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100000009

第9章 “猫冬”的日子(2)

过日子的事,是难不倒姥姥的。她常说,“老天爷给了人生命,也一定给活命的路。”“天无绝人之路!”这是多么朴素的宇宙观呀。她认为,只要人勤快,劳作就有收获。守株待兔,不是生存之路。动物能世代存活下来,靠不停地寻找食物和水源,人肩能担担,手能提篮,只要自己动手,就能丰衣足食。这是她的活命哲学。

那些年,秋收后,她总是领我们去地里刨茬子。茬子就是高粱玉米秸秆割下后,剩在地上几寸高的茎连同地下的根。如今多是放火烧了,其灰是很好的肥料。当时土地多的农户,从来不刨,便成了我们拾柴的好去处。干这活都是带子刨,她特准,几乎是一镐下去,就能刨一株,我把她刨出的茬子提起两个,相互搕土。姥姥把没土的茬子拢到一块,摊开晒。有时因地离家远,怕丢了,当天就挑回来些,放在院里晒,这样连续干十来天,柴草垛就成堆了。有时赶上一大片茬子,连刨几天,几十堆,她便求人用车拉一次。这种柴火,起火慢,但火苗硬,比麦秸顶用多了。

这平原地带,人烟稀少,没有参天的古树,只有地头和房前屋后还有墓地零星有树,这也是我们拾柴必去之地。

秋风横扫落叶,她总是很乐观地说:“秋风给我们送柴火来了,可惜它送不到咱家。”北风径直闯进空旷的原野,早早就让所有的叶子和细枝缴了械。她带我们扛着似猪八戒的筢子,去搂树叶,还能见到被风刮折的树枝。平原地带的秋风,势不可当,常刮断些大树杈子,我们一旦遇上,甭说多高兴了。把树叶塞入大麻袋里,把小枝小杈捆好,往大树杈上一放,以大树杈当车,就拖回家了。我们拖着最粗的树干在前面,她在后面“压车”。祖孙三人像进城办年货似的满载而归。屯周围有树的地方,她了如指掌。刮大风后,总是去树多的地方捡些枝条回来,扔到柴草垛里,风干几日就能烧了。甚至她偶尔去镇上,回来时路边树下有刮折的树杈,她也捡回家。

除此以外,我们还去壕沟、坟地、电线杆周围的三角地带,去地边界的荒草丛割青蒿。这些野生的蒿子从春长到秋,半人多高,割倒了原地晒几天,每年都能割上几十捆,很顶用。

下雪之前,几乎天天出去拾柴。等我们八九岁后,她照料家,带子领我出去。每次出去,都有收获。镰刀和筢子是我们的好帮手,实在找不到柴源,我们就去某块墓地,砍些树枝,割点很矮的野草,或到田地垄沟里搂些庄稼叶子,聚少成多,准能装满口袋。

忙活得差不多了,姥姥就该围着柴草垛转来转去,凭过日子的经验,估摸这新柴草垛能否够用一年。她常言:“人是不能过有米无柴的日子。”她凭经验目测,如果这柴草垛不够一年用,就张罗到土地多的人家买一两车秸秆,把柴草垛堆得像小山似的,她心里才踏实。

记得有一年秋天,她大病之后,身子骨还很弱,我们没有出去拾柴,这一冬烧柴取暖就成了问题。好在陈家大院秋收后,派伙计把新磨的米送过来,还拉来四大车秸秆,解决了燃眉之急。农村过日子人家,愿吃新磨的米,多不烧当年的柴,总要“新压旧,陈代新”,新割下的柴草不风干个把月,烧起来很难起火。她还是先烧去年的柴草底子,挺过冬天。这年借镇上亲戚的光,买了煤和木柈子,屋里生了炉子,炉子的烟道与火炕相通,夜里不用烧炕。恒温的火炕驱走了寒气,整个屋子暖融融的。

