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2500000008

第8章 异常心理调适(4)

二、神经衰弱及其诊断标准

神经衰弱属于神经症的一种,患者常感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并伴有情绪症状以及心理、生理上的某些症状,主要是以大脑和躯体功能减弱为明显特征。患者容易出现失眠、肌肉紧张性疼痛等生理功能紊乱的症状。而情绪症状主要表现为易激怒、紧张、烦恼等。多在脑力劳动者中出现,青壮年时期的患者居多。

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引发神经衰弱的原因不少,总结起来应该包括患者本身性格、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这三大方面。

患者的性格多为敏感、多疑、自制力不佳、胆怯等。如果性格特征较为明显,发病通常是由一般性精神刺激引起;如果是性格特征不明显的患者,则是由一些比较强烈的刺激或者是持久性的精神刺激而引发。

社会心理因素方面,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长期处于心理冲突与精神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感体验之中,生活节奏紊乱,患者过度疲劳等。除此之外,如果有感染、中毒、颅脑创伤、躯体疾病等情况,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成为神经衰弱的诱因。其中,一些能够引发当事人过度紧张和不良情绪反应的外界事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主要包括当事人的学业紧张、事业起伏大、亲人离世、家庭失和、长期积压的心理冲突难以释放等。

生物学因素是巴普洛夫的观点,认为神经衰弱患者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多在弱型和中间型的范围之内,个体的性格特征多表现为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孤僻、胆怯等。这类人就比较容易患上神经衰弱。这是因为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弱,导致神经细胞容易兴奋。此时,外界的刺激和创伤就更加容易对其造成影响了。

神经衰弱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记忆力下降、大脑容易感到疲劳、思维迟钝、注意力难以持久和集中、身体也容易变得疲劳。

2.睡眠障碍表现:很难入睡、入睡后却没有睡眠感、受噩梦困扰、清醒后还是感到困乏、白天无精打采。

3.情绪表现:易激怒、常感到烦恼、紧张。

4.兴奋表现:精神容易亢奋,多是回忆和联想,并且难以控制,心情不快。该症状多在睡觉之前,可导致失眠,患者不能自行控制,因此感到非常痛苦,对声音和光线也异常敏感。

5.肌肉紧张性疼痛:头疼、肢体肌肉酸疼等。

6.伴有眼花、胸闷、头晕、乏力、心慌、消化不良、尿频、多汗、内分泌失调等。

7.病程持续,时轻时重,起病缓慢。

神经衰弱的诊断以符合以上临床表现为确诊标准,患者严重时会因为感到明显的脑力和体力衰弱而影响到社会功能,并因此而感到万分痛苦,主动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当然,以上病症均需要持续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方可确诊。

三、神经衰弱者的心理自助

神经衰弱要想达到治愈的目的,通常都要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的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自身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调整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

在心理治疗方面,患者需要接受施治者的建议,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和性质的分析以及病情演变的规律等,认识到神经衰弱的主要病征和性质,在对该疾病不恐惧的心态下,接受现状,积极配合治疗,在心理、生理、生活作息等方面做正确调整。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放松疗法(前文有介绍),帮助患者缓解紧张以及肌肉疼痛的症状。

而在药物治疗方面,可根据病情选择服用小剂量的镇静剂类药物,或者是选择中医治疗等。具体的细节,患者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第五节 走出恐怖症的地狱

一、案例

牛某是河南某大学大二的学生,从大一开始,他就很害怕与人交往,同宿舍的男生经常一起出去玩,但是牛某却总是形单影只,不愿与任何人多说话。他坦言自己以前就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性格有点内向,本以为上了大学以后会变好,但现在情况却越来越严重了,生活、人际交往、学习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无奈之下,他找到了心理医生。但即使是面对心理医生,他也很不自然。牛某神色慌张,始终都不敢抬头直视面前的医生。

他说他很想出去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打台球,一起上下课,但就是无法克服内心的阴影和恐惧。大家都说他很害羞,不像一个大男生,有些女同学甚至直接调侃他,这让他更加不敢见人了,像做了亏心事一样,所以同学们都叫他“牛怪人”。

他害怕与女生接触,上课也感到紧张,只要老师面朝着同学们,他就不敢抬头看黑板了,在人多的地方更是不由自主地感到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毛病”后,牛某也曾试图用理智控制自己,并说服自己一次次尝试出现在人多的地方,但根本坚持不下来,牛某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不仅人际关系不好,他的学习成绩也在直线下滑,本想在大学期间入党,但按照这种情势发展下去,他也许没有机会了。

