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5200000010

第10章 变法,算上我一份(1)

关于戊戌变法,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康有为派谭嗣同邀请袁世凯出兵,杀掉荣禄,围攻颐和园;袁世凯表面上答应了,但谭嗣同一走,他就跑到荣禄那里告状,结果政变被泄露,维新一党被捕杀。但根据历史,慈禧发动政变却不是因为袁世凯告密。政变在前,告密在后,袁世凯为何在政变发生之后将维新派的密谋和盘托出呢?

不能不说的康、梁要谈变法,光绪是必提的一个人物,因为他是拍板的人啊!康有为、梁启超这两个人也不得不说,这两人因为百日维新而名声大噪。

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广东佬,这两个广东佬是袁世凯一生中比较头疼的两个人,尤其是孙中山。这里主要说说康有为。康有为这人特别会说话,用现在的话说,挺能忽悠的。

康有为跟袁世凯一样,也是高干子弟出身。更巧的是,康有为的祖辈也是因为镇压太平天国发家的。我们都知道,康有为是个典型的文人。可是这个人却怀才不遇,跟袁世凯一样,在科场上输得一败涂地,36岁还是个秀才,考举人时六考六落榜,这种打击是相当大的。试想一个高中生复读五次都考不上大学,其心里的受挫折想必非常严重。

康有为典型属于那种越挫越勇的“猛士”,不像袁世凯两次没考中就放弃。1893年,康有为终于时来运转,考中了举人,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康有为对这话想必感受更深。

康有为这人虽然屡试不第,但是学问还是有的,聪明也是不缺少的,自幼就被看成是神童。没考取的那段日子,他就教书为生,康有为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大家族中有混得好的,也有混得不好的,小康恰恰就生在混得不好的那一房里。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里不发光,换个地方也会发光。科场上,康有为暗淡无光,但教书却逐渐教出了名气,慕名向他请教学问的人越来越多。讽刺的是,有个年轻的举人,名叫梁启超,居然认这个秀才为老师。

在许多粉丝和学生的支持下,康有为创办了“万木草堂”。光听这草堂的名字就知道,这里讲的学问包罗万象,既有中国的传统学问,又有西方的科学文化,从政治到军事无所不包。在这个草堂里,康有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将一帮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忽悠得团团转。

其实,康有为夸夸其谈还行,要说真学问估计还不到家。

康有为真正的才能在经学方面,其他的就是装点门面的。由于康有为的超强忽悠能力,他的粉丝越来越多,就像现在的很多名人一样。在这么多人的追捧下,康有为那原本不大的脑袋开始膨胀,他觉得自己太牛了,比孔圣人还牛。既然这么牛,就应该娶一个更牛的名字,他为自己取名为“长素”,这名字乍一看好像不牛啊!其实不仅牛,简直就是疯狂,“长素”就是“长于素王”的意思,“素王”是孔子的别称。如果康有为生活在现代,他可能懒得掉书袋,直接称自己为“孔老大”。

康有为就是这么一个人,头不大,脑袋大。

不过,康有为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那就是自我炒作的能力。写文章也好,说话也好,他都是一把好手。当时康有为目的很明确,我就是要走红,让朝野上下都知道我,虽然老子考不上举人,但嘴皮子厉害啊,只要皇帝听说我,召我对答,我一定能用三寸不烂之舌征服他。

康有为牛皮还真不是吹的,朝中还真有人把他当成山村诸葛亮。尤其是翁同龢,对康有为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这人什么都懂,没考上举人真是时运不济。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搞了一场“公车上书”事件,这次事件更多的是康有为的一次自我圣化,已有历史学家对此进行辩诬,这里不赘述。

“公车上书”没有达到康有为想要的效果,接着,他又和自己的得力学生梁启超成立了一个强学会,用现在的话说,强学会是一个爱国社团。这个社团得到一些出身显贵的青年支持,其中有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张之洞的儿子张权、陈宝箴的儿子陈三立、翁同龢的侄孙翁斌孙、沈葆桢的儿子沈瑜庆、左宗棠的儿子左孝同,其中在历史上最有名的是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儿子谭嗣同。

这都是些有背景的热血青年,正好弥补康有为无权无势的缺点,这些青年同样需要康有为,康有为虽然无权无势,但是有名气啊!那时社会不发达,名气无法直接转换为生产力。两种势力结合,犹如干柴烈火。

官路不好走,政坛太坎坷。头脑灵活的康有为想起了一种新鲜的玩意儿,办报!1895年8月17日,强学会办了一份叫《万国公报》的报纸。这是报纸虽然是“民营企业”,但是却不以经济为目的,而是以政治为目的。报纸的内容无非是主张变法,学习西方。