4

“猫冬”度日,是为躲避寒冷,但决不是“休冬”,更不是“冬眠”。所以“猫”在家里,总得找事做,“冬闲”不能“闲”。纺麻绳是姥姥年年冬天的活,一年穿的鞋,纳底绳就是在这时备足。她先教我们打麻捻,然后教打麻绳。带子学得很快,绳打得又匀又细。分给我的活是纳鞋底,我很喜欢这差事。做鞋用的袼褙,都是夏天用旧布裱糊好的厚片。打袼褙,我们早就学会了。先拆旧衣服,把能打袼褙用的布撕成块,然后洗了,再像叠衣服一样,有序地摞起来备用。因为拆旧衣服的活我干多了,非常意外的收获是过早地学会了如何裁衣服和缝衣服。上小学时,我自己就自裁自缝冬夏衣服和鞋子,一生受益匪浅。冬天晚上,只要院里的鸡上架,狗上窝,猪进圈,关上院门,厨房也收拾好,房门也插上了,祖孙三人便盘腿坐在热炕上,旁边放着火盒,还有自己炒的爆米花和葵花籽,共同守着一盏小油灯,各司其职。只有我离灯最近,我纳鞋底,要穿针拉绳。这一冬天,我要纳好五六双鞋底,备春夏做夹鞋用。

一过腊八,家务活就多了,主要是准备过年。姥姥总在睡前跟我们说明天干什么,如扫房、洗被褥、淘黏米、杀年猪、办年货、做节年饭等等。这些活,哪一样都不能“猫”在屋里不出去。

过年那些天,她给我们“放假”,开始我们多蹲在家里玩嘎拉哈。嘎拉哈,是当时农村女孩流行的玩具。家长年复一年给攒的,有的是上一代传下来的。贫困人家杀不起“年猪”,就难攒了,如果在一口袋几十个嘎拉哈中,有几个羊嘎拉哈,那就很稀罕了。如果有牛嘎拉哈,因为太大,只能成为欣赏品了,但这很难得。猪、牛、羊的嘎拉哈,都是在后腿打弯的那个部位。只有煮后肘子时,才能得到一个嘎拉哈,还可染上不同的颜色。这块小骨头有四个面,按其形态鼓出的光面叫肚,与肚相对应的背面是陷进去的,称为坑。像耳朵外部轮廓的一个侧面,称为轮儿,与这一个相对的侧面,像耳轮内部的构造,称为胗儿。羊的和牛的嘎拉哈同猪的,是相似形,可见它们在后腿都起相同的作用。姥家这些嘎拉哈,是她从娘家带过来的,她是最小的姑娘,哥哥不稀罕这东西。后来杀得起年猪时,才攒两个。那几个羊的和一个牛的嘎拉哈,是她从镇上屠宰铺要的,回到家煮了又煮,才把缝中肉剔干净。

嘎拉哈,有多种玩法。多都坐在炕上玩,它须借助一个很稳当的平面。小孩子玩嘎拉哈,一个人多个人都可以,与弹玻璃球一样弹法,只是必须两个相同面相碰。不能碰到旁边别的嘎拉哈。另一种是稍大点的孩子,甚至大姑娘和新媳妇,都很喜欢玩欻嘎拉哈,几个人玩都可以。把一口袋嘎拉哈使劲摇晃,如同打扑克前洗牌一样,然后哗一下泼到炕上,在几个人围着的圈内即可。按石头剪子布后,从老大开始轮着欻。每个人都有个布口袋,里面装着粮食。把它抛高的瞬间,你的手同时抓着相同面的两个嘎拉哈又不碰别的,同时又接住了落下的口袋,这你就胜了一次。自己留下一个,把另一个抛到大堆中,尽量借这一个,把密集部分打得分散些。如果抛高口袋落下你没抓到手,或你没抓着成对的,或抓着但碰了周围的,都算是“坏了”,轮到下一位欻。最后把泼下的嘎拉哈欻到一个都没有了,各人都数数自己得到的数目,多的就在下一轮先开欻。这种玩法要眼急手快,能手一次能欻到三个相同面的,还有能从很大距离中抓到两个相同面的。我多与带子两个人玩,偶尔招来两三个伙伴一起玩。姥姥辛苦攒起的质朴的环保的玩具,给我们的童年带来许多欢乐。我女儿小时也曾玩过,但很快就被城里孩子的新鲜玩具代替了。

