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0900000009

第9章 独领风骚(上)

1957年11月2日,莫斯科迎来了一位来自东方的尊贵客人,他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的身影在舱门一出现,机场上立刻响起一片掌声,赫鲁晓夫满面笑容地向舷梯走来,在他身后是一大批苏联党政军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一边走下舷梯,一边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赫鲁晓夫对毛泽东和中国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他们相互问候,亲切拥抱。毛主席用他那激昂高亢的湖南腔说:“同志们好!”向接受他检阅的苏联三军仪仗队大声问候。“乌拉!乌拉!乌拉(万岁)”仪仗队发出了三声震耳的欢呼。

毛泽东一生只出过两次国,而且两次去的都是苏联,都是莫斯科。毛泽东这次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是为了参加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并出席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在会议期间,赫鲁晓夫对毛泽东可谓关怀备至,殷勤有加,给了毛泽东极高的礼遇。然而,就在8年前,当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莫斯科的时候,他受到的却是斯大林的怠慢和冷遇。

1949年,毛泽东主动并正式致电苏共中央,表示希望乘斯大林70诞辰之际访问苏联。12月16日,当他乘坐的列车抵达莫斯科北站的时候,前来迎接他的并不是斯大林,而是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苏军元帅布尔加宁。苏联方面将毛泽东安排住在斯大林的第二别墅里,这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住在距离克里姆林宫更近的列宁山别墅相比,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来访似乎还刻意保持着一段距离。

苏联都是沙发床,1950年(在)莫斯科的毛泽东把沙发床给扔了,就睡在床板上。毛泽东还有一个毛病,他不会用马桶,马桶他拆不了啊,气得毛泽东在那儿直跺脚。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他(毛泽东)说我第一次到莫斯科来,是做儿子来的。我们经常说兄弟党关系,这句话说说好听而已,实际上是猫鼠关系,父子关系。(我)给斯大林挂了电话,斯大林讲了几句以后,就把电话筒摔了,就不再理我。第二次我又给他打电话,他说有事情你去找米高扬。

——朱瑞真(毛泽东访苏随行翻译)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虽然中国成功地从苏联方面收回了中长铁路、大连和旅顺港的相关权利,但从当时拍摄的画面上看,毛泽东始终神色凝重,未见一丝笑意。因为斯大林屡次“不谈不见”的回避态度让毛泽东很不满。事后,毛泽东曾经总结这两个月的苏联之行是,在莫斯科浪费了时间,每天只是吃饭、睡觉。

1957年这次毛泽东访苏和1950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1950年访苏,他是被斯大林压在下边,压得他喘不过气,憋屈得很;1957年访苏可真是扬眉吐气,(被)赫鲁晓夫视若上宾,从头到尾赫鲁晓夫陪同。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在机场的欢迎仪式结束后,赫鲁晓夫陪同毛泽东同乘一辆装甲“吉斯”汽车,来到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对毛泽东这次来访格外重视,早早就做出决定,把其他国家和党的领导人安排到列宁山等处,对毛泽东则给以特殊规格的礼遇。

只有毛泽东一个人住在克里姆林宫,住在沙皇的寝宫,赫鲁晓夫特意给安排的。为什么,他解释说,因为怕毛主席感冒,这宫里有条走廊,直接通会议大厅,他就不用接触外面冷空气了,这想得多周到。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为了满足这位尊贵客人的生活习惯,赫鲁晓夫真是煞费苦心。早在毛泽东到来之前,苏方就按照中方的要求,对克里姆林宫进行了一些改造。

就是把那个被褥,席梦思软床搬走,换了毛泽东习惯的一个大木板床。

——朱瑞真(毛泽东访苏随行翻译)

赫鲁晓夫把那马桶都给修理了,弄堆沙子、砖头,把那马桶给盖起来,就留一窟窿,本来一抽水马桶,变蹲坑了,您说他为毛泽东是不是用尽了心机。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当时,赫鲁晓夫本人不仅参与检查接待工作的准备情况,而且还亲自过问对毛泽东日常生活的安排。当他亲自到克里姆林宫查看为毛泽东准备的起居室时,那张硕大的木板床和薄薄的被褥引起了他的注意。为此,他评价说毛泽东是“丛林里来的战士”。事实上,赫鲁晓夫不仅把这位“丛林里来的战士”安排在克里姆林宫里居住,而且还派了一架专机到北京迎接中共代表团。当毛泽东一行抵达莫斯科后,赫鲁晓夫迎来送往,殷勤备至,唯恐招待不周。这一切特殊的礼遇让人们不禁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赫鲁晓夫如此看重毛泽东的到来呢?

