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5600000024

第24章 汉中王的苦与乐(1)

取得益州之前,刘备一直生活在曹操的阴影和追杀中。占领益州之后,刘备开始连中几个六合彩,先是翻身农奴把歌唱,把前老板曹操打了个落花流水,撵出汉中,接着又被拥戴为汉中王,俨然和曹操并驾齐驱。汉中王让他威风无比,可是马上他就感觉到肥肉不是那么好吃的。荆州失守,刘备折翼,昔日的盟友转眼成仇,昔日的属下,磨刀霍霍向自己砍来。汉中王,究竟是苦还是乐?

倾巢而出为汉中

刘备和孙权签订完和平协议之后马上带兵回益州了,这份协议虽然让他丢掉了荆州的三个郡,但是也让他能从荆州脱身,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汉中一线。

为什么刘备如此重视汉中的情况呢?实在是由于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益州的北大门。

先前张鲁占据汉中时,刘备对汉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也就没有乘胜进攻张鲁。他在布置好军队防御张鲁之后,就率领大军去和孙权争夺荆州了。

曹操刚开始对汉中发动进攻的时候,刘备觉得汉中这个地方非常险峻,而且张鲁在汉中经营了三十年,应该不会很快被曹操拿下,所以他也就没太在意这件事情。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张鲁非常不经打,曹操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汉中。这个消息让刘备和他的属下们十分震惊,连益州的老百姓也一日数惊,非常担心曹操进攻益州。

刘备这才真正对汉中问题重视起来,不得不与孙权妥协,抽身回益州。在刘备的随行中,偏将军黄权对刘备说:“如果汉中丢失,那么益州就会很危险,应该马上派兵迎接张鲁,和他一起抵抗曹操。”

刘备很怕曹操会乘胜进攻益州,马上采纳了黄权的建议,任命他做护军,率领军队迎接张鲁。

逃入巴中的张鲁一伙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商量这件事情,张鲁的功曹阎圃劝张鲁归附曹操。

张鲁说:“你说得很对,我宁愿给曹公做奴婢,也不愿意做刘备的客人。”于是张鲁就带领着自己的人归附了曹操。

黄权率领的军队还没有到达巴中就听到了张鲁归附曹操的消息,只能非常无奈地回去了。在返回的途中,他还顺便攻击了一些已经依附曹操的少数民族部落,以打击曹操的嚣张气焰。

刘备知道张鲁归附曹操的消息后,更加惊慌。他怕曹操趁此机会进攻益州,于是带领军队加速赶向成都。

可是让刘备意外的事发生了,曹操竟然没有进攻益州,而是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驻守汉中,他还让张郃找个机会平定巴郡。安排好这一切之后,他就率领大军回去了。

曹操为什么没有乘胜进攻益州呢?其实,曹操攻下汉中之后,曾经召集部下就到底要不要乘胜进攻益州的问题进行过讨论?

主簿司马懿和刘晔都主张趁热打铁,直接进攻益州。他们认为刘备刚刚得到益州没有多久,益州老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他,而且刘备的主力部队已赶往荆州,留在益州的兵力非常有限,这个时候拿下益州简直是易如反掌。

可是曹操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曹操说:“做人不能太贪心,怎么能刚得到汉中就去奢望益州呢?”所以这件事就这样搁置下来了,又过了七天之后,从益州跑过来几个人归附曹操。从他们那里曹操得知在自己刚刚占领汉中的时候,益州内部非常惊慌,很多人都想叛乱,杀了好多人也不能让社会安定。

听了他们的话,曹操又有些心动了,便问刘晔:“现在还能进攻益州吗?”

