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700000107

第107章 优秀奖(23)

1971年9月13日上午在北京空军司令部科研部会议室, 由魏部长主持召开会议, 研究投放核弹飞行员的防护问题。参加会议的有空军司令部科研部二处的霍处长、王参谋, 三机部的陈与楫处长, 510厂的郝丹生, 空四所的毛守金等人。上级所以这样重视, 是因为前次核试验中防护出了问题, 飞行员眼睛受到了核闪光的刺激, 发生了炎症。当时周恩来总理派专机把飞行员接到北京治疗。这次空军司令部科研部要求要重视飞行员的防护, 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在会上各单位进行了工作汇报, 中午时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空军进入了战备状态, 会议暂停, 各单位回去待命。事后, 我们才知道发生了“9 ·13”事件, 林彪坠机蒙古的温都尔汗。

1971年11月初, 我又去北京参加了空军司令部科研部和三机部三局召开的会议。会议确定由510厂负责防核闪光盔的设计, 空四所负责生理指标与鉴定, 由空军司令部和三机部联合发文下达任务。

1972年初, 510厂成立了科研设计所, 由廖耀明任所长, 主抓的第一个产品就是防核闪光盔。工厂成立了防核闪光盔研制小组, 由郝丹生、施品瑭、戴志勤3人组成, 任务本身是绝密的。

510厂防核闪光盔研制组与空四所毛守金同志首先去部队调研。去了空5师 (强5机)、空10师 (轰5机)、空36师 (轰6机) , 写出了调研报告, 提出了配套方案与建议, 经空军司令部批准, 决定在执行核试验任务的轰5机上使用防核闪光盔。接着510厂完成了防核闪光盔样件的试制, 1973年4~5月在北京对防核闪光盔进行了鉴定测试, 做了低压舱10000 m高度停留2 h试验; 低温舱-19~ -15℃停留0. 5 h检查面板的去雾试验。两项合格后, 又去空10师进行了试飞, 由空10师独立大队李桂山中队长担当试飞员, 飞了一个直线, 效果良好。1973年6月去新疆马兰机场, 给执行核试验任务的轰5机飞行员进行了现场试戴, 因为领航员头盔前缘影响观察, 改戴防护眼镜, 飞行员和后舱炮手均戴头盔执行了21-711任务, 任务完成较好, 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肯定。返厂后, 510厂又对头盔进行了改进, 设计了轻型防核闪光盔, 解决了领航员的戴盔问题。1973年10月又去马兰机场进场头盔试戴, 完全满足使用要求。1974年5~6月在马兰机场由轰6机执行21-710任务, 任务完成得很好。我们解决了轰5、轰6机执行核试验任务的飞行员防护问题。1974 年12 月由空四所牵头, 510厂、空一所、21基地、空36师航医室等单位参加, 用一个多月时间, 进行核试验工作10年总结。1976年防核闪光盔设计定型, 型号TK-6 , 主管设计员张立鳌。

为了未来核战争的需要, 510厂又提出了自动防核闪光飞行盔的研究, 这是一项高新技术。1982年1月在三机部三局和空军司令部科研部的主持下, 在510厂召开了自动防核闪光盔的方案论证会, 510厂任组长单位, 负责头盔的设计与配套协调; 空四所任副组长单位,负责生理指标与鉴定试验; 清华大学化工系负责光电开关的研制; 五机部228厂负责偏振片的生产;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负责光电陶瓷片的研制。我们采取产、学、研三结合, 开始了新的征程。

1991年8月在清华大学对预研成果TK-6 B自动防核闪光盔进行了评审, 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1992年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510厂牵头研制的课题首次获得国家奖项, 主管设计员郑炎安因此获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

空四所牵头的“核环境中航空部队医学防护研究”1991 年获总后勤部科研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10所的TK-6防核闪光盔是飞行员保障的重要部分, 解决了轰5、轰6机核试验飞行员的防护难题。这是我一生中感到欣慰和难以忘怀的事。

我国空降兵第一代伞兵伞研制成功的思忆

刘长明

1985年第11期《航空知识》刊载了谢础主编的《世界航空大事记》, 其中有一条用醒目的大字写着:“1955年12月20日, 降落伞 ‘试放’ 国家鉴定委员会通过了两种国产航空降落伞的鉴定报告, 并得到空军司令部和二机部的批准。宣告我国国产航空降落伞试制成功。”

