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200000047

第47章 汉朝的脚印:踩在未知的土地上(4)

这时候汉朝再派出一名外交官卫山到朝鲜谈判。经过谈判,卫右渠表示顺服,并作出三点许诺:(1)遣太子到长安道歉。(2)献马五千匹作为赔礼。(3)为汉朝军队供应军粮。

这个协议为双方所认可,汉、朝两军实施停战。但是在朝鲜太子赴长安途中,又出了岔子!毛病出在朝鲜太子的卫队。原来朝鲜护送太子的卫队,多达一万人,而且全副武装。当越过汉朝边境时,卫山便向朝鲜太子提出,前方已是汉朝疆土,太子的安全,将由汉朝方面予以保证,所以朝鲜没必要去那么多人,更没必要携带武器。

其实,卫山是担心朝鲜方面有所图谋,毕竟这一万名武装人员一旦进入汉朝后方,便是潜伏的威胁。但是卫山的提议被朝鲜太子断然拒绝。太子之所以拒绝,是对汉朝方面的不信任,他担心卫山和左将军荀彘有谋害之意图。结果朝鲜太子掉头就回了国,把汉朝使节卫山一个人晾在了边境。于是汉、朝之间的第二份协议,也宣告失败。

战事再起,左将军荀彘终于突破朝鲜军的浿水防线,推进到朝鲜都城王险城的西北方向。这时杨仆的楼船军也配合陆军行动,驻扎在王险城的南门外。两支汉军协同包围王险城,象一队蟹钳子一样,钳住了朝鲜王国。

但是在下一步行动的部署上,水陆两军统帅发生了分歧。左将军荀彘主张强攻,一鼓作气,拿下王险城。楼船将军杨仆则认为王险城易守难攻,主张劝降。

战场上将帅有不同意见,这很正常。关键在于汉武帝出兵时并未指定谁为第一负责人,荀彘和杨仆,谁说了算,没个说法。因此当分歧出现,便无从决断。而汉军水陆两军的分歧,恰好被朝鲜方面利用。朝鲜派出使者,与杨仆谈判投降条件,却又拖延时间,不做决断。杨仆既然与朝鲜和谈,就无心强攻。荀彘几次约同杨仆联合进攻,都被杨仆拒绝。

打不成就谈呗,荀彘派出使者与朝鲜谈判。朝鲜拒绝和荀彘谈判,他们只和杨仆谈。

这样一来,荀彘心里有犯嘀咕了。

四、打赢了战争,将领们却身陷囹圄

长安那边,汉武帝觉得汉、朝战争僵持得太久了,又派了个使者来朝鲜。这位使者,姓公孙,名遂,时任济南太守,也算是一位高官了。

公孙遂一到朝鲜,荀彘便在他面前打小报告:“朝鲜早就该打下来了,之所以拖延到现在,大有曲折!”

“有何曲折?”

“楼船将军有点不对劲啊!”

“何以见得?”

“荀某几次约他进兵,他都按兵不动。”

“楼船将军或许另有奇谋吧?”

“据细作报告,朝鲜人不断出入楼船军营,甚为可疑!”

公孙遂一听这话,有些担心起来。荀彘进一步说:“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恐怕一旦有变,你我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荀彘告诉公孙遂,他怀疑杨仆勾结朝鲜,将要对自己下手!公孙遂完全被荀彘说服,立刻以皇帝授予的使节召唤杨仆到营帐议事。杨仆不疑有他,欣然前来。结果一进营帐,就被荀彘的帐下武士擒拿。

“这是唱得哪出啊?”杨仆迷糊了。

公孙遂告诉杨仆,“怀疑你跟朝鲜勾结,所以没收你的兵权,带你回去见圣上处置。”