刘晔说:“现在益州已经稍微安定了,没有办法再进攻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不想太贪心才不进攻益州吗?其实曹操这种骗人的鬼话,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之所以不取益州,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他觉得进入益州的道路非常艰难,自己率领的又是经过长时间战斗后的疲累之师。如果深入益州,刘备的军队就可能据险死守,这很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再说曹操觉得汉中刚刚平定,还很不稳固,而且孙权和关羽在荆州随时都可能截断自己的后路。此外,这时候的曹操根本不愿意长期呆在外面,他急于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权利,想再往上高升一步。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曹操才会又了这样那样的顾忌,决定不进攻益州。可是,曹操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么一退,就永远失去了占领汉中的机会。

曹操退走的消息传到刘备那里,让他心里的那块石头总算落地了。这时候法正对他说:“曹操这次退走是大大的失策,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个好机会。曹操退走的时候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人驻守汉中,这些人虽然是名将,但是还不是您的对手。现在我们调集兵马去进攻他们,必定可以战胜。拿下了汉中之后,我们就可以积极储蓄粮食和军用物资,等待形势的变化。如果情况好的话我们就可以打败曹操,振兴汉室,稍微不好的话我们也可以慢慢进取雍州和凉州,这样也可以扩大地盘。再不行我们也能占据险要之地,足可以自保。”

刘备听法正把这件事说得如此透彻,非常高兴,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进军汉中。

就在刘备积极准备进攻汉中的时候,张郃却先动手了,从汉中率军进攻巴西。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命令巴西太守张飞一定要死死守住。

张飞接到命令的时候,张郃已经率领军队到达了巴西郡境内的宕渠,于是双方在宕渠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在五十多天的战斗中,双方互有胜负。不过,由于张飞带领的军队锐气很盛,又占据主场优势,对巴西郡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能够以逸待劳。加上他在兵力上还有优势,所以局势慢慢地向张飞这边倾斜。

张郃逐渐失去进攻能力,只能固守据点,最后被张飞从小路突袭,逼入了狭长的山道之中围歼。结果,张郃战败,领着十几名骑兵突出重围逃回汉中。

张飞战胜张郃的消息,让刚回到成都的刘备非常高兴,坚定了他进攻汉中的决心,更加积极地部署进攻汉中的行动。

公元218年春天,刘备安排诸葛亮镇守成都负责后勤工作,随后分兵两路进攻汉中。

一路由刘备亲自率领,并且有法正、赵云、黄忠、魏延等人打头阵,从东路直取汉中;另一路在张飞、马超、吴兰等人率领下,从西路进攻曹操在西北的军事重镇下辨。

这样看来,刘备手下的大将几乎是倾巢而出,全力争夺汉中。

打了一个翻身仗

曹操听到刘备进攻汉中的消息后,马上派自己的心腹曹洪率领军队到下辨加强防御,迎战张飞、马超,还派曹休去帮助曹洪。

张飞派吴兰率领一部分军队虚张声势宣称要截断曹洪的后路,搞得曹洪很紧张,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曹休对他说:“如果张飞真的想截断我们的后路,就应该低调行军。现在却在那大肆宣扬,显然是还没做好准备,想欲盖弥彰。我们应该趁他们还没有把军队聚集起来,抢先发兵进攻吴兰,只要我们击败了吴兰,张飞和马超自然就会撤退了。”

曹洪听从了曹休的建议,发兵突袭吴兰。结果大败吴兰,杀死吴兰手下的好几名部将,吴兰自己也在逃亡途中被当地的少数民族杀死。

张飞和马超听到这个消息后,只能无奈地退出了下辨,向汉中方向撤退,与刘备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

这时候的刘备正率领着主力部队与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人对峙。当时夏侯渊和徐晃驻军阳平关,张郃驻军广石,刘备在阳平关与他们相持了一年多一点进展都没有。

在两军相持期间,刘备曾派陈式率领一部分兵马去攻击马鸣阁栈道,想切断阳平关北面的道路,从侧翼进攻阳平关。可是陈式率领的这支部队却被徐晃打得死伤惨重。

刘备率领的主力部队虽然在广石围对张郃形成了包围态势,但是也无法取得决定胜利。刘备的正面战场没有取得丝毫进展,而张飞等人的侧翼进攻又都惨遭失败,兵力损失很大。这让刘备充分认识到,就算曹操不在这里,也不能轻视曹军,汉中不是那么好取的。

于是刘备一面率领军队继续和夏侯渊等人在阳平关对峙,一面写信给诸葛亮让他发援兵给自己补充兵力。

可是这个时候益州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可调了,诸葛亮对这件事也有些迟疑,他就拿着刘备的信去请教自己的手下杨洪。

