这道高岗丈量完,就给你吃些东西,好吧?”也不等小孩答话,汉子就取下木弓丈量起来,并将结果一一刻记在竹简之上。做完之后,他蹲下身子道:“来,我儿,我背你一段吧。”说着又从怀里摸出一个野菜团子递给孩子。

孩子舒舒服服地趴在父亲背上,贪婪地啃了几口菜团子,也没忘记朝父亲嘴里塞去一点,道:“父亲,你也吃一口吧,好香好香。”父亲只说:“乖孩儿,我不饿。”

父子俩在曲折的小道转了几个弯,眼前巍然出现一座山。这座山唤做小狐山,方圆不过三四十亩,然而山上松柏蓊郁,竹篁苍翠,与满目焦枯的千里赤土迥然不同,真个是贤者隐居的好去处。

汉子背着儿子,直奔西南侧而去。那里有一处茅庐,四面竹树环合,阴翳生凉。一见茅庐,汉子激动不已,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丈的身影。

三年前,汉子领着家人从云梦泽深处辗转来到这个叫做期思的地方,觉得这儿地旷人稀,土地肥沃,只要舍得下气力、流汗水,收成必定足以果腹。谁知此处没有水源,每遇干旱,黎庶只好祈求上苍,祈求无果,就扶老携幼,逃荒而去。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大禹王能治水患、救苍生,我为何不能治干旱呢?有了这个想法,他开始四处奔波,观旱情、察地形、勘水势、访民生,每天都忙到红日西坠,暮色初上。有一天,时交酉戌,他已是饥肠辘辘,两眼昏花,跌跌撞撞间来到了这岚气氤氲的小狐山。昏蒙之中忽见一位老丈扶杖吟哦道:“天乎天乎,何虐我民?”

他感觉到这老者心忧黎庶的胸怀,激动不已,忙趋步上前搭话道:“老人家,能给晚生一瓢水么?”

那老丈仿佛没有听到,抬头望望已是清辉播洒的朗月,转身缓步走向茅庐。

汉子上前几步,恳切地道:“老丈,能赐一瓢水么?”

那老丈头也不回地说道:“已经这时候了,你还在孤身游荡,必非良善之辈。这里的水是洁净之物,岂能容歹人侵占半点?”

汉子忍气吞声地回应道:“老丈何出此言?我乃期思之民。如果是盗贼,哪会跑到无物可盗之处。”

那老丈并不答话,挥起手里的拐杖,朝身旁一株酒樽粗细的松树横扫过去,只听啪嚓一声,松树拦腰折断。汉子正在惊诧,忽然眼前黑影一闪,那根拐杖兜头朝他劈来。汉子也不含糊,闪身偏头,轻舒猿臂,一把扯住拐杖,顺手发力朝怀里一拉——他本以为这下必将老者拉得扑倒在自己怀里,孰料老者岿然不动,反而发出一阵洪钟般的笑声:“好小子,有两下子!只是不知天这么晚了,你到这里来究竟所为何事?”

汉子心生感激,刚才老丈横劈松树,分明是给他一个警示,否则猝然一杖劈来,自己万难抵挡。如此看来,老丈只是想测他有无防身之术,并无恶意。汉子凛然道:“期思之地,可耕种的田土上万畹。然而每遇天旱,便颗粒无收,百姓纷纷逃荒要饭,苦不堪言。据小子勘察,这里并不缺灌溉之水,所缺者乃治水之人,不才意欲担当此任!”

老丈听罢,咄咄逼人地说道:“你一介布衣,只需得胼手胝足为稻粱谋,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移作他用?听我的劝,你种好自己的地,按数缴纳田税即可。修渠治水,本是朝廷之事,你不要自不量力!”

汉子正色说道:“老丈此言差矣。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事操心乃天下人之责任。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热血心肠的人哪能坐视不管呢?”

那老丈闻听此言,双目倏地炯然生光,在朦胧夜色中如电光石火。忽然他又闭上双目,慨然良久,徐徐转过身去,长叹一声说道:“民生多艰,又有几人惦念?”

老丈将汉子请进茅庐,借着庐牖里透进来的月光,舀了一豆清水递给汉子,道:“看样子你还没吃饭,就先喝点水吧。”

汉子掏出菜团子狼吞虎咽,边吃边打量面前的老丈,不禁暗暗称奇:只见他精神矍灼,双目神采焕然,似乎能洞悉世间万事。汉子觉得似乎在哪儿见过这个老丈,一时又想不起来,于是恭敬地问道:“据小子所见,您并非俗世中人。敢问老丈,您从何处而来?”

