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200000003

第3章 第一个中华帝国:秦人制造(1)

贾谊在《过秦论》里问道:“秦人攻灭东周,兼并海内诸侯,南面称帝。天下之士,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

司马路觉得贾谊的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秦统一天下,是主动的征服,六国与天下的士人百姓,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已!至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六国百姓欢迎秦的征服。但是,秦的兼并战争,确实给纷争的天下带来了安宁和统一的秩序。这件壮举,是其他六国所无法完成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华帝国,的确是秦人制造!

第一节 说客韩非:谁谋害了他?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最为尊奉法家思想,众多法家学者之中,秦王最欣赏韩非。从理论上说,韩非在秦国得偿所愿的成功率很高。

然而韩非入秦一年,身死异乡,究竟是因为同学李斯的陷害,还是小人姚贾的挤对,或是另有其人……到底是谁谋害了韩非子?

疑点之一:李斯、姚贾为什么陷害韩非,他们的陷害、挤对足以致韩非于死地么?

疑点之二:秦王政对韩非究竟抱着怎样的态度?他为什么做出了将韩非打入大牢的决定?

一、临危受命,韩非入秦

公元前234年,农历丁卯兔年,韩非接到国君韩安的紧急召唤。入宫后他才知晓,原来是委任他担任一项出使邻国秦国的外交任务。

韩这个国家,出自春秋时代第一强国晋国。当初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韩得了最西面那一块支离破碎的国土,他的东面是战国时代早期强国魏,南面是超级大国楚,西面是当时被认为野蛮落后的秦国,北面是武力强悍的赵国。

环顾四周,没有一个善主,韩国可谓天生是个多灾多难的命!

韩也曾经发愤图强,那是在申不害当相国的年代,那时的韩,《史记·韩世家》说是“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但申不害死后,人亡政息。虽然勉强列入“战国七雄”, 韩国的国力,却是实在差强人意!

等到强秦崛起,韩国就更加岌岌可危了。因为与秦的国土相连,秦对韩国的滋扰,几乎连年不断。

在韩安的父亲韩桓惠王的时代,单桓惠王二十九年这一年,被秦夺取的城池就达到十三座。

韩安继位已经五年了,数公元前234年这一年的形势最为凶险。秦国大举进攻三晋,重点是赵国。武城一战,秦将桓齮大破赵军,赵将扈辄及十万赵军将士被斩首。秦军乘胜进军到赵国内地,军情十万火急,赵王起用曾在雁门一举歼灭十万匈奴的边将李牧,秦赵双方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二十里)对垒。

李牧是赵国最后的良将,宜安一战,10万秦军大部被歼,仅将领桓齮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逃走。但今日之形势,已经不是一个李牧可以扭转。秦国迅速集结兵力,卷土再来,桓齮在第二年再度攻入赵国并占领宜安。

秦国在伐赵同时,也以少数兵力攻略韩国领土,赵国尚有李牧,韩国却真的是应了那首摇滚老歌,“一无所有”。

面对危如累卵的局势,早就失去抵抗勇气的韩王决定向秦国纳地效玺,请为藩臣。

于是,韩安想起了韩非。派韩非去秦国,有两个好处。首先韩非虽然口吃,写文章却是个好手。听说他写的那些文章,秦王颇为欣赏。其次韩非在秦国有个关系,秦王的新宠李斯,据说就是他的同学。

韩非是韩国的宗室,年轻时他也曾有仿效当年申不害的雄心壮志,但始终不得重用。到如今人到中年,热情已冷却的韩非,却接到了国君的征召。

然而这一次的征召,能算是重用么?韩非明白,这是拿我去挡刀子!

二、秦王是韩非的粉丝

这一年,韩非四十多岁了,孔子说人四十而不惑,可是韩非还是有所“惑”的。韩非“惑”的,是这个国家的命运!

凶多吉少!这是韩非的内心判断。但是接到韩王命他入秦的王命,韩非又兴起了侥幸的念头,难道说否极泰来,就在他这一趟?

