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2500000011

第11章 生活应激事件干预(3)

首次看到它们时,晓娅感到非常焦虑和恐慌,但在家人和心理医生的协助下,晓娅每天都会坚持看一次,每次观察完毕之后,她都会很认真地记录焦虑程度。一个星期之后,在心理医生的指引下,晓娅认识到自己的焦虑程度是随着暴露对象(窗户外面的交通状况)出现次数的增多而逐渐降低的,而在最后一个阶段的治疗中,晓娅在观察窗外时,焦虑情绪已经完全消失了。

4.回归实践。在上一个疗程的基础上,晓娅被要求尝试单独出门和过马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晓娅心里即便还是有些担心,但她还是坚持做到了,最后她也愿意走出家门、重回校园,达到了之前设定的目标。

可见,在治疗创伤后精神障碍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套比较专业的系统治疗,主要采用暴露疗法。首先,要在专业机构中做科学的鉴定与精确评估;其次,再加上患者自己的坚持以及患者家人的积极配合。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到导致患者产生应激反应的“对象”,同时还需要有一套焦虑程度划分等级的评估表,帮助患者在实施暴露疗法时评定焦虑情绪。

第五节 戒除烟(酒)瘾的心理调适

一、案例

王某在一家私企担任部门经理,今年46岁,女儿大学已经毕业,被分配到外地工作,所以家里就剩他和老婆俩人。闲得无聊时,王某一口气能抽完两包烟,为此,王太太没少和他吵架。王某在读书时就开始抽烟,那时候觉得自己很酷,特别像个成年的男人。而成年后因为工作需要开始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于是,满屋子都是烟酒的气味。王太太说,她忍了都快半辈子了,现在能怎么办?只能劝他慢慢戒,毕竟这烟酒不是好东西。

王某自己也想戒,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力不从心”,每次都忍不住,心想:还是从下次开始吧,下次我一定戒。就这样打着“戒除烟酒”的旗号,继续吸烟喝酒过了半年的时间。

去年年底的时候,王某感觉身体不适,胸闷气短,他以为是感冒,就随便吃了几颗感冒药。但第二天早上病情反而加重了,王太太只好带着他去医院,在等待就医的走廊上,王某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忘抽烟,结果被值班的护士强行制止了。检查结果出来后,王某患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医生警告他说,如果再不戒烟,后果不堪设想,各种各样的疾病会随之而来。

这次从医院回家之后,王某隔了三天没有抽烟,但到了第四天晚上,便再也忍不住了,趁着妻子睡着时悄悄跑下楼去,买了一包烟回来。说来也巧,第二年的三月份,王某单位里有一个姓孟的老领导,因鼻咽癌突然离世。大家平时都叫他老孟,他为人很随和,经常找王某聊天,两个人因为年龄相仿,所以说话很投机,常常坐在一起抽烟喝酒。

这个消息给王某的打击很大,他一面感叹生命的脆弱,一面后背冒冷汗,他感觉死亡似乎也在向自己招手似的。恍惚了一阵,王某忽然想到刚毕业不久的女儿,那是他和王太太的宝贝,他还要看着女儿结婚,等着抱外孙呢!

也许正是这个消息使得王某遭了一记当头棒喝,这次他是真的决定戒烟戒酒了。而对他最难的其实还是戒烟,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王某和太太商量后,决定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理医生了解情况之后,建议王某采用想象厌恶疗法戒烟、戒酒。主要是针对王某的吸烟、喝酒行为,采取一些负面性的刺激措施,使其产生厌恶感,失去对烟酒原有的依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王某顺利地戒了烟和酒。

二、烟酒上瘾的戒除方法

事实上,很多人在开始抽烟、喝酒时都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好奇心、逞强心理或者是模仿等,等到有一天自己真正意识到抽烟、喝酒对身体产生的危害时,却又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上了瘾。研究发现,抽烟者认为吸烟会使自己看起来更成熟。但随着吸烟量的不断增加,人们会发现,当停止吸烟的时候,浑身都会觉得不舒服,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这其实就是上瘾的表现。

烟草本身就具有活跃神经的作用,吸烟者会产生一种很愉快的身心体验,但在不吸烟时,整个人就会变得乏力,萎靡不振,甚至流鼻涕、掉眼泪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抽烟具有“提神”作用的原因。

而喝酒上瘾了的人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喝酒初期,人们可能是因为社交的需要,或者是想“一醉解千愁”,暂时麻醉自己,但长此以往,酒精会使人对其产生精神或生理上的依赖,即酒瘾,并随着酒量的不断增加而演变为酗酒,甚至是出现酒后闹事等情况。

不管是抽烟,还是喝酒,都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虽然在现代社会中,烟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对其产生依赖,在特定的场合可以与之打交道,可私下里最好与它们断绝往来。那么,如果你还在抽烟、喝酒,甚至已经上瘾,要如何戒除呢?

