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700000056

第56章 三等奖(6)

同年3月, 在南昌召开的局企业领导干部会议上, 油江副局长传达了赵部长上述指示,阐述航空工业必须自主掌握无线电生产技术, 才能适应新飞机发展要求。大会制订了航空无线电生产和教育培训规划。1959 年生产计划是: 122 厂仿制СПИ-1 远航仪, 112 厂仿制СИВ-52红外瞄准具, 320厂仿制PB-17无线电高度表, 135厂仿制ABC-53电子计算机等。在仪表厂安排了电子元器件的仿制任务。无线电人员教育培训规划是: 1959年在北京、西安、沈阳航校和上海、西安技校, 1960年在株洲、成都航校和沈阳、南昌技校, 都分别设置无线电专业, 培养无线电技术人员和工人; 112厂、122厂和320厂的无线电车间, 计划到1962年各发展到1500人左右, 逐步发展成无线电分厂; 计划到1962年, 四局的无线电技术力量发展到10500人。

会后四局正式下达计划, 筹措资金, 安排物资器材供应, 提出国外订货等。各厂积极开展无线电产品的生产准备工作。在当时全国解放思想、大干快上的形势下, 快马加鞭, 日夜兼程地干, 进展迅速。油江副局长还亲自下厂视察、鼓劲。1960年底, 远航仪和无线电高度表均装出了样机, 准备装飞机试飞。不料风云突变, 1961 年国防工业三级干部会议后,这些无线电新品与“东风”战斗机都宣告下马。大办无线电不幸夭折在襁褓中。

二上二下航电化

1963年新三机部成立, 孙志远部长经调查研究后, 理出了航空工业存在的若干重大问题, 其中航电薄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1965年刘鼎副部长主持电子技术座谈会后, 由朱自新、廖琮懋、夏武祥、夏振华、杨慕贞组成调查小组, 到三机部、四机部、七机部有关工厂进行调研后, 提出了航电化方案, 经部党组审定, 包括以下3个方面。

( 1 ) 航电产品方面, 着眼于补充歼7配套短线, 确定112厂和550厂合作试制СРД-5 MK测距雷达, 132 厂和161 厂试制 СОД -57 M 引导回答器, 122 厂和155 厂试制英式AD-360无线电罗盘, 320厂和118厂试制PB-YM无线电高度表, 135厂研制歼9火控计算机, 320厂配合上海光机所研制强5用的激光测距计, 六院五所抓总研制歼9火控系统及雷达、瞄准具等。

(2) 航空仪表、电器的电子化方面, 着眼于将机械式仪表、电机电器设备发展为电子产品, 采用新式电子元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等, 设计放大器、电子化静止式变流机、升压机、油量表和自动驾驶仪等。

(3) 航空专用测试设备方面, 着眼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研制风洞测试、发动机试车台测试和飞机飞行试验所需的各种自动化测试系统等。

任务下达后, 各有关厂所院校纷纷组织力量, 开展航电新品的研制工作, 刘鼎副部长十分关心电子化工作, 经常要廖琮懋汇报电子产品试制进展情况, 还叫廖陪他专程到保定550厂视察雷达测距计的试制工作。

1966年试制的英式AD-360无线电罗盘装歼7飞机试飞, 性能优于苏联APK-5罗盘。在“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骤雨下, 航电产品受到冲击, 纷纷被迫下马, 新生的航电化夭折在摇篮里。

三上三下工厂翻来覆去

1970年3月, 经中央军委办事组批准, 将四机部的10个航电工厂和五机部的7个航空光学、武器工厂移交三机部管理, 使航空工业的电子、火控、武器系统配套力量基本形成,三机部对这些工厂又分别进行了扩建, 充实了生产力。从此, 可按照飞机的要求进行电子、火控、武器系统与飞机其他系统之间的设计、生产技术协调, 解决矛盾, 提高效率。但好景不长, 1972年12 月, 国务院、中央军委又决定电子工业实行统一领导, 将三机部、五机部、六机部的电子工厂又划归四机部, 连我们自己组建的雷达厂和电子对抗研究所也送给了四机部,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机部航电生产第三次黯然下马。