韩非听说秦王嬴政,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的父亲曾经在赵国的邯郸做过人质,他老妈就是邯郸歌姬出身。街头巷尾的流言,甚至说其实他乃是吕不韦的种。

不过,嬴政在咸阳做秦王已经有十多年光景。去年,他又逼迫曾被自己称为“仲父”的吕不韦服毒自杀。至此,已经无人胆敢轻视这位年轻的君王。

韩非琢磨自己的使命,韩安的意思,是对秦国表示臣服,以此换来韩国的苟延残喘。然而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称臣、割地、纳贡,已经不能让秦满足,秦的意图是要吞并韩国乃至天下。

所以,作为韩国的使臣,韩非肩上的担子令他难以轻松。

“难哪!”行车途中,韩非想起了自己的那篇得意之作《说难》。

在《说难》中,韩非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弥子瑕受到卫灵公的宠爱(弥子瑕是卫灵公的同性恋人)。弥子瑕母亲病了,弥子瑕听说后假托君命驾驭君车出宫探望。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当处以刖刑(砍脚)。可是卫灵公听说此事后,却赞叹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罪。”

某一天,弥子瑕和卫灵公在果园游览,一个桃子吃到一半,弥子瑕把剩下的半个给卫灵公吃。卫灵公感动地说:“弥子瑕多么爱寡人啊!吃桃子觉得甜就拿来给寡人吃。”可是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卫灵公可就重提旧账了,他说:“这个人从前曾经假托君命私自驾驭寡人的车子,又把吃剩的桃子给寡人吃,太不尊重寡人了。”

韩非评论说,弥子瑕的行为前后并没两样,可是卫灵公的爱憎发生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文章末尾,韩非发感慨说:“龙这种动物,驯服后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龙就一定发狂伤害人。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

韩非能不能不触动秦王的逆鳞,游说成功呢?

到达咸阳之后,韩非立刻给秦王上书。这种沟通方式,比当面的交谈,让韩非觉得更舒服。因为他的口吃,常常让他在辩论时处于尴尬之中,甚至由此产生一种自卑情绪,打击他的自信心。

其实听到韩非即将到来的消息,赢政很高兴,对于此人,年轻的秦王真的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韩非子的那些著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无不拜读,尤其是《五蠹》,赢政可以背诵出其中的名句: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还有,“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所以当韩非的上书送到秦王宫,赢政几乎是一口气读完。

那么,韩非写了些什么呢?

先是客气了几句,说,“不知道就说,是不明智;知道了却不说,是不忠诚。作为臣子不忠诚,该死;说话不合宜,也该死。(口吃的韩非,居然在这里玩起了绕口令。)”

“虽然这样,我还是愿意说出自己的见闻,请大王裁断我进言之罪。”

韩非接着就从国际形势谈到了韩国,他说,“韩国侍奉秦国三十多年了,出门就像常用的袖套和车帷,进屋就像常坐的席子和垫子。秦国只要派出精兵攻取别国,韩国总是追随它,怨恨结于诸侯,利益归于强秦。而且韩国进贡尽职,与秦国的郡县没有不同。如今我听说陛下贵臣的计谋,将要发兵伐韩。”

“韩是小国,如果秦国不能一年就灭韩,力量就被各国看轻,各国就将打秦军的主意…… 那秦国必定成为各国的攻击目标了。陛下即使同金石一般的长寿,那兼并天下的日子也不会到来的。”

最后韩非提出他的建议:派人出使楚国、魏国,孤立赵与齐。灭赵、齐之后,发一道文书就可以平定韩国,而楚、魏见大势已去,也一定自动顺服。

韩非的分析听上去好像蛮有道理,但秦王会不会接受呢?

三、谁谋害了韩非子?