心理学家认为,戒烟、戒酒的人要有耐心和毅力,但更加需要有一套有效的戒除手段,即心理技巧的支持,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戒烟和戒酒的最佳方式。心理学家推荐的心理技巧主要有认知疗法、厌恶疗法、逐步戒除法、家庭的支持和干预疗法等。

1.认知疗法。认知疗法主要是要求对烟酒上瘾的患者了解一些基础常识,比如抽烟、喝酒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危害,并坚定戒除烟酒的决心。比如,抽烟者的肺部通常都会出现病变,轻则引发焦虑、异常兴奋,导致急性中毒反应,重则引发各种躯体病变,最为常见的是肺癌、鼻咽癌等,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

而嗜酒者不仅容易酒后闹事,对身体健康也同样具有不可小视的威胁,比如引发胃部不适、肝硬化等。此外,对人的神经系统和精神状态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所以,患者要积极了解长期抽烟、嗜酒对人体的伤害,认识到烟酒对生命的严重威胁,端正态度,做到合理、适量抽烟喝酒,最终达到消除上瘾症状的目的。

2.厌恶疗法。施治者对患者的抽烟、嗜酒行为附加上一个负面刺激,使其对烟酒产生心理、生理上的厌恶,进而控制住抽烟和喝酒的量。比如,心理医生会让患者快速抽烟或喝酒,具体是以每秒钟吸一口烟的方式,然后把吸进来的烟一个深呼吸吸进肺部,这样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吸烟状态,尼古丁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地吸收进肺部,患者会感到不适应,并迅速产生生理反应,比如恶心、头晕、心跳加速等。此时心理医生会要求患者去细细体会一下这种痛苦的生理感受。

一段时间以后,允许患者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再细细感受一下新鲜空气所带来的心理感受。在这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患者自然就会体验到抽烟给自己带来的不适和恶心的感受,进而产生对吸烟的厌恶感,直到看到烟就感到恶心和厌恶,再也不想吸烟为止。不过,这种方式并不适合那些患有支气管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在上述案例中,因为王某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所以心理医生建议他采用的是想象式的厌恶疗法,方法类似,只不过患者是借助想象力去建立厌恶感,而非接触真实事物。

戒酒的方法也一样,心理医生会要求嗜酒患者口服吐酒石,或者注射阿朴吗啡等药物,在即将出现恶心症状时,患者开始饮酒,每天进行一次训练,每次重复7到10次,直到嗜酒者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呕吐。这说明患者已经对饮酒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同时,患者的条件反射已经建立起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每年再进行一次巩固性治疗。

3.逐步戒除。不管是戒烟还是戒酒,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对于一些上瘾比较严重的人来说,更加需要长期坚持。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患者还可以通过逐步减少烟酒的摄入量来达到戒除的目的。这需要患者给自己设定一个计划,比如从开始戒烟或戒酒的第一天起,每天的量是多少,一支烟要抽多久,一瓶酒分几次喝等,然后按照计划中的量约束自己,第二天可以考虑降低前一天的量并保证做到。

4.家庭的支持和干预。这其实是要求患者的家属和亲朋好友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为其营造一个戒烟、戒酒的好环境。比如,正在戒烟的人需要保持一个好的情绪和心境,那么,其家人就应该尽量避免让负面情绪影响到他,亲朋好友得知其正在戒烟,就不要在其面前抽烟或者故意递烟了。而患者自己也要尽量提高自控力,面对外界的诱惑,或者是在心情烦躁的时候,都坚持拒绝烟酒。正在戒酒的人平时要注意饮食,家人不仅要帮助他们了解长期摄取酒精的危害,使其下定戒酒的决心,还要限制其饮酒量,必要的时候可以签订协议,帮助患者逐步戒除酒瘾。

第六节 被监禁者狱中心理干预

一、案例

五月上旬,四川某县警方接到报案,报案人称自己家的房屋出现了明显的被撬痕迹,但屋内的财产并无损失。警方赶到报案人的住处,发现门框的撬痕很眼熟,这使得他们立即联想到前段时间的一连串案件。据了解,作案人每次都使用自己特制的工具撬开居民的房门或窗户,在白天大多数居民都上班的时间内多次作案,进入室内只拿现金、电子产品和值钱的金银首饰,其他的东西一概不拿。而这次被撬的用户家中之所以没有丢失东西,正是因为没有盗贼认为值钱的东西。