此时的赫鲁晓夫,正在走向权力的巅峰,但地位还不是很稳固,至少他在内心里还不是很踏实。老资格的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毕竟还都留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中。用赫鲁晓夫自己的话说,当时他还“只能用一条腿站着”,随时都还有可能被人推倒。

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后果”的秘密报告,将矛头直指斯大林,并公布了1935年到1940年间,在斯大林集权统治下的各类恐怖行为,包括苏联在国内进行各种大规模镇压活动所监禁与杀害的人数。

这一次,赫鲁晓夫以他一贯的激情做了长达5个小时的报告。他对曾经代表真理与理想化身的斯大林,进行了几近颠覆性的揭露。这份秘密报告顿时引发了苏联党内外社会各界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激烈震荡。赫鲁晓夫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思想混乱;欧洲各国共产党对赫鲁晓夫的批评越来越多;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中心地位发生了动摇。

关键时刻,毛泽东伸出援手。1956年4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之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这个行动不仅帮助了陷入困境中的赫鲁晓夫,而且也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大幅提升。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有过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有胆量,不过这个人也能捅娄子,可能日子不大好过,是多灾多难的。很快,随后发生的“波匈事件”就再一次印证了毛泽东的预言。

1956年6月,波兰斯大林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工人,提出增加工资和减低赋税的要求,在没有得到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工人组成代表团,去首都华沙请愿。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请愿活动。28日,有16000名工人放下工作,走向市中心示威游行。最终波兰政府用武力平息了他们眼中的这场骚乱。结果是5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波兹南事件”的发生是由于经济引起的。事态发展越来越严重,有很多群众也都加入进来了,各种成分的人也都有了,到后来就有一些政治口号出来了,比方说布尔什维克滚蛋,比方说什么苏联滚回去。

——骆亦粟(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处长)

这一次,远在莫斯科的赫鲁晓夫坐不住了。他担心波兰可能脱离华沙条约组织,转向西方。于是,赫鲁晓夫立即飞往华沙,要求波兰党公开承认骚乱是一起由敌对势力挑唆而引发的政治事件。

但波兰党坚持认为,工人对生活状况不满是主要原因,而后完全违背苏联人的意愿,宣布恢复因“右倾民族主义”罪名而被开除党籍的前第一书记哥穆尔卡的职务。同时,波兰的苏联籍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和一批亲苏的保守派都将被排除出政治局。

在7月19日至20日凌晨的会谈中,苏波两党领导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赫鲁晓夫一面企图影响波共全会的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一面调动了三个纵队的坦克部队向华沙挺进。

这时候哥穆尔卡听到这个消息就非常激动,他说,我请求,我要求你下命令,让苏联军队立刻停止向华沙方向靠拢,否则的话,我要上广播电台,发表演说,动员人民群众起来抵抗。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里简单说了一句,说是那时候哥穆尔卡说话的时候,唾沫星子都喷出来了,可见当时气氛是非常紧张的。

——骆亦粟(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处长)

而此时波兰的大学生和工人已经得知了苏联对波兰内政的干预。他们自发聚集在双方领导人会谈的贝尔凡德尔宫外,声援哥穆尔卡及波兰政府。

面对群情激愤的波兰民众,赫鲁晓夫妥协了。他先是暂停了在华沙的军事行动,然后表示,如果波兰企图退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苏联肯定要进行干涉。哥穆尔卡则向他表示,波兰需要苏联的友谊甚于苏联也需要波兰的友谊。在波兰党领导人再三保证没有脱离华沙条约的意图,并且愿意努力使苏联籍的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继续留在政治局之后,赫鲁晓夫也做了让步,表示不再干预哥穆尔卡的当选,并命令苏军停止前进,撤回基地。那么,事情就此了结了吗?

此刻,苏军进驻波兰的消息却已传遍华沙,愤怒的波兰民众再次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而这一切都让苏联当局始料不及,进入波兰的苏军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眼看着局势持续恶化,赫鲁晓夫慌了手脚,危机关头,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同兄弟的中国共产党协商”。

波兰事件的时候,毛泽东是支持哥穆尔卡,批评赫鲁晓夫的,所以派***去,就是你得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所以***就逼着赫鲁晓夫,你得签一个平等宣言,就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平等的,你不能随便干预别人内政。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赫鲁晓夫更加手足无措的是,波兰这边还未平息,匈牙利,这个正宗的“斯大林牌”社会主义国家也爆发了与波兰同样的政治风波。

匈牙利的舆论强烈要求,为一年前被解除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并开除党籍的纳吉平反。匈牙利共产党迫于舆论压力,只得宣布为纳吉恢复党籍。而波兰的哥穆尔卡在赫鲁晓夫干预之后仍然当选第一书记,这更进一步激起了匈牙利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群众开始大规模集会游行,要求纳吉上台、自由选举,甚至高呼撤走苏军的口号。但是,匈牙利当局并不打算让纳吉复职,而且态度强硬,与群众形成了严重的对立。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演变为流血冲突。当天晚上,示威群众企图冲进广播大厦,保安警察被迫开枪,引发了一场动乱。整整一夜,布达佩斯的枪声都没有间断。