没玩几天,我们便“出飞”了,户外的冰雪世界也很有魔力。冰雪世界里有很多玩法。屯南有个天然的“溜冰场”,原是个几百平米的大坑,屯里人脱坯垒墙都到这挖深处的黄土,年深日久,雨水大时,就变成孩子们的“游泳场”,冬天又成了冰场。我们没有爬犁,但带子用两根圆树棍,钉在一块木板上,拴上绳子,就是简易的雪橇了,坐在上面,便能在冰上拉着,自在地滑行了。有时我们玩人拉人,几个伙伴蹲着,扯着后面的衣襟,最前面的人站着走动,便拉走一串人。带子常当“头羊”,她若是滑倒了,我们一串都人仰马翻。几乎每一次,最后都是这样的结果,大伙好像期待这样快乐的结果,笑个不停。

打冰尜多是男孩子的玩法,但我们也偏偏着迷。带子自己削了几个木尜,还做了小鞭子。先用手使尜在冰上转起来,然后用鞭子抽打,使它不停地转,不停地数数,以数大为胜。我从没胜过,带子同男孩子比,也是常胜将军。最简单的玩法,是打滑刺溜,坡地或平地,只要有冰,便可以滑行。我们在自家院子里,有意倒废水,浇了一个长几米的滑道,连去抱柴火,都滑去滑回。带子能在滑行中,蹲下站起变换姿势,而不摔跤。

每年春节,姥姥都大撒手,我们徜徉在冰雪世界里,不知不觉欢乐和运动产生的热能,渐渐战胜了寒冷,像大人一样也少有冻伤了。

5

过了正月十五,打春之后,阳气往上升,冰就有点发涩,玩冰的疯狂劲也过了。就在这时,我学了另一种有趣的玩法,它超过了以前各种游戏给我带来的快乐,也给了我从未有过的烦恼。那就是“打抬”。这件自作聪明的蠢事至今想起来,还有种遗憾的快乐。

一天傍晚,还没上灯,带子叫我去院中柴草堆拿木柈,准备生炉子,给姥姥熬药。她自己去仓房撮煤。我乐颠颠跑到柴垛里,扒拉来扒拉去,按带子要求选小块木柈。就在这时,听到障子外传来叽叽喳喳的说话声,还有拍手叫好声。我很熟悉这声音,有邻居家小俊,她继母生个弟弟后,很少管她,她常在外游荡。跟我们发牢骚时,就教她唱“小白菜”,她一边流泪,一边羡慕地说:“你们也都没妈,可样样都比我强。”还有村东头的大柱和贰顺,他们都比我大点。秋天时,我们常在打谷场上玩老鹰抓小鸡和捉迷藏。有时一块玩跳房子、跳圈、弹玻璃球,玩到天黑了,大人不喊回家,我们还不散。我挑木柈时,听到这几个小伙伴的声音,自然动心了,从障豁子看清了他们三人正“打抬”玩。

打抬,这是很土的玩法,我推想是农村孩子自己发明的。当时男孩女孩都卷到“打抬潮”里了,放弃了一些常规玩法。我看小伙伴玩,手心早痒了,但我没有树枝剁折的圆棍。这种玩法有赢有输,很爽。具体玩法是:在相距约三米远的地方,两端画上横线,经过手心手背决出最末的人,把自己的木棍压到横线一端,胜者站在横线另一端,用自己手中的木棍,去打压在横线那端的木棍,打出横线,就赢了一根,依次排到下家,再把自己的木棍放上,胜者再打,如没打出去压线的横木棍,就把自己的木棍压到横线上,原来那根归原主。这么玩,赢了的兴高采烈,输了的也不甘心。

