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6500000013

第13章 理论篇(12)

总之,我们在反驳的时候,可以通过反驳论题、论据或论证方式来进行。其中,反驳论题是反驳的主要着眼点,是最重要的,因为只要把对方的论题驳倒,对方的论证也就从根本上被否定了。当然,反驳论据和论证方式也有各自的作用。驳倒论据,可以说明对方没有给自己的论题提供可靠的事实、理论依据;驳倒论证方式说明对方没有给自己的论题提供可靠的逻辑根据。但驳倒了对方的论据或论证方式还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对方的论题。

中世纪的神学家曾宣称:“上帝是全能的。”有人驳斥说:“如果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如果上帝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上帝也不是全能的。或者上帝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或者上帝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总之,上帝不会是全能的。”请分析这段话的反驳方式。

提示:应用二难推理直接反驳对方论题的虚假性。

论证要遵循的规则与规律

在对某个论题进行论证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在论证过程中,一个命题被证实为真,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因此,充足理由律是论证所需遵循的规律。它之所以是论证的规律,在于它具有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不管你是否知道充足理由律,也不管你是否承认它,当你的命题确实被证实为真时,就一定是为它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反之,如果你没有为它提供充足理由,也就不可能把论题确定为真。

充足理由律所提出的逻辑要求是,当人们进行论证时,必须为论题提供充足理由。因此,充足理由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理由必须真实,二是理由与论题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了解充足理由律。

1.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来到征兵处,对征兵人员说:“我想报名参军。”工作人员从上到下打量了一下老人,对他说:“您已经远远超过当兵的年龄了!”老人并没有退却,反而理直气壮地说:“当兵也许是老了,可你们难道不缺将军吗?”

除非在战争时期,征兵向来有年龄限制,因此,征兵人员告诉老人,他已经不符合当兵的条件了。可是老人曲解了这个含义,他扩大了“兵”的外延,把“将军”也囊括进去以反驳工作人员的说法。他用来支持反驳的论据是,征兵也需要征将军,而将军不受征兵年龄的限制。但是,显然,将军不属于士兵,征兵自然也就不包括将军。老人的论据是不成立的,违背了充足理由律中理由必须真实这个条件。

2.在一场著名芭蕾舞剧的观众席上,一位男士轻轻拍了一下坐在他前排的一位女士,说道:“对不起,您的帽子挡住了我的视线,请您摘下帽子。”然而这位女士却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并没有摘下帽子。男士再次示意她摘下帽子,并抱怨道:“我花了20美元来看这场芭蕾舞剧,可是现在我什么都看不见了。”女士却若无其事地说道:“为了这顶帽子,我花了200美元,我就是要让这里所有的人都能看见我的帽子。”

在这个论证中,男观众花了20美元买票看剧,因此他有权要求前面的女观众摘下帽子,以免挡住自己的视线。女观众却以自己想炫耀为理由拒绝了他的要求。在她的论据中,她花了200美元买了帽子,而不是买的看剧的票,因此跟争论的焦点没有一点关系,违背了充足理由律的条件之一,即论题与理由间要有必然联系。

在论证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充足理由律外,还需遵守以下规则:

1.论题应当清楚确切。首先,论证者必须在思想上把论题弄清楚、弄确切,知道自己究竟要论证一个什么问题,要确认一个什么命题为真。其次,论证者必须把论题清楚、确切地表述出来,力求用词准确、恰当,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对于论题中出现的概念,能够准确揭示其内涵和外延。

2.论题应当保持同一。在一个论证中,论题只能有一个,并且在整个论证中保持不变。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如,杰森的父亲生气地对他说:“你竟敢背着我吸烟,我非给你点颜色看看不可!”杰森急忙求饶:“爸爸,别打我,我保证从现在起,吸烟一定当着您的面。”显而易见,父亲的观点是,儿子不该有吸烟这种不良嗜好。可儿子却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它曲解成“可以吸烟,但不能背着爸爸吸”,故意偷换论题。