心理医生观察到,牛某在陈述这些内容的时候,始终低着头,眼睛盯着地板,言辞也断断续续。他还说自己的记忆力明显下降了,晚上还经常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做噩梦,看得出牛某很痛苦。

医生的诊断是,牛某患上的是社交恐惧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因素是主要诱因,因此,只要牛某肯配合,通过心理分析和治疗,便可逐渐消除症状。

针对牛某的情况,心理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有认知领悟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

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医生要求牛某回忆一下从前的一些不开心的经历,找到自己性格形成的真正原因和演变过程。后来,在医生的耐心劝导之下,牛某说出了他小时候的经历:从小就性格内向、胆怯、孤僻,父亲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考试成绩一旦不理想就会遭到父亲的打骂。

有一次父亲失手将他的胳膊扭伤了,在医院躺了半个多月;父母很传统,坚决反对牛某和女生交往,生怕他“早恋”;在学校牛某也不敢和女生说话,有时候考试成绩退步了,他总觉得同学们和老师们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牛某说自己受不了这样的眼光,每次都会尽量躲避,并感觉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心理医生在对其实施治疗时,为牛某分析了病情形成的原因。先是他本身的性格,内向、胆怯、孤僻,加上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管教和压制。在牛某的眼中,老师和同学的挖苦和瞧不起都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冲击,在其心灵深处留下了极大的阴影。

综合分析之后,心理医生给牛某提出了一些建议:一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宽容对方的不友好态度,同时还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是不是自己有点敏感、多疑了,以此来缓解社交中的心理压力和抵抗情绪;二要正确处理异性关系,男女可以很正常地交往,没有必要担心,学会正视自己的意愿,摒弃旧道德、旧传统的约束;三是可以找两个身边的人,比如舍友,跟他们了解一下自己在与他们交往中的反应,是不是真如自己所说的那样“手足无措”、“面红耳赤”等。

牛某勉强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建议,配合自身的心理调节,大概一个星期之后,牛某感觉症状有了明显缓解。当再次走进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时,牛某也不再像起初时那样羞涩了,大方了很多,说话时也抬起了头,并会和医生进行眼神交流。他说自己现在就好像是从迷雾中走了出来一样,很轻松,但还是有一些障碍无法克服。

为了让牛某尽快痊愈,心理医生又给他制定了一套系统脱敏疗法的训练计划,主要是通过想象和一些恐惧情景做对抗,在这个工程中,配合做一些放松训练,使患者逐渐适应恐惧情境。比如,心理医生要求牛某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主要记录日常生活中周围人的言行举止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有意向身边的人调查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以此来证实自己的感觉是否准确;每天还要坚持做两次到三次的放松训练。

此外,牛某也可以尝试用想象的方式,在大脑中设想自己与最想见却又最害怕见到的人交流,比如某位心仪的女生,或者是想避开又不能避开的某位任课老师等,当双方面对面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牛某需要在想象的过程中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然后慢慢让自己的情绪和肌肉放松下来,最后在意象上取得适应感。

随后,再将这种意念中的适应放在实践中,转变为行为上的适应,进而达到治愈的效果。当然,在运用这种系统脱敏法施治时,牛某需要向心理医生提供信息,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给这些恐惧情境做一个等级层次划分。在施治的过程中,依据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练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牛某的社交恐怖症终于得到缓解,目前已经康复。

二、恐怖症及其诊断标准

当人在面临危险时,恐惧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与焦虑有一定的区别。焦虑是在危险尚未临近的时候,而恐惧则是在危险已经被个体意识到之后。当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战胜这种危险时,恐惧感就会产生,这是正常人在面临危险时的合理反应。

但恐惧也可以是一些幻觉和错觉,比如那些精神病人的妄想等。主要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情境的出现感到恐惧的一系列神经症性障碍,被称为恐惧症,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三种。案例中的牛某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

心理学家认为,恐惧症的成因一般有遗传因素,也和当事人自身的心理素质、生理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在遗传方面,广场恐惧症就具有比较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特别是对女性亲属的影响;某些特定恐惧症也有很明显的遗传倾向。