苏联在匈牙利的驻军平息了23日晚上那次动乱以后,迫不得已才把纳吉弄上来。但是这个时候,群众已经压不住了。所以后来这个事态就越来越严重。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此时,身在莫斯科善后波兰事件的***将匈牙利局势报告了北京。1956年10月30日,毛泽东通过***向赫鲁晓夫转达了中共中央的态度:苏联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防止匈牙利倒向西方。

然而,由于匈牙利军队已经失控,各地的骚乱迅速蔓延,形成严重的无政府局面。10月31日,苏联决定出兵镇压,与此同时,纳吉正式宣布准备退出华沙条约组织,这意味着匈牙利已经决心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匈牙利他们本来也不是想要搞什么,也是想改变苏联的模式,那么苏联不干了,到最后,又出兵镇压。

——郑异凡(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研究员)

第二天,赫鲁晓夫命令苏军再一次大举出兵匈牙利,很快平息了那里持续了一周之久的全国性骚乱,重新建立了一个亲苏的共产党政府。

他(赫鲁晓夫)把整个政府给灭了,纳吉逃到南斯拉夫大使馆去了,后来把他骗出来,装进装甲车,给运到罗马尼亚,但是去拐了个弯又回到莫斯科,到1958年给绞死了。那么这件事以后,整个世界就轰动了。说你苏联怎么可以出兵,灭了一个国家?这种事在西方国被认为是有违公约的,是有违国际法的,所以对苏联的国际威望一落千丈。包括匈牙利、波兰,也对苏联不满。其他各东欧国家,也都心有余悸,说你今天可以灭了他,明天就能灭我。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苏军出兵匈牙利的行动虽然很快取得了军事胜利,但却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西欧的很多国家都发表声明表示抗议,不少地方还举行了示威游行,有人还往苏联大使馆扔手榴弹。很多西方国家使节拒绝出席苏联国庆招待会,西德甚至决定下半旗,瑞士则提出要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在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有关匈牙利问题的会议上,苏联代表始终处于“被告”的地位,处境十分孤立和被动。此时,焦头烂额的赫鲁晓夫再一次想到了毛泽东。那么,毛泽东还会一如既往地帮他吗?

为了缓解紧张局势,赫鲁晓夫特别希望中共中央能够派高级领导人去访问刚刚平定下来的波兰与匈牙利,并顺访苏联。

他(赫鲁晓夫)原来是想请毛主席去的,给中共中央写信,务必请毛主席到莫斯科来一趟,什么都不用说,你只要来,就表明对我的支持。当时毛泽东说,不用我去,周恩来去就够了。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1957年1月7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原准备在体育馆举行欢迎大会,但为了表示更加热情和隆重,最终决定改在大剧院举行。会谈期间,周恩来当面批评了苏共领导人在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方面的错误。

所以后来赫鲁晓夫对周恩来非常感激,尽管也是批评他,说得他心里有点不服气,但是这个事帮他解决了。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会谈结束后,《真理报》发表社论,盛赞中国共产党、中苏友谊和这次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的重大意义。1月11日,周恩来离开莫斯科飞赴华沙,与波兰党的新任领导人哥穆尔卡举行了会谈。

他(周恩来)说我们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很年轻,都多多少少会犯些错误,不犯错误的党是没有的,如果哪个党百分之百的好,那就说明,他过于自信了,那他就会犯更大的错误。

——骆亦粟(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处长)

周恩来语重心长,各国人民广泛赞同。那么,为什么周恩来这次出访受到了如此热情的欢迎?毛泽东在幕后扮演了何种角色?他又是如何看待斯大林问题?

在周恩来出访的半个月前,毛泽东发表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这不是一般的文章,而是自苏共二十大以来,中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理论问题思考的结晶。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主义各国,特别是苏联,赢得了一片赞扬。当天转载该文的《真理报》发行了约2000万份,之后还印发了100万册单行本。

他就解释了这个现象,说将来人民内部矛盾可能是个主要问题了,斯大林的问题,不是社会制度问题,主要是思想方法问题。这样子又把话题给圆回来了,苏联照样印几百万册,全党学习,所以“波匈事件”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就更高了。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帮助苏联处理了“秘密报告”和波匈事件所发生的危机,对此,赫鲁晓夫感激不尽。不过,在高喊“中苏团结”响亮口号的同时,赫鲁晓夫掩盖了他在聆听周恩来“教诲”时的不满和不安。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周恩来说话的声调让人“不大自在”,“有点冷丝丝的”。问题的实质当然不在于赫鲁晓夫的个人修养不高,而是莫斯科感觉到一种来自北京的压力,感觉到中国地位的上升对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领导权威的挑战和威胁。甚至在理论和政治方面,毛泽东还走在了赫鲁晓夫的前面。而这种新的变化,在1957年毛泽东出席莫斯科会议时达到了顶峰。那么,毛泽东将如何“导演”这场盛况空前的各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呢?