“哪有这回事?”杨仆正要辩解,哪容他说话,已经将楼船将军押上船只,随同公孙遂回国。

杨仆一去,荀彘便掌握了全部兵权,号令全军,四面围攻王险城。汉军休息多日,早已养精蓄锐,听说攻城,各个奋勇向前,杀声震天。

王险城中,朝鲜君臣可就乱了阵脚,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谿相参、将军王唊四位重臣秘密商量,认为城池沦陷是迟早的事情,不如早点投降算了。商量的结果,阴、唊、路人三位大臣先去汉营投降,尼谿相参留下劝说朝鲜王投降。

重臣出降,朝鲜军心更加低落,但是右渠和大臣中死硬派领袖成巳坚决反对投降,拖延到夏天,尼谿相参终于失去耐心,发动一场政变,杀了朝鲜王右渠。

右渠虽死,大臣中的死硬派领袖成巳继续反抗,与尼谿相参互相攻击。但局势已经不是一个成巳能够扭转的,汉军进城,朝鲜官民纷纷投降,成巳势单力孤,终于战死。朝鲜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于是立国87年的卫氏朝鲜宣告灭亡。

就这样,一波三折的汉、朝战争终于结束,但杨仆和荀彘之间的是是非非却还要到汉武帝面前做个了断。

杨仆究竟有没有与朝鲜勾结?荀彘、公孙遂剥夺杨仆兵权的行为是否合理合法?

第一个问题很快就调查清楚了,杨仆是清白的。第二个问题也很快得出了结论,尽管这结论未必公道。

公孙遂第一个被杀。消灭朝鲜的左将军荀彘也下了大牢,最后以“争功相嫉”的罪名判处死刑,弃市!也就是在集市上斩首。

这个结果,多少有些让人不服,荀彘虽然有过,毕竟有拿下朝鲜的军功,但汉武帝毫不留情,一刀给杀了,有失公正,太过冷酷!

楼船将军杨仆也没有落到好处,汉武帝指责他登陆以后,不该不等荀彘到来,擅自先发制人,结果损兵折将,按律当斩。

好嘛,两个将领都要杀。

杨仆略有些积蓄,拿出来赎回一条性命,当然官职、军衔、爵位全没了,解甲归田,回河南老家做老百姓去也!

五、辉煌的乐浪时代

至于朝鲜,从此成为汉朝的领土,汉武帝在当地设立了四个郡,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号称“汉四郡”, 四郡的郡、县两级长官都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

四郡之中,临屯、真番二郡在昭帝年间裁并入乐浪、玄菟二郡。玄菟郡的郡政府,最初设在夫租(今朝鲜咸兴),后来因为受貊人的骚扰,迁往今辽宁东部新宾一带,管辖高句丽、夫余等族。乐浪郡,治所在朝鲜县(就是故卫氏朝鲜都城王险城,今平壤)。

四郡设立以后,不仅有汉人官吏到朝鲜来任职,更有很多中原的富商大贾与农民前往朝鲜经商、垦荒,传播汉文化,朝鲜北部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上也更加中原化。考古工作者曾经在今朝鲜平壤市乐浪区土城南面发掘出,总数达2000余座的乐浪墓葬群,大多是汉式的方台形封土的坟丘墓,墓中内部结构和随葬品也与中原汉墓极为相似,甚至细微到砖上花纹,都如出一辙。

朝鲜的社会风俗也大为改变,班固在《汉书》中记载说,当初箕子在朝鲜推行德治,所以法律简易,一共只有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

在箕子时代,朝鲜民风淳朴,据说达到了传说中路不拾遗的境界。结果汉人进入朝鲜以后,那些来自辽东的官吏和商人看见朝鲜居民的家里都门户打开,手脚便发痒起来,时不时的,干点偷鸡摸狗的勾当,结果民风为之大坏。法律条令增加到六十余条,犯罪现象还是越来越多。

班固最后发感叹说:“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怪不得当初孔夫子哀叹道义在中原无法推广,要飘洋过海,到东方九夷去呢!”