杨洪告诉诸葛亮说:“汉中可以说是益州的咽喉,现在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如果拿不下汉中,益州也就危险了。灾难已经快要到家门口了,请您不要再犹豫,马上征集青壮男子从军,征集妇女运送粮草。”

诸葛亮听从了杨洪的建议,立即征集士兵,把他们送上前线支援刘备。

刘备得到援兵之后就加大了对阳平关的攻势,为了激励士气,快速拿下阳平关,他开始身先士卒,亲自深入到战争第一线。手下的将领怕他遇到危险都劝他撤下来,可是他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

这时候在身边的法正没有硬劝刘备,他只是来到刘备身前,为刘备挡住前面的箭。刘备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法正说:“孝直,你来做什么,还不赶紧退回去!”

法正回答道:“您都亲自上战场冒着敌人的箭矢进行战斗,我难道能不来吗?”

刘备说:“那好,我和孝直一起退下。”

可是尽管这样,阳平关的战斗还是没有丝毫进展。时间一长,刘备不得不进行反思,觉得不能干耗在这里,应该另辟蹊径。于是刘备和法正决定向汉中的西大门——定军山前进。

公元219年正月,刘备率领主力部队悄悄南渡汉水,来到了定军山驻扎。夏侯渊知道刘备率军来到定军山之后,怕自己被截断后路。所以也马上带领主力部队来这里设防,要和刘备争夺定军山。

夏侯渊率军来到定军山之后,马上修营扎寨、设立鹿角,想以此阻挡刘备。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趁着夏侯渊立足未稳,在夜里对夏侯渊发动突然袭击,一把火把他南边的鹿角给烧着了。夏侯渊不得不让张郃守东围,自己亲自率兵去救南边的营寨,结果中了黄忠的埋伏。

夏侯渊在惊慌之中迎敌黄忠,在乱军之中被杀死。夏侯渊一死,曹军大乱,刘备乘机率军进攻,取得了胜利,最终占领了汉中西部的各处险要之地。

夏侯渊战死之后,张郃率领军队退到了阳平关。失去主帅的曹军将士们非常惊慌,他们都怕刘备在这个时候来进攻自己。

为了稳定军心,督军杜袭和随军司马郭淮等人一致推举张郃代替夏侯渊为军队统帅,这样才使全军上下慢慢安定了下来。

曹操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大嘉奖了他们的做法,马上派遣使者到汉中任命张郃为前线军队的最高统帅。

夏侯渊战死,让曹操非常痛心,同时也让他意识到汉中有保不住的危险。为了给夏侯渊报仇,也为了击退刘备保住汉中。公元219年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从长安出斜谷进军汉中抵抗刘备。

这个时候,刘备正思量着乘胜渡过汉水进攻阳平关,但他考虑到曹军已经安定,怕自己在渡河的时候被张郃攻击,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尽管如此,刘备还是对占据汉中充满了信心,他对手下的将领说:“曹操这次来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我这次一定能占据汉中。”曹操率领大军到达汉中之后,为了和刘备打持久战,就在北山建立粮仓,囤积了数千万囊的大米。

黄忠觉得可以把这些大米抢来归自己所用,就和赵云一起去抢米。黄忠率领军队突进北山,赵云负责在外面接应。可是,过了好长时间都不见黄忠回来,赵云担心他被困住,就带领几十名骑兵去解救他。

果然不出赵云所料,黄忠正被敌人围困死战。于是,赵云毫不迟疑地带领几十名骑兵冲入曹军之中,把黄忠救出。他们且战且走,在半路上遭遇了率领大军来捉他们的曹操。

曹操没想到的是,黄忠和赵云非常英勇,竟然杀出了重围,回到了自己的军营。尤其那个赵云是厉害无比,到了军营之后,竟然让士兵偃旗息鼓、大开营门,然后一个人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等着自己到来。

曹军怕中埋伏,所以马上撤军而去。这时候赵云命令手下的士兵一起擂鼓呐喊,用强弩射击曹军。曹军受到惊吓,陷入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落入汉水被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这件事让刘备精神为之一振,非常高兴地对法正说:“子龙一身都是胆!”