老丈手中的拐杖顿地有声,他说道:“我隐居是实,但实非隐士,朝中大事,我也时时关注。‘鬻熊之嗣,肇封于楚。’我楚国自先祖鬻熊开国,延至今王,已历十三世。当初‘土不过同’,如今疆域达数千里,表面看来,似乎威威乎壮哉!但又有几人识得国之弊端?自斗氏叛逆,我楚国力大减,东有吴越伺机启衅,中原齐晋诸国轮流上演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无不窥伺于楚,其情其险又有几人担忧?”

没等老丈说完,汉子已经坐不住了。他知老丈实乃奇人异士、大贤大智,心中无限崇敬,遂道:“老丈为何不出山为国效力,匡扶社稷,辅佐我王革故鼎新,中兴楚国呢?”

老丈朗声大笑:“若苍天再借老朽一百年,我倒要前往郢都,伴驾君王于朝堂之上。可惜年岁不饶人啊!”

汉子说:“老丈想必熟读《梼杌》,我楚开国之君鬻熊当年辅佐文王时年已九十有三,文王婉拒说:‘惜哉,汝已太老,寡人岂能用乎?’鬻熊则说:‘若叫我追逐麋鹿、射杀熊罴,我确实老了;若论运筹帷幄、谋划军中大事,我尚可胜任。’文王遂起用鬻熊,一举灭纣立周。鬻熊遂得裂土封爵,彪炳史册。”

老者连连摇头道:“老朽一介山野村夫,楚王岂能用我?”

汉子辩驳道:“楚国历朝用人不拘一格,唯贤与能。武王以观丁父为令尹,文王以彭仲爽为令尹,二人皆为战俘,却能建功立业,成就我楚霸业。”

老丈起身翻出一块熟野鸡肉递给他道:“听君一席话,如饮甘露琼浆也。不过老朽不喜羁縻,只愿散淡宁静。”

汉子也不客气,撕下一半给老丈留下,然后边吃边与老者谈论。老少二人相谈甚欢,不觉斗转星移,东方渐白。

此后,汉子就以老丈为师,去小狐山甚勤,家事国事天下事,有所疑问,即向老丈求教,二人亲如父子。有几次,汉子见过一个小子伺候在老丈之侧,似是老丈的童子。

这会儿,他背着儿子来到茅庐前,连喊几声“老师、老师”,却没有回音。他推开柴扉,见里面除一箪一瓢一灶二铺,别无他物。他又绕茅庐一周,仍不见老丈身影,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同类推荐
  • 楚霸王项羽传

    楚霸王项羽传

    当项羽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时候,他不但立即成为这一出戏的主角,而且还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主角。他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来表演着他自己,他是那样的投入,为了演好他自己,他舍弃了他的家族,他的权力,他的财富,以至于他的帝国。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在他以前找不到这么真诚地表现自己的人物,在他以后,也一直没有出现这样的人。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在这部自传中,富兰克林以与儿子拉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着自己朴素的人生智慧和成就非凡的一生。从十岁辍学的贫困杂货店主之子到早期美国精神领袖,作者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成功地成为集作家、科学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全才”的。此外,该书还是了解美国早期历史和清教徒精神的理想之窗。
  •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

    季羡林的哲学人生

    季羡林对长寿养生、事业成功、立德修身、天人合一等多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看法。我们在大量研读其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自己的感悟,编写了这本《季羡林的处世哲学》,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的思想,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从而在阅读其作品的时候有所裨益。
  •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

    毛姆野心至高表达的半自传作品。为了将灵魂从某些观念中解放出来,只因这些观念在他的灵魂中徘徊了太久,1938年时年64岁的萨默塞特·毛姆写作了《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这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却并非自传;这是一本告白笔记,却分寸得当。《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名作家文学课)》堪称作家个人信经的高峰之作。从本书中你会分享到一名职业作家对风格、文学、艺术、戏剧和哲学的理性思考,毛姆精妙的写作技艺也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毛姆是个备受争议的作家,当岁月的磨砺将他变为一位坦然、睿智的老人,当他邀你共进下午茶并想和你闲谈几句,无论你喜不喜欢他,请不要拒绝。
热门推荐
  • 青木遗秘