班固说的情况,很可能是实情。不过法律条令的增多,并不能说明社会风气的败坏,箕子时代的朝鲜人烟稀少,经济活动又不发达,当然没什么纠葛,简单的八条法律,就可以解决争端。但是到了乐浪时代,朝鲜半岛人口繁衍,经济繁荣,各种纠纷也自然增多,法律也随之增加,这个变化,再正常合理不过!

四郡设立以后,汉朝与半岛南部韩部落的交往也畅通无阻,汉文化的影响,通过韩部落的传播,一直传递到海对岸的日本九州地区。史书上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

第十四节 西域冒险:汉朝的地理大发现

汉初,与匈奴的的边界,基本上就是以长城为界限。长城以内,汉家农田。长城以外,匈奴草原。这样说,细节上有所差失,但大体上却不错。历来,草原民族与中原农耕人的争夺,集中在长城一线。但强大如汉朝,为了消除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就要以攻代守,走出长城,打到匈奴老家去!

疑点之一:汉朝为了抗衡匈奴,派遣张骞寻找传说中与匈奴有深仇大恨的大月氏。然而当张骞历经辛苦,终于找到月氏人,月氏却拒绝和汉朝结盟,只是为什么?

疑点之二:汉武帝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汗血宝马,不惜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远征。然而,这一场被儒家诟病的西方之战,汉朝在胜利之后,真的只是得到几匹马而已吗?

一、汉武战略:寻找大月氏

汉武帝建元三年,一批匈奴人投降了汉朝,告诉朝廷一个颇有吸引力的情报:

草原上有一个民族,曾经被匈奴多次欺负,后来背井离乡,去了西方,他们一直想报仇雪恨,只恨无人援助。

汉武帝一拍大腿,太好了!这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吗?

这个民族就是大月氏。

大月氏,最初叫月氏,他们的老家在甘肃张掖至敦煌一带,也是游牧民族。和东胡一样,月氏祖上也曾经强盛一时,匈奴的冒顿,年轻时就做过月氏的人质。秦代,月氏还一度击败了敦煌附近另一支游牧人乌孙,迫使其迁徙。

从秦朝末年到汉朝初年,匈奴和月氏先后发生三次大规模战争,这三次战争,最终决定了西部霸主地位的归属。

第一次匈月战争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05年到前202年之间,主战场就在河西走廊,结果月氏战败,被迫稍稍向西迁徙。

公元前177年左右,匈奴对月氏发动第二次战争,把月氏彻底驱逐出河西走廊。战后,冒顿单于非常得意,他在公元前174年致汉文帝的书信中自我吹嘘说:“我罚右贤王﹐让他到西方讨伐月氏,上天保佑匈奴,我匈奴上下齐心、兵强马壮,所以消灭月氏,楼兰﹑乌孙等周边小国,纷纷归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已经成为一家人,都是匈奴的子民!”

二次战败的月氏只能继续西迁,大部分月氏人到今新疆的准噶尔盆地避难,是为大月氏。小部分翻越祁连山﹐“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结果到了老上单于时代,匈奴又追杀到准噶尔,大破月氏,割下月氏王的头颅作为饮器。大月氏百般无奈,更向西去,终于到了伊犁河流域,得以喘息。

大月氏在伊犁河喘息了没多久,当年被月氏欺负过的乌孙人来报仇了,已成惊弓之鸟的大月氏又要跑路了。

这一会,大月氏一直移民到阿姆河流域,这阿姆河又在何方?阿姆河又叫乌浒河,是中亚的大河名川,仿佛黄河在华北、长江在华南的地位。阿姆河物产丰富,水里有鲟鱼、鲤鱼、鲑鱼,岸上有野猪、野猫、野兔和豺狼,大月氏居住在这里,可算是苦尽甘来。

汉武帝决心派出使者,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结果公告发布之后,许久没有人应征。想来也是,当时中国人所知的天下,无非东到朝鲜,南到南越,北到匈奴,西到陇西。大月氏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大月氏又在什么地方?说是在西方,究竟哪里才是西方?长安已经在中国的西部了,出长安往西,陇西那是帝国的西部疆界。陇西再往西,那是羌人和匈奴右贤王的地界。过了匈奴再往西,那会是怎样的所在?