我看得不止手痒,还搭腔喊“小俊加油!”她发现了我,便喊“快来”。我把刚才选的几根不大不小的木拌,抱在怀里,几步就蹿出院子,排行老四。心想我的木拌又粗又重,劲就大,打你们的木棍不成问题。第一下打贰顺的抬,根本没沾边,只好等后面人打我的了,他们当然打不动,我很沮丧,但又庆幸,谁也没打动我的。

这时,带子出来喊我,顺声找到院外,不容分说,捡起那几根木柈,拉我回家。小伙伴喊“不能走”,带子边拉着我边说:“这是花钱买的木柈子,两根就能生一次火。”我分辩说:“没输,他们的抬打不动我的。”“没输就好,快回家。”带子在我面前一向很权威,我从不违抗。她把我拉到屋里,向姥姥“告了状”,但没等姥姥批评我,带子急忙说我没输。姥姥也常见小孩打抬玩,只是对我说:“小孩子玩棍棒,没深没浅的,万一扔到脚上就不好了。小丫头别玩这个。”她们说的那些话,我这耳听那耳就冒了,仍沉浸在小伙伴打抬的输赢之中,仍琢磨如何能赢。带子劈柈子时,突然给了我启示。第二天我悄悄对她说:你把木柈劈得细点,我准能赢。我手小拿又粗又沉的,使不上劲,就打不准。我央求带子,她心软了,便给我劈了几根细的,还帮我在屋里练练。两天后,我抱着木棍去找小伙伴玩。这次果真赢了几根树棍,也输给了大柱两根。我像打了胜仗的将军,回家在带子面前显摆战利品。带子说这几根木棒很干,今晚用它升炉子,说着用斧子截断,放进了炉膛。看到这情景,我高兴极了。心想,我明天还去赢,输少赢多。我的木棍虽不粗,但有棱有角,躺在地上很稳,打跑它不容易。他们都是用圆树棍,容易滚出界。那之后,早上一起床,就盼天黑,农家冬日两餐,不吃晚饭,家长是不放孩子出来的,我也如此。

我打抬几乎着迷了。最怕姥姥说今天天冷,别出去了。带子跟我站在一个战壕里,她劈好细木棒,有时凑热闹,也去玩两把。小伙伴们都不愿她加入,她总是一出抬就赢。她回家还教我:抛木棒时不要太高,不用太大劲。那会把压线的抬打蹦了,落到线里。扔时粗头朝外,手心要使点推劲。我一心想赢,增加点生火的木棒。其实我也输了不少,赢了的带子能看出来,输了的她难看出来,她常说:你赢的木棍够生一次火了,我听了十分满足。她甚至鼓励我说:把他们家的木棍都“抬”来,那才是英雄呢!

姥姥从不问我输赢,每晚我回到家,她总是嘘寒问暖,拉我上热炕头。有时摸我的手,吃惊地发现手凉,问干什么啦?我瞟了带子一眼说:瞎跑了。她早已不告状了。出了正月,我们屯创办的小学,终于盼到开学,我和带子都上学了。学生轮流值日,生教室里的炉子,要求自带木柴。我很希望带的木柴是赢来的。我也幻想秋天不再拾柴,用打抬赢来的棍堆满柴草垛。可那流行风刮走了。只有打抬时那欢声笑语,时常回响在耳畔。

同类推荐
  • 人生·点滴卷(读者精品)