赢政拿起竹简反复阅读,似乎拿不定主意。最后,他把韩非的上书发给了李斯。

李斯是韩非的同学,二人同为大儒荀况的得意门生。李斯一直很谦虚地认为自己不如韩非,但这一次,李斯可无意谦让。

李斯也给秦王上了一书,针锋相对地指出:韩国并不是秦国忠贞不二的仆从国,而是秦国的心腹之患。韩非误导秦国国策,意在存韩。

李斯解释说,韩国领土与秦国接壤,如果越过韩国攻击其他国家,一旦有失,韩国就是秦军背后的一颗毒刺。韩非的奇谈怪论无非是想保存自己的国家,并不是真心为秦国着想。

李斯更进一步提出,要用事实驳倒韩非的谬论,请求出使韩国。赢政自然批准,于是李斯即刻从咸阳出发,前往韩国。

李斯抵达韩都后,立刻上书韩王,提议秦韩两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赵国。

结果不出李斯所料,此时的韩王正在与赵国密谋联合图秦,对秦国派来的高官刻意回避。李斯数次求见都吃了闭门羹,最后使出一计,将韩非的《存韩》略作文辞修改以李斯名义上书韩王。结果正如李斯所料,韩王果然还是无动于衷,李斯达到目的,回国报告秦王。

厉害啊!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原来韩非在《存韩》中所描述的秦韩亲密完全不存在,赢政对李斯表示满意的同时,对韩非的良好印象也大为改观。

于是,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因此进谗言加以陷害。那么,真的是李斯谋害了韩非子么?

为了拆散以赵国为主的反秦合纵联盟,赢政派遣姚贾到各国挑拨离间收买拉拢,成功地拆散了这最后的合纵。

也许是个人感情上对小人的憎恨,也许是对最后的合纵失败后祖国命运的担忧,韩非再出下策,在秦王跟前打起了小报告:“姚贾这个人有问题,他老爸是魏国大梁城的门卫,这厮打小偷鸡摸狗,后来侥幸在赵国谋得一官半职,又因玩忽职守被抄了鱿鱼。大王与这样一个人共商国是,岂不有辱大国的风范!”

赢政果然听进去了,拿这个责问姚贾。姚贾坦然承认自己是门卫的后代及不光彩的过去,但他也为自己辩护说:“当年的太公望,说起来不就是个怕老婆的、不入流的、失败的小公务员,文王却任用他;管仲是个阶下囚,齐桓公用他称霸天下;百里奚是五张羊皮买来的奴隶,秦穆公用他而雄起西方……所谓英雄莫问出处,英名的君主不会因一个人身世不显赫,早期经历不光彩而无视他的价值。我姚贾如果有功,名声不好又如何?反之,名声再好,却无功于秦,也不该得到赏赐。”

结果,韩非又得罪了姚贾。

于是又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姚贾伙同李斯陷害了韩非。两个厌恶韩非的人联合起来对韩非下手,他们提出,韩非终究是韩国王室成员,依照人之常情,终究不会忠心于秦。而以他的学识和才干,如果不能为秦所用,必将成为秦国的大患,不如依法诛之。

秦王一点头,他仰慕的韩老师便下了大牢。在狱中韩非一度还想见嬴政为自己辩解,但对手哪里还会给他这个能让他起死回生的机会。当李斯的毒酒送到韩非面前,想来韩非或许会扪心自问:“为什么写了那么多的权术理论,怎么一到实践操作就不行了了呢?”

然而,究竟是谁害死了韩非?

许多人归因于李斯的嫉妒心,这并没有错。但是这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将韩非打入大牢的决定权,并不在李斯掌握中。杀害韩非,李斯是推动者,却不是决定者。

打个比方,有恶人纵犬咬人,被咬人该怪狗还是怪那狗的主人。姚贾、李斯是咬人的狗,他们的主人又是谁?

是秦王。《史记》说韩非死后,秦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可见秦王的本意,是要杀韩非的。只不过后来又后悔了。

秦王为什么要杀韩非?难道只是因为几句谗言?尉缭说得好:“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韩非没看明白的,尉缭看明白了。

有人问了,“嬴政不是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么?为什么他还要杀韩非?”回答是:“吃鸡的蛋就不能再杀鸡么?况且嬴政杀韩非,正是学习韩非学说的实践作品。”

四、法至刚,术势阴柔!

