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65700000094

第94章 优秀奖(10)

因为242厂这家正在兰州筹建中的新中国航空仪表厂于1959年3月初招收了我的妻子参加工作, 随后我所在的步兵11师奉命紧急进军西藏平息叛乱时, 我才能不用担心家属安置问题而放心地奔赴西藏前线去参加那场既与敌斗又与天斗的战争。

又因为1971年时妻子杜佩茹已经是242厂的一名工人, 所以当部队要我转业时, 我选择了242厂的职工医院而没有返回原籍西安。

再因为我们夫妻二人都是242厂的员工, 就顺理成章地把一直跟祖母在西安上小学的两个女儿的户口转到兰州。就这样, 一家人加上刚出生的小女儿共5口人都落户兰州了。如此以来, 我们这个家庭, 也就像那个时代的许多中国航空工业的普通职工一样, 一家数口, 老少两辈都算是航空人了。

光阴荏苒, 日月如梭, 匆匆然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 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夫妻俩, 都已垂垂老矣, 就连那出生在“大跃进”年代的两个女儿, 也已从工人第一线退休下来数年了。现今, 只有出生在1972年初的小女儿仍然忙碌在工作岗位上。

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职工家, 值此庆祝中航工业六秩寿诞之庆, 能拿来志庆的又能有些什么呢? 既没有可以骄人的光辉事迹, 又没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感人成就, 所有的, 只不过是一家5 口人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要想把一家人的终生奉献“量化”出来,也只不过是累计算来100多年的工龄而已: 妻子杜佩茹是31年, 大女儿是28年, 二女儿是32年, 三女儿已有21年了, 而我自己从转业来242厂到1993年离休是23年。我们一家5口人累计已有135 年了, 这和许多全家都奉献给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家庭没有什么不同。

我想, 值此纪念中航工业60年征文之际, 把自家的平常写来记述一篇, 或许也能反映中航工业中这类普通职工家庭的一个侧面。

妻子杜佩茹自1959年3月当上一名精密铸造工后, 就在蜡模制型这一岗位上默默干了31年, 1988年航空工业部为“献身航空, 服务四化”达30年的职工发荣誉证书、纪念牌时, 也有她的一份。

1958年出生的大女儿是航空仪表装配工, 下乡插队后招工入厂。正是她成为熟练装配工时, 却逢工厂破产重组提前“一刀切”被内退了。内退后的她, 又因工作需要, 被返聘为××型号飞控仪表维修修理工, 一年到头忙维修, 常常忙得连节假日都很难保证。为了保证××型号机在奥运会和国庆期间的安全飞行, 曾被派到京郊机场值班, 偌大一个机场, 就她一个女工, 这成了当时的一个亮点。自返聘以来, 她每年为工厂创造的收入可能算是本厂工人中最高的一个了。由于提前退休, 算起来她的正式工龄只有28年, 可是内退以后的不计工龄的工龄不也在为我国的航空工业继续做着贡献吗?

二女儿也是插队后招工入厂, 当了32 年仪表检验工后先提前内退, 期满后正式退休。

小女儿航空工业技校毕业后1990年分配进厂的, 现在在公司基建处工作。算是工作先进分子吧, 就是忙得顾不上家, 工龄也有21年了。

我本人呢? 可能是我个人档案中没有增添1959年以后的资料, 职工医院依据1959年以前一直在部队干药剂工作的记录, 就分配我任医院药房主任。实际上, 部队进藏后的1960年4月, 我改行成了一名助理军医, 并于当年7月考取上了第七军医大学军医系 (本科)。1960~1969年, 我一直在重庆学医。1966年7月, 本该毕业的我, 却因“文化大革命”一直延误到1969年5月, 才办理了毕业手续返回11师31团工作。

1971年转业到242厂职工医院后, 因本人具有药科专业学历和10年以上的药剂工作经历, 医院领导问我可否先去负责药房工作, 先担任药房主任, 把本院药房工作提升一个档次后, 再回医疗岗位。