3.论据应当是真实命题。以虚假命题作论据,就要犯“虚假论据”的错误。明知某命题虚假,却引来作为论据,这是诡辩论者惯用的伎俩。如,公交车上一位先生被一位女士用高跟鞋狠狠地踩了一脚,这位先生抱怨道:“疼死了,你没看见我的脚吗?”那位女士却不以为然地说:“别怪我啊,你想想,你的脚藏在鞋里,我哪能看得见啊!”这位先生听了后竟气得不知如何回答。

出门在外,人们的脚上一般都会穿着袜子和鞋子,因此,脚就是穿着袜子和鞋的脚,这已经成了共识。如果不小心踩到别人,只要诚恳地道歉,一般都会获得谅解,可是上例中那位女士却抛出自己的奇谈怪论,这显然是故意狡辩。谁不知道脚是穿在鞋子里的,难道还要去鞋子里面看脚吗?这就是一种利用虚假论据进行论证的诡辩。另外,如果以真实性并没有得到证实的命题作为论据,也同样会显得荒谬、不合逻辑。

4.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在一个具体论证中,论题的真实性是依赖于论据的真实性来进行论证的。如果论据的真实性又依赖于论题的真实性,那就等于该论题的真实性依赖于自身的真实性来论证,因此,就等于没有进行论证。违反这一规则而产生的逻辑错误,称为“循环论证”。如,一个瘦子问胖子:“你为什么这么胖?”胖子回答说:“因为我吃得多!”瘦子又问胖子:“那你为什么吃得多?”胖子回答说:“因为我长得胖!”

胖子的回答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他回答瘦子的第一个问题时,是以“吃得多”为理由的,而他回答瘦子的第二个问题时,又以“长得胖”为理由。胖子的回答当然不能解答瘦子的疑问,这种论证就叫做“循环论证”,这种论证方式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

一对父子围绕着“爸爸和儿子哪个更聪明”这个话题展开了一场辩论。儿子说:“儿子一定比爸爸聪明,因为创立‘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他的爸爸。”爸爸却说:“不对,爸爸一定比儿子聪明,因为创立‘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他的儿子。”请指出这段辩论中存在的逻辑错误。

提示:论题是否明确,界限是否清晰。

出人意料的悖论

一名囚犯被法官告知将于周一到周五间的某一天被执行绞刑。并且,法官特别声明,绞刑的具体日期是完全出人意料的。这个囚犯曾接触过逻辑学,因此非常聪明,他由此推断出绞刑一定不会安排在周五,因为如果在周五,那么前4天一过,他就知道绞刑的具体日期了。法官说过具体日期是完全出人意料的,他不会撒谎,因此执行的可能日期就剩下4天了。但依据同样的推理,如果前3天不执行,那么执行的日期就只剩下周四了,这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因此,周四也被排除掉。以此类推,最终每一天都可以排除掉,于是,囚犯得出令人欣慰的结论,即他根本不会被绞死。可是,到了周二,法官却突然宣布执行绞刑,这大大出乎囚犯的意料,而法官也的确没有撒谎。

这个故事中,囚犯的推理看上去很合理,但结果却是错误的,这就产生了悖论。从故事的推理中不难看出,“5”这个数字在认知悖论中并不具有实质意义,只是该悖论的“意外绞刑”涉及一周5个工作日。事实上,如果把5变成1,故事中的基本推理结构并不受影响。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悖论的事例。