传说中只有牛逼哄哄的周穆王去过西方。《列子·周穆王》记载说:“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这位享寿105岁的周天子坐着豪华皇家座驾“八骏之乘”,驰骋数万里,一直到达“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参观了黄帝的宫殿,又参加了瑶池宴会,和西王母一块唱歌跳舞!然后带了许多稀奇的礼物回到中原。

但这件事,太过离奇,就连汉朝人也觉得有点不靠谱。离开繁荣的中原,深入敌占区,翻越荒山,跋涉草地,游走沙漠,对于安于乡土的中原百姓来说,的确不是一个诱人的主意。

不过终于还是有人应募了,这令朝廷百官松了一口气,否则皇帝震怒,点名叫某某去,岂不糟糕!

应征的人是一名郎官,姓张名骞。

二、英雄张骞和他那位匈奴籍妻子

张骞,字子文,今陕西汉中人。

张骞的主动应征,显示出难得的冒险勇气,当时他大约二十六、七岁,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张骞的身上,有一股年轻人特有的锐气。

于是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使节团的正使,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氏的家奴甘父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使节团成员合计有一百多人。

张骞等人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出了汉朝边境,进入匈奴国土。想必生长在中原的张骞初次看到“戈壁沙漠”和“海市蜃楼”,一定惊叹大自然之神奇。可惜张骞出国没走多远,就被匈奴的巡警以偷渡罪名逮捕。看了护照,匈奴有关部门明白这个偷渡客原来是敌国汉朝的外交特使,不敢怠慢,立刻送往单于庭。

当时在位的是军臣单于(冒顿的孙子)。军臣单于发现张骞原来要去月氏,调侃他说:“汉朝派你越过匈奴去月氏,好啊,我也派使者越过汉朝去南越(广东),汉朝的皇帝能批准吗?”

当然是不让张骞走。不过,匈奴也没有杀张骞,而是体贴地为张骞娶了位匈奴姑娘做妻子,打算让他在匈奴永远定居。

这一呆,就是整整十年。

公元前129年(十年之后),正当匈奴人以为张骞已经习惯了游牧生活而对他放松了看管的时候,三十多岁的张骞挥泪告别妻子,逃出了生活了十年的营帐。

张骞的这名匈奴籍妻子,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当初与张骞结婚,自然是单于的指派,她的身份,是贵族少女?穷人家的女儿?女奴隶?难以确定。但既然一起生活了十年,想来也磨合成了一对相依为命的鸳鸯,丈夫来自敌对国汉朝,自然与本国那些匈奴牧羊汉有点不一样,偶尔也会说起中原的那些事,在这名匈奴女子看来,那可真让人惊讶和新奇。

张骞的逃跑,共眠一个营帐的老婆不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从此天各一方,再也没有与相逢的机会。张骞的老婆默默地配合了丈夫的逃跑,直到数天后,张骞逃跑的消息才为匈奴官方所知晓。

“这没良心的男人,许是被哪个浪蹄子野狐狸给勾引走了!”女人如是说。

匈奴人也就相信了。

但是毕竟是女人,即便相隔千古,人心总是一致的。我想起一首歌,或许与她此时的心情有几分相似:“他们说你会走,我假装听不懂,爱情总是逼得我承认自己的脆弱,你说让彼此好好地过,寻找另一个广阔天空,但是这一刻祝福的言语,我一句都说不出口!”

史家记载这一段历史的文字何其寥寥,而对于那些当事人来说,又何其沉重!何其无奈!作者伤之,特为志!