1972年, 我发明了10%的尿素软膏, 因为当时没有专利申请这一制度, 现在国内有多家制药厂在无偿生产这一产品。后来又配制10%苯甲醇牙痛水并发文在《兰州科技情报》1983年第2期。

我首先在本院小药房开创了大批量 (每批500 ml瓶装约300瓶) 生产制备大型输液的先例, 满足了本院临床对各种常用大型注兑用液体的自给自足, 给医院节约了大量经费。这一事例, 曾在1977年6月甘肃省药剂工作会议上作为专题被推广, 会议特邀本人向全体与会者作专题报告。

1976年我与本厂技术员合作, 研制了一套中药提炼设备, 投产成功后发文在《兰州科技情报》1982年第4期, 推广到连云港市某单位。该文章被录入《湖南省农村实用技术汇编》。1985年江西省于都县面粉厂钟树声还来函索要相关资料。

离开药房工作岗位后, 我又担任了工业卫生室主任的工作, 为本厂一线职工做保健工作, 一直到离休。职称是副主任医师。

1993年6月离休后, 多次被评为离休支部“优秀党员”, 平时积极参与离休办的群众宣传活动, 拍摄离休干部的集体活动, 向公司党报投稿。多次参加中航工业组织的有关活动并获奖。

2005年开始学习电脑, 接着又上互联网学着写博客, 从此成了一名老年博客写手, 并在互联网上宣传242厂。几年下来已发布博客、微博、论坛评论100 余万字, 且因文风独特、言词犀利、幽默风趣, 很受网友爱戴, 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加上能主持正义, 能紧跟时代脉搏且言而有据, 被网友尊称为“老爷子”而备受拥护。

愿做航空事业的默默奉献者

李盛起 (口述)

舒绍豪 李东国 (整理)

1936年我出生在山东省招远县, 虽是盛产黄金的宝地, 但被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之后,宝地也沦为灾难之地。我6岁时被迫背井离乡逃难到东北, 然而东北也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和奴役之下, 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证,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过8年抗战, 1945年日本侵略者终于投降了, 共产党解放了我的第二故乡———齐齐哈尔市, 从此我们的生活和政治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成为我家6兄弟中唯一读过书并初中毕业的人, 我养父养母一再教育我要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 为人民贡献一生。1953 年我远离了养父养母,到沈阳242技校投身航空事业, 刻苦学习技术理论知识, 虚心求教技术, 苦练基本功, 很快成为一名生产主力, 先后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 多次被松陵机械厂及团委派到沈阳市去参加先进技术交流会, 让我大开眼界。1956年我成为焊接组工会组长, 配合行政组长做好小组日常工作, 同时我侧重做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因此多次被厂里派去辽宁省沈阳市参加青年学**、学毛著先进事迹报告会, 听取了商业战线全国劳动模范李淑文(后成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工业战线劳模尉风英、解放军代表廖初江、丰福生等同志学**、学毛著的先进事迹, 极大地鼓舞了我的爱党爱国热情, 因此我在本车间第一个把周总理在人大会议上关于“人类历史是从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一论断悬挂在焊接组较醒目的位置, 让大家一进门就看到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激发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情。

在工作中利用空余时间引进先进技术, 自己动手搞技术革新。在技术人员及一些工种配合下, 从制作乙炔节流阀开始到自制自动切割机, 以及制作煤气解决因电石暂时短缺而影响生产的问题, 得到工厂党委书记吕宏安同志好评。