所谓法家,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至少可分为两大派。

其一:法治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商鞅、吴起,特点是注重法律,作风刚硬。

法治派的主要精神是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以法律为国本,以法治国。譬如商鞅,他认为法是为治之本,而推行法治,就必须要立法明分。商鞅曾经在国都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宣称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以十金。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真有人搬了,于是立刻如约赏赐,以此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商鞅所说的法,是明明白白写出来的成文法,是君臣上下无论身份贵贱都要遵守的法律。所以太子以身试法,商鞅也毫不留情。

由此看来,法治派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而不是一君王一贵人的私利。从这一点看来,商鞅、吴起的法治精神,几乎接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当然只是接近而已,一旦失去君主支持,法家的所谓“法治”就成了无根之木。)

但也正是这一点执着,让法治派经常得罪权贵,因此商鞅、吴起都不得善终,还得了个天资刻薄的恶名。

从对权力的控制来说,法治派则往往大权独揽,臣强君弱。商鞅在秦国变法,政府权力一手抓,秦孝公在幕后默默支持,如无必要,一般不出面。所以史称“商鞅变法”,而非“秦孝公变法”,吴起在楚国也是如此。

同类推荐
  • 明末阴雄

    明末阴雄

    明末的世界很精彩。英国从内战中解脱出来,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征程。奥斯曼正在经历最后的辉煌,随即便开始衰落,最终沦为“西亚病夫”。俄国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东欧的征伐,向着“俄罗斯帝国”迈进。荷兰,西班牙,波兰等,也开始由盛转衰。法国,葡萄牙,莫卧儿帝国,瑞典,神圣罗马帝国……主角穿越到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此时的大明,朝廷中枢党争不断,黎民百姓生存艰难,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内有流寇祸乱不断,文明被野蛮战胜的悲剧即将上演。既然无法挽苍天于将倾之际,拦狂澜于将倒之时,那就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参与到这轰轰烈烈的世界浪潮之中。让神州大地,不再陷入野蛮的异族统治,不再如历史上那般沉寂。
  • 勒胡马

    勒胡马

    宁平城之战掀开了西晋政权的终章,根据史书记载,上起王公大臣,下至将吏兵丁,尽为胡军所杀,竟“无一人得免者”……不,在尸山血海里,还是有一个年轻人爬了起来,他手执一柄如意,狠狠地向胡帅额头砸去!中原陆沉,衣冠南渡,在这血与火的炼狱中,在中华民族又一次浴火重生的乱世之中,从近两千年后穿来此世的裴该,又将怎样度过自己坎坷而辉煌的一生呢?“我有一诗,卿等静听:丈夫北击胡,胡尘不敢起。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勒住那匹咆哮肆虐,践踏文明的胡马吧!
  • 三国之极品帝王

    三国之极品帝王

    穿越成为了废帝刘辩,身边只有小萝莉唐姬和美少妇何太后,手无缚鸡之力的刘辩该如何脱离董卓的魔爪,这都不是事,因为孤有召唤系统。历史长河之中的猛将谋臣皆可召唤,孤有宇文成都伴随左右,吕布又有何惧哉。史上最豪华的文武阵容,最精彩的乱世,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决战疆场,争霸天下。谁能最终夺得天下,敬请期待吧!!!
  • 中国共产党晋城历史纪事(1999-2012)

    中国共产党晋城历史纪事(1999-2012)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省委书记袁纯清也对党史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并提出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把学习党史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纪事》作为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教材之一,从中探求规律、找寻方法、汲取智慧、砥砺斗志。
  •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本书从人类历史的文明古国讲起,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进入新时代,以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大致轮廓,《简明世界史》展示了人类几万年生存、发展、斗争、变革、进步的的历史画卷,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人类伟大文明的历史脉络,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热门推荐
  • 神戏之域

    神戏之域

    神也会无聊,无聊之后怎么办呢?只能是想各种奇怪的游戏咯~不知道神的游戏,是怎样的与众不同?又是否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未知的庞大危机真的能让普通人突然之间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吗?这赌上一切的选择,会不会输的体无完?
  • 莫格拉封印