这两种国产航空降落伞的试制成功, 标志我国航空降落伞制造业从此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 我国空降兵部队从此用上了自己研发的降落伞了。

读了这则消息, 你们可知道我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地激动! 多么地兴奋啊!“激动、兴奋”还不足以形容! 因为我是这两种国产航空降落伞 (即112型空降人用伞和113型备份伞) 的主管设计员, 当时只有25岁, 大学毕业后从事航空降落伞的研制工作才两年多的时间。

55年过去了。在我国航空工业创建60年之际, 再次重温这则“大事记”, 现在的心情可用秋瑾烈士的两句词来形容“一度相逢一度思, 最多情处最情痴”。我的思绪何止万千!

我国空降兵第一代人用伞和备份伞

新中国第一座航空降落伞厂———南京513厂 (现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 , 成立于抗美援朝战争烽火之际, 是为了解战争中空军急需降落伞装备之急而成立的。

空降兵是在敌后作战的一种兵种, 所有大国军队的编队中均有空降兵。空降兵的作战特点是能迅速抵达离作战地区较远的地域, 出其不意地对敌人实施攻击, 置敌人于死地, 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就有了空降兵师, 为了满足部队的作战需要, 1953 ~1954 年两年时间内, 我国试制了空降兵人用伞和训练所用的备份伞。

空降兵人用伞是将大量的空降兵从飞机上在短时间内空降到面积不太大的着陆场上的航空人用伞。

备份伞是空降兵训练时的必备装具。主要是在训练伞开伞不正常或完全失效情况下应急使用的。

112型空降兵人用伞和113型备份伞通常配套使用。112型伞常用做空降兵训练伞, 但正式作战时就不用113型备份伞了。

空降兵人用伞需用量很大, 从国外购买花钱很多。我做过比较: 从苏联购买一具降落伞价格比国内制造的贵6倍, 从美国购买一具降落伞要比国内贵9倍。

112型空降兵人用伞和113型备份伞的试制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在1953~1954年两年时间内, 513厂要试制出合乎苏联技术资料要求的降落伞, 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首先, 要培训技术人员和工人。我们整天忙着消化苏联112型伞图样和113型伞图样资料, 有时还要自己描图, 哪有时间去培训技术人员和工人? 后来, 在专家的指导下, 我们逐渐建立了“工艺规程”制度和“操作卡”制度。其次,要试制112型伞, 需要数十种特种棉织品, 试制113型伞又需要特种真丝纺织品, 当时这两种产品奇缺。为此, 我和一起分到厂里的大学生张敏诗、房瑞华、郭瑞泉经常跑往上海, 有时甚至是住在上海, 与苏联专家一起, 向他们讨教。工夫不负有心人, 在上海纺织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 进行了新的特种纺织材料试制工作。第三, 要建造中心实验室, 以便复检进厂的材料, 保证材料的质量。为了绘制出合理的中心实验室的工艺布置图, 我与邓笙同志一道去上海进行调查。第四, 要建造定温定湿仓库, 以保证原材料和降落伞不发生霉变。这项工作主要由郭瑞泉同志负责。第五, 要组建和培训跳伞试验员, 以便进行降落伞试验。第六,要建设试放场地和购买测试设备。这一切的一切都待我们去完成。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和全面提高513厂的生产技术水平, 二机部四局从苏联请来了以米朗罗诺夫为首的专家组来513厂指导工作。专家组包括绳子专家、跳伞专家、帆布专家和金工专家等。四局还成立了降落伞科, 张韩同志任科长; 王弼副局长自告奋勇地提出领导降落伞的工作。他亲自到513厂实地考查、调研, 对513厂的现状进行整顿和完善。几项重大措施的实施与改革都是王弼副局长亲自抓的, 比如, 建立“工艺规程”和“操作卡”制度、特种材料的试制等5项措施。经过两年的整顿与改进, 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 很多所需材料也得到了落实。我们也很快掌握了空降兵人用伞、备份伞、救生伞和投物伞的生产技术要求。