第一个5年计划期间, 松陵机械厂为适应新机种研制需要, 决定由我车间负责制造一台风洞实验台, 主体工程主要由钳、焊两个工种承担, 仅电焊条一项计划为60t, 工程之大可想而知。经过一年多时间近20名熟练焊工精心焊接及钳工配合下, 终于保质保量完成了主体工作。厂房内容纳不下这些大件同时进行, 只好不分日夜, 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和寒冷都只能坚持在露天进行工作, 最后进行的一件是直径3. 6 m的天圆地方法兰盘, 盘面要求机械加工, 全厂没有大车床, 只好土法上马, 把机床分解装在特设的轨道上进行加工, 充分显示了新中国工人的才能。在此期间从车间主任、工长、组长到工人分两大班, 干部亲自在一线指挥, 食堂把热饭热菜送到车间, 干部、群众一个标准, 尽管是粗粮淡饭, 但大家吃得很香,干劲十足, 可以说是轻伤不下火线, 实在困了就在现场打个盹, 也不下火线, 更没有一个叫苦的。我们的组长李运福同志虽然年纪较大, 也带领一个班坚持大干, 正是由于这些工作,使我们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由过去的单一气焊工发展成为电气焊兼干, 这是我第一次创业的亲历, 我为能参加航空工业风洞建造感到荣幸。1962年6月13日, 周总理、康克清同志参观了我们参与建造的“沈阳1号”风洞。

1953~1965年12年来, 我虽然因工作岗位不同, 未能亲自参加歼5、歼6 的试制和批生产, 但我为试制和生产也做了大量工作, 我车间是专业生产测试设备的, 担负着飞机全身性能试验用的实验台的制造工作以及清理机身、机翼多余物的设备制造工作, 可以说是责任重大。大家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每个人都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因此每个零件、每个实验台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没有发生任何质量问题, 我为此感到自豪。

1965年, 党中央决定搞三线建设, 我被单位第一个派到贵州支援三线建设, 为顾全大局我没有提出任何个人条件, 毅然投身到了三线建设。1966年春节, 沈阳市委书记莫文祥同志亲自接见了支援三线建设的家属代表, 我的妻子沈玉珍同志也在其中, 书记鼓力大家要支持亲人上三线, 扎根三线, 并询问大家生活上有没有困难。我们家多次得到原单位党组织的关心和照顾, 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白国章同志曾几次到家里问寒问暖给予关怀, 使我放心地在三线工作。我本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在三线一干就是几十年, 献了青春献子孙, 这也是我第二次参加创业。

到三线后, 我先后做过基建材料供应工作, 当过水暖管道工, 也做过电工、焊工, 总之干一行爱一行。

1972年, 我调到144厂钳焊车间钳焊工段任气焊工兼副工长, 当时只有一个供基建使用的浮筒式乙炔发生器, 而气焊工却有4个人, 显然气供不应求, 想买也买不到, 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 又是比较老的一个, 要学大庆精神, 不等不靠, 凭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技术, 自己设计制造出了一台1m3 的乙炔发生器, 满足了几个人同时使用的需要。

1974年, 我被调到基建科。钳焊车间工人在焊接军品中发生焊不透的事故, 不仅浪费了材料, 而且影响全厂生产任务的完成, 为此, 工厂党委成立工作组, 我应党委工作组的要求又调回钳焊车间, 这是党委交给我的政治任务, 我一定要完成好。

我调到钳焊车间后, 焊不透的问题迎刃而解, 但气焊又发生气孔和裂纹等质量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又设计制造了一个乙炔化学过滤器和4个水封安全器 (保险壶), 把对焊缝产生严重威胁的硫、磷等有害杂质从乙炔气中过滤掉。过滤器和安全器全部安装投入使用后, 再也没有发生质量问题, 焊接质量大大提高。此项技术后来也被安湖机械厂引用。