维新变法在甲午战争后是很有市场的,康有为闹得满城风雨之时,袁世凯正兢兢业业地干着维新的事情。名人效应在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袁世凯练兵之时对康有为也有所耳闻,说实话,他很渴望拜会这个明星级别的人物。

终于,这个机会来了。1895年7月,袁世凯在老家省亲后,来到京城和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会面。双方在一种友好而愉快的气氛中展开了交流,据说彼此对对方的印象都非常不错,甚至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

此后,袁世凯还参加了康有为的强学会运动,不光捐助了五百两银子,还亲自为康有为做广告,帮忙建立报馆、图书馆,简直变成了康有为的一匹好马。

实实在在的维新派

说袁世凯是个脚踏实地的维新派,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不相信只好拿事实来作证。

袁世凯在练兵期间,通过翁同龢给光绪帝递了两封奏章,主张新政,倡导变法。在给光绪帝的奏章中,袁世凯恳切地建议:现在中国面临列强的包围,唯一的出路就是效法西方,变法求存。从这里可以看出,袁世凯存在着浓重的救亡图存的思想,他认为强国的唯一道路就是学习西方,这与通常人们印象中的恢复帝制的“封建余孽”有很大的不同。

在奏章中,袁世凯很有远见地指出:中国的落后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袁世凯所建议的改革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方位改革,他并不是空谈,对政治提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比如:

第一,设立馆院,所谓馆院就是类似于一种既像学校又像议事机构的组织,聘用学问精神的洋人、旅外华人,采纳他们有益的建议。其实,这个机构有点类似于智囊团。

第二,改革八股考试,注重实学,所谓实学就是一些实实在在于国有利的学问,而不是只会之乎者也的那种。

第三,开设学堂,培养政治、经济、军事、建设各方面的人才。

第四,重视外交,在外交使节的选择上要非常慎重,用袁世凯的原话来说就是“必须能胜其任,素知彼国情形者,始可派以前往”。同时,袁世凯还建议要慎重选择边疆大员,办理边疆各地交涉事宜。

第五,裁汰冗员,精简吏治。这条建议对于当时臃肿的清政府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即使放在现在也不过时。

在经济方面,袁世凯也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比如:他主张学习西方现代经济,铸银钱、设银行、造纸币;开发商业,设立商会;他甚至还建议借债修筑铁路,实行官督商办,发展铁路沿线的商务和矿务,用现在的话说,用铁路带动其他产业;他还提议开发矿产,鼓励商办,保护矿主的利益;此外,鼓励、扶持开设工厂,对于资金不足的,政府可以给予贷款支持;发展邮政事业;完善海关管理制度。

袁世凯所提出的这些措施在当时确实是非常超前的,同时也是非常孤独的。

康有为、梁启超也是主张改革的,我们可以拿他们和袁世凯作一个比较:袁世凯的主张更实际一些,而且是从经济和实业开始改革,康有为、梁启超的设想有点空,想一口吃个胖子,他们幻想从光绪那里开始改革,打倒慈禧,这样必然引起社会动乱;袁世凯的步子明显要稳很多,他主张一点一滴地改革,以一种不那么咄咄逼人的方式将中国带向现代化,他并不主张激化社会矛盾。

这是空想家和实干家的区别。很可惜,袁世凯的这些意见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可见这时袁世凯对维新是热情洋溢的,少年时他就有报国大志,一旦朝廷采纳他的建议,他的报国之志就可以实现了。难怪他如此积极热情,可惜在中国这样一个被动的国家里,太积极的人往往让人怀疑,太热心的人往往让人退却。

他的积极甚至引起了恩人李鸿章的不快。某一天,袁世凯来到李鸿章的府上,拜会这个曾经红透半边天的大人物,不过这时李鸿章已是个过气人物,心里很不痛快。说袁世凯这人不会做人是有道理的,他居然好心安慰李鸿章:李大人啊,人生百年,你也风光过了,现在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不也可以过得很好吗?

袁世凯本来是好心开导这位前辈,但是失意的人都是敏感的,李鸿章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以为袁世凯是翁同龢的说客,劝自己让出文华殿大学士的位置,这是清廷最高的职位,相当于宰相。

李鸿章于是大骂袁世凯:慰廷,你这小子莫不是来做翁叔平的说客吧!你告诉他,他想赶走我自己上位,那是万万不可的事,我李鸿章一生为国鞠躬尽瘁,绝不会无缘无故自动引退。

袁世凯无语了,只得唯唯诺诺地离开。但李鸿章认为自己受伤害了,还对朋友和幕僚大骂袁世凯,说:这袁世凯啊,真是个小人啊!他为翁叔平做说客,想抢我的位子。我偏不告退,看这些混蛋能怎么办!