想到这里,警方便开始了全城搜查,访问周围的居民并获得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即就在当天,有人看到一名头戴棒球帽、身材瘦高的男子在章某(报案人)家门口徘徊,手中还有一包东西。当时章某的邻居还问他找谁,男子说自己是发广告的,说话时还把手里的东西背向身后。随后,警方立即调出了当天的视频监控,确实发现了这名男子在章某家的楼下经过。

两天之后,蹲守在该小区的民警发现了该男子,只见他迅速走出了小区的大门,观察一番后拦下了一辆出租车准备离开。就在这个时候,民警以最快的速度向其靠近,并在男子想要逃离现场前将其制服。后来,在该男子的背包中搜出他特制的撬棍,其中有一支撬棍的横截形状与前几次案发现场所遗留的撬痕高度吻合。

经过调查和审问,该男子对自己的作案行为供认不讳。该男子现年40岁,已经有过多次作案的前科,也蹲过监狱,他那支特制的撬棍正是在监狱中“研发”的。当警方问他,为什么人家在监狱中服刑都是悔过自新,出狱后重新做人,而他却是“重操就业”、“不知悔改”时,该男子十分坦然地说:“在监狱中我也确实想过改过自新,但我这个年纪既没有手艺,又有前科,根本找不到工作,好在我没有家庭,只有偷东西才能养活自己。”随后,他又补充说自己在监狱中已经“想开了”,反正都蹲过那地方,再来一次也无妨。

二、被监禁者该如何摆正心态

被监禁者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被监禁,都会被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社会上都会对他们产生一定偏见,因此被监禁者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上述案例中的男子在出狱后依旧“重操旧业”,事实上和他在监狱中的心理变化有很大关系。

一般情况下,被监禁者较为正常的心理反应有懊悔、自责或害怕,自觉对不起家人和社会,也惧怕受到法律的严惩,此后再也没有重获自由的一天。因此,他们多半都会带着这种心境在监狱中接受改造,期望出狱后好好做人、好好对待家人。当然,被监禁者也会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而感到害怕和恐慌。

同类推荐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 女人要懂心理学

    女人要懂心理学

    身为女人,需要用心理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在心理层面上来辨别自己周围的人,从而做出适当的反映,巧妙化解尴尬和危险,保护自己,避免自己身陷不利的处境。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没有智慧;要知道,智慧的力量比漂亮的脸蛋儿更重要。聪明的女人在面对工作、交友、恋爱、婚姻中的种种尴尬时,会利用心理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各种心理策略和技巧,变不利为有利,解决那些看似复杂的难题,从烦恼女人“晋升”为幸福女人。本书正是从职场、爱情、家庭、交友4个大的生活方面入手,详细剖析了人们的各种心理,此书可以帮助女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练就一双慧眼,快速地破译成功。
  • 和希望一起飞

    和希望一起飞

    中考时,因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感到心灰意冷。父亲的斥责在我眼里成了唾弃,母亲的鼓励也被我视为唠叨。一种难于道明的青春年春年少时期的叛逆使我开始憎恨这个世界,开始与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作对。班主任曾私下不止一次对我的同学断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有出息的话,那一定是上天瞎了眼。对此,我从来深信不疑。那时候的我是学校最鲜活热辣的反而教材,老师可随时毫无顾忌地当着同学的面将我贬得一文不值。
  •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知名心理学家、知乎优秀心理学答主、《奇葩大会》受邀学者李松蔚首部作品,结合十年心理咨询治疗经验,科学运用“系统式家庭理论”,全面梳理家庭中的多重矛盾,解决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亲密关系困境、育儿难题。身为成年人,你无时无刻不处于,纷繁复杂的关系之中。你或许以为,幸福由成就感决定。但其实:关系的状态决定了你是否幸福。而你是否知道,关于相处,你80%的常识都是错的。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将复杂而系统的心理学概念,从育儿、家庭系统、亲密关系、认知方向等出发,以“系统式家庭理论”为支撑,以具体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帮助你抛弃传统的人际观,颠覆你处理问题时的惯性思维,让你学会放弃“控制”、放弃“是非”、放弃“说服”,选取复杂而有用的心理学理论,把生活中的心理案例进行系统化拆解,学习到课题分离、界限等心理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颠覆我们的认知局限,化解陈年的关系困局。
  •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随着美剧《Lie To Me》的热播,国内微反应丛书陆续出版,微反应正在通过多种媒介与大众接触,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应用微反应。面对大量的潜在读者群体,本书适时推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微反应、学会应用微反应。姜振宇所著《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为狭义微反应(市场销售火爆)。而《我的第一本微反应书》从广义微反应(包含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三部分内容)着手,结合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将广义微反应从生理机制到心理现象,再到外部行为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热门推荐
  • 萌女仙缘