    青木遗秘

    【Day出品】(绝属精品)一悲苦的孤儿却英年离奇死去,带着记忆转生,成为豪门家的二少,废材的他,却意外的发现一个耳钉随着他转生,为他开启了强者的大门,转生的青木大陆,传承几多年却只有五千年的记忆,幕后暗藏着什么秘密,一切且随着主角花凤宇闯遍青木,一起为我们开启秘密之门。此小说属于慢热型,不过等花凤宇处理完学院之事离开学院,精彩也将展开!
  • 都市无敌剑圣

    都市无敌剑圣

    剑圣:“岚哥,收我做跟班吧?”张起岚:“啥?!你一个剑圣也好意思做我跟班?”
  • 长街行

    长街行

    王小鹰,1947年出生,1968年高中毕业后赴黄山茶林场务农。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曾任《萌芽》编辑,后在上海作协从事专职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假面吟》《长街行》《你为谁辩护》《我为你辩护》《丹青引》《我们曾经相爱》《吕后·宫廷玩偶》《问女何所思》等,中短篇小说集《一路风尘》《相思鸟》《意外死亡》《前巷深·后巷深》,以及散文集《女人心事》《寻常隋怀》《可怜无数山》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1年)、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1998年)、第四届长中篇优秀小说二等奖(1998年)、第四届上海文化艺术奖之优秀成果奖(1989年)、上海市四十周年优秀作品奖(1989年)、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6年)。
  • 时空代言人

    时空代言人

    茫茫宇宙,无限星空,百族林立,诸强争霸。随着对宇宙的探索和发现,宇宙慢慢的对人类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 TFBOYS之星河

    TFBOYS之星河

    踏遍星河来到你的身边,穿过人海站在你的面前。我喜欢你。
  • 能源宝库

    能源宝库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最狂御灵师

    最狂御灵师

    再次睁眼,唐恰恰脑袋里想的是:这一次要死出什么新花样呢?还没想好怎么死,一个接一个的熟面孔找上门。“报恩的?”“拿着号码牌,后面排队!”Σ(っ°Д°;)っ唐恰恰:─━_─━?喂,收起你们脸上‘她好不容易重生,不能打死’的表情。众人心声:(若不是被师父威胁不报恩就逐出山门,谁愿意装软萌小白兔来衬托你的阴险毒辣)某男一脸淡然的走了进来,眼角轻佻,仿若花色:“你想不想候嫁人?”“不知道,没想过!”“那你想嫁的时候告诉我。”
  • 和爱情无关

    和爱情无关

    最近一段日子,丁一鸿感到他的生活滑出了一贯的美好状态,跌入一种毫无来由的虚廓无边的烦躁中。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小孩,明明把肚皮填得鼓鼓涨涨,而胃囊却还是充满饥饿的感觉,他被一种伤感的不良情绪紧紧缚住了。作为一个五十岁的男人,官至一局之首,颇有些社会地位,也算和功成名就沾上了边,在寻常人的眼中,应该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情态,而他恰恰相反。近日,时常蹿上心头的却是一串时光飞逝怀念青春的慨叹,然后肥皂泡似的碎裂,抛洒的满头满脑的虚空失落。
  • 重生大唐之李治

    重生大唐之李治

    简介:这是一本纯yy小说跟历史接轨不严重!各位大大就当是一个架空的时代相似的朝代吧嘻嘻。孙乐婷怎么也想不到这逛个街都能赶大流的穿越了,穿越到哪儿不好还非要穿越到唐朝,对于一个不懂历史,不懂政务,不懂兵法,不懂女工,甚至可能连着理教都不懂的,一二三四五……不懂得小白怎么生存下去!啊!什么我老爹是李世民?什么?我是个小弱鸡!什么?我是李治?!老天啊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玩啊!老娘是女汉子!不是汉子啊!你给我、你把我送回去好吗?,某宫殿内一婴孩苦着脸哇哇大哭起来!(简介无能,捂脸……请见谅)
  • 两个土豪

    两个土豪

    屁大的黑瞎子沟出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孙子多,一个是菜包子。孙子多三辈单传,父母为了孙氏家族人丁兴旺,把希望就寄托在他的身上,给他起个名叫子多。父母也是糊涂,子多倒无可挑剔,关键是和孙氏联系在一块儿,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可孙子多不这么看,他觉得名字就是称呼,相当于商品上的标签,要想创出品牌,除自身的产品过硬,牌子必须标新立异。父母能给他起这个名,这里包含着父母的殷切希望。孙子多当然不负父母的厚望,媳妇也争气,一下子给他生了个龙凤胎。菜包子当然不是餐桌上的主食,是一个人的外号。之所以叫他菜包子,是因他姓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