    人生·点滴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院士到学部委员折射出的1949年前后知识精英与国家之关系,一本国文教科书酝酿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一个小说细节预示的百年中国文学之“赵树理悲剧”,《文艺报》讨论、《文汇报》专栏反映的当代文学转型过程,北京大学《红楼》杂志与“文革”后期《朝霞》杂志呈现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以及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70年代初访华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何炳棣、杨振宁等人的家国情感……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
  • 空巢:我的养老谁做主

    空巢:我的养老谁做主

    该部作品以“非虚构”的纪实方式,以数十位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为描述对象,以深入受访对象生活、心灵世界的方式,努力客观还原多个不同社会阶层家庭中正在应对的养老问题,立体地还原这一社会问题的现实图景。描述重点在老人们承受孤老境遇时的生理以及心理困境,同时兼顾子女、亲属等家庭因素和社区、政府等社会因素,在对矛盾各方的如实反映中,全景式地梳理当下养老难题的社会背景,以及围绕这一难题的诸多症结。
  • 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

    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

    本书作者从方法论角度入手,选择自认为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心得堪为示范的篇什,以便读者不但可从中读出作者对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史的个性阐述,也能够窥得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需要的一些入门路径和基本方法。
  • 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

    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

    本书是作者研治明清文学部分成果的结集,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汤学探赜”,收论文14篇;第二部分是“红学一束”,收论文7篇;第三部分是“明清文学”,收论文13篇;第四部分是“书评之页”,收入论文7篇。文中收录的论文多为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而写,发表在各种期刊、论文集和高校学术报上。
热门推荐
  • 焚心似火

    焚心似火

    三人雄心勃勃白手创业,随着事业慢慢做大,问题接踵而来。同台竞争如履薄冰,为抢项目不择手段,甚至权色示人。创业过程中,蜘蛛精宋词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爱情,狐狸精夏初恋动了真心,而白骨精季晓岚却玩起了危险的暧昧游戏……在即将立足之际,公司却被暗处之敌全面封杀。战火连绵中,公司能否起死回生?一切是真是假?焚心似火,人生如戏,燃烧的究竟是什么?
  • 守护之翎

    守护之翎

    末世降临!一切恐惧,一切深渊,都会随之而来。你,做好对抗未知的准备了吗?
  • 炎黄至夏之秦先生

    炎黄至夏之秦先生

    一场局中局,寄托着世界上所有生灵的未来命运。是善?还是恶。是神?还是圣。一子错,棋盘蹦。
  • 午夜上海

    午夜上海

    《午夜上海》是一本随笔集。作者整理了自己2006年至2010年期间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时写的文字,记述了他在外企工作时与国外同事相处的感受,在酒吧、茶馆、咖啡馆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故事。图书向读者展示了在上海这个繁华的都市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 网游之掉级成神

    网游之掉级成神

    聂阳被驱逐出家族,进入游戏《九重界》意外升级一件装备,被杀后只会掉等级,不会掉落属性,升级后依旧能增加属性。别人升级变强,我掉级还能变强,且看我掉级成神。
  • 观天

    观天

    落日余晖,遍洒长安。一个纷乱的年代,一位落魄的书生,一卷残旧的古书,一段传奇的故事。
  • The Warsons

    The Wars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独步天下:一怒为后

    独步天下:一怒为后

    痛失所爱,陆知离魂穿异世,成了戴府相貌奇丑的二小姐。世人都说天命不可违,唯她不信天命,偏要与之抗衡。当皇权更替,当兵临城下。逆犯余孽如何?乱臣贼子又如何?就是要让这天下人知道,她陆知离既可以在辉煌时载军功荣归帝京,也能在没落时反手颠覆江山!
  • 东汉小霸王

    东汉小霸王

    一名现代社会的宅男孙离,阴差阳错穿越到三国时代,并且成为了江东小霸王孙策。且看小霸王如何扭转自己的命运,如何将东吴治理的井井有条,如何搜罗名士良将,又如何在乱世中与蜀、魏三足鼎立,最终一统江山!反正就是一本穿越种田争霸历史军事流YY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