同类推荐
  • 带着小城回史前

    带着小城回史前

    林迹穿回到万年之前,他居住的小县城也成了他的随身物品。有小城在手,他的史前之旅应该像旅游一样,能四处猎杀史前猛兽,看史前最美的风景才对。无奈他穿越在一个小孩子身上,在洪荒之中连自保的能力都还没有。所以他要先在小部落里长大。过着颇为憋屈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他有如何从小部落里成长起来?本文非传统爽文,不喜勿喷。
  • 明末工程师

    明末工程师

    二十一世纪的工业设计师李植穿越到明末。没有钱?搞个飞梭织布机来,立刻赚到盆满钵满。不习惯明末的差劲卫生?发明个肥皂牙膏来让明朝洗得焕然一新!农民起义?乱世人命贱如狗?水泥混凝土的棱堡保护您的生命安全!全订书友群:596450118
  • 再见霸王

    再见霸王

    欲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并未消失在司马迁的笔下。再见霸王,他又是怎样的飒爽英姿?再见霸王,他能否卷土重来一雪前耻?
  • 中国史前信仰简史

    中国史前信仰简史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史前信仰发展史的学术著作。作者李智先生在半坡博物馆长期从事原始社会文化史的研究,有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田野实践经验和较广泛的涉猎面,此书是在考古发掘和民族民俗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的角度,引用大量实物资料,以旧石器时代起到新石器时代各遗址出土文物为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探索我国信仰文化的来龙去脉,正确认识信仰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化情况。对史前人类的风俗、信仰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尝试性的探索。
  • 镖局天下

    镖局天下

    崇祯七年,王铁来到大明,随身带着一个高速路边的加油站,诡异的行镖生活开始了。
热门推荐
  • 耳朵遇上谎

    耳朵遇上谎

    世间每一份善良,都值得被温柔对待,当善良遇上善良,才会开出最美的花,愿世界被温柔对待吧!!
  • 灵长的线

    灵长的线

    陶立山的各路妖精纷纷举办夜宴,因为听说失踪了二十来年的裁判回来了,太好了,那场“盛宴”可以继续了……
  • 我的敌人是系统

    我的敌人是系统

    系统,莫要以为本帝怕你,这一次是我输了,但是,你记住,本帝……还会回来的……
  • 太上魔道

    太上魔道

    自创功法,不走前人之路。正邪不容,魔起始源,蛮族引上古祭祀之光,逐鹿大地,邪人肆虐,揭开上古之谜。幽禁在绝死之地的生灵,哭泣在黑海之上的怨灵,究竟一切是为了什么?苏臻能否走出这里,他的路又是否成功。
  • 特化师

    特化师

    人生在世,还没有几张面具?一个职场傻白甜,无意间撞上个神秘的男人,每次见面,他似乎总有新的面具出现。初见时,他是‘色狼’。再见时,他是被‘包养’的小白脸。后来,他是闻名世界的国际特效化妆师,豪门阔少,高不可攀。他高傲,霸道,冷面无情。可偏偏,却把她宠上了天。“这位大叔,麻烦让让。”“老婆,床这么小,再让,只能睡你身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逃杀小队

    末日逃杀小队

    埋藏在墓碑之下的,是一段无人知晓的传奇。
  • 纸上民国

    纸上民国

    本书作者是《新文学史料》主编,与史料打交道多年,因此有关现代作家的人与事十分稔熟,民国文坛旧事,品评文学大家,写来如数家珍。难得是作者颇多创见。全书貌似信笔闲话,却也不失为一部严肃的、有分量的现代文学史。
  • 胸胁痛

    胸胁痛

    本书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治疗胸胁痛的学术成就和宝贵经验,所选录的方剂绝大部分是名老中医的毕生临证体会和家传绝技秘术。该书为了便于中西对照,每病均采用西医的通用名,并将其分为概述、名家要方和述评三部分。首先简要的阐述每病的概念、成因、病机、主症、疾病的分类、治疗情况及中医的辨证概况,使读者先对此病有一总体的了解。该书的核心突出名家要方,每首方依次为名家、方名、方药、用法、功效、案例、按语七部分,在按语中画龙点睛地析其名家用药奥妙,启迪读者。使其领悟要旨,易于师法。最后的述评是针对所辑要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更有利于掌握名家之学。本书方证相对,切合实用,展示了中医名家治疗各科痛证的学术成就和临证精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临床实用的上乘方书,丰富和完善了方剂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珍藏价值。
  • 步轻尘