航电科研茁壮成长

三上三下的折腾, 虽然严重影响了航电生产发展, 却没能阻挡住航空人前进的步伐, 而是另辟蹊径, 在航电科研上披荆斩棘, 开拓前行, 茁壮成长。

1970年, 国防部六院 (航空研究院, 后并入航空工业部) 组建了航电、雷达、火控3个研究所, 它们没有像飞机行业那样, 走从修理到仿制, 再到自行研制的道路, 而是从摸透米格-21的电子、火控成品, 或分析外国飞机的航电产品残骸着手, 经过消化吸收, 自己摸索着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研制工作, 锻炼培养成长了一支优秀的技术队伍。

1979年吕东部长率航空代表团赴西欧考察归来后, 认识到搞飞机不搞电子火控是不行的, 当他向邓小平副主席汇报出国情况和加速航空工业的发展时, 邓副主席指示:“机载设备、飞机上的电子、雷达、火控你们自己搞, 这个方针对, 过去三机部拨出去的工厂, 现在拨回来。”但是这个正确指示未能落实。

1982年根据莫文祥部长指示, 廖琮懋陪同国防科工委邹家华副主任到洛阳空空导弹所(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视察, 择机汇报我部自己搞航电生产的设想, 邹副主任表示支持, 同意将四机部的航电工厂拨归三机部, 后因部内外的各种阻力, 也未能实现。

1982年经部党组批准成立了火控电子导弹局, 从组织上加强了航电的领导。1983 年,在383会议上, 莫部长听取了科技委武器专业组专家关于加强电子火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后, 同意加强科学试验测试手段的建设、电子新品开发和预研先行项目等工作。乘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 航电初步走上了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道路, 研究所在产品设计定型后, 要搞小批试生产, 稳定后再转厂, 即可迅速成批生产。经过艰苦奋斗, 到1990年, 已研制生产出一大批航电、火控新产品, 其中获国家、部、省、市级重大成果奖的达135项, 许多产品装上了国产飞机, 满足了需要, 增强了作战能力。如03 C 瞄准具, JL-7 脉冲多普勒雷达, 204火控雷达及平视显示火控系统等, 航电科研产品茁壮成长了。

近20 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在中航工业历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 航电系统各公司崛起林立, 厂和所一家亲, 科研和生产能紧密结合, 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成功研制生产的航电新品硕果累累, 初步满足了国产军民用飞机的需要。今日的航电系统蓬勃发展之势着实喜人, 做成并实现了我们老一代航空人没有做成的事。由于历史的局限,在高端航电产品方面, 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同志仍须努力, 不断开拓创新, 升级换代,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新人胜前人, 九旬老翁有厚望焉。

航空技术列入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始末

王玉春

1995年10月的一天, 中航总召开党员干部大会, 传达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讲到航空技术已被中央列为高新技术领域时, 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这一信息给全体党员干部以极大的震憾和鼓舞。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世界处于冷战时期, 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 关于航空技术和导弹技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业内有两种不同意见倾向: 许多专家认为, 导弹可以替代军用飞机, 因为导弹打得远, 数小时乃至几分钟内便可解决敌我胜败问题, 而军用飞机只是一种常规武器, 航空技术也只能是常规武器中的常规技术; 另有一些专家则认为, 航空技术与导弹技术是相通的, 现代作战飞机的研制是非常复杂的, 其技术性、适航性、可靠性的要求都比较高, 导弹的使用是一次性的, 不能替代反复使用的有严格寿命要求的飞机的研制。飞机与导弹同样重要, 应同时发展。

当时, 尽管两种意见在悄悄地进行着争论, 但是由于导弹技术确属高技术, 且发展较快, 于是第一种意见就自然成为当时的主流观点。加之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比较落后, 西方发达国家又在实行经济封锁和技术禁运, 逼得中国人民只能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航天技术, 而航空技术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影响。

到了20世纪80年代, 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工业部合并为航空航天工业部, 便把“航空”与“航天”4个字紧密联系起来。虽然两部分仍保持各自的经费渠道, 但总算集合在一起了。那么, 航天技术既然是高技术, 航空技术自然与航天技术一样也成为高技术了。到了90年代, 当“航空”与“航天”分开各自成立总公司时, 情况发生了逆转。这反映在中央红头文件上, 航空是否高技术呈现出时断时续的状态。

1995年下半年,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征求意见稿)》中, 我们注意到稿中提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 与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与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关于“航空航天技术”的提法不同, 航空技术并没有列入。为此, 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原航空工业部副部长高镇宁提议, 由挂靠在中航总的中国航空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向中央提出将航空技术再次列入国家高新技术领域的建议。于是, 在张彦仲副理事长领导下, 由我 (时任中国航空学会专职副秘书长) 带领所属业务处的同志负责联络和具体落实工作。当即组织中航总科技委原秘书长梁赞勋研究员和总公司经济研究中心退休干部王祖华、吕佩研究员进行调研和起草工作。当年9 月22 日以王大珩、师昌绪、马宾、高镇宁、庄逢甘、张彦仲、顾诵芬7位知名学者、专家的身份向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写信, 阐明航空技术确属高技术的理由。