    萌女仙缘

    花非是花,叶非是叶,一朵花儿连一线。在无数强者存在的世界,苏小莲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中活下去。强盛的青莲剑宗中最强者是谁,吾辈!苏莲:我只是个扫地工
  • 澳大利亚移民手记

    澳大利亚移民手记

    本书围绕主人公上世纪90年代去新西兰留学,后辗转到澳大利亚学习、就业、居住的经历,展现了一幅幅真华人在澳洲生活和学习场景。反映了华人在白人为主导的澳洲社会的实际情况,也揭露了澳洲社会无奈的一面,如:医疗福利下的效率低下、私人就医成本高昂;种族平等的口号下,二三代华人仍然处于社会边缘等。本书客观地从华人视角,描述了澳大利亚的真实现状,为蜂拥而至的观光客、留学生、新移民,提供了很多冷静思考的空间。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首席少东不好惹

    首席少东不好惹

    岳憬初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借着窗外的月色,模模糊糊地能够看清,时钟的指针往前跳了一个小格。十二点了,他还没有回来,又在见客户?亦或者正在跟哪个女人风流快活?这些年,她的心中总有些小小的不安,却也只能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体会。岳憬初明白,这隐隐的惴惴与慌乱,完全是因为他——江浩然。江浩然二十九岁,是一家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岳憬初非常喜欢他这个职业,因为日本人把这……
  • 帝姬缭乱

    帝姬缭乱

    薄洲公主,伯氏婉儿,为了薄洲的安定,远离薄洲,深陷凌朝的宫廷,纷纷扰扰。是命还是缘,如何才是解脱。
  • 藏在时光深处的谎言

    藏在时光深处的谎言

    许天衍是学校追捧的男神;陌寒是班里敬仰的学神;陈侨枫是所有人的竹马;而我,只是个爱撒谎的校花。我不断地编织谎言,告诉人们,我有一个小说里的男主宠着。有的时候,我多希望童话代表爱情,小说代表现实。然而不可能。童话不可能代表爱情,小说更不可能代表现实。长得美又怎样?不一样成就不了幸福。再会撒谎又怎样?不是女主,没有人会心疼。可是,不都说女孩子是宝贝吗?那为什么没有人来宝贝我?哦对,女孩子是宝贝没错,但那不代表一定会有人宝贝。既然这样,那我就只能让我谎言里的男主来保护我了。可我真的好不甘心。明明我们四个曾经那么要好,你们还扬言要娶我,怎么会转头就离开了人世、娶了她人为妻?独留我一个人。
  • 我和神仙的三两事

    我和神仙的三两事

    仙界人口膨胀,以致资源严重不足,咋办?简单,送人间呗!仙界有人素质低下,天赋极差,这咋办?简单,送人间呗!仙界有仙童,品行低劣,不服管教,这又咋办?简单,送人间呗!可是,人间又该咋办?……
  • 断水封刀

    断水封刀

    惟谋的小粉粉到这里来看,在这里,别找错地方哦。
  • 自古不息

    自古不息

    天道不公,人心不古。细数恒古,多少豪杰埋骨于求仙之途。只有在生死中求长生,在破灭后证的大道。逍遥自在自为仙。
  • 朔风凌冽

    朔风凌冽

    他说:没有别人,都只有我~他说:女孩子家家的,喝那么多酒做什么?要学会珍惜自己~他说:那我吃醋也没毛病啊~他说:或许你可以考虑嫁给我啊~他说:就是有我在,你可以继续你的天真啊!想怎样怎样,尽情随心所欲,因为有我在身边保护你啊~他说:那真是在下的荣幸了,就这么被凌女侠你给娶了,实乃可喜可贺哇~他说: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能不能不要总把自己当铁打的一样?别人能娇生惯养,你就天生是吃苦的么?能不能不要总这么不疼惜自己?你不疼,我疼!他说、、、他说、、、他还说了些什么,我都没有记住。因为他有点啰嗦,我有点马大哈有点二。只是,我记得他说的我都好感动,我记得我总表面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心跳有点加速。于是怎么办呢?我准备将他据为己有好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