有一位国王想要为女儿选一位机智勇敢的人做丈夫,于是他命人搭建了5间小屋,然后声明这些小屋中有一只老虎,应征驸马的人必须依次打开屋子并打死老虎。同时他还声明,老虎究竟在哪一间小屋中将是完全出人意料的,结果谁也不敢前来应征。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和前一个故事中的囚犯一样“聪明”的小伙子,他推断出老虎必定不会在第5间小屋中,否则打开前4间都没有发现老虎的话,国王说的“完全出人意料”也就成了谎言。排除了第5间,依据同样的推理,也排除了第4间,以此类推,最终所有的小屋都被排除掉。于是,小伙得出令人欣慰的结论,即5间屋子中根本没有老虎。于是他很放心地去开门,当他走进第1间屋子时,老虎便跳了出来,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整个故事的推理是建立在国王这样的声明之上:1.小屋中有老虎;2.老虎的出现是出人意料的。小伙的推理完全以第2个声明为基础,结果却否定了第1个声明。也许有人会说,国王的两个声明是彼此矛盾的,但是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两个声明可以同时成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语言本身可能带有歧义性,比如上例中国王的两个声明。应征的小伙子放弃了声明1,才使得国王的声明2成立。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国王的两个声明的性质是不同的,声明1的真伪(即小屋中是否有老虎)是可以客观检验的;但声明2则不同,因为它所涉及的“出人意料”完全是相对于小伙子而言的。只要小伙子自己的判断有误,那么,声明2也就成立了。

其实我们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小伙子的推理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他原本是可以避免遭遇老虎的。根据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国王的声明2必须成立,否则国王便在撒谎。可是他却忘了,如果声明1不成立,那么一样可以认为国王是在撒谎。5间小屋的情形只是将小伙子的推理过程延长一些,直到要排除第1间小屋有老虎时才与声明1相矛盾。不过,这时即使小伙子明智地意识到,没有理由以国王不会撒谎为由否定声明1,他也无法指责国王的声明2是在撒谎。因为,国王只要在前4间屋子中的任何一间放上一只老虎,就是小伙子无法证明的,也就是在其意料之外的。

哈佛大学数学家霍夫斯塔德认为,悖论是一个“怪圈”,是由“自我相关”导致的。这种“怪圈”不仅存在于数学和思维中,也存在于绘画和音乐中。悖论的产生与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从哲学的高度看,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世界所固有的矛盾。人的认识水平总是有限的,在认识世界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割离性。因此,当人们把这些割离开来的认识结合到一起时,就可能产生悖论。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曾说过:“当人们的认识从感性、知性进入理性阶段时,必然陷入悖论。”

解决悖论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和认识,为新知识的产生奠定重要的主观基础。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将悖论视为洪水猛兽,而应该重视对悖论的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自觉使用这种方法,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悖论,以促进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个大奴隶主拥有一座庄园,占了很大一片地方。他蛮横地规定这座庄园里面不许任何人通过,如果有人走进庄园,就要被抓起来。对于如何处置擅自闯入者,奴隶主有更加残暴的规定。他会审问被抓的人,“进入庄园干什么?”对方的回答等于亲自制定对自己的处罚方法:如果回答的是真话,就要被砍头;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要被绞死。这个残暴的奴隶主据此害死了许许多多无辜的人。

有一次,一个聪明的人不慎被他抓到,奴隶主问他:“你是来干什么的?”

聪明人回答:“我是来让你绞死的!”

奴隶主想了想,既不能将他砍头,又不能将他绞死,只好把他放了。这个人的回答为什么能够帮助他死里逃生呢?

提示:奴隶主分别假设聪明人说的是真话和假话两种情形,推论出两种情形下分别适用的处罚,对照他的回答,便会发现矛盾。

LESSON 6

逻辑规律:不合逻辑的思维,再好也没意义

逻辑规律就是反映思维形式之间必然联系的规律。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是抽象思维中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基本逻辑规律不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也不是体现任何意志的规定,它是科学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对思维活动一般规律的总结和认识。正确的思维活动和论辩一定是符合基本逻辑规律的,不符合基本逻辑规律的思维和论辩一定是不正确的。

混淆概念必然产生分歧

有位理发师最近经常为一件事感到头疼,有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总来找他理发,却从来不给钱。理发师每次问他要钱,这个人总是找借口推脱,有时还装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因害怕这个无赖惹出事端,影响自己的生意,理发师每次都忍气吞声,但他决定想个办法狠狠整治这个人一下。

一天,这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又来理发了,理发师依旧心平气和地先给他剃光了头,然后给他刮脸。这时,理发师问道:“请问先生,您要眉毛吗?”

无赖不耐烦地说:“当然要,这还用问!”