专家们认为, 没有先进的航空总体综合技术是研制不出高性能航空器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科学技术指标报告》都把航空工业列入到高技术产业领域内; 20世纪40年代以来, 军民用航空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足以说明航空技术是不断创新的高技术; 海湾战争充分证实了空中力量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越发证明航空技术是战略性高技术; 航空工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推动了我国冶金、橡胶、石化、轻工、电子、机械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现实情况看, 我国航空技术与国外航空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如再不把航空技术抓上去, 我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将存在严重的危机, 在军事上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 国内民机市场也将被国外占领。建议在修改《征求意见稿》时, 恢复航空技术的地位, 将航空技术重新列为重点高新技术领域。

除写信之外, 高镇宁同志还将事情原委向原航空工业部部长, 后任国家经委主任的吕东同志做了报告, 吕东同志完全同意, 在病中给朱镕基副总理写信, 反映专家们的强烈愿望,呼吁促成此事。

同时, 在党的五中全会期间, 参加全会的中航总总经理、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朱育理,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航总副总经理、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张彦仲, 利用开会和茶余饭后的一切机会积极宣传, 主动争取各部门的支持, 特别是部队领导同志的支持, 一起向中央表达航空界对发展航空高技术及其产业的要求。

经过内外结合, 三管齐下, 共同努力, 终见成效, 中央采纳了专家们的建议和航空界广大职工的意见, 将航空高技术列进了《中共中央建议》, 并进而于1996年3月17日获得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在我国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重点开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方面的高新技术, 在一些重要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航空高技术地位的重新确立, 其意义重大, 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极大地激发了航空技术工作者和广大职工献身航空事业的积极性。1995年底被《中国航空报》评为十大航空科技新闻之首, 大家无不兴奋, 继续鼓掌欢呼。

为抓住机遇, 宣传航空高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落实航空高技术计划, 中国航空学会于1996年1月4~5日召开了《发展航空高技术及其产业座谈会》, 重点研究航空高技术的属性和特征, 宣传航空高技术的地位。1996年9月17~19日, 中国航空学会联合其他兄弟学会, 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组织召开了《发展航空高技术及其产业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在会上深有感触地说, 参观成飞公司之后, 看到飞机上处处都有高技术, 每一个部件都很先进, 十分高兴。专家们又从政治上、技术上和经济上分析了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和研制军民用飞机的重要性。鉴于军用航空技术研究已有经费渠道, 而民用预研的关键技术尚未安排, 于是, 王大珩、马宾、顾诵芬、梁守槃、季文美、林虎、高镇同、张启先、刘大响9位专家、教授、院士和部门原领导同志联名上书李鹏总理和国家科学技术领导小组, 要求将民用航空高技术列入S-863计划。此信通过中国科协上报温家宝副总理, 受到中央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温家宝、宋健同志做了重要批示, 肯定了民用航空高技术发展思路。

同类推荐
  • 传统米制品加工技术

    传统米制品加工技术

    本书共分为六章,内容涵盖我国各地具有传统特色的米粉、米糕、米粥、米饼、油炸米制品、汤圆等米制品的加工技术,重点介绍了25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米制食品加工实例的原料配方、技术要点和产品特色。本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通俗易懂,注重实用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书适合米制品加工企业、传统食品加工作坊的生产技术人员及食品餐饮从业人员使用,也适合广大城乡家庭使用。
  •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船用柴油机、齿轮箱和传动轴系是船舶的主要动力……
  • 米格飞机的传奇:米格风云

    米格飞机的传奇:米格风云

    米格系列战斗机是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著名的战斗机,本书主要从型号入手,讲述了米格设计局从诞生至今的基本情况。从型号的研制背景、型号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介绍,在讲述型号研制生产的同时,还侧面讲述了世界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是了解米格战斗机较为理想的参考读物。本书适合军事和航空爱好者阅读,也可以作为从事飞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专业人员的参考读物。
  • 微型航天器:航模(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微型航天器:航模(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航空模型的制作与放飞,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无数人。20世纪初飞机发明后,全世界出现了空前的航空热。发达国家竞相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而模型飞机是学习航空技术、研究飞机最为简捷有效的方法。发达国家把航空模型活动当做普及航空教育,培养航空人才,发展航空事业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性航模运动。
  • 心芯相印