    步轻尘

    地牢里,寒气森森,冰冷阴暗,她蜷缩在铺着一片稻席的石台上,凌乱的长发无力地软在地上,衣袍血迹斑斑。艳阳天下,鼓乐阵阵,隐约传入地牢。她痛彻心肺:今日,她的夫君喜迎新人,新人美如玉。曾经,他爱意横怜地说,她是唯一一个站在他身边,分享他所有荣誉和骄傲的女人。如今,她心如刀绞,不甘和怨恨吞噬了她心底最后一丝爱意!等着吧,你们这些人!总有一天,我要逃出去的,我会活得光芒四射,我会让你追悔莫及……【注】1、别指望封建社会有洁身自好的好男人,好男人是女人改造出来的。2、本文不是悲剧,基调是温馨的,中间小虐。3、作者不会写文案,要是看了三章还不能引起您的兴趣,那就关掉吧!4、收藏、投票、留言,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推荐筝的第一个穿越文【暖香】文案:是无意中飘入这个时空的一缕绝世浮香,暖暖的,熏人欲醉而不自知。第一卷:云桥或许是穿越女中最平凡的一个,她不会琴棋书画,不会背唐诗宋词,也没有雄心壮志,她只想在这个陌生的时空寻找一份真挚的感情,她只渴望有一个人能全心全意地爱护自己,如此而已。她要的真的不多,可是,那个说会一心一意爱她的男人为什么要背叛她?就在孩子满月的那一天,她才知道原来今天还是“双喜临门”,她夫君的小妾也被大夫诊断出有孕了!可是,她怎么不知道她的夫君还有小妾?打击来得太突然,让她心痛得差点死去。但是,她死了不是便宜那个臭男人了么?既然他已经有了别的女人别的孩子,那就是不要她们母子了。既然如此,她就休了他带着孩子离开好了。她就不信自己两世为人,会养不大孩子。为了怕他看不到,她特意用鸡血将休书写在大堂的墙壁上。毕竟爱过一场,她实在无法忍受他跟别的女人在他们生活过的房间里恩爱,所以她一把火把他们一起住过的小院也烧了……------------------------推荐筝的完结文:《睿敏皇贵妃》一生一世一双人,一个帝王的爱情神话。《暖香》她是飘落异世的一缕绝世浮香,毁灭了一个皇朝,推动了另一个皇朝的建立。《狂颜三嫁》一个强大腹黑的女主一个不小心被人设计怀孕,为宝宝找个爹的荒诞故事。女主强大,办兵工厂,开电影公司,当国家总理,其实心里渴求的不过是一份真挚的感情。◆◆◆◆推荐《引凤阁》精彩好文◆◆◆◆【邪瞳】北棠【傲风】风行烈【驭妖】枫飘雪【步轻尘】李筝【狂状元】雁无痕【简随云】草木多多【朕本红妆】央央
  • 卜子夏考论

    卜子夏考论

    本书稿在搜集传世古籍、出土文献、地方志书和家谱族志中所有关于子夏的资料,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用共计四章十四节的篇幅,深入系统地研究、考证、论述了孔子高徒子夏的家乡人文地理,卜氏家学渊源,孔门求学经历;他在孔子逝世后“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传授《六经》“发明章句”,作《毛诗序》、《仪礼·丧服传》、《子夏易传》(至少为第一作者,其后学陆续有所补益)等经典的历史性业绩;特别是他参与主编《论语》总结孔子教弟子怎样做人的教育思想,全面继承和部分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由是论证子夏(还可以类推到曾参、子游等孔门高徒)实为中国教育史、中华文明史上承上启下的一流大师级人物。另:李慎明院长同意为其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