    莫格拉封印

    祁澄夜莫名其妙被带到了一个异世界精灵之乡,刚到这里就被一个叫做玄灵的不死族男人追杀。危难之际被暗夜精灵十夜所救,十夜说她是自己五百年前的妹妹。在暗夜精灵宫殿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女精灵,告诉澄夜,十夜救她实际上是为了把她当祭品,于是澄夜跟着神秘的女精灵离开了暗夜精灵宫殿,到了一处悬崖边上。女精灵称自己的族人是被澄夜害死的,将匕首插进了她的胸口。跌落悬崖的澄夜醒过来之后却发现自己没有死,被一对暗夜精灵老夫妇所救,从老夫妇口中,澄夜才知道,五百年前,叫做魅影的暗夜精灵公主杀死了光之精灵的圣女泌雅,而泌雅与不死族首领玄灵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于是暗夜精灵一族成为众矢之的,险些灭族。澄夜没有任何关于所谓“前世”的记忆。
  • 国王的重担

    国王的重担

    格伦·艾兰比尔有个秘密,这个秘密令他痛苦不堪。他的新婚妻子被一个神秘难测的魔鬼缠身,他的父亲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而精灵族的命运之重担也压在了他的肩上。他只想躲在森林里,温馨地依偎在自己妻子的双臂间,生养一群孩子。然而这个想要温馨单纯生活的小小愿望也分分钟溜走了。如果想得到和妻子一同过更长生活的机会,他就不得不面对那迎面压来的巨大困难。然而和他可爱妻子的命运相比,他自己的命运要实在不足道。哪怕他只能找到一种方法可以让妻子安全,他身上的担子也都不会这么沉重了。他步伐沉重地走上面前的路,寻觅一个方法,可以令他摆脱深藏心底的秘密。
  • 神典·末夜公主

    神典·末夜公主

    “安妮,你是普尼斯的公主,注定与别的公主不一样。她们生命的组成是慵懒与奢靡,而你,却只有铁与血。”十岁时父王的话,对于安妮,不知是预言,还是诅咒。政变夺走了她的父亲。瘟疫将她的兄长化为灰烬。蠢蠢欲动的各方敌人,正对她最亲密的友人和最可靠的部下举起屠刀!甚至她自己,也卷进危机旋涡里……但她从不退缩。“我的剑还不曾折断,我还能够战斗。我要用我的双手,守护我的国土、我的人氏、我的家,和我珍视的每一个人——直到最后一滴血流尽。”
  • 末世之凛风兑换系统

    末世之凛风兑换系统

    由于一个源自于猪脚本身的BUFF导致的世界崩坏,在世界崩坏后我们的猪脚又在做什么呢,当然是装13了,让我们见证我们的猪脚凌风是怎么一步步沉迷装13无法自拔的。
  • 刘伯温后人盗墓手记

    刘伯温后人盗墓手记

    刘伯温的嫡系后人刘季北上闯荡,鬼使神差的宿命下,住进了北京四九城出了名儿的邪地鸦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刘季进入了鸦宅禁地,发现了的大量尸蜡……从此,刘季走上了探索成吉思汗皇陵之路,也因此身陷几大古老家族的世代恩怨之中。而后,盗墓四大派系的人马纷纷登场,国内外黑白两道同……
  • 拥抱时光里的青涩

    拥抱时光里的青涩

    江时有,你知道我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吗?是等,我最讨厌等,可是我却等了你整整七年
  • 契婚

    契婚

    一场相亲宴,她看着这个家里姊妹三人都看不上的男人。“唐先生,我们结婚吧。”“给我一个理由。”“合适。”“好巧,我也这么觉得。”她瞬间有种错觉,这个男人有些温暖。后来,她才知道,去他妈的温暖!这丫的,就是一头披着羊皮的大尾巴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一幅现代文明的全景图: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发展,反思了文明进步的得与失,展望了人类的前景。
  • 末心世界

    末心世界

    战争,战争,战争。无数的战争,和平的年代宛如一场美梦。[喂!你干嘛呢?]经常有人问着,问着一个身穿鳞甲的军人。[没,走吧!为了家园!]军人手上的黄沙,任由它流回大漠。“是世界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