    心芯相印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上航空事业道路的历程,进而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有效管理者。书中有不少篇幅再现了作者传奇般的经历。本书文字朴素、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感情丰富。适合青少年、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报告千金之时空旅客来访

    报告千金之时空旅客来访

    当某只非人类生物询问她是否想活过来的问题时,乔似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作为交换,乔似水必须接待因为时空问题而被迫来到地球的时空旅客,却同样也获得了一些奇怪的报酬。于是,在华夏帝都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出现了一个让各个国家都敬畏的名称——时空管理局!只是......国家能不能找个靠谱的人监视她?乔似水看着某个一直盯着她发花痴的男人,无语地询问:“你在干嘛?”“看着你!”魏流年双手托腮继续说道:“上级让我看着你!”“......”同字不同音啊!你家上级知道你这么坑吗?(男主是军人,女主驻地球时管局局长)
  • 金银铜铁

    金银铜铁

    一想找那个叫银子的女孩聊天,心里竟暖了一下。我选好见面的地点,再给她打电话。仔仔细细地说给她地址,就是想她明白要行走的路线和那家小饭馆的名称。银子来自于一个很偏远的乡村,她第一次给我描述家乡时那份神情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一张质朴的鸭蛋脸上同样有着质朴的笑意。她说俺家被围在了大山里,一群群的山。群山你见没,就是跟庄户人头上戴的草帽似的,一圈套着一圈。我当时被她的比喻说乐了,就这种修辞方法还大学生呢,怎么念上的呀。
  • 永别了,武器(海明威小说)

    永别了,武器(海明威小说)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永别了,武器》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 寻找地接

    寻找地接

    1940年9月15日凌晨,上海豫园。曾经的江南园林明珠豫园,如今饱受战争损毁,园内景物荒芜,到处残垣断壁,园外的空地上搭建了不少棚屋,无数难民居住其中。倏然,豫园深处的林木之中,白光一闪,宛如探照灯般明亮,但又瞬间熄灭,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偶有园外的难民被惊醒,睁开眼睛四下里张望,未发现任何异状,便又阖上双眼,为明日艰辛的生计积蓄体力。
  • 吾的滑板鞋

    吾的滑板鞋

    穿越异界的李明答得到了名为滑板鞋的道具,以为从此便要走上人生巅峰,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 无风柳且摇

    无风柳且摇

    无风柳且摇枔詞思君归愿醉不复醒你还仍犹在“初次见面,我是徐枔詞,请多多指教,大家!”
  •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是诗篇+绘本的完美结合,色彩绚烂、温暖人心、想象力丰富的图绘+充满精神力量与希望的诗篇,再加上一些诗人的简介和小故事,在这个忙碌的社会中,读完这本书,会给人一种安静的力量,带着你的心归于平静。
  • 爆宠萌妃:红狐女

    爆宠萌妃:红狐女

    红狐百态,具有九尾红狐的高贵血统,擅魅惑,时而率真善良,时而精于算计。冰原红狐化形为人,本是来琼国寻亲报恩,却深陷人间爱恨情仇,她白手起家做起各种生意,在琼城中纵横捭阖,历经琼城夺储风云,揭开十多年前的秘辛往事,阅尽四大家族的恩怨纠缠,解读琼和乔那两国的战息密码......最终,不懂人间情爱的红瑶会不会邂逅属于自己的甜蜜爱恋?她会被七窍玲珑心的温润太子顾西城感动,还是会爱上妖邪腹黑又骚气的幽默皇子顾千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引鹤

    引鹤

    十七说:“就是这样一个胆小到三言两语就能将其吓的魂不附体的人,却敢孤身闯入万妖会来找我,只为确认我是否安然无恙,就是这样一个他,我如何能弃之不顾,哪怕拼尽浑身修为,也定会让他活过来。”郎敖英说:“命你拿走,记忆留给我吧,求你了。”慕笛安说:“引鹤能带我去世间所有地方,却唯独进不去你的心里。”辰凉说:“哪怕是天定的良缘,也不会一帆风顺,我早就有所准备。”池瞑说:“得了吧,就是一条又蠢又笨还很穷的黑龙而已,但我,但我好像还很喜欢。”黑石说:“你说什么?我没,没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