“好,那我就给您!”理发师一边说着,一边嗖嗖几刀下去,便把这个人的眉毛刮了下来,递到他的手里。无赖看到自己眉毛被刮掉,顿时气红了脸,大声责怪理发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发师却不慌不忙地说:“刚才我问过您,您说要眉毛的!”无赖听了后气得说不出话来。于是,理发师又问:“那么请问您要不要胡子?”

“不要,不要!”无赖连忙说。

同类推荐
  •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本书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技术与时间》的第一卷。作者在书中,综合以西蒙栋、吉尔和勒鲁瓦-古兰等学者的技术进化理论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现象学理论,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
  •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本书主要通过讲述《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将其中的奇妙哲理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给读者。全书分十篇,从不同的方面讲述天地、讲述人生,给读者一个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曹卫东学术文集)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曹卫东学术文集)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摆渡人曹卫东学术散文自选集。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是作者的学术译文合集,涉及形而上学批判、话语政治、文艺理论等,收录了霍克海默、哈贝马斯、伽达默尔、克吕格、巴尔塔萨、罗曼·茵伽登、顾彬等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章。译文难度较大,可见译者译笔矫健,这些文章也为学术界提供了颇具学术价值的成果。
热门推荐
  •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完整详细地交代原委,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将其中的精彩故事、人物串联起來,并对知识点进行链接,语言风格符合青少年读者群,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历史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本书由范毅然编著。
  • 古符术

    古符术

    相传,古时代有一神术,无数人追捧,可是无人能练成,至今已经消失。如今,这是武道时代,人人崇尚武道,以武道为尊,然而洛家有一武道废物,无法习武,只能追求……古神术!
  • 拉萨热度

    拉萨热度

    我立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翻身起床,叫起阿汉,简单说了一下,就向刚才的地方跑去。我在心里默念不要有什么意外。但我和阿汉一会儿就傻了眼。我们远远就看到前面灯火通明,急救车的声音还在不远处响着,警车停了一大片。我想过去,阿汉从后面拉住了我。他向我摇了摇头,拽住我转身回去。第二天早上天刚朦朦亮,我和阿汉就出了门。卖报纸的一上街,我们马上迫不及待地买了一份。翻开,头条上一个骇然入目的报道:昨晚一男子在XX街被人刺穿心脏,经抢救无效,已于今天早上五时许在XX医院身亡。警方怀疑是仇杀,并在现场找到了一些物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欧也妮·葛朗台(经典译林)

    欧也妮·葛朗台(经典译林)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夏尔·葛朗台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
  • 从月亮来的男孩

    从月亮来的男孩

    在你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谁又是你生命里的光?英国文豪安德鲁·米勒写给成年人的伤痕童话,阎连科作序,王安忆荐读。他从孤独走来,又朝孤独走去。本书描绘了天生没有痛楚的男孩短短三十二年的一生。一个生来没有痛觉的男孩——詹姆斯。到了十一岁才开口讲话。由于传染病肆虐、家庭变故,他开始流浪的日子,遭遇各种奇事:有人利用他没有痛觉的身体贩卖灵药,有人收藏他成为展示品……
  • 珠缘钰润

    珠缘钰润

    乔流珠无语抚额,老天爷这是要闹哪样,她咋又双叒叕穿越了不过这个世界她喜欢,有九个哥哥,全都是宠妹狂魔呀“珠珠,我钱多,嫁我吧。”某人道。首富哥哥站出来,“去去去,你钱有我多吗?”“我有权,保证珠珠荣华富贵一生。”某人继续道。“边儿去,就你那点权力,好意思在这里说。”另一哥哥道。某人泪奔,这娶个媳妇也太不容易了,哥哥那么多,拼不过,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悬笥琐探

    悬笥琐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许你爱我

    谁许你爱我

    因为一场车祸,我失忆了。我不知道,我应不应该,爱上那个高大,帅气,冷酷,且脾气奇丑,老和我作对的富家子弟赵子浩……最后,我记忆渐渐复苏,明白了自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