112型空降兵人用伞和113型备份伞的试放鉴定

513厂在四局的关心下, 在米朗罗诺夫为首的专家组的指导下, 在上海纺织工业局的大力配合下, 经过两年的努力, 试制了6具112型空降兵人用伞、3具113型备份伞。经空军司令部和四局研究决定, 在河南开封伞兵师进行“试放”鉴定。为了领导好我国第一次降落伞试放鉴定工作, 由空军司令部负责人和四局王弼副局长等人成立了“降落伞试放国家鉴定委员会”。在伞兵师试验现场还成立了试放鉴定领导小组, 由513厂总工程师胡曦、伞兵师副师长方铭、513厂冷军代表3人组成。从1955年2月始至7月结束, 花了整整4个月的时间进行112型空降兵人用伞和113型备份伞试放工作。

513厂胡曦总工程师负责现场指挥, 我负责产品技术工作, 邓笙同志负责技术检验工作, 还有试跳员、测试员和摄影师, 大约20人, 个个干劲十足, 精力充沛, 信心满满。

米朗罗诺夫专家亲临试放现场, 向伞兵师干部和试跳员讲解降落伞技术课及有关注意事项, 鼓励跳伞员认真跳好112型伞和113型伞。

这两种伞当时各备3具。112型伞开始用假人在空中投放10次后才改用真人试跳, 其中有一具伞试放92次发现伞的顶部有一小洞, 于是停止试放鉴定。113型备份伞用真人试放5次即结束。

现场试放鉴定问题很多, 意见分歧较大, 数度中断试放工作。王弼副局长也数次来开封亲自指导试放工作。

在试放鉴定时, 伞试放多少次才算合格? 112型伞“技术条件”规定, 3年使用期内可保证使用25次, 9年保管期内也可保证使用25次。112型伞试放到92次时才发现伞顶部处有小的破洞, 这就要问了, 可否规定112型伞保证使用次数为92次呢? 王弼副局长亲自询问专家米朗罗诺夫。在米朗罗诺夫专家的建议下, 及时并妥善地解决了试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试放结束后, 我代表工厂起草了112型伞与113型伞试放鉴定报告, 报请空军司令部和二机部批准。112型伞和113型伞试制成功。

学者之风,长者之范

身居要职的王弼副局长曾留学苏联, 精通俄文。每次来开封, 他总是以俄文资料为依据, 处理试放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 表现了一个学者型领导的谦谦之风。王弼副局长原来是空军副司令员, 但没有官架子, 从不以官压人, 总是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在开封试放现场指导工作时, 面对个别人无理的要求, 他总是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表现出了一个长者的风范。

米朗罗诺夫专家在513厂工作期间, 常常深入基层, 深入车间, 指导工作。每年总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 到全国各地空军机场调查降落伞使用情况。回厂后, 每周固定为513厂有关的技术人员传授降落伞理论知识。当时他已是45岁的人了, 但仍然边工作边勤奋学习,撰有《降落伞发展史》一书, 获得了苏联副博士学位。他有一次出差到北京, 还从北京图书馆复制了《史记》有关章节, 证明公元前2000年虞舜就曾应用过降落伞原理。因为《史记》是文言文, 他专门请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译为白话文。真是一位好学、博学的学者型降落伞专家! 我国降落伞设计室能在1957年初成立也是他的功劳。1956年, 是他首先提出书面建议, 后经上级各级领导审阅才批准的。不幸的是, 1957年5月去部队调查途中, 因肝病复发, 病逝于北京医院, 才48岁, 英年早逝。中国少了一位降落伞指导专家。米朗罗诺夫专家离开我们已53年了, 他的学者之风、长者之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的。他的《降落伞发展史》的手稿由他夫人赠送给了513厂, 现在还保存在513厂技术档案室。我很希望有人将它整理出来, 供后人参考学习。

两种国产航空降落伞试制成功至今已55年了。参加两种降落伞试制的人, 如今大都分散在全国各地, 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想起他们。王弼副局长、米朗罗诺夫专家、郭瑞泉工程师都是我尊重的长者和朋友。尽管他们先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但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那些年真不容易

陈东河

我来到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简称自控所) 40多年了, 在试制工厂、机关、研究室都工作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我始终树立着“所兴我荣, 所衰我耻”的荣辱观, 我的心与“祖国航空事业”这一主动脉紧紧连在一起, 同呼吸, 共命运。现在亲眼看到祖国强盛, 航空事业发展辉煌, 打心眼儿里高兴。回想起当初创业的那个年代, 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出现了许多辛酸而又值得骄傲的往事。