在144厂产品中, 有一个铝板制成的前后罩, 形状一样, 材料为LF-2 , 惯用气焊焊接, 焊后必须马上用热水清洗铝焊药残留物。在老厂的厂房设计时考虑有此工序, 专门设一间房子安装一个热水槽, 一个冷水槽, 专供焊后清洗焊件使用, 但144厂基建时没有设计这个厂房, 只有十多平方米的气焊间, 而且有4个气焊工作台工作, 显然无法容纳两个水槽。送到表面处理车间去请人家帮助清洗, 人家以影响槽液为由不同意接收, 只好靠自己解决。在车间技术主任舒绍豪同志和党支部书记李东国同志的支持和参与下, 发动小组全体同志,自己动手扩建50多米2 厂房, 又自己设计和制造了两个水槽, 把蒸汽从热表车间接到新扩建的厂房内, 解决了焊后清洗问题, 保证了产品质量不受影响。为发动群众做好这些工作,在小组内开设了战地黑板报, 及时报道在“分外”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鼓舞大家的革命斗志, 使小组比、学、赶、帮、超的热情不断高涨, 人人争当先进, 个个争作贡献。厂工会刘云庆同志、车间生产副主任刘圣光同志都经常深入小组参加劳动, 指导工作, 并多次在焊接组召开班组工作现场会, 会后通过广播向全厂职工和家属介绍班组现场会情况。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 把一个仅有一个浮筒式乙炔发生器和两台直流电焊机的焊接组很快发展成除自动氩弧焊机未进厂外, 其他电焊、气焊、二氧化碳焊、电阻焊、手工直流氩弧焊、手工交流氩弧焊等多种焊接手段齐全的焊接组。这是大庆精神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是依靠群众, 发动群众, 相信科学所取得的成就; 是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 在各单位大力支持下取得的可喜成果。1977年, 焊接组被评为011基地工业学大庆红旗班组, 并把小组先进事迹发给到会每位代表。1978年焊接组又被评为贵州省青年学毛著先进集体。

同类推荐
  • 3D打印:知道这些就够了

    3D打印:知道这些就够了

    本书适合对3D打印有兴趣,却不太了解的读者,同时本书也涉及一些比较深入的话题,即使是3D打印方面的专家也能有所收获。若你想快速了解3D打印,那么短小精悍的本书绝对能满足你的要求,直接阅读吧!
  • 向宇宙进发

    向宇宙进发

    《向宇宙进发:载人航天新探索》从人类航天事业发展50年,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出发,回顾了航天发展的过去,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发展路线。从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望了人类载人航天发展的路线。
  •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今天,我们穿的、住的、用的都可能是科技带来的创新成果。那些看似柔弱的纤维却比钢铁还硬百倍,战机只要刷上特殊的材料就能躲避雷达的探测,这就是特殊材料的魅力。
  • 汽车配件

    汽车配件

    随着汽车广泛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驾乘体验是否舒适也成了不可忽略的考量因素,在购买或者进行改装的时候,各种需要注意的细节可不少,不妨先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
热门推荐
  • 灵域间

    灵域间

    主人公林逸从小掌握雷电属性,在成长的道路上遇见值得自己深交一生的兄弟和自己最爱的人,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路上黑暗就潜伏在四周注视着他们,他们都道路又会怎样呢
  • 斗罗大陆之何归

    斗罗大陆之何归

    何归(雾)意外和唐三结缘,然后唐三不小心变了的故事。——何归:我永生都在寻求信仰,终于我找到了,你就是我的信仰。——
  • 古今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简称《古今集》)是继《万叶集》之后的第二部和歌集,是日本第一部“敕撰(天皇敕命编选)”的和歌集,堪称日本版《诗经》。书中精选收录和歌一千一百多首,显示了和歌在艺术上的高度成熟,形成了与 “万叶风”迥然不同的纤细、婉约、浪漫、唯美的“古今风”,奠定了后来 “敕撰和歌集”的基础。《古今集》在内容上带有贵族倾向,风格也变得纤丽,同时具有《万叶集》的流风遗韵。《古今集》全20卷1100首和歌中,恋歌占了5卷360首,是总歌数的近三分之一。《古今集》全20卷,收录约130人的歌。有1100首歌,长歌5首,旋头歌4首,其余皆为短歌。该译本参照的底本齐全,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最全的译本。译稿开创性地采用了与以往译本不同的三句“五七调”译案。
  • 风云禁咒