李鸿章是个有脾气有性格的人,官场失势,草根骂他是卖国贼,心情自然很糟,发发脾气也是非常正常的事,他说袁世凯是小人也不过是气话。其实,李鸿章从来没有改变对袁世凯的看法,他一直把袁世凯当自己门生看待,始终认为小袁是个精明能干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次走运的是康有为

1897年,爆发了一场大危机,袁世凯是一个危机公关的高手,这得感谢他在朝鲜的12年经历。

这场危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曹州教案”。

11月1日,山东省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的天主教堂被当地的大刀会抢劫,两个德国神甫丢了脑袋。如果神甫是中国人,这事也许根本就是小事一桩,甚至不会引起小报的关注。但这是德国人,德国政府也许并不在乎这两个神甫的死活,不过他们在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德国政府迅速出兵胶州湾,理由当然很充足,就是保护自己的侨民。德国的饿狼本色很快就显现出来,他们向清政府提出,要在山东筑铁路,开矿山。有人看到这里不禁要说,好事啊,外资主动来投资,这不是支持中国建设吗?德国人可没这么好心,铁路网既方便他们发展实业,又方便运输兵力。

这可不是小事,德国在中国可以为所欲为,其他列强怎么甘心落后。这不,俄国佬要租借旅顺和大连,英国佬想要威海卫和香港附近的九龙,法国佬看上了广东湾,小日本要把厦门当作自己的港口……这些人不是强盗是什么?照着这种势头下去,中国很快就要沦为这些狼群的盘中餐。

当时有识之士意识到,再不改革,民族就可能灭亡。清政府也对改革持支持态度,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如果国家灭亡,清政府也就不存在了。

袁世凯也是主张改革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上书翁同龢,说现在啊,中国处境很艰难,只有变法才能摆脱困境,但是变法呢,也不能盲目地全面改变,应当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人、练兵、理财”这三件大事。练兵是从军事上来说,理财目的是搞好经济,用人主要是改革政府机制,应该说他的建议是好的。但翁同龢认为他的话很空,可能袁世凯的建议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面。

其实大家都知道要改革,都知道要学习西方。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改、怎么学?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找到一个改革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改革家呢?有,袁世凯就是。但是大家的目光都盯在康有为身上,因为这个人是明星,闪耀着光环,他总是给人无所不知的感觉。

就这样,康有为众星捧月般地登上了变法的舞台。康有为原本因为行事嚣张,被逼离开京城,这次“圣人”又归来了,还带了几本自己写的小册子:《俄国彼得大帝变法考》、《日本明治变政考》、《法国革命记》、《波兰分灭记》等。

这些东西虽然很肤浅,但在当时可是新东西啊!朝廷一干人等读了他的册子佩服得五体投地,据说光绪读了《波兰分灭记》还流泪了,连慈禧这个老辣的女人看了他的文章都深受感触。

不过,康有为官职太低,连给皇上直接上书的资格都没有,只好托翁同龢代为转递。这个翁同龢以前是袁世凯的恩人,但这时显然更欣赏康有为。

光绪看了康有为的文章,很激动,想直接召见他,但大臣们都说这于理不合,因为根据清朝的律法,非四品以上官员不能召见,康有为才六品,不够格。

光绪便询问翁同龢康有为到底有没有才干?翁同龢激动地回答:这个康有为,他的才能胜过臣十倍,恐怕还不止。

光绪自然欣喜,便让总理衙门先接见康有为,日后自己再想办法召见他。光绪是一个求才若渴的皇帝。

康有为这人是非常狂妄的,在总理衙门里也是夸夸其谈,一般大臣没有谁说得过他。一番长篇大论后,他将给皇帝的文书交给总理衙门。光绪帝接过康有为的上书,看着这么激烈的文字居然感动非常,康有为在上书中说如果不变法的话,皇帝和大臣们将来就算想做平民都不可能,还说自己非常不愿意看到崇祯吊死煤山的事发生在今天。这种话若是在以前的某些时代,绝对是可以抄家灭门的,这康有为胆子真大。