远离城市,出行不便

同类推荐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从胶济铁路火车脱轨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从深圳舞王俱乐部的特大火灾到致74人死亡的山西矿难,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安全系于人人,细节确保安全。只有人人负责安全责任,做好每一个安全细节,我们的生产才能够不受威胁。
  • 密码之谜

    密码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宋代矿冶业研究

    宋代矿冶业研究

    主要内容:北宋时期,特别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矿冶业生产发展迅速,与当时较为合理的经营方式,开采政策、收买政策等密切相关,从而为中国古代矿冶业开发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宋徽宗以后直至南宋高宗时期,总的趋势呈现出停滞或徘徊的状态。造成这一局面,与宋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发生逆转,导致过度的剥削矿冶业经营者和生产者密切相关。
  • 火箭与长征火箭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火箭与长征火箭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火箭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火箭推进技术、总体 设计技术、火箭结构技术、控制和制导技术、计划管理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控制技术、试验技术,对导弹来说还有弹头制导和控制、突防、再人防热、 核加固和小型化等弹头技术。如今,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把探测目标投向了更远的 地方,而对火箭的研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研制出更先进,飞得更远的火箭,把探测器送到 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
  • 向宇宙进发

    向宇宙进发

    《向宇宙进发:载人航天新探索》从人类航天事业发展50年,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出发,回顾了航天发展的过去,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发展路线。从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望了人类载人航天发展的路线。
热门推荐
  • 邪王追妻吧之王妃太调皮

    邪王追妻吧之王妃太调皮

    她,来自二十一世纪,白日,她是普通的女子,黑夜,她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加特工,再次睁眼,身体更换了灵魂,爹不疼,继母狠毒,庶姐庶妹心机太深,不好意思,原来的那个傻女孩早就不在了,欠了我的,给我还回来,你不惹我便罢了,惹了我,看我怎么折磨你。他,人称鬼王,所有女人离他一米内都会迎来死亡,当他遇到她,他追,她跑,他在追,她继续跑。
  • 怪楼房客

    怪楼房客

    这是一部短篇悬疑小说集。每个城市或小镇都有着奇怪的楼房,那里住着一些性情怪异、行为莫测的房客。譬如巫荣城广场的抢劫事件,旁观者因为“旁观罪”引发的那一系列的故事。事发后,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谴责那群见死不救的旁观者,旁观者也因为良心的不安,渐渐地反省,醒悟……但那些受害人,是否能原谅旁观者的冷漠,走出阴影?
  •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本书正是对“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号召的响应,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要求的具体化和细化。书中针对现状,对各个级别、各类组织的领导者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提供中肯精当的建议;对如何将“不让老实人吃亏”常规化、制度化,设计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如何预防和杜绝“投机钻营者得利”,献计献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斗破之家有古月儿

    斗破之家有古月儿

    薰儿:“我,萌神,打钱。”萌神当道,诸天退避.....一个死宅魂穿薰儿的逗比故事(PS: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大秦战魂

    大秦战魂

    战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一生杀伐,只为了君王的兄弟之情,君臣之义。蒙家,秦始皇麾下忠信之家;蒙恬,大秦之战魂,为秦始皇打下天下,随后驻守秦国北疆,长城外镇压匈奴不敢来犯。一生无敌,最后却败在了一个宦官之手……
  • 同志时代

    同志时代

    《同志时代》是作家韩少功的文学作品,记录了同志时代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今天,社会和文学都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行进;写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读者的需求和阅读趣味日趋多样;文学的娱乐功能受到重视;各种文学潮流兼容并包、各行其道。此时,全面系统地总结上述一批作家三十年来的创作实绩,对当代文学事业,对作家、读者和文学工作者,对当前的图书市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那是青春最美时

    那是青春最美时

    相遇是不期而遇还是蓄谋已久,花季的爱恋又该何去何从?
  •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痞妇

    痞妇

    “你他娘敢坏我好事,我废了你。”她一脚踹在他的挡上,让他与她结下了孽缘。前世的深情换来无情的背叛,重生后她恢复自我,女儿家又如何,她要所有伤她害她的人统统遭到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