    风云禁咒

    风起云涌,渡劫失败,殒命之际,再度醒来,世界巨变。曾经熟悉的灵力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魔能。一代修真强者,从此变成小小魔法师。从头再来?那就为当上禁咒法师而重新开始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初次觉醒治愈系和召唤系双系魔法,成为万里挑一的纯治疗辅助型天才是什么鬼?到这个名为幻界的魔法世界的异位面来者,还不止自己一个?召唤系魔法召唤的不是魔兽,而是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失忆少年?边铭仿佛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
  • 黑暗西游俺是齐天大圣

    黑暗西游俺是齐天大圣

    天开巨洞,女娲补天,竟然另有原因!鹰愁涧中龙女歌声回荡,如泣如诉,竟是如此!高家庄没有人,全是猪,这是为何?黑风山上天雷滚滚,山神陨落,真相究竟如何?人参果树夺天地造化,逆天改命,却是……孙悟空重生,这一个西游既然全是邪恶,便让俺一棍打破!(黑暗向西游,佛徒,追究党匆进!)
  • 流浪瓦罗兰

    流浪瓦罗兰

    祭奠我逝去的青春。还原我心底的撸啊撸世界。
  • 启传

    启传

    三帝统领的世界未尝不是不可颠覆的,既可修神,必可弑神
  • 领导重于管理

    领导重于管理

    本尼斯在领导学领域取得的成果无人能及,尽管他的著作不多,但对于领导以及领导者职能的阐述已经深刻透彻,使领导者们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了真实的体会。领导不足,管理有余。企业内存在着大量的管理者,却缺乏相应的领导者。这使得企业拥有一定的稳定性,却丧失了应该的发展性。“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正确地做事”,这一观点已经成为整个管理学界信奉的教义。人性领导。本尼斯认为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们必须围绕人性的渴望和需求展开领导。离开了人性基础,一切领导形式都很难取得成功。
  • 快穿女主虐渣进行时

    快穿女主虐渣进行时

    系统告诉封姜,她的任务就是当女主当女主当女主!封姜【神采飞扬】:小意思!系统又告诉封姜,她当女主的时候还要顺便去把那些渣渣们端掉!……封姜【慌得一批却还要保持围笑】:简单的不得了!当那些穿越重生穿书·渣渣们出现时……封姜【笑容逐渐消失】:等等等等等等……时空什么时候被穿成筛子了?
  • 霸宠不乖妻

    霸宠不乖妻

    第二次偶遇,她惊恐万分,祈祷他能够彻底忘记。却殊不知,她自己早已被那幽深的眸仁深深锁定。他,步步紧逼,只为让她躲进自己怀中。她,是温婉执拗,一退再退。可终究逃不过恶魔的利爪,深陷泥沼。掠夺,才刚刚开始……片段二:看着电视上一脸温润淡笑的面对着记者采访的慕容凰,即使是身处于肮脏破乱的平民窟中也丝毫不影响他风度翩翩的气质,秦语洛甚至能够想象出那个没有露脸的采访记者的脸,肯定早已是一片绯红。她忽然很想笑,真的,真的很想大笑一番。这个在外人面前德高望重的完美男人,在民众前永远的一副温润儒雅。可是,他私底下又是如何?秦语洛想,这个问题世上恐怕除了她,没有人会知道。在银幕的背面,这个邪佞的男人到底有多么的变态和自私!片段三:“她说,让我放她自由。可是我恨她,怎么可能放了她?”痛苦的捂着自己英俊的脸庞,男子说话的语气惨淡无比。眼前的智者闻言只是缓缓一笑,一双看透世事的眼眸,毫无波澜:“爱之深责之切,你只是无法容忍她不爱你这个事实而已。恨,有时是误用了爱的力量。”“爱?……我爱她?”■男主霸道强势,对深爱之人不惜强取豪夺。■本文属细水长流型,非悲剧,酸中带甜,绝对精彩!----------------------------------------------------QQ群:174217002敲门砖:文中任意角色名‘谢绝同门加群’--------------------------------------------------