同类推荐
  • 人民艺术家李默然

    人民艺术家李默然

    本书详尽地描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的人生和艺术道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位曾经是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的苦孩子,经过极其艰辛的努力,创建李派话剧艺术,终成一代大师的过程。特别对经典作品《甲午风云》《报春花》《李尔王》《夕照》等的创作细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再现,既有花絮趣事,又有艺术珍闻。
  •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讲述了,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曾拥有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下遗嘱,将其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 名人传记丛书:狄更斯

    名人传记丛书:狄更斯

    名人传记丛书——狄更斯——伟大的坏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热门推荐
  • 一笔东来

    一笔东来

    我有一支笔,上承世间不少事,下诛凶邪定乾坤。我有一支笔,可化天地万物星,我有一支笔,行进天下河山路,我有一支笔,助我扶摇上九天,我有一支笔,…………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了。????
  • 漂泊星途

    漂泊星途

    星际时代中期,人类在星系间疯狂的扩张。像是为了遏制人类的数量,光尤带着它超乎常规的异能量和异能武器出现了并对人类发起了战争。人类一败涂地。在逃跑的过程研究异能。终于存活下来,并进入了和光尤拉锯的焦灼时代。星历三万年,不稳定系异能的出现预告着第三批光尤浪潮即将来袭。这一次,人类究竟能探明多少真相,又要付出多少代价。
  • 嫡女谋嫁:误惹腹黑王爷

    嫡女谋嫁:误惹腹黑王爷

    前世是她眼瞎,看错了人、祈求皇帝赐婚以为可以幸福一生,谁料最终连累了自己的父王,害的一家三百余口满门抄斩、自己也落了个赐死的下场。当重生回到四年前时,一切都还未发生。她定要断了渣男的登基之路,撕破白莲花妹妹的伪装!可正当她重生实行复仇之时,为何一向清冷寡淡的七王爷却缕缕出手相帮?温柔陷阱里时才发现,原来他爱她早已深入骨髓……而她却发现的如此之晚!“能够光明正大的拥有你,守护你,我就算魂飞魄散也甘之如饴!”
  • 细胞大王

    细胞大王

    不幸被陨石砸到徐青来到了异世界,还获得了一个系统。改造细胞,强化器官,改造神经线。基因工程,增加天赋,改造灵根。哈哈,我无敌了……不对,东边怎么有个光明系的骷髅。额……南边为什么有个种田流的工科狗。看,北边有个开异兽流的蛇身人魂。卧槽,西边什么时候来了一个开军队流的古代将军。我靠,什么时候科学神教来到了这里,还开了家宗门。那我不就是系统流的科学怪人……救命呀,我不要当科学怪人。不行,我要成为系统师,拯救世界???【小萌新第一次写书,请多多指教。】注:本书的穿越者不限于“地球”。QQ吹水群:696962977
  • 红杏出墙记8:恰逢对手

    红杏出墙记8:恰逢对手

    讲的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流畅自如,灵动传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赋。
  • 万界滴滴系统

    万界滴滴系统

    你有无力的时候吗?你有无助的时候吗?你有无比害怕的时候吗?你有想杀谁的冲动吗?你有独霸世界的梦想吗?不怕你有,就怕你不下单,万界滴滴系统!
  • 快穿反派男主死开

    快穿反派男主死开

    她一路前行,所过之处皆有死亡,难不成这就是宿命?!没有谁可以左右她的思想,吾即是我,就算万劫不复又如何?!她无所畏惧,见惯不怪已经冰冷透骨,纵有千万阻碍,也要扫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算是万人唾骂,她也要扫平诸界,不服来战!写手不定时更新,勿喷!可能无CP,确定看了的都是我的小崽子,不定时福利掉落(づ●─●)づ进了我的门就是我的人,别想出来!←_←→_→不服的出来我们喷,你厉害还是我厉害,喷过之后才知道!绝对原创!不服来喷!
  • 救人

    救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来到二次元当奶爸

    来到二次元当奶爸

    倒霉透顶的洛小桐被时空漩涡卷进二次元世界,本来附赠的系统却中了病毒崩溃,只能使用背包与幸运值。幸运的他捡到了龙蛋,幸运的成了奶爸,幸运的进了女子学院,幸运的……
  • 邪王独宠逆天医妃

    邪王独宠逆天医妃

    她是京畿苏太医府上胆小懦弱的废材四小姐,她还是21世纪名满凤城的天才儿科医生苏文欣,一朝穿越,她被人设计当成代孕佳丽送到七王爷轩辕昀烈的床上。他冷酷腹黑,强势地将她压在身下,“女人,要怎样你才会乖乖听话?”她逆天嚣张,冷笑抵抗,“要我温顺臣服,先看我的手术刀答不答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