在当事人的心理素质方面,主要集中在性格上,比如内向、孤僻、羞怯、被动等,这类人群不仅容易焦虑和强迫,也很容易感到恐惧,加上父母的压制或过度保护,都会成为恐惧症出现的温床。

而在生理因素方面,研究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惊醒水平颇高,因此他们很容易敏感,时刻都处在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之中。

至于社会心理因素,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采用条件反射解释患者的发病机制,认为恐惧症的扩展与持续是因为症状的反复出现,导致焦虑情绪变得条件化,回避行为对条件化的消退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当患者遭遇到某一种恐惧性刺激时,当时出现在同一种情境中的,并非是恐惧刺激源的因素也会一起作用于大脑皮层,两者共同作用,形成混合刺激,进而形成条件反射。

一旦今后重新遇到相同的或类似的场景,哪怕是一些和恐惧刺激源无关的刺激,也都会被患者吸收,引起更为强烈的恐惧情绪反应。但这种解释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患者,也有部分患者在之前并未受到过恐惧刺激,有的患者的恐惧对象还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转变等。

恐惧症包括三种类型,即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三种,这三种恐惧症的临床表现分别为:

广场恐惧症: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恐惧症类型,又叫场所恐惧症、旷野恐惧症、幽室恐惧症。患者一般都在25岁左右,到了35岁会出现另外一个发病高峰期,女性要普遍多于男性。患者主要是对某些特定环境感到恐惧,譬如广场、幽闭的场合或者是拥挤的公共场所等。

因此,患者一般不会,也不敢独自一个人离家或者进入某些陌生的场所,害怕自己在这些场所中出现恐惧感而又无法得到帮助,进而回避这些场合。这种伴随的焦虑感和回避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要比其他几种恐惧症要大得多。

社交恐惧症:又可称为社交焦虑障碍。一般而言,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多出现在17岁到30岁之间,基本上没有很明显的起病诱因,主要是害怕在群体中被注视,发现被别人注视后会显得很不自然,不敢直视对方,也不愿被对方直视,更不敢在公共场合活动,对社交有恐惧感,并采取回避的形式。

比较常见的是异性之间、面对未婚夫或未婚妻的父母时、面对比较严厉的上司时,甚至是熟人之间也难以做到自然对视,所以社交恐惧症又称为对视恐惧症。患者一旦置身于该类情境之中,就会感到面红耳赤、手足无措,甚至出现恶心、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惊恐发作。

特定恐惧症:能够促使患者产生恐惧的是一些比较特定的环境或情境,譬如封闭的空间、牙科治疗室、目睹流血、进食某类食品、高处、打雷、飞行、黑暗环境、害怕接触某类特定疾病等等,促使患者联想到具体的惊恐情景,导致恐怖发作。这种恐惧症状多出现在幼年时期或者是成年早期,如果没有进行治疗,会持续几十年。而患者对特定情景的恐惧感通常是不会出现波动的,患者在回避恐惧情景时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其功能受损程度。

那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患上了恐惧症需要符合哪些标准呢?

1.当事人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感,而这种恐惧的程度和实际的环境状况并不相称。

2.在恐惧发作时,伴有焦虑与自主神经症状。

3.恐惧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有明显的回避行为。

4.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恐惧感不正常、过分、不合理,也没有任何必要,但依然难以控制。

5.当事人对所恐惧的情境、事物、人等的回避行为一定是或者曾经是比较突出的症状。

6.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比如焦虑症、疑病症、精神分裂症等。

三、恐怖症患者的心理自助

在牛某的例子中,心理医生的治疗方案是系统脱敏法。实际上,恐怖症的治疗方法一般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为主,而系统脱敏法则属于行为疗法的一种。常见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行为加以矫正、缓解或消除其恐惧感。而药物治疗则需要患者在寻求医生帮助的前提下,根据医生开的处方加以治疗,常见的是抗抑郁和抗焦虑药,对恐怖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行为矫正。

同类推荐
  •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 你,会回来吗?——心理治疗师与你对话生死

    你,会回来吗?——心理治疗师与你对话生死

    本书以对话或自述的方式记录了不同的人群对生死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分三个部分:第一篇:儿童篇:主要谈论儿童在面对父母和亲友死亡时的困惑和我们的处理方法。第二篇:青年篇:青年期是自杀的高危期。每个企图自杀的青年都有自己痛不欲生的理由。第三篇:成人篇:生死是所有人迟早会面对的事实。
  • 心理学与微反应