经过这次战斗之后,曹操决定速战速决,可是刘备却占据险要地形不和他交战,偶尔发动一些小的战斗,也大都是刘备取得了胜利。

曹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想要前进但是刘备始终不和他进行大规模的交锋,想要退却,却又不舍得辛苦争来的汉中。

眼看着汉中成了一块鸡肋,曹操却放不下手,双方一直僵持到了这年五月份。这个时候,汉中开始阴雨连绵,眼看着曹操的军营有被水困住的危险,他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汉中,带领所有军队撤回长安。

曹操一走,刘备就派人迅速抢占了汉中,并派重兵驻守。就这样,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刘备终于如愿以偿占领了汉中,由此确保了益州的安全。

翻身汉中把王称

刘备占领汉中之后,马上就向东西两个方向推进。在西北方,推进到了武都郡,这有利于掌握氐、羌等少数民族。此外,占领武都,向北可以进攻凉州,向东可以抗拒曹操。

占领武都并没有费刘备多大力气,因为曹操当初决定从汉中撤军之后,心里很清楚武都也是没有办法保住的,所以他马上派曹真迎接曹洪等人到陈仓,放弃武都。

在他将兵力从武都抽出的时候,他还接受部下张既的建议把当地的五万多百姓也一并迁走,带到了扶风和天水。所以刘备虽然很容易地取得了武都,但是并没有得到多少人口。

在东面刘备派遣孟达攻打房陵,孟达率军北上之后,先是杀死了曹操任命的房陵太守蒯祺(诸葛亮的姐夫),然后率领军队直接进攻上庸。

同类推荐
  • 文韬武略说曹操

    文韬武略说曹操

    《文韬武略说曹操》不是对曹操一生的传记式概括,而是选择一束精彩故事,呈现曹操这一复杂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文治武功。内容有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韬略,也有曹操作为普通人的温情段落,同时也不回避曹操的弱点和缺陷,把丰满、真实、复杂的人物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擅长用小说笔法来讲述故事,往往截取事件的一个小小切面,由场景、画面的描述进入故事,有极强的镜头感,使故事精彩生动,很容易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
  • 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名人传记丛书:巴赫

    名人传记丛书:巴赫

    名人传记丛书——巴赫——超越时空的“现代音乐”之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编辑部九题

    编辑部九题

    1991年,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介绍人是汪老和焦主席。忠义表弟说,表哥你已经是中国的作家了,应该换换笔了。我说换啥笔,他说该使用电脑了。我笑了,他原来说的是电脑。在忠义的说服下,我动心了。他说我先请你跟表嫂看看我的电脑去。我们就去了。以前我没见过,电脑原来就像是电视机似的,在桌子上摆着。他打开后,先在视屏上打出一句话:表哥表嫂你们好!看后,我不由得拍着手说,真好真好!他又打出一句话说:表哥表嫂,换笔吧。
热门推荐
  • 请把乌云赶下大海(全集)

    请把乌云赶下大海(全集)

    七年前,颜艺的一句证词,害得童岸家破人亡,原本深爱的两个人从此各自天涯。七年之后,命运让两人再次相遇,他带着某种目的慢慢接近,若即若离,步步为营,她惊慌失措,一寸寸沦陷。为了爱人颜艺重查当年的案件,当真相浮出水面,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一个是深爱多年的情人,一个是相依为命的骨肉至亲。她陷入爱情和亲情的两难抉择,向前一步是炼狱,退后一步是万丈深渊……
  • 九州·云之彼岸

    九州·云之彼岸

    躯体迅速干枯,头颅却异常鲜活,绽放着惬意恬然的微笑死去。一连串诡异的死亡事件让平和繁荣的淮安城陷入了严重的恐慌。三十六号——云氏叛逆云灭,奉组织之命展开调查。答案渐趋明朗之际却峰回路转,数股错综复杂的力量卷入其中:传说中的龙渊阁、突兀介入的黑社会、庞大周密的杀手组织、神秘地域的神秘来客、野心勃勃的云氏家族……事情越来越扑朔迷离,暗流汹涌。更遑论还有未知变量风亦雨,这个能力弱到成为家族耻辱、帮倒忙到了让人无语地步的小女人,偏又是唯一让优秀到卓越、理性到冷血的云灭无奈的人,结局更是难测。云之彼岸,在生与死、义与利、爱情与阴谋的艰难博弈中,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 灵世尘缘