同类推荐
  • 中国梦实现的根本法保障

    中国梦实现的根本法保障

    宪法序言申明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指导方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诸项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道路、理论与制度自信的宪法阐释。人权尊重构成国权之目的,确保人民福祉与执政党的合法性。为实现这一深沉梦想,须尊重宪法,恪守宪法职责,推进宪法实施。
  •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

    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

    正如普京所言,苏联解体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讲是一场悲剧。苏联解体二十年来,俄罗斯社会没有停止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的追问与反思。本书着力收集了苏联瓦解前后起重要作用的政治人物近两三年陆续发表的回忆录、亲历者的访谈录、解密的档案资料、学者著述、影像记录等新材料,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翻译了最具代表性的30篇辑录成册。有别于一些宏大历史叙事的枯燥,有别于支离破碎的档案解读,有别于苍白而缺乏历史逻辑的文本拼接,本书编者和译者选取权威性、可信性的史料,力图还原20年前那场历史性“悲剧”的真实细节和本来面貌,供同行研究、供国人思考。希望我们微小的努力能有助于国内有识之士更好地把握苏共蜕化、苏联演变的历史脉络,准确地厘清苏共失败、苏联瓦解的逻辑,汲取其中的教训并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
热门推荐
  • 雪落时分遇到你

    雪落时分遇到你

    林洛裹挟一身风雪闯进了司临煦的生活,从此林洛的人生有了四季,司临煦的暖阳却开始阴晴不定……
  • 我的老师是猫妖

    我的老师是猫妖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一定见过有着一双美丽翅膀的蝴蝶吧,可是你绝对没有见过同样长着美丽翅膀的小女孩,碧绿色的眼睛,瓷娃娃一样的肌肤,和文具盒一样长的身高,一个也就罢了,竟然还有七个,这些超级可爱的女娃娃煽动着翅膀,停留在空中,如果不是小天使的话,那肯定就是小精灵——蝴蝶仙子。
  • 师傅,门下有徒初长成

    师傅,门下有徒初长成

    前生黑帮千金之躯,双二年华被自己的父亲作为交换领地的筹码,新婚之夜被自己的夫君嫌弃,母亲亲手把自己推进大浪中,绝望到自散魂魄。不巧一朝穿越到五岁女童身,遇到谪仙的他,遇到妖孽的他,谁才是她这一生的良人?她的身世究竟有何惊天的秘密?当爱情遇到家国天下,是如何抉择?只愿一朝与你天涯乐马.....
  • 九封龙帝

    九封龙帝

    镇星守斗,荧惑食奎,天星异象之下,是警示,还是偶然。生于不凡,却沦为平凡,身世迷雾之中,是简单阴谋,还是宏大布局……(前期魔陆篇故事性较强,对喜欢慢热玄幻的读者朋友强烈推荐)
  • 早已适逢才说其会

    早已适逢才说其会

    再次重生,她变成了隐世少主,万年不遇的神玄体,伴生花天赋觉醒,三属性天才,携鸿蒙之气,驭万灵之火。他在她未出生时就被占了便宜,自此一直等待她的到来,只为求一个一生一世。
  • 穿越从路易十三时代开始

    穿越从路易十三时代开始

    喜欢五百废的历史读者看过来,新的五百废出现了。一切从一场有组织的到十七世纪初欧洲的穿越试炼开始。对于优秀的赵红军和他的三个兄弟而言,航海探险可以有,征服世界也可以有,然而前提是通过五百名额的试炼……首先,他面临的问题是……他是个文科生,而且马上要被抄家了。“在十七世纪打警察犯不犯法呢?”赵红军。
  • 兔子小姐愿你不负韶华

    兔子小姐愿你不负韶华

    你的青春或许颓废过,或许努力过,或许消沉过,或许奋斗过,或许有过伤痕,或许灿烂过,但当走过那段时光,再回想,便只剩下当初的美好,那段时光可以温暖你一生。
  • 红顶商人: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丛书之一,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故事。《红顶商人:胡雪岩》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神鬼行纪

    神鬼行纪

    山河崩溃,天地鬼神妖魔横行,异星来客修神道聚香火,征伐各路鬼神妖魔,夺取诸道权柄,威压神人妖魔。建立神庭,卧座三十三重天宇,再现上古天庭之威,征服诸天万界。
  •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文化产业是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环保型和低消耗、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有助于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经济稳定及综合实力提升具有巨大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宁波城市竞争力提升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既然是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而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客观准确地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