    心理学与微反应

    "与口头语言相比,身体语言是更古老,也更诚实的语言。它通过根深蒂固的本能反应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因而比口头语言更加可信。当你与人交流时,会下意识地留意对方的身体语言——表情、身体姿势等,这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可靠渠道。读懂别人的身体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他人的心理,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摩擦,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翻开本书吧,它会让你成为像FBI特工一样的识人高手!"
  • 20几岁要懂点心理学

    20几岁要懂点心理学

    这本《20几岁要懂点心理学》共分十八章,全书内容丰富全面,技巧实用,可读性强,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贴近现实生活,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教你学会应对各种心理学困境,洞悉人性;掌握快速透视对方内心、迅速赢得他人喜欢、获取对方信任和赞同、让他人心甘情愿帮忙的心理技巧。同时,书中介绍了最有用的经典心理学定律,让你打破思维定式,走出竞争困境,学会利用心理力量赢得幸福与成功;色彩心理学将带你走进色彩的世界,认识色彩与心理学的神秘联系,透过色彩斑斓的表象认识周围的世界并看透背后的真实。
  •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精心寻觅了许多实验,让读者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透过有趣的林林总总的实验,实现对自我认识的感悟与提升。读经典实验,你会有一种破译成功人生密码的惊喜和幸运。
热门推荐
  • 暗黑之族

    暗黑之族

    权利之争,爱情与利用结合,最终该何去何从。家族无存,亲人不在,那么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难道要做一具无情的躯壳在世间飘荡,干着苟且之事?
  • 梦中之始

    梦中之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而梦中之情,何必为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黑夜玩家

    黑夜玩家

    一群守夜人的故事。-新书《这号有毒》已上传,欢迎品尝。
  • 树魔有属性

    树魔有属性

    这是一个重生成魔界树苗,靠着能够吸收属性的树根,吸收各种奇怪属性,营养属性+1,坚硬属性+1.前期猥琐发育,改造自己,然后创造各种奇异生物,扫荡魔界,重返地球的故事。
  • 瑰妃娘娘要翻身

    瑰妃娘娘要翻身

    【已完本】她是二十一世纪灵媒,不幸穿越到了一枚疯子身上,从此她双眼见鬼,装神弄鬼,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带着小鬼闯天涯。皇后,太子,王爷,大娘,大姐,小妹,想要她的命?哼,放马过来,她有一群鬼兵伺候你,吓死的你屁滚尿流不偿命!什么,她的夫君是个人人嘲笑的傻王爷?傻子夫君被人欺?那个有种的,站出来,她一定将他打的连鬼都做不成!可谁知道当那傻王爷转身一变,变的不傻,试问世上可还有比的上他的绝代风华和才情?答案:没有!当天不怕地不怕,随心所欲的她,寻找自己一世良人,碰上这个腹黑傻王爷,是她征服他?亦是他征服她?
  •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的主要内容有立正确的荣辱观、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多学习法律知识、把法律用到生活当中、怎样才算中国公民、怎么才能休息一合格的分民、原来出版也有规定、奇怪的“老爷爷”、父母打开我们的日记本、如何看待父母私拆我们的信件等。
  • 党员干部法律知识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法律知识学习读本

    2016年是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展开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而编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基本经验、基本特征入手,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宪法基本知识进行了阐释,并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选取了适合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工作、生活需要的民商、行政、经济、社会、刑法、诉讼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参与普法学习、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的权威普法教材。
  • 回到明朝做帝君

    回到明朝做帝君

    明朝,一个荡气回肠的朝代。京城贺家少爷贺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为了朱允文,历史上被朱棣打败了的建文帝。接受现实的贺知该如何为了自己,为了大明让朱棣臣服,征蒙古,开海禁,手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建千秋之功业,立大明于不朽?
  • 恨无常之护龙小将

    恨无常之护龙小将

    “人世无常,我们谁也改变不了。”当卫宗远听到这句话时,终于放弃对心中最后那一点执着。纵然他是万众敬仰的大侠,纵然他的武功天下第一,却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个江湖已经不属于他了。如果你喜欢传统武侠,你一定不能错过我的小说;如果你喜欢具有新气象的传统武侠,也一定不能错过我的小说,因为我写的是反传统的传统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