    灵世尘缘

    初夏之夜,无妄海边,一个身怀强大灵力的女婴,被上古神鸟带到了南诏国,一场毁天灭地的阴谋开始上演。此时,有关灵石传说的秘密也随之公开于世。不周山之战之后,人神魔三界,对于灵石现世充满了恐惧。在圣女伽乐的帮助下,该女婴平安生活了二十年,并取名为伽灵。然而危险如期而至,在场场变故中伽灵有了人的感情,并与原始天尊座下弟子玄尘相知相恋。在这场阴谋中伽灵不断遭受迫害,为保护伽灵,玄尘不惜违背自己的信仰,与三界为敌,落得个不人,不神,不魔的下场。生,本就是为证明爱存在的意义,爱上你,我不后悔,更不撤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The 3 Gaps

    The 3 Gaps

    Franklin Covey cofounder Hyrum Smith shows that what stops us are gaps between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want to be.
  • 后备(卫斯理珍藏版)

    后备(卫斯理珍藏版)

    故事一开始,是自由摄影记者丘伦在瑞士一个优美的小湖边与女朋友海文约会,在湖边竟发现一个绝不应该出现在该处的大人物──那是他曾经拍摄过的亚洲某国的元首齐洛将军。满心疑虑的丘伦,丢下漂亮的女友追至一间勒曼医院附近,自此下落不明。五年后,海文来访卫斯理,带来丘伦的死讯。为了调查丘伦的死因,衞斯理决定前往瑞士,揭开勒曼医院的神秘面纱!一队球队,必有后备队员,在正选受伤时,可作顶替;任何机械,也一定要有后备配件,以便在出现损坏的情形时,随时替换。人呢?人有没有后备可以替换?
  • 浅欢深爱,应少轻点宠

    浅欢深爱,应少轻点宠

    只手遮天的应氏集团,让人闻风丧胆望而生畏的应氏总裁。人送外号商业阎罗,他却偏偏要对她一人温柔。可是好景不长,欺骗与设计将他最后的温柔彻底摧毁殆尽,他疯狂地索取、残暴地剥夺、百般地羞辱,只为将她的伪善踩在脚底无情践踏!可是当她毅然决然离开之时,他的心脏仿佛一下被掏空,再也填不满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3岁方案

    3岁方案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3岁小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发育、喂养、护理、培养、健康、检查就医、预防接种和用药医疗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写而成。
  • 机械之心(机械大师1)

    机械之心(机械大师1)

    泽兰从小生活在贫民窟,无人知道在他瘦小且左腿略有残疾的身体下隐藏着无与伦比的科学天赋。扮猪吃老虎是泽兰最爱的招数,可惜由他自己创造的武器镰刀黑可可在关键时刻总会掉链子,比如战斗到一半就迈着机械短腿跑去玩耍……高贵的身世、俊朗的外表以及开朗率真的性格,令贵族少年司徒生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不过年幼时的一场火灾,让他的身体除了大脑外超过百分之九十五都换成了机械。命运给予的最大恩惠,就是让两个不同世界的异类相遇。当科学小怪才遇见等同于拥有自我意识的机械人,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机械帝国的大门,正在敞开……
  • 文化转向与课程改革:以王国维、胡适和钱穆为中心

    文化转向与课程改革:以王国维、胡适和钱穆为中心

    本书是“教育、文化与社会:新教育叙事研究”丛书的第一本。主要以王国维、胡适和钱穆等中国现代教育先行者的课程改革行动为例,展现那一代人为了中国文化的复兴与重建所付出的教育努力。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学术论著,本书以讲教育人物故事、讲教育故事的方式展开,体现了新一代学人重建教育叙事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