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700000019

第19章 一等奖(18)

据赵光琛同志回忆, 早在1978年初, 小平同志在听取航空工业工作汇报时就指示:“航空工业用钱太多, 你们要发展, 就要想办法, 办公司, 去赚钱。”1978年12月, 赵光琛参加中央召开的一个会议, 当时航空工业代表团已经在欧洲了。令赵光琛感到惊奇的是, 会上李先念、余秋里等几位副总理都很关切地问他,“你们航空工业的公司到底成立了没有?”说明成立公司这件事中央早有酝酿, 中航技公司之所以能成为国防工业头一家外贸公司, 这和小平同志几次听取航空工业领导汇报, 格外关心和具体指导密切相关。

报批公司,雷厉风行

航空工业代表团1978年年底回国以后, 三机部党组立即听取了汇报。1979年1月18日党组会议决定成立公司。党组刚开完会, 陈少中副部长就找赵光琛谈, 要他马上向国务院写报告。因为赵光琛刚从国防工业出版社调到部外事局不久, 而当时外事局的副局长江同是有名的“大秀才”, 又参加成立公司的筹备工作, 赵光琛就请江同捉刀代笔, 写报告。开始报告写的公司名称叫“中国航空工业公司”, 觉得太大了些, 琢磨了一番以后, 改称为“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即中航技公司)。结果1月19日打的报告, 21日王震副总理就批了, 其他向国务院的报告不可能这么快就批准, 显然这是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催促着要快办的事。

运筹帷幄,悉心指导

为了尽快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 当时的三机部领导很重视公司筹建工作。吕东部长从欧洲回国以后, 指示部外事局抓紧落实党组决定, 成立公司。外事局是1978年4月成立的, 负责人是江同, 实际上就是局长, 因为下边没别的人, 就他一个人; 赵光琛来了以后,负责筹备公司。当时是公司筹备组一摊, 外事局一摊。但到底成立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同志们没经验,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当时主管外事工作的陈少中副部长就指示有关同志到国务院所属几乎所有的部委, 包括农业部、林业部、冶金部、化工部、石油部以及国防口的各部门去走访, 和他们探讨。陈副部长还经常把赵光琛、任学经、江同、刘国民等同志找到一起商议, 从怎么组建公司, 到出口什么飞机, 陈副部长都十分关心, 一一给予指导。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对于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立模式, 赵光琛等同志经过调研发现, 各部门的情况不一样, 有的还在准备阶段; 有的成立了公司, 归外事局领导; 有的公司和外事局分立。总的情况是各部都有外事局, 但成立了公司的, 其与外事局的归属关系各有不同。那航空工业怎么办? 陈副部长领着大家分析研究了以上两种主要模式以后认为, 公司归外事局领导的, 层次太多,工作效率不高; 公司独立于外事局的, 形成两套马车, 工作也很难协调。因此不妨就把外事局和公司搞成一个机构, 一套人马, 两块牌子, 对部内厂所是外事局, 归口管外事, 对外是公司, 谈判做生意。结果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1989 年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搞政企分开时,才将中航技公司 (即外事局) 的外事管理职能分离出来, 成立了国际合作司。但实际上一些外事工作, 如援外和引进技术等, 仍然还是通过公司去做。因为外事工作是有很强延续性的, 从早期航空局的对外联络科, 到三机部和航空工业部的对外联络处, 以至后来成立的外事局, 逐步升级, 一直都在搞涉外工作。

选贤任能,组建班子

有关公司 (外事局) 领导班子的组建及至处级机构的设置, 是吕部长亲自过问、陈副部长逐一组织研究定下来的。之后陈副部长指示赵光琛:“开个会宣布一下吧!”于是1979年3月3日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航技公司, 和外事局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人员编制暂定80人, 局长兼总经理是魏祖冶, 副局长兼副总经理是赵光琛、江同、任学经。后来又增加了几名副总经理, 包括孙大文、刘湘云, 还有许锡缵和庄国英。说到庄国英同志, 赵光琛同志满怀深情和歉意地回忆道:“直到他 (庄国英) 临终都没有正式文件任命为副总经理, 这件事疏忽了, 我也是有责任的。陈副部长还曾把他作为副总经理派到广州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 后来又到深圳去挂牌成立中航技办事处, 做了很多工作。”中航技老一辈的创业者们,是如此重情重义、淡泊名利, 如此严于律己、宽厚待人, 如此团结一心、忘我奋进! 而今,这个8人组成的中航技首届领导班子中, 已经故去了5位。他们留给后人的, 绝不仅仅是无尽的思念, 而是不朽的奉献精神和不竭的创业动力!

制订规划,锁定目标

中航技公司成立以后, 三机部党组又成立了外事工作领导小组, 由段子俊副部长任组长,陈少中副部长和徐昌裕副部长任副组长, 日常工作由陈副部长负责。此后国务院发文要求各部委都要成立外事外贸工作领导小组。所以总的形势对新成立的公司开展工作是非常有利的。但是, 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 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基本是外贸部门及其所属公司的一统天下。因此, 从国内环境来讲,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当时的外贸部在思想上对其他部门成立公司不理解、不支持, 中航技的同志去联系工作, 就经常遭受冷遇和白眼。

为了转化不利因素, 部领导想方设法, 上上下下做促进工作, 帮助中航技公司尽快打开局面。

一方面, 吕东部长亲自做工作。有一次吕部长在中央开会, 给主管外事工作的陈少中副部长和党组成员王晓光同志写了一个字条, 当时赵光琛同志在场, 他亲眼看过吕部长写的那个条子, 后来还保存起来。这个字条写道:“少中、晓光同志: 关于出口创汇问题, 我心里不踏实, 已约谷牧同志向他汇报一次, 他感兴趣的也是创汇。如果我们能踏踏实实多搞点外汇, 一切事就都好办。因此, 请你们两位一起仔细研究一下, 到底到1985年能搞多少外汇,用什么具体措施搞到这些外汇。要具体、踏实, 本周内准备好, 下周中央会议结束, 我们讨论一次。”在研究汇报内容时, 吕部长说:“我主要就是准备讲讲出口工作, 要搞一个5~10年的规划。”当时是1979年, 实际是7年规划。这个规划对以后数年准备出口的航空产品以及民品的机种机型、出口的国家和数量、时间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预测, 并制订了落实的措施。主要目标是, 到1985年航空工业要实现军品和民品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其中要拿出3亿美元用于“以进养出”, 也就是净创汇12亿美元。

1979年6月, 航空工业吕、段、陈三位部领导就这个规划向谷牧副总理做了详细汇报。在听取汇报以后, 谷牧副总理明确指示: 中航技公司进口和出口、军品和民品都可以自主发展, 在广交会上可以对外签订合同, 而且还要在国外设立代表机构; 外贸部体制要改革, 权力要下放。那一次汇报, 外贸部有一位副部长参加了, 中航技公司也有人参加, 中航技公司是赵光琛同志陪同汇报, 回来后还搞了一个简报。这次汇报的成果, 对于以后中航技的发展, 起到了关键性的、全面促进的作用。接下来第二年, 也就是1980年, 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51号文件精神, 国防口各部门也都相继成立了外贸公司。我国国防工业的改革开放,从此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当然这是后话。

另一方面, 部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和带领中航技公司,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提出了“一年播种, 两年耕耘, 三年收获”的口号, 作为指导公司开展外贸业务的工作计划和目标。陈副部长经常找大家一起商讨, 他说:“一定要想法干成几件事, 否则国家第一个批准我们成立公司还有什么示范意义?”当时反复研究的结果, 还是要千方百计努力在出口我航空产品上下工夫, 并将埃及锁定为第一个目标国家。

为什么选定埃及? 用当下时兴的话来说, 就是要抓住机遇。当时的历史背景是, 1979年, 正逢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不久, 埃及军队收复西奈半岛, 取得了伟大胜利, 但同时它的空军遭受重创, 急需补充新的装备。那次战争打破了“不战不和”的僵局, 其结果是苏联对埃及失控, 非其所愿, 于是废除两国友好条约, 从埃及撤走全部苏联专家并停止提供任何军需物资。埃及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 萨达特总统派图哈米副总理为特使前来中国洽购军事装备。1979年2月28日, 邓小平会见埃及代表团, 我国政府表示可以考虑。而刚刚诞生的中航技正是抓住了这个极为有利的历史机遇, 审时度势, 选择埃及作为我国航空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

据刘国民同志讲, 这段历史情况实际上找不到任何资料。当时是外交部做的记录, 但估计现在即使到国家档案馆去查, 也未必查得到。现在唯一能够记述这段历史情况的依据, 就是当时埃及代表团走了以后, 中央召集各部委包括军工部门领导开会, 传达小平同志会见图哈米的基本情况和有关精神。吕部长回来以后, 出于保密原则, 就在党组扩大会上给与会的同志做了口头传达。那时候中航技赵光琛、刘国民等同志也参加了这次党组扩大会, 细心的刘国民就在本子上把这一段传达记录下来了。大体情况是: 1979年2月28日, 埃及图哈米副总理会见当时已在中央主持工作的邓小平同志, 同时带来一份采购军品的清单。这份清单产生的背景, 实际上是埃及前副总统穆巴拉克引来的。穆巴拉克先后到中国3次, 他来后了解了中国有哪些军事装备, 回去后指示图哈米副总理到中国时要提出军援, 海陆空都有需求, 空军这部分就是要歼6和歼7飞机。当时小平同志向图哈米表示, 飞机是有, 可以提供, 但不能是无偿的, 要收成本费。当然双方经过一番较量, 埃方反复请求不收费行不行,而小平同志很坚决地回应说:“一定要收成本费。”这样使得对方没办法, 原则上接受了。

历史证明, 邓小平与图哈米的会谈, 为此后中国与埃及以及其他国家的军品贸易谈判定下了基调, 成为不可动摇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也正是依靠了这样的基础和后盾, 新生的中航技才能首战告捷, 与埃及签订了“军售第一单”, 为航空工业乃至整个国防工业掘得了“第一桶金”; 也才能节节胜利, 迅速扩大市场, 取得军贸的辉煌业绩。

首战告捷

———中国战机军售第一

公元1979年春夏之交, 世界文明古国埃及, 尼罗河分外妩媚, 金字塔更加雄伟。它们正在盛装迎接一群来自另一文明古国———中国的客人。这群人非同寻常, 虽然看上去略显疲惫,甚至有点憔悴, 却又个个神清气爽, 目光炯炯, 喜气洋洋。他们就是刚刚经历了50个日日夜夜, 同埃及政府和军方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商业谈判, 终于取得为埃方提供数十架战斗机和数百台发动机, 价值16700万美元巨额军贸订单的中国代表团的7位专家。他们是:

团长: 刘国民 (中航技公司出口部经理)

团员: 钱家骝 (沈飞公司试飞站副站长)沈永元 (成飞公司设计所副所长)伍 力 (西飞公司工艺室副主任)黄 健 (410 厂副总工程师)贵 智 (中航技公司项目经理)刘明树 (成飞公司英文翻译)。

万事开头难

锁定了中国航空产品出口的目标国家, 只是初步确定了进攻的方位, 离真正起步以至最终达到销售的目标究竟还有多远多难, 那时谁也说不好; 也许至少还有万里之遥, 也许难于西天取经———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诸君若不信, 请看中国航空工业派赴埃及军贸代表团的征战历程。

未出国门前,先遇三座山

头一座山———外贸人才奇缺。要找到从事对外贸易, 特别是军贸工作的人才, 当时的航空工业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是在新成立的中航技公司内部也无从寻觅, 调来公司的同志们虽经精挑细选, 其中最有经验的也不过是几位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框框里搞过外援、援外和技术合作的同志, 说起外贸这行当, 谁也不熟悉。别的不说, 连如何起草出口合同这件事, 也成为当时的一大难题。虽不耻下问地向外贸部门躬身求教, 想借份合同参考一下,但被视为“冒犯行规”, 屡遭断然拒绝, 败兴而归。

第二座山———联系海运单位碰壁。做外贸势必要和海运公司打交道。某外运公司主管海运的一位处长, 面对好不容易通过同学关系前来求援的中航技同志, 冷眼相待, 官腔十足地说:“我们没有见到中央下发的关于允许哪一个工业部门自主出口军用产品的文件, 这种海运业务我们不能做!”

第三座山———出国外汇求借无门。众所周知, 出国办事, 如果没有接待方的承诺, 食宿行总是要自掏腰包的。但当时我国偌大的一个航空工业部门, 居然也囊中羞涩, 甚至连出国旅费也拿不出。为借些外汇给出国团组做盘缠, 中航技赵光琛同志亲自到外贸部去找以前曾在我驻苏联使馆共过事的郑拓彬部长帮助解决。郑部长批“请王副部长酌情借予”。王副部长则翻起了老账说:“三机部前几年买备件用的50美元, 还是李强部长亲自批准的; 外贸部当前外汇紧张, 要想借上千美元, 实在爱莫能助!”

面对这三座大山, 我派赴埃及军贸代表团团长刘国民说:“不管它, 先出去再说!”

同类推荐
  • 3D打印:知道这些就够了

    3D打印:知道这些就够了

    本书适合对3D打印有兴趣,却不太了解的读者,同时本书也涉及一些比较深入的话题,即使是3D打印方面的专家也能有所收获。若你想快速了解3D打印,那么短小精悍的本书绝对能满足你的要求,直接阅读吧!
  • 宋代矿冶业研究

    宋代矿冶业研究

    主要内容:北宋时期,特别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矿冶业生产发展迅速,与当时较为合理的经营方式,开采政策、收买政策等密切相关,从而为中国古代矿冶业开发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宋徽宗以后直至南宋高宗时期,总的趋势呈现出停滞或徘徊的状态。造成这一局面,与宋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发生逆转,导致过度的剥削矿冶业经营者和生产者密切相关。
  •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编著者丁邦昕、魏克。《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以平实,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飞机问世以来100多年间,国际上23位政要,名流驾机飞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丘吉尔、布什父子、阿萨德,魏茨曼,穆巴拉克、侯赛因,加加林,普京,他信,查尔斯,安德鲁,威廉和哈里王子……有的是职业飞行员,沿着从军,从政之路扶摇直上,或改行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有的出于对飞行的爱好,历经千难万险,终身挚爱未曾改变;有的则是兴致所致偶尔为之,一飞冲天,轰动一时。
  •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完成设计任务必须做好多专业人员的合作。因此,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人员来说,为了保证设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建成投产后的食品的卫生安全,除了掌握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步骤外,还必须了解其他相关专业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做好与其他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和配合工作。因此,本书以“食品工厂工艺设计”为中心,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的概念、基本建设程序的相关知识,食品工厂建设前期的项目决策及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食品工厂公用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食品工厂设计对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和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食品工厂建成后的经济技术分析等。
  • 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载人航天器是绕地球轨道或外层空间按受控飞行路线运行的载人的飞行器。载人航天器家族中有三个成员: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人类就是乘坐它们飞出地球,摘星揽月的。刘芳主编的《载人航天器的故事》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载人航天器的故事》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热门推荐
  • The Nile Tributaries of Abyssinia

    The Nile Tributaries of Abyssin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砸到爱:萌妞二嫁boss

    砸到爱:萌妞二嫁boss

    跌跌撞撞的青春,有人失踪,有人自杀,有人生不如死,陆燕回自认为自己是幸运的。直到她无意撞破楼梯间的激情,跟踪与追杀,爱情与陷害,这些看起来像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在她身边轮番上演。幸好,她有陈松,她那么的爱他。她说陈松,我愿意为你去做任何事情,哪怕去死。陈松摸着她的头说,没有去死那么可怕。你要做的就是嫁给别人,成全你我。
  • 四明仁岳异说丛书目次

    四明仁岳异说丛书目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立于皇穹之下

    立于皇穹之下

    十五年前,他的父母死在了自己大哥剑下。母氏一族以谋逆罪论处,堂堂一朝氏族沦为逆贼,自己也成了乱臣贼子的后人,流放他乡。十五年后,他重新回到京都,势要为自己和父母报仇,肃清朝堂。二十年前,因为一注批命,她成了自己父亲在朝堂里争权夺利的工具。女扮男装,浴血沙场,可这一生都从未顺着自己的心意而活。她自诩忠臣之后家族世代贤臣,却不曾想自己表面风光的父亲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亦是他的仇人。他说:“世人皆说我端木渊凉薄,可我何曾被世人善待过,如今又凭什么让我善待世人。为帝君者,哪个不是绝情绝性的凉薄之人!”她道:“封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既然这本末倒置的封丘朝堂容不下我们,那好,我便要覆了这朝堂,还世间一片清明天下!”天理昭昭,除恶务尽!多年之后,她重回了豺狼虎穴。再见时,她面目全非,成了另一番模样。他说:“我不管你是谁,是我的妻还是妾,只要我一日不许,你就一日是我的东西,谁都不能染指!”她道:“从今日起……你我二人,生不见,死不遇。奈何桥头,三生石旁,生生世世皆为陌路。”
  • 南有栖枝

    南有栖枝

    那一年南郡大雪,犹记得满城绫罗飘零,长街铺墨,这人世间也走的倦了,灼若红霞的梅花也没能熬过寒冬;即便每日倚栏见了将军又如何,独守空城三年,唯见烽火。这须臾数十年,不过是场荒唐的梦罢了……
  • 情义剑儒传

    情义剑儒传

    古往历来暴君明主,理因朝代更替,乃世所共知。可本书却有不同,暴君之后,是武林割据,终致正、邪二道分明。此时有前朝旧臣,流窜北域,拥帝建国,偏安一方政权,世称官道。三道之外,西北戈壁之中,有一客栈,不属三道,却又三道往来。我们的故事就是由此地开始。但看翩翩儒侠,因仇入江湖,游走于名利天下。是庙堂还是江湖,正邪善恶究竟谁属!
  • 夜黎四爷

    夜黎四爷

    “Commedeuxclochesdevie,celle-cimarcheunpeuplusvitequecelle-ci,etpeutchangertoutelaviedesdeuxc?tés.”(好比两座生命钟,这一座比那一座走得稍微快了一点,就可以使双方的全部生涯改观。)黎司爵看着这段话,嘴角的微笑早已无法掩藏。这句出自《约翰克里斯多夫》的话,是她给自己的暗示。
  • 女配王妃黑化了

    女配王妃黑化了

    苏若前辈子是优校中的吊尾生;上辈子是神界里尊贵的雪神;这辈子是家世显赫的嫡小姐。但她的运气实在不怎么好:在现代被同学挖苦,当了神仙被爱人挖心,成为嫡小姐还要受人磋磨?那个送了她两条命的执行者说:“万事皆有因果,完成你的使命,你就可以回去了。”苏若不虞的看了他一眼“什么样的神仙使命?”某人斜眼看她,幽幽道:“与天斗。”-“有人逼迫你,追杀你,胁迫你的时候该怎么办?”-苏若微微勾唇,“反逼他,反杀他,磋磨他。”
  • 神狒正传

    神狒正传

    在上古时期爆发的一场神之间的战争中,凶兽之首神狒被四大神兽设计合力封印在中国大陆的某个地方。千年后,一块花纹石头的发现,一个天才儿童的成长,上古凶兽如何来到现代?为阻止剩余凶兽对人类的报复,重回封印,寻找灵魂碎片,最终为后世人类创下了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
  • 路在何方

    路在何方

    姐,昨天的招聘会上死了人,财大的一名女学生活活给挤死了。表弟掸着送报员刚送来的《都市早报》在客厅里高声嚷嚷。我在厨房,隔着透明的玻璃门,看见表弟小来的脸上一片惨白,一动不动摊在沙发上,像是遭了冷箭一般。我不由得一阵心酸,昨